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研员 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载]教研员 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二)

原文地址:教研员 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二)作者:大庆杜蒙陈晓梅教研员素质提高的有效策略教研员,主要从事学科教学的研究并指导和服务一线教学,是基层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的骨干和中坚力量,是理论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最直接的桥梁。没有教研员,基层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就是一句空话,我国的教育科研和教学改革也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大力提高基层教研员的素质,对于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乃至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推进课改进程中,基层教研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我认为,最起码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较强的研究能力;三是指导与服务教学的能力。指导与服务教学是教研员的第一要务,教研员必须及时传播前沿的教育信息与先进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并帮助广大教师解决在课改进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教研员要练好“内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每学年力争做到: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场讲座、精读三部著作、撰写四篇文章,这是行之有效的四项策略。一、研究一个专题从教研机构的职能看,国家对教研机构的最新定位是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其中,研究是指导、服务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实施新课程以后,要求教研员从原来大纲的诠释者转变为具有主体意识的教学研究者。因此,

教研员每学年应选择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根据教研员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确定研究专题:1.从工作重点中确定。例如,校本课程建设是近几年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结合学校实际、依托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呢?现有的经验不多,我们就可以此为专题进行研究。;2.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例如,实施新课程以来,许多教师热衷于让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然而由于教学时运用不当,致使多角度解读脱离了文本与正确的价值导向,出现了漫无边际、四海皆准的倾向。为此.我确定了“多角度解读应立足文本并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为专题进行研究。3.从自身特长中确定。即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自己的工作内容进行选题。比如语文科教研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从阅读、作文、口语交际、写字等项目中确定研究专题。4.从经验迁移中确定。即吸取他人在某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迁移于另一学科或另一领域进行研究,并有所创新。例如“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小学数学科教学的重要经验,那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汉字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效果呢?我就以此为专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二、举行两场讲座教研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要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必须逐步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教研员每学年有必要

为基层教师举办2场以上的教学讲座(即每学期至少为基层教师举办1场有较高质量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教研员举行讲座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问题从实际中来。教研员为基层教师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教研员应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例如在听课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品味、感悟语言重视不够,方法不多,致使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就为基层学校举行了题为“落实语言.返璞归真”的教学讲座,深受教师们欢迎。2.案例从课堂中选。根据一线教师的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相反,应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像收视中获取外,更重要的应来源于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具说服力。因此,教研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3.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教研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与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三、精读三部著作教研员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才是绝

对的。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研员应把学习作为自觉的内在需求,要及时汲取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把握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了解教学改革动态和学科发展走向。在与经典的不断对话中,教研员才能走出狭小、走出平庸。更好地指导与服务基层教师。因此,教研员必须加强学习,每年精读3部以上的教育著作(即每学期精读l部教育著作.暑假期间精读l部教育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精读著作要讲究方法,具体说要做到“三个要”:1、要有所需。教育著作浩如烟海,阅读时应有所选择,教研员可以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选择恰当的读物,从而增强阅读的针对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实施新课程以来,如何进行评价改革一直是个“瓶颈”问题,为此,我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一书进行精读,学习教学评价的新理念和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2.要有所思。反思是成长的阶梯,教学实践活动的独特性和可生成性要求教研员更要学会反思。首先要进行内化。即用自己的见解去剖析作者的思想和见解,用自己的理解去消化别人的言论,以形成完全属于自己的认识。其次要进行鉴别,敢于质疑。如: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见解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做法是否符合具体实际?从而批判地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3.要有所用。学习是为了应用。学习理论和经验以后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应用,这样既解决了实践中的具体问

题,又提高了理论素养。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丰富和发展所学的理论和经验,努力做到推陈出新。例如在推广运用、;;氨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较多地流于形式。而且出现了忽视教师引导和知识传授等倾向。为此,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应处理好自主与引导、合作与独立、探究与接受这三对关系”的观点,肪止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四、撰写四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教研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具深度,是提高教研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教研员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每年撰写4篇以上的研究文章(按每学年40周计算,每10周至少撰写1篇研究文章)。.教研员撰写研究文章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育叙事、读书随笔……教研员撰写文章不能仅局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有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基层教研员要借助写教育日志、教育故事、教学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2.领域广一点。每位教研员都有自己的研究专长,在有所侧重的基础上,还应广泛涉猎,因为教研员面对的是广阔的教学天地,对于学科领域内的诸多内容均应有所研究。因此教研员应该在多个领域里做文章,通过撰写文章

促使自己去学习、思考,做到“一专多能”,全面提高自己指导教学、服务教学的能力。3.讨论深一点。教研员撰写文章不能仅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新意。为了拓宽交流领域,教研员应该重视建设“个人博客”(例如可以在“新思考网”上建立成长博客并加入相应的群组),定期发布读书或研究心得,积极参与专题研讨,以网络为载体,在群体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做学习型的教研员 现代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建设学习型的社会是21世纪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民教师既是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又是学习型人才的培养者,因此教师本身应当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新时期的教研员是教学改革的带头人,是教学研究的引领者,是促进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者,毋庸置疑,应当率先成为学习型的教研员。笔者担任中学数学学科教研员至今已25年,愿结合多年实践,就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内容、学习精神、学习方式等问题,浅陈管见,权作引玉之砖。

一、教研员

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内容——丰富而深刻 1.学科教研员应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对学科教研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应高于普通教师,教研员应当成为该学科教学的区域性带头人,不应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而淡化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反更应不断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教研员是区域性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和引领者,

应当对学科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有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其知识系统、能力要求有更清晰的理解,为此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潜心钻研教材,逐步成为广大基层教师认可的该学科区域性的权威。 学习型教研员不但要精通业务,更要高屋建瓴,这集中体现在学科素养上。以数学学科为例: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规定不但要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从事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与数学能力,而且还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学科的教研员要把不断提高基层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即对数学本质和精髓的理解当作重要的学研内容,而且不断学习思维科学特别是思维品质的理论,钻研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理论,学习数学史与数学美育的知识,不断深化理解并付诸教研实践。2.学习型教研员必须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教研员作为区域性教学改革的带头人,要全面提高区域性学科教学质量,必须踏踏实实地学习教育理论,认认真真地研究教学规律。比如知识的认知规律与能力的形成规律,比如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比如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等。坚持教育科学引路,探索教学规律,才能使区域性的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得到科学的发展,并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广大教师和教研员都获得专业水平的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研员要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在广泛听课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从宏观上的教学理论、课堂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达成,到微观上的训练题目的选择、课堂提问的艺术等,去探索课堂教学的规律,追求最优的教学效果。要适时的推出有价值的研讨课、示范课,汲取广大教师的智慧加以总结、完善,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教研员学习、探讨、研究、反思的活生生的教材。

当前进

行的新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教育革命。教研员既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又是新课改的实践者,而且还是区域性新课改的组织者、新的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些重要角色,决定了教研员必须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学习与研究。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学教研观念,指导新课改的实验。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实践中涌现了许多问题与困惑,而难题的破解,既依赖于学习,又促进了教研员的学习。将普遍性的问题当做“课题”,以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先导,集中广大教师的智慧,攻克一个又一个课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总之,课改是当前教研员工作的中心,更是学习型教研员自身专业发展的最佳契机。 信息与网络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它带来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也带来了课堂教学呈现方式的深刻变革,教研员应自觉学习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自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万万不能掉队。

当前考试仍然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教研员担负区域性的高中、初中毕业年级的总复习的指导工作,担负区域性各个层次教学评价的命题任务,要认真学习命题科学化理论,学习高考、中考的命题精神,不断提高命题的针对性、科学性,充分发挥考试对教与学两方面的良性导向作用。3.教研员应不断加强人文修养,增强人格魅力。

研员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他必须扎根于广大教师之中。依靠和调动骨干教师,集中众多教师乃至所有教师的智慧,形成合力,使区域性的教学研究成为有吸引力,有凝聚力的高效能的活动。 调研表明:基层广大教师喜欢有雄厚底蕴和渊博知识的翩翩学者型的教研员,欢迎善于协调合作与和谐交流的谦谦君子型的教研员。因此学习型的教研员应不断加强人文修养,提升合作、沟通的能力,而这些一靠不断充电学习,二靠长期实践锻炼。

做学习型的教研员,

自觉提高人文素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以为主要的有:学习和践行师德规范,向优秀教师学习,向同行学习,学习和了解当前教改教研的新信息、新动态,学习国学,提高文学素养。二、教研员的基本素质决定了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精神——求真与创新。 教研员是学科知识的研究者,是教育科学的实践者,是教学规律的探求者。学科知识、教育科学、教学规律都是“科学”。而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假。“求真”是教研员的灵魂,

也是学习型教研员学习精神的主要特征。学习型教研员应做到: 1.真真切切的读书学习,那些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式的学习、断章摘句、以一些时髦的词句唬人的学习必须克服,使读书成为教研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内源性需求。2.教研员要将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结合学科教学实际,结合区域性教改教研实际学习,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不唯书、不唯

上、只唯实。”通过学习、反思,要敢于怀疑已有的结论,敢于修正自己曾经提出的观点,敢于发表可能引起争论的观点,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与众不同的风格。

4.坚

决摒弃一切急功近利的做法,如果说“学习的最大敌人是自己满足”,那么我以为学习型教研员的最大敌人是急功近利。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所有的科研成果是学习的升华、实践的结晶。“广学习、多实践、慎发表”是求真的精神、科学的态度。 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精神突出表现在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崇尚学习而又善于学习、善于研究而又敢于创新。 学习型教研员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不断丰富学习的内涵,不断更新学习内容,不断扩展学习的领域,善于跨越时空,多渠道、多方式地有效地进行学习,敢于突破框框,敢于批判陋弊、敢于超越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自觉反思,促进创新性的学习。三、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决定了学习型教研员的学习特点——合作与反思。 教研员既

要投身教学改革,又要开展教研活动;既要下校普遍进行听课调研,又要抓毕业年级的复习指导;既有“面”上的工作,又有“点”的工作;既有日常的教研工作,又有长远的科研专题。教研员独特的工作方式,形成了学习型教研员鲜明的学习特点。 1.自学。学习型教研员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发自内心,崇尚学习;紧跟时代,自觉学习;不断更新,善于学习;合理安排,高效学习。特别是能发扬“钉子”精神,钻进去,挤时间学。 2.实践。学习型教研员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求知。教改、教研多彩的教学实践,为教研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素材。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成为了自觉学习的过程。

3.合作。教改

试验、教研活动、教育科研都是开放性的、群体性的。学习型教研员善于团结同行、共同学习、共同工作、共同进步。经验证明,合作学习不但促进了教研员与骨干教师的和谐交流,而且能明显地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了教研员个体的发展。特别应指出的是教研员要善于倾听,虚心倾听,从倾听中捕捉真知的火花。

4.反思。教研员的反思空间比

起基层教师更加宽泛,在反思中学习是教研员学习的主要特征。反思可以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反思可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反思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思可以由表及里,归纳升华。要使反思成为教研员专业生存的新状态。

5.坚持。持之以恒,日有所得,与时俱进,终身学习。

6.总结。注意积累,甄别梳理,勤于小结,善于总结。

作学习型教研员,是时代的要求,是工作的需要,更是教研员自身发展的需要。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研员与第一线的教师相比,与教育科研人员相比在学习方面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崇尚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终身学习,教研员队伍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教育大家。 教研员的八条“军规”教研员队伍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个教育者群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打着“计划经济”烙印的单一课程体系、单一教材教法及单一评估手段的产物。教研室曾被戏称为“考研室”,而不少教研员也只是重复着听课、评课、命题的工作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强调课程整合、创新教育和教师培养,这对教研部门而言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需要对教研员的工作方式进行全面的审视与反思。 一、不要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的教师 新课程标准评价体系力图体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因而对教师的评价也应当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教研员一般来自教学一线,多年的实践及研究使他们潜意识里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好课”的常模,而且会常常以这种常模为参照进行评课。传统观念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目的,而把教师发展排除在外。在这种认识中,教师

是成熟的主体,其教学主体性似乎无需在教学活动中建构,或者认为教师的教学主体性已在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建构了起来。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恰当、不符合实际的。一方面,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差异性,恰恰是这种教学的差异性、多样性,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教学风格、学习风格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素养、教学经验、业务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效果各不相同。教研员应充分尊重教师业务水平的差异性,站在特定教师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看到每一课的优点与不足,用发展性的标准来衡量其教学过程,指出改进的方向,不要随便将教师评得一无是处,否则极容易挫伤一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忌语:“这节课上得太差了!” 二、多一些对话,少说大话、空话、套话 教研员站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是连接课程改革目标和常态教学现状的桥梁,因此,教研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研员喜欢套话连篇,开口必谈“新课程”、“建构主义”,却总是一言堂,而且空而无物,绕来绕去绕不到实际的教学内容上。 将新课程挂在嘴边的人并不一定真正理解新课程。新课程不需要理论家,而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教研员要科学定位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职责和作用,适应以参与性指导为主的多元化服务方式,要让教师谈体会谈感想,要提倡对话。教研员还应善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也就是在研究与思考

的基础上,多从具体教学的过程设置与环节处理的角度与教师共同探讨,促进其业务水平及理论素养的提高。 忌语:“这种课太传统了,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三、不要一评了之,要跟踪关注改进的过程 教研工作就是要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教研员一般都有课后及时点评的习惯,但不少人喜欢一评了之,对所提建议的落实情况缺乏跟踪性关注。普通教师的工作负担很重,有时对教研员的听课及评价也只是不得已的应付,只有在建议恰当且给予适量的关注时,改进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教研员要摒除“专家”意识,多一些研究者的心态,能真正地关注教师的发展。在进行了常态的教学分析与策略指导后,教研员应针对普遍性的问题,将可操作的方案制定到他今后的工作中,并且定期回访,运用教师访问卡、交流札记、反思案例分析等方式与教师共同尝试解决问题,共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研究的快乐。这样可以调动教师课程研究的主动性、提高专业发展的自觉性。 忌语:“你自己多听听好课,多看看理论书!” 四、视服务为天职,当好教师的助手 课程改革对教研队伍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研究”是基础,“指导”是形式,“服务”是目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是教学研究与实践的主体,没有教师

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而教研工作正是教师发展的助力器。 新的课程标准和多样化的教材对于教研员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要当好教师的助手,必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要先学一步,必须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方面协调发展。除亲身体验课堂教学并适时指导外,教研员还可以采取到学校蹲点的办法,参与学校的教师培训,参与学科教学计划的制定,多通道提供信息资源,建立信息库、案例库、工具库,给教学实施提供丰富的物质保证。教研员要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去处理教材,善于创设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敢做示范,敢亮绝活,与一线教师共同磋商,共同进步。切不可以服务为借口,以批评为大棒,以分数为杠杆来进行教研。 忌语:“我只看考试成绩。” 五、管好自己的口和手 教研员不是教育行政官员,却担负着一定的管理评价职能,评业务骨干、评优秀论文甚至评审职称都与教研员工作相关,于是会有单位或个人对其晓之以“礼”,动之以“钱”。 教研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职能决定了他们还是教辅类报刊资料出版商、经销商的“攻坚”对象,在出习题、做评委、当“特约编辑”或是编著教辅书的背后常常有与蝇头小利相关的故事。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尊重,那么教研员的人格魅力自然会使教师们增加教学研究的热情。一个优秀的教研员首先应当人品好,是位有书卷气的“谦谦君子”,否则即

使其知识素养再好、理论水平再高、表达能力再强,终究会为教师们所不齿,从他口中说出的新课程理念也会苍白失色,不可能充满人性的光辉。 忌语:“……” 六、创建学习型的教研团队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同样,一个人的视野与智慧总是有限的,当多样化的教材、教法伴随课程体系一同走向开放的时候,教研员常常会感觉力不从心,许多教研工作只能浮在表面上。在这种知识爆炸的课改大潮中,孤军奋战显然是行不通,而创建学习型的教研团队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教研型团队可以是研修班形式的骨干队伍,也可以是头脑风暴式的主题沙龙、主题论坛,还可以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建立的交流平台。其特征应当是学习型的专业修炼,教研员则是这个开放式团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当你的团队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支撑力时,可以引发更多的思想火花,从而对某些问题的解决形成更为开阔的思路。在平等互动的学术氛围中引发深层次的、发散性的思考不仅会带动全体参与者的进步,也会促进教研员专业水平的提高。 忌语:“一、教研员永远是正确的;如果教研员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七、养成跨学科听课的习惯 新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课程整合,学科课程中已经超越不同知识体系,知识的分割线和学科间的隔离带将不再明显。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学科交叉

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员只关注自己学科的发展,所以当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合并在一份试卷上甚至出现在同一条题目中时,一些教研员开始不知所措。教研员不妨试试先从相近的学科开始,每周坚持听一次学科外的课,如果能参与课后的讨论,效果会更好。跨学科听课不只是扩大视野,还会对本学科教学方法带来启发。 忌语:“我只懂……” 八、建设自己的“量化”工程 教研员的工作比较繁杂,所以有些人在走上了教研岗位后,便开始不思进取。不可否认,教研员常常是一个地区学科高度的标杆,因此应当对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基本方法是给自己制定一个量化的计划表。如计划在每学期带一名徒弟、写一篇科研论文、做一个示范性教案或课件、出一份诊断性试卷等等。教研员还应当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做些笔记或是积累些文本资料。通过这样宏观与微观的努力,教研员才能真实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情况与动态,才能发现本学科教育教学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而明白自身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重点。 忌语:“我太忙了,没有时间读书写作。” 教研活动的误区与对策教研活动作为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教研活动的内容应当来自日常教学,并从理论层面上指导日常教学,揭示教学规律,使教学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也使老师们明确自身不足,不断提高教师教

学能力。但现在有些教研活动存在着误区,影响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误区一:导向不准,方向错误有的教研活动,陈旧的教学理念占上风,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贯彻,致使有些地区、单位的教研活动导向不准,方向错误。如有位一年级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写字,课后的教学研讨,评课的教师都反对写字,认为公开课是给人家看的,写字教学影响了教学流畅性,应当取消。有的教师还认为,公开教学应当展示教师的教学才能,课堂上要热热闹闹等。 对策:导向准确,方向正确 教研活动要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作为指导,要认真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新课标的实质,坚持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引导学生多活动,压缩教师的讲解,教师少讲、精讲、讲到关键处,讲到学生的困惑点,凡是和学生发展相违背的都是错误的。要认识到教学的误区,如过度开发课程资源、滥用多媒体、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放任学生等。教研活动要给广大一线教师正确的导向,才能使广大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有效的。还有些知识点的研讨,要查找资料,集思广益再得出答案,切忌操之过急,匆忙下结论。 误区二:华而不实,空洞无物 有的教研活动只是学习一些空洞的理论,和本地区本单位的教学联系不大,脱离实际,缺乏针对性,教研活动效果差,教师受益不多。

对策:内容具体,针对性强 教研活动要针对本地区、学校的日常教学,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一个知识点的教法、教师们困惑的问题、评课、研究课等,都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教研活动的内容要具体。教研内容主要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前瞻性的研讨。先进的教学理论、教学专家的文章要学,但要让大家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结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要探讨在新理念下,如何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拿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方案,这应当是教研活动的重点和关键。只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指出所支撑的教学理念,教师们才能真正受益。误区三:流于形式,落实不够 一般的教研活动有的是一周,有的两周一次,据了解,很多教研活动难以落实,教师们闲谈,时间到了自然就结束,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或者教研时间不能保证。 对策:注重效果,抓好落实 教研活动要落到实处,即使被有些活动冲击了,过后也要弥补。每次教研活动要有专题,要有教师重点发言,教师们谈体会。提倡每学期或一年有一个教学专题,围绕这一专题开展活动,或讲座,或进行公开教学,或评课,具有实用性。县区教研活动的规模一般比较大,人数多,要组织好,保证活动的效果。活动后,以学校或以教研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意见,进一步消化吸收活动内容,巩固活动效果。另外,可以提倡随时随地地进行教研活动,教师们遇到疑难及时解决,这是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对教师的

专业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误区四: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有的教研活动搞一言堂,不允许争鸣,以少部分人的观点代替大多数人的观点。还有的公开教学,教研组事先备好课,上课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师个人能力得不到提高。 对策:发挥主动,促进发展教研活动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更快的发展,教研是学术活动,教研员或者其他教师一言堂,或者包办代替,会束缚教师的成长。教研活动还要允许争鸣,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亮出来,畅所欲言,供大家参考。如果有的意见一时不能为别人所接受,也允许别人保留意见,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公开教学采取哪一种教学方法,由执教者个人决定,集体备课只是给执教者指明方向,当然也可以很具体,但是否采用,要由执教者定夺,执教者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研活动,能极大地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向科研型的教师不断迈进。 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1.用心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相对于不指名道姓课堂效果会更好,把所授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的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 于永正教师上课时能熟记并且随时叫出学生的名字,学生就会感到获得了尊重,自然对教师产生了信任感、亲切感,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效果往往会很好。2.课前要“胸有成竹” 没有备课时

而合理地设定目标。二是实现最优化问题。所谓最优化是就实现的广度和深度而言的,想通过一节课使所有学生都上升同一个台阶、达到同样的水平,同样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就实现的广度而言就是使所有学生都有所获,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就实现的深度而言就是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要达到课程目标的最优化实现,只有通过两个基本点,即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才能达到。因此,任何形式的评课都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最优化这个中心和它的两个基本点来进行。二、评课要实现参与者的多维互动要评课首先得进行课堂观察。听课者要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使自己的思维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以获取第一手材料,为后面的评课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进行课堂观察才能评好课,才能在评课时做到有的放矢、有感而发,才能把课评得有理有据。评课者要明确所评课的性质与课型。对于不同性质的课,评价的侧重点也应当有所不同。初试、汇报课要关注常规和基础,要善于发现并指出被评者的教学潜能以及发展前景;研究、探索课要重点关注和评价所研究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示范、竞赛课要关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去评价,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发现其独具的特色和创新点。通常情况下,评课活动主要有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评课、教学管理者对教师评课、

教学研究者对教师评课这三种形式。无论何种形式的评课,起主导作用的应该是评课者,而主体地位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授课教师和旁听教师身上。活动组织者要明晰这种关系,在活动的流程、时间的安排等方面要协调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各尽其能、各有所获。为了尽可能地扩大受益面、充分发挥评课的作用,无论针对什么类型课的评课,还是什么形式的评课都应当在适当的范围内公开进行。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绝对避免“一言堂”,同样,评课活动也不能搞成“一言堂”的形式,要把评课活动由“证明式”和“鉴定式”转变成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探究式和引领式。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自由的评课氛围,实现评课者、被评者以及旁听者之间充分而有效的沟通,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交流甚至争辩,使所有参与者都能互相激发学习的激情、点燃思维的火花、释放教学的潜能,达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评课者不仅要评价,还要在评价中渗透启发、点拨、引领,要善于倾听、主动学习、参与讨论。被评者不仅要倾听,还要在倾听中思考、领悟、总结,要敢于答疑、释疑和说明。旁听者不仅要旁听,还要在旁听中思考、领悟、学习,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被评者我会怎样教?我是评课者我会怎样评?要有参与意识,要尽可能地参与到讨论和交流之中。三、评课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和原则评课者评课时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

神、坦率诚恳的热情,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评者,用学习的心态看待自己,要允许并坦诚面对不同的声音,一般要把握以下十个原则:一是导向性原则。评价的目的不是鉴定,而是为了发展,评课者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操作层面,更要从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原则、教学理念等潜隐层面去发现、点拨和引领。要有意识地弘扬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要鼓励教学创新、提倡教学个性,引领教师朝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方向去发展。二是实事求是原则。评课只是一种学术范围内的评价、讨论和交流活动,不涉及人情世故等其他外在因素,评课者要有责任意识,不能因为顾及面子、情绪等其他因素而该说的不说、该点的不点。三是坦率诚恳原则。只有在相互平等、相互真诚的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评课者不能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说教,要双向互动、平等交流,要努力实现与所有参与者和谐沟通。四是激励性原则。没有教学自信的教学是不堪设想的,评课者在评课过程中不仅要时刻维护教师的教学自信,还要通过评课来帮助教师寻找自信、培养自信、强化自信,评课时要“优点谈足,缺点抓准”,要评出特色、点出创新。对于某些优点很少的课,不妨将优点拆大为小分开评、缺点归类分开抓主要的说。五是正确归因原则。评价是为了改进,评课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要帮助教师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法。要通过评课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改进

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促进教师的发展。六是重点突出原则。一节优秀的课不可能尽善尽美,同样,评课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根据课型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评论。不能要求过多过细而抑制了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和教学创造力的发挥。七是兼顾整体原则。不要孤立地评议一节课,要考虑这节课的内容与前后内容的关系,将这节课放到学期教学这个大背景下进行评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教学设计者的意图、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评议时做到有的放矢、有理有据。八是换位思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教研员 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二)在线全文阅读。

教研员 培训者学习资料汇编(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781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