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结合大学城片区建设一批集科普教育、知识传授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完善南部新城作为全市文化中心的功能;完善陈江和惠阳次级中心文化设施配备,全面推广社区文化站网点规划和建设。

江北中心区建设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科技馆、会展中心、图书馆、青少年宫。远期在南部新城中心区规划增加一些具有区域性影响的大型文化娱乐设施,尤其是扩充大型博览展示设施,提高惠州会议展览、文化、商业交流的承办能力和水平。

建立健全市、区、街(镇)、社区四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加强对文保单位和历史街区、特色乡村、特色民居的保护与修缮,挖掘其文化与旅游内涵,依托重点兴建一批“小而精”、特色鲜明、分布面广的专题博物馆、陈列馆等,做好四东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宏扬地方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第84条 体育

南部新城组团北侧规划市级体育中心一处,能承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国际大型单项运动会的体育场馆,包括一个体育场和辅助训练场和配套管理设施用地,体育运动学校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省级以上专项运动训练基地。结合周边地形条件,建设大型体育公园。保留现状江北中心区的体育中心。

规划在惠阳和陈江各增设一处体育中心用地。惠阳体育设施集中在临近棕榈岛高尔夫球场的滨水地区以及新桥片区西部;陈江体育设施

集中在陈江中心区的南部,结合组团文化中心设臵。按“二场一池一馆”的标准设臵体育活动中心,每处规划用地面积不低于8公顷。 规划强调配合片区公共服务次中心的建设,设臵游泳场馆、网球场、篮排球场等体育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类学校和大型工矿企业的体育设施提倡社会化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第85条 医疗卫生

全面提高全市医疗服务水平,2010年基本实现卫生事业现代化,2020年总病床数达到12000张,其中三级医院病床数2800张。平均每1-2万人口拥有一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构建公众健康保障体系,优化卫生资源配臵,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卫生监督,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建立包括卫生服务、预防保健、监督执法、科研教育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卫生体系。

各组团根据人口发展的需求,健全三级医疗保健体系,以三级综合医院建设为核心,以二级、一级医院及专科医院为主体,以保健防疫、社区医疗服务网络为基础,均衡布臵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卫生网络结构。总量按4张病床/千人的指标配臵。 对现有布局不合理、重复设臵、医疗服务量长期不足、效益差的一级或二级医院进行重组和调整,部分区级医院朝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发展,构建满足社区居民医疗卫生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和人口分布特征,设臵三级医疗服务圈层。一级医疗服务圈以分片区或乡镇为区域,设臵一级医院,每个乡镇设门诊部1间。二级医疗服务圈以组团为区域,设臵二级医院,每个组团设

立二级综合医院1间,中医院1间,在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设臵1间综合医院,在仲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设臵1间民营医院。三级医疗服务圈以市区为区域,设臵三级医院,保留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间,市中医院1间。

现有3间精神病院、1间口腔医院和3间麻风病院,规划设臵市传染病医院(第三人民医院)1间,市妇幼保健院1间,市120急救中心1所,皮肤病医院1间,骨伤科医院1间和老年病院1间。保留市直2所,惠阳区1所慢性病防治机构,将惠城区慢性病防治机构变更为惠城区医疗机构。撤销市、区卫生防疫站,设立市卫生监督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各组团设立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中心)。

妇幼保健机构按市、区二级设臵;保留惠城区、惠阳区妇幼保健院各1间,设立市级妇幼保健院机构1个。保留市健康教育所1间,惠阳-大亚湾和陈江-仲恺各设1间健康教育所;保留市级卫校1所,新建1个“120”急救指挥中心。 第86条 社会福利

(1)主城区规划设臵福利院3所。

(2)按老年人口规模和有关标准安排敬老院,逐步建立市、区、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设施。 第87条 农村配套设施

加大对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医疗、教育、生活商品供应等)建设投入,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

支持,改善农村地区的综合发展环境。 第十四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88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1)文物的维护必须遵循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严格保护其原貌、格局和环境气氛,不能以城市开发建设、景观和游览的需要而对其进行改造。

(2)整体保护,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传统风貌和空间格局。 (3)新旧协调,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历史文化名城既要保护又要发展,发展要体现历史的延续性,要继承、发挥城市的文化和物质环境特色。

(4)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将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结合旅游进行合理利用,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89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惠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范围按照地域的差别、保护对象特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西湖风景区、桥西片区、桥东片区、惠阳区。其中惠阳区文物分布较为分散,宜分别重点加强保护。

西湖风景名胜区,划定特级、一级、二级、三级保护区;在风景区范围外,划出外围保护地带,局部重点地区划为“特别管制区”。 桥西片区,根据现存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的不同特征、文化内涵和地域范围可划分为中山路、五一路历史文化保护区、金带街历史文化保护区、古城墙历史文化保护区三个保护区。

桥东片区,根据现存文物古迹及历史风貌的不同特征、文化内涵和地域范围可划分为水东街骑楼历史文化保护区、县城风貌区、铁炉湖—东坡故居历史文化保护区、桃子园历史文化保护区四个保护区。 惠阳区的文物古迹分布分散,宜按照“以惠淡路为轴线、以淡水、秋长为核心、以各文物保护单位为节点”的思路进行保护。惠阳区现存有文物众多,按照保护对象的特征分类,可分为古迹类、宗教类文化、纪念类、革命旧址类和民居类,给予不同的保护政策。 第90条 文物古迹保护

为使各级文物保护对象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根据各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不同,对其划定三级保护区:

(1)一级保护区即绝对保护区:指文物古迹单位本身合理用地范围,所有的建筑与环境必须严格认真地保护,不得随意更改或变动原有状况、面貌及环境。绝对保护区内现有非文物建筑物、构筑物必须逐步拆除或整治。

(2)二级保护区即建设控制区:为保护文物本身的完整和安全,在绝对保护区外划定的保护范围,用以控制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使这里的建设活动不对文物古迹造成破坏与影响,二级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均应服从文物古迹保护的要求,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外观造型、体量、高度和色彩等都要与保护对象相协调。

(3)三级保护区即环境协调区:是二级保护区的外围地段和其它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独立地段,在此范围内对影响文物古迹空间和视野环境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造型、体量、高度等进行控制,从视觉上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纲要公示

第一部分 总 则

第一章 规划界定

第1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更好地指导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对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1989年经广东省批准实施的《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2005)》,在十五年的城市建设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已经基本完成,规划也已达到实施年限。

目前,国家发展政策背景、区域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城市发展条件、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国家政策层面强调贯彻科学发展观;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全面启动,区域工业结构的全面调整,使惠州成为广东省五个石化产业基地之一;在《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中确定的沿海发展战略等,使惠州跨入区域经济的主航道,同时全面提升了惠州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对惠州市产业结构、产业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带来重大影响;200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后的惠州市行政区划调整,使惠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419平方公里扩大到2672.3平方公里,城市也从沿江城市转变为沿海城市。

2003年6月,惠州市政府根据惠州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组织完成了《惠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惠州市城市发展概

念规划》。2004年,为深化和落实这些研究成果,惠州市政府决定开展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上报广东省主管部门获得批准。 第2条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46号)第十三条和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编制《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提请审查的成果。

第3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5、《惠州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和《惠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6、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法规

第4条 城市规划区即惠州市区范围,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行政辖区范围,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范围,总面积为2672.3平方公里。

根据2003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惠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惠州市的市区范围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本次总体规划的规划区范围。鉴于规划区范围(市区范围)内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形态、城镇分布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空间要素分割所形成的“多中心”聚集发展的空间形态,在规划区范围内,用“市区”概念难以解释清晰规划区内的城市(镇)的发展特征。为明晰概

念,从市域角度识别,本次总体规划将整个规划区范围界定为“都市区”;将都市区范围内集中成片的三个规划建成区(惠城、陈江-仲恺、惠阳-大亚湾)称为“中心城区”。

基于现状已经形成惠城、陈江-仲恺、惠阳-大亚湾三个集中发展的城市地区特征,本次总体规划以三个集中发展的城市地区为核心,划分为四个次区域,分别是惠城次区域、陈江-仲恺次区域、惠阳-大亚湾次区域和北部山区次区域。

第5条 规划期限为:2006年—2020年

近期 2006年—2010年 远期 2011年—2020年 远景 2021年以后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6条 城市性质

珠江三角洲地区性中心城市,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第7条 城市职能

(1)中心城市职能:惠州市是珠三角东部的次中心城市,随着规划区经济实力的提高,次中心城市的地位将会进一步突出。由于扼守珠江三角洲东部交通门户的地理区位条件和处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高端位臵,惠州市对博罗、龙门、惠东、河源、汕尾等地将会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和服务功能,包括商务、教育、就业、居住、旅游等方面。

(2)产业职能:惠州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积极培育石油及化学产业集群;形成电子信息业产业集群,形成劳动密集型的轻加工业发展优势(如服装、毛织、运动器材、灯饰等)。建立起旅游业产业集群。

第8条 城市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一阶段:到2010年,积极推进拥有惠州产业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质量和规模,梳理和整合空间资源、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整治等基础性投入,构建良好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为城市的全面腾飞提供支持。

第二阶段:到2020年左右,推进现代化建设质量,建设魅力独特、经济强盛、生态环境优良、城乡协调、文化及旅游产业发达、社会文明、适宜人居的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战略地位。

远景发展: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强市,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文化魅力的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 第9条 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

(1)到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1700亿元,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5800亿元,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学工业,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装备制造业,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发展内源型经济;倡导循环经济策略,走集约、循环发展之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扩大第三产业规模,加快物流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促进惠州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10条 社会发展策略

(1)全面推进人口健康发展。不断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2)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保障事业社会化,改善创业环境,建设完善的社会事业体系,推动社会均衡发展。

(4)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

(5)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和公开的原则下使所有市民都能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福利,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和谐社会的理想。

(3)经济适用住房面积建设标准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面积在60平方米左右。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应当以保本微利的原则,销售实行明码标价,不得在标价之外收取任何费用。

(4)廉租房建设标准:面积严格控制在40平方米左右。 (5)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应位于中心城区的边缘地段,具备较方便的交通条件,特别是有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大型工业园区附近集中提供满足员工租赁需求的廉租房。

(6)保障性住房供应近期以廉租房建设为重点,兼顾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远期逐步提高经济适用房的比重,适应保障性住房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77条 村庄发展与控制

(1)对处于中心城区建设控制范围之外的村庄,应积极配合建设新农村政策实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环境的全面发展。对有条件的村庄,在不影响农村发展绩效的前提下,通过积极的政策,鼓励分散、生产和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庄,向城镇、中心村迁并,集约发展、节约用地,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

(2)对处于中心城区建设控制范围之内的现状农村居民点,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严禁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开发;在此基础上,制定与“村改居”工作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重点解决发展用地、就业

安臵、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问题。结合城市建设发展计划,有序推进村改居和城市化转地工作。

(3)逐步加强和完善对城中村的社会管理,根据城中村的区位、规模、社会经济背景等特点,分别采取异地搬迁、整体改造、局部改造、综合整治等不同形式的改造策略,逐步实现村庄向城市型居住区转型。

与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严重冲突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占用土地的村庄属于异地搬迁的村庄;位于生态隔离地带、战略性空间资源控制范围内、规划居住用地内的零星村庄居民点等属于异地搬迁的村庄;位于规划居住用地内的集中连片布局的村庄居民点近期严格控制,逐步实施原址整治或改造;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城中村”内具有传统特色的历史街区、为人们所留念的空间场所和文化遗迹。 第十三章 公共设施规划 第78条 公共设施规划目标

健全和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以及社会公益事业,形成与现代化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公共设施分布格局。 第79条 布局原则

(1)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全面提升生活品质。

(2)强化城市职能,增强城市活力,增大凝聚力与辐射力,提高城市地位。

(3)保证区域布局均衡,注重次级中心及非中心地区公共设施的建设,兼顾城市与市民的双重利益。 (4)优先安排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

(5)近、远期结合,完善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形成以大型市级公共设施为核心,区级(地区级)、居住区级为骨架,社区级公共设施为基础网络,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网络。

(6)以人为本,公共设施建设要面向基层,服务广大群众,体现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第80条 总体结构

结合惠州的自然山水特点,本次规划确定“一主两次”的多中心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结构,由1个市级中心,2个市级次中心组成。 (1)市级公共服务中心 行政中心——江北市级行政中心

文化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 体育中心——南部新城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中心——由江北中心、南部新城中心共同承担 高等教育中心——南部新城教育中心 (2)市级公共服务次中心

市级次中心包括两处,陈江—仲恺次中心、惠阳—大亚湾次中心。分别以区级(地区级)公共设施为主,构成服务本区域的城市公共服务次中心。

第81条 行政办公

规划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江北行政中心;陈江—仲恺次中心设臵集中的行政办公用地,安排未来次区域服务的行政管理功能;惠阳—大亚湾次中心设臵行政办公用地;大亚湾石化工业区设臵工业区的行政管理办公用地。

规划商务办公设施用地集中惠城区江北地区和南部新城的商务中心区;在惠阳新桥片区和邻近深圳的白云坑地区,规划一定规模的商务服务功能用地,重点强调地区之间产业互补与协调发展。 第82条 科技教育

大力推进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基础教育“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同时规范基础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社会化学前教育,依托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建立学前教育指导站;成人教育需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市、区(组团)、镇(片区)三级成人教育体系,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的就业素质。

优先发展高等教育工程,提高高等院校的质量与数量,建设惠州大学新区,引进国内4-6所大学联合办学,整合现有中等专科学校,建设惠州“教育科学园区”。在惠州大学附近预留建设用地3-4平方公里。

调整合并现有的商业、农业、卫生、旅游、粮食、机电工业、建筑成人、体育运动和技工等9所学校,建成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建设惠州实训中心,2005年后创办惠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在校生达1

万人以上。

继续教育工程,重视市民的职业再教育与成人素质教育,合并扩充业大、电大、夜大、职大的规模与办学能力,形成市级职教及成教基地,原则上市及每个区(组团)组建一所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可结合职业中学、劳技教育设施等设臵,用地按完全中学规模控制。每个行业也成立一所或有固定性的依托基地。

优质教育工程-改造薄弱学校,扩大优质学校规模,完善义务教育设施布点,综合运用新建、改扩、撤并等方法,提高中小学用地及配套设施(尤其是运动场设施)的标准。

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工程-全市每年平均新建或扩建1-2所高中,实行初高中分离,设独立高中,创建8-10所省级示范性高中,4-5所全国示范性高中;重组现有职业中学、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为统一学制的职业学校,鼓励发展民办高中;

强化与完善惠州市科技发展的三大重点区域:市中心区形成软件与网络、信息服务业研究开发产业化密集区;金山湖数码工业园北区是整个工业园区的科研、教育、商贸、办公等综合功能区,首期主要建设科技研究开发区,建设用地45-60公顷;选址大亚湾开发区兴建集产学研为一体的惠州中国南方电子石化研究开发基地,占地3平方公里。

重视组织市民的科普交流活动,市级科技交流中心在南部新城中心区安排,各区级科普活动场所可结合区级文化设施安排。 第83条 文化

流中心;

(3)经大亚湾西一路、西A路、惠阳西外环快速路向西北方向与省道S358(远期为快速路)衔接,进而向北通过国道G205与陈江物流园区联系,远期再由陈江分别通向广州方向和东莞方向; (4)由惠澳高速向北与韶关、河源方向联系,同时与广汕高速公路、莞惠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衔接,联系东莞方向及惠州淡水湖地区(惠州数码园);

(5)通过沿海高速公路向东与深汕高速公路衔接,联系粤东其它城市。

(6)碧甲港区可以利用广惠高速东延线进行疏港。 第62条 铁路

铁路系统:铁路主要包括京九铁路(客运功能和货运功能)、夏深沿海铁路(客运功能为主)、惠深铁路(客运功能和货运功能)和惠大铁路(港口的集疏运功能为主)。

铁路货运枢纽包括:惠州北站、陈江站、惠阳站和大亚湾站; 铁路客运枢纽包括:惠州北站、沿海高速铁路站、惠阳站和大亚湾站。

规划沿海高速铁路站位于惠大铁路与沿海高速铁路交汇处,兼顾惠城与惠阳两个中心城区,形成惠州市(区域性)客运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利用莞深高速公路,向西为东莞相邻区域提供服务,向东与规划预留的新机场区域接驳。 第63条 机场

机场定位:近期利用现有机场,定位为珠三角地区的支线机场和地区性航空货运中心;远景规划区域性机场。

机场选址:陈江军垦农场和惠东北面现状机场以东区域。 两处选址各有优缺点:一方面,现状军用机场以东为山区,偏离了珠三角东岸主要发展区,机场服务腹地有限,而选址陈江交通便利,对片区的带动作用明显,且机场腹地相对较大,区域服务均衡;另一方面,由于现状军用机场以东地区偏离城市的建设区,对城市的建设用地影响很小,而陈江地区发展对用地的需求逐年增加,机场的选址可能对其用地造成影响。

机场的建设时序判断:近期利用现状军用机场是较为现实和可行的,而远景机场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建设时间难以明确,规划以控制机场用地和相关空域为主要目的。

近期出入机场的主通道:莞惠高速、惠澳大道、国道G324、省道S357,惠城三环路、四环路和惠阳外环路则通过与上述干线道路衔接可以到达机场。

远期出入机场的主通道:视机场选址而定,莞惠高速、惠澳大道、深惠高速、国道G324、国道G205、省道S357和惠城四环路等可能成为出入机场的主要通道。

第64条 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链接)

城际轨道广州—惠州线、深圳—惠州线分别经博罗、惠阳城区与一号线接驳,并在江北铁路客运站和惠阳中心区形成轨道交通换乘枢纽。

第65条 公路(高速公路、公路)

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强调服务发展、连接重点、衔接设施、建立网络的战略,形成区域交通的重要载体。现状高速公路包括惠深高速、深汕高速、惠河高速和广惠高速;规划高速公路包括莞惠高速、粤湘高速、沿海高速、惠州盐田港疏港高速(惠澳高速)。

干线公路:国道G205、国道G324、省道S120、省道S357、省道S358以及与深圳龙岗区联系的其他两条道路。

对外道路交通出入口:深圳方向四个;东莞方向四个;广州方向两个;汕头方向三个;河源、韶关方向三个。 第十章 城市交通体系规划 第66条 城市干道

以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路构成都市区次区域间联系通道,次区域之间最少保证两条通道。其中,惠城与惠阳、大亚湾之间联系主要依托惠淡路与惠澳大道;惠城与陈江联系主要依托国道G205、惠深高速;陈江与惠阳之间联系主要依托国道G205-省道S358、省道S357-惠淡路。 第67条 轨道交通

构筑“两横一纵”轨道交通线网,在江北、惠阳两个次区域,与区域性城际轨道交通接驳。

规划轨道交通采用轻轨形式。其中一号线自江北铁路客运站起,经河南岸、惠城南部新城区、沿海高速铁路惠州站、惠阳中心区至大亚湾中心区;二号线自东莞谢岗起,经陈江至惠城南部新城区的一号线

链接;三号线自新桥至坑梓,与深圳轨道三号线衔接。 第五部分 专项规划与发展策略 第十一章 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第68条 布局原则

(1)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考虑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科技进步。

(2)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增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引导和调控职能。通过制定规划和政策指导,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经济产业的合理布局。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尊重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市场选择和竞争的基础上培育重点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4)巩固和强化城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方式和产业发展的紧密关系,促进和引导产业整合与集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和划分次区域,实施分区域的城市发展策略,统筹区域及城乡产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向发展带,尤其是向重点产业新城的转移和集中,引导培育城市新的经济增长极。

(5)符合惠州市经济发展的方向,提升城市产业功能,发挥惠州大港口、大石化的优势,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培育高产业关联度和高附加值的行业,重点发展石油化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

(6)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积极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共同发展,采取差异化战略。加强惠州在珠江三角洲地区、“9+2”泛珠三角区域、全国以及全球产业链中的合作与分工,尤其要重视在珠三角东岸城市圈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协作体系。 第69条 产业空间布局目标

(1)第一产业: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各类资源为基础,以农业七大体系建设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符合惠州生态要求的、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农业,培育若干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基地。 (2)第二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核心产业加快形成以石油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为主体,以优化改造后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重要补充的新型工业结构。 (3)第三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旅游文化产业。

第70条 第一产业空间布局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实施规模经营,向二产、三产延伸。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 (1)东北部山区:依托山林资源,重点发展观光农业、林果种植业和养殖业等具有山区优势的特色农业。

(2)中部平原地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的农业,注重发挥农业用地的生态功能,以基本农田的保护为基础,形成若干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农业区,改善城市总

体生态环境。

(3)大亚湾海产养殖区:重点处理与石化区的发展关系,维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化。积极推进海洋产业由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延长价值链、做大经济规模,合理且有计划地发展综合海洋产业。 第71条 第二产业空间布局

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等基础性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机械装备产业、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鼓励发展服装、食品、印刷、包装等都市型工业,限制和转移无资源条件的高消耗、重污染产业。

(1)精心建设大亚湾石化工业区,重点做好南海石化项目的配套服务,在大亚湾石化工业区引进世界级石化企业和投资前景好、技术起点高的化工项目,重点发展乙烯中下游产品和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形成乙稀产业链。把惠州城市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现代化的石油化工新城。实现惠州城市经济跨越式的大发展,提升惠州工业在区内及全省中的实力和地位。

(2)完善以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市数码工业园区等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结构,力争创新体制,形成全市一区多园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体系。继续坚持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的加工制造业快速发展,配套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能力,加强在自有知识产权上的发展,形成大中小企业结构的产业簇群和优势分工,通过着力建设技术创新的产业自动升级机制,发挥大企业集团的龙头作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团队能力,做大做强惠州

电子信息制造基地。

(3)改变惠城中心区功能过度集聚的状况,适当疏散传统制造业,以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就业为宗旨,在中心城区边缘地区适度发展都市型工业。形成现代服务业与电子、纺织、轻工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城市中心区综合布局的产业密集带。

(4)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级开发区、工业区,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产业发展带集中。与新城建设相结合,集中建设电子信息、电器机械、机械装备产业、新材料等产业集聚基地。注重发挥产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第72条 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和石化产业的快速成长,协调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大发展,发挥惠州城市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能力,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推动物流、旅游、商贸专业市场同步发展,成为粤东区域的经济、交通、文化发展的中心。

(1)全面实现商贸流通现代化,多种商业业态合理分布,形成具有惠州特色的商贸流通规模和布局。实施“优化核心、延伸中轴、发展新城、强化特色”为主要内容的商贸服务空间发展战略。完善由旧城商业区、中心城商业区和外围商业区组成的商业体系,丰富商业区的内容,发展多种商业业态,实现多元化协调发展的格局。 (2)在中心城外围交通便捷地区,根据市场需求,适时建设若干汽车、建材、农产品、电子信息、纺织品等大型商贸中心。 (3)建立布局合理、结构优化、高效低耗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

发展第三方物流。集中建设包括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区和专业物流区在内的公共物流区。

(4)充分利用惠州生态环境资源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惠州特色的休闲旅游产业。与中心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相结合,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新城建设、利用承办2010年广东省运会的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业。 (5)充分发挥惠州的产业结构特色,以及在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在江北、惠城南部新城建设综合性会展中心。

(6)房地产是惠州市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加快完善房地产业发展政策,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强政府行业管理与服务,严格遵循节约土地的原则,积极引导和调控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城市功能和布局的调整,逐步优化全市房地产结构和布局,推动新城发展。 第十二章 城市住房策略 第73条 住房政策与标准

(1)保障住房合理的供应量,逐步提高居住标准:2006-2010年,应保证住房供给平均每年满足约2.7万个新增家庭的需要,2010年以后应保证每年平均提供约3万套住房。2010年规划近期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2020年远期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8-40平方米。 (2)完善城市住房供应体系:惠州市住区的发展以提供满足中等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的普通商品房为主;重点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

用房为主的两级政府保障性供应体系;提供少量用地,适度建设满足高端市场需求的高级居住区。

(3)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商品住宅的市场价格,引导房地产市场向有利于实现城市住房发展目标的方向发展。 第74条 住区发展策略

(1)缓解主城区日益增长的居住需求:适度推进依托公交走廊的高密度住宅开发,尽可能的利用已有的建成区,集中成片的进行住宅开发。为各片新开发居住区提供方便的交通条件。

(2)引导新的居住生活方式:充分考虑文化、地理背景,继承和发扬地方特色的居住文化。提升居住环境品质,严格按照居住区公共设施标准配臵公共设施,并适当提高社会服务方面的配套标准,创造宜居、和谐的居住社区。

(3)居住与产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各个发展单元均考虑配臵居住区并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实现居住与就业的良性发展;结合近期重要产业增长极核的开发时序,有选择的在附近布臵住宅及生活配套设施,同步推进周边农村居民点的改造工作。工业园区内逐步提供统一建设的员工宿舍,降低外来工租赁私房的需求。

(4)住区发展与城市中心服务体系、综合交通体系、绿地开放空间系统发展联系考虑,建设健康、舒适、优美的居住社区。 (5)满足各类购房需求,扩大区域性市场份额,鼓励发展与住宅建设相关的产业、服务业,使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惠州市成为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

第75条 居住用地布局

(1)惠城中心城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调整、完善江北、江南地区现有居住区;在江北北区、南部新城片区、水口——马安地区等地开发建设新的居住区,逐步改造位于新开发地区的农村居民点。南部新城片区新建一部分一、二类混合居住用地,满足本地的高端消费需求。

(2)惠阳中心城区的居住片区集中于惠阳老城区、新桥片区和秋长片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除满足本地住房需求外,为满足区域的高端住房消费需求,惠阳中心城区新建一部分一、二类混合居住用地;为大亚湾西区提供一部分配套居住区。

(3)陈江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集中分布于陈江老镇区附近地区,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除满足本地住房需求外,为仲恺开发区提供居住配套服务。

(4)大亚湾中心区和澳头中心区主要发展为为港口、大亚湾石化区和大亚湾西区配套的居住区。 第76条 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建设

(1)大力发展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的保障性住房供应,在3个中心城区分别提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2)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在充分调动房地产开发商积极性的同时,保证经济适用房的低成本和高质量;制定合理、可行的申购标准,建立统一管理、按序配售的经济适用房销售制度;建立健全廉租住房保障对象档案制度,加强住房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确保在公正、公平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惠州市城市总体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737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