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0.7%,湿面筋含量23.7%,稳定时间1.8分钟,面团形成时间1.5分钟,沉降值16.2ml,吸水率54.72%。生产上应注意控制氮素用量,通过栽培措施降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以达到弱筋专用小麦品质指标。

二、优质专用小麦利用意见

从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现状看,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不仅要注意发展方向,还要注重发展规模,关键在于调整种植区域,全面提升小麦品质的整体水平,给生产者和管理者一个明确信号“优质品种≠优质商品麦”,只有在适宜区域种植并采取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优质品种才能生产出理想合格的优质商品麦。在发展规模上,应根据市场需求,以高产为基础、优质为前提、效益为目的的适当调减普通小麦种植面积,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并确定优质专用小麦在小麦总体生产中的比重以及优质小麦的品种结构和质量,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根据河南小麦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预测,全省7000多万亩小麦中,用于生产高档面粉的强筋小麦种植面积以占35%左右为宜;用于省内食品加工和家庭用粉的中筋小麦以占50%左右为宜;用于制作饼干、糕点的弱筋小麦占15%左右为宜,并注意在豫中、豫南地区适度规模连片发展。目前河南省现有大多数主栽品种都可以列入中筋小麦范围,但真正达到优质,满足不同加工企业需求,生产优质面条、馒头、方便面等加工用途的并不多,发展这类品种潜力很大。但由于粮食收购和加工部门对其加价比例不大,因此,在品种选择上要兼顾高产与优质。除此之外,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还要考虑发展具有特种功用的小麦,例如加工优质谷朊粉、淀粉制品、啤酒用和饲料用小麦等。

从河南省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强筋麦,如豫麦34适于豫中、豫北部地区;豫麦47应以豫北及陇海沿线为主;高优503以豫北新乡地区为主;河北8901在安阳地区较适;小偃54适于中、北部中低产区以及旱地,高产区易倒伏,减产较多;郑麦9023豫中、北部有发展前途。弱筋麦,如豫麦50应在信阳地区及豫东沿河冲积的沙土、沙壤土发展为宜。中筋麦,生产上大面积上推广应用的温麦系列、新麦系列等均可利用,丰产稳产性较好。

—20——

此外,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不同,造成食品生产多样化,市场需求多样化,因此,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时,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即要符合企业不同要求,又要得到市场认可。

—21——

第二章 河南省小麦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析

第一节 地形地貌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北纬31o21′~36o20′之间,属黄河中下游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东西横跨全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西部为连绵起伏的山地,东部是宽阔坦荡的平原,山地与平原之间有广大面积的丘陵过渡地域,西南部的唐、白河流域是南阳盆地,也是南襄盆地的主体部分。全省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地约4.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6%;海拔在200~500米之间的丘陵近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7.7%;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平原和盆地约9.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5.7%。

第二节 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

河南省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以伏牛山主脉和淮河干流为界,其北部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属于黄淮平原冬麦区,占全省麦田面积的80%左右;其南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属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播种期,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播种,5月底至6月初收获,全生育期220~240天。

小麦生育期间总的气候特点是:秋季温度适宜;中部和南部多数年份秋雨较多,麦田底墒充足,西部和北部播种期间降雨量年际间变幅较大;冬季少严寒,雨雪稀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常遇春旱;入夏气温偏高,易受干热风危害。这样的气候条件形成了河南小麦的生长发育具有“两长一短”的特点,即分蘖期长,幼穗分化期长,籽粒灌浆期短。

光照:河南省光能资源丰富,光照时数充足。小麦全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介于2700~2900MJ/m2,其光合有效辐射在1300~1400MJ/m2,日照时数除淮南麦区、南阳盆地及山区不足1300小时外,绝大部分地区均在

—22——

1300~1600小时之间,光照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需要。日照时数自南向北递增,在抽穗至成熟期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日均可照时数13~14小时,累计实照时数250~350小时,唯有淮南麦区常常阴雨连绵,光照不足,影响小麦籽粒形成与灌浆,使得同一小麦品种的千粒重较黄河以北低4~7克,且品质低劣,成为豫南稻茬麦区限制因素之一。

气温:河南省热量资源也比较丰富,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2~15℃,1月份气温平均在﹣1~﹣3℃,无霜期195~245天,初霜期在10月中、下旬,终霜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中下旬。小麦生育期间≥0℃积温除豫西、豫北山区少于1800℃外,绝大部分地区均在1900~2250℃之间,冬前利于培育壮苗的≥0℃积温大部分地区只要适期播种均能达到550~650℃。据近30年的资料统计,除了在强寒流侵袭下少数麦区有过短暂的﹣22℃以下的极端低温外,其余多年极端最低气温平均在﹣10~﹣14℃之间,小麦安全越冬保证率较大。但气温年际变化大,秋冬降温早晚、快慢不同,春季气温上升一般较快,5月下旬高温多风以及有些年份3~4月的晚霜冻,对小麦高产稳产均带来不良影响。

降水:综合多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限制河南小麦生产的主要气候因子是降水,河南省多年平均状况表明:降水在小麦各生育期分配不均,地域差异明显,降雨量分布趋势呈现南多北少,南北差异大,且从豫东南向豫西北方向递减;豫南麦区在500~600mm以上,麦播时常因雨水过大而晚播,春季多雨,湿害重,光照差,病虫害盛行,生育后期日照少,昼夜温差小,直接影响小麦籽粒灌浆强度;黄河以北至省界220~250mm左右,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均感缺水,尤其是春旱严重;黄河以南至淮河以北多在300~500mm。

在我省小麦拔节至抽穗期为小麦需水临界期,此期约需80~100mm的降水量方能满足其需要。从多年降水资料看:黄河以北多年平均降水40~50mm,常年缺水40~50mm处于旱季,80~100mm的保证率仅为7%左右;黄河以南至北纬34?以北(许昌以北)降水多为50~70mm,水分也不足,

—23——

沙颖河以南至淮河以北为80~110mm,南阳盆地降水为80~90mm,淮河以南至北纬32?以北地区为110~120mm,大别山区商城新县一带达180~200mm,处于阴雨连绵时段,常因降水较多而形成小麦湿害。因此,此阶段自然降水除淮南外,大部分地区降水不能满足拔节抽穗所需水量,对小麦增产有较大影响。

抽穗至成熟也是需水较关键时期。对河南来说,小麦此期需水量为80~110mm,土壤水分保持田间持水量的70~75%为宜。此期降水南北差异较明显,黄河以北常年为40~50mm,黄河以南至沙颖河以北为60~80mm,沙颖河以南至淮河以北90~110mm,淮河以南140~200mm。因此,豫北降水较少,豫中、豫东降水也不足,加上此地后期干热风危害常发生,生产上应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淮南应注意排水防涝。

总之,小麦生育期雨水虽较适中,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发生,其生育期降水变率黄河以南在20%~25%,以北高达30%。因此,充分认识和掌握河南降水特点,合理利用水分资源,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使其为河南省小麦生产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2 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10月至翌年5月)≥0℃积温(1991~2000年)

—24——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

河南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二OO二年六月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及市场前景分析 ???????5

第一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 ????????????5 第二节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 ?????????????7 第三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11 第四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市场前景分析??????????13 第五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代表性品种(系)种植表现及利用意见 ?????????????????????????16 第二章 河南省小麦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分析????????????21

第一节 地形地貌?????????????????????21 第二节 小麦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21 第三节 小麦生育期间主要气象灾害?????????????25 第四节 土壤条件?????????????????????28 第三章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依据???????????????34 第四章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41

第一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的目的、分区原则及方法?41 第二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分区评述????????42 第五章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战略和对策?????????47 附图:

1、河南省土壤图

2、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图 附表:

1、河南省代表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面积统计表(2002)

—1——

前 言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形势好坏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粮食安全及政局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小麦种植面积、平均单产和总产量已由1949年的2153万公顷、637.5公斤/公顷和138亿公斤分别增长到2001年的2440万公顷、3849公斤/公顷和939.2亿公斤。我国是全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根据1999中美签署的《农业合作协议》,我国加入WTO之后,小麦进口配额将从近几年的不足100万吨增加到2004年的963.6万吨,相当于全世界小麦年贸易量的10%和2000年国内消费量的8%,配额内的关税税率为1%(入世前为114%),配额外税率将增加到65%~71%(入世前为180%)。在增加进口配额、降低关税的同时,我国还将取消对美国华盛顿、俄勒岗、蒙大拿等太平洋沿岸小麦矮腥黑穗病(TCK)疫区7个州的小麦进口禁令,且美国小麦出口将由过去的从墨西哥湾新奥尔良港口装船,绕道巴拿马运河,经太平洋运抵中国,改为从太平洋港口装船直线运到中国,运距从原来的11000海里缩短为6000海里,每吨运费因此可减少约10美元。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都低于国际市场价,在国际贸易中无须国家保护。但近十多年来,在国际粮价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我国小麦的生产成本却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国外小麦生产成本较低(据调查,1997~1998年我国每公斤小麦不含土地费的生产成本为1.22元,而美国和加拿大则分别为1.01元和0.46元),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进口小麦的价格竞争优势。由此可见,实行配额管理、降低关税和运费后,加之进口小麦具有品质好、质量稳等优势,国外小麦将不可避免地冲击中国小麦市场。据一些厂家介绍,即使在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品质相当的情况下,只要进口小麦与国产小麦差价不超过100元/吨,多数厂家仍然愿意使用进口小麦。总之,中国加入WTO之后,对我国作为资源密集型、比较效益低的小麦生产来说,所受到的冲击既是巨大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世界小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小

—2——

麦主要出口国,早已对本国的小麦产区进行了品质生态区划,并随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小麦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对品质区划和小麦品质分类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优质小麦的生产和出口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这些小麦生产发达的国家由于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并注重小麦产品的精深加工转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大国,但长期以来,为解决众多人口的温饱问题,我国把小麦科研与生产的目标主要定位在主攻产量上,对小麦品质的改良和栽培技术研究不够重视,致使我国主产区小麦品质,特别是加工品质普遍较差,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小麦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以面团稳定时间为例,美国商品小麦的面团稳定时间平均在9分钟以上,而我国只有2~3分钟,从而造成我国品质差的普通小麦大量库存积压,价格低谜,市场销售不畅,而市场和面粉加工企业急需的优质专用小麦缺口较大,国产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量仅能提供市场需求量的10% 左右,国家每年需花巨额外汇从国外大量进口。据统计,1980年以前,我国小麦年进口量在300~700万吨之间,1980~1996年在600~1500万吨之间,1997年之后,随着全国粮食连年丰收,我国小麦进口数量逐年减少,近三年的平均年进口量在65万吨左右。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优质专用小麦消费量将逐年增长(如图1)。

河南地处中原,是我国小麦的最适生态区,全省小麦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对国家贡献均居全国首位,而且,农民人均收入的30%左右也是来自于小麦产业。同全国一样,由于我省小麦品质改良研究起步较晚,在粮食连年丰收的情况下,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矛盾日趋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品质差的普通小麦出现了阶段性、地区性、结构性“供过于求”,加上外销渠道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财政补贴大量增加,小麦购销价格下跌,农民种植积极性受挫;另一方面优质专用小麦供不应求,总量不足。中国“入世”之后,将面临国际市场小麦量大、质优、价廉和进口量逐步增加的巨大压力与严峻挑战,作为小麦主产区的河南省,小麦的销售形势将更加严

—3——

峻,供过于求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单位 : 千吨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991/92 1992/93 1993/94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00 2000/01 2001/02 国内优质麦产量 进口量 消费量

图1 我国优质小麦供需变化

随着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农业进入战略性结构调整新阶段,在全国和全省面向市场,加快小麦品种和品质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新形势下,我省已相继培育出了一批优质专用、高产小麦新品种,在全省不同生态麦区推广种植,我省优质小麦的收获面积已由1998年之前的零星种植发展到2001年的110万公顷,约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收获总面积的1/5,对调整全省小麦品种结构、提升小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省委、省政府专门提出在“十五”期间将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要求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使全省的小麦生产由以追求数量增长为主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主的轨道上,达到优质与高产并重,质量与效益并举,生产与加工结合,以加工带动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格局。在此情况下,客观分析河南省目前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品种品质现状、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小麦主产国家品质生态区划的成功经验,对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划分,研究规划我省小麦多用途品质生态生产区划,提出与企业、市场需求相联系的品质生产带,对提高河南乃至黄淮麦区小

—4——

麦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我省优质专用小麦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发展,真正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应对入世对我国小麦生产的冲击,推进全省小麦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河南小麦生产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5——

第一章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及市场前景分析

第一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现状

近几年来,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很快,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优质专用小麦主导品种逐步明确,种植面积稳步发展 根据“专家推荐、示范鉴定、市场引导、企业确认”的原则,河南已初步评价和确定出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加工用途需要的主导与搭配品种合理和早、中、晚茬播种,强、中、弱筋搭配的合理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生产结构。从全省小麦品种利用现状看,一些品质好、产量高、适应性广、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面积稳步发展,以硬质强筋类型品种为主的小麦整体品质水平大幅度提高。据省“三农”专家考察组对全省重点市(县)的小麦生产情况、品种利用情况的统计结果,河南省2002年全省18个市小麦总面积7059.1万亩,较2001年7092.1万亩减少33万亩,其中,硬质强筋小麦郑麦9023从2001年的84.22万亩猛增到969.5万亩,豫麦34由2001年的538.6万亩增加到681.7万亩,两品种面积合计为1651.2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23.4%,已成为我省优质强筋小麦主栽品种的主导品种。豫麦18、豫麦49、豫麦70等一大批抗逆性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适合制作优质面条、馒头的中筋小麦类型品种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发展的势头,仍占据着我省小麦品种利用的重要地位。据统计,2002年豫麦18的面积为1204.6万亩,豫麦49面积达886.8万亩,豫麦70面积达804.9万亩。优质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面积也由2001年的13.26万亩增加到达26万亩;同时,还积极试种了一些新育成和新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系,如郑麦98、郑农16、周麦16、新麦13、高优505等。

二是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规模化连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 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生态条件、土壤质地和品种品质性状表现,全省已初步形成了豫北、豫西北地区土壤质地偏粘、肥力水平较高、小麦全生

—6——

育期特别是抽穗后降雨量偏少、光照相对充足的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区;豫南淮河沿岸中低产沙土地和稻茬土区的弱筋小麦种植区;豫中、豫东和豫西南以中筋小麦为主、兼种强筋小麦的种植区。同时,为便于各级各类优质专用小麦单收、单打、单储、单销,避免混杂,确保品质性状的一致性和质量的稳定性,在区域布局上,各地普遍实行集中连片种植,初步做到了千亩成方、万亩连片、一村一品种和一个乡一、二个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格局。据省农业厅调查统计,2001年秋播,豫北安阳、濮阳、新乡、焦作、鹤壁5个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783万亩,占5个市麦播总面积的55.7%;商丘、周口、驻马店、南阳4个市发展优质专用小麦961万亩,占河南省优质小麦面积的44.3%。全省3000亩以上成方示范开发种植的优质小麦面积达1302.5万亩。从县乡种植情况看,种植面积1~3万亩的有670个乡镇,3~5万亩的有114个乡镇,5万亩以上的有38个乡镇,整乡种植的有9个乡镇。种植面积5~10万亩的有22个县(市),10~20万亩的有30个县(市),20~30万亩的有17个县(市),30万亩以上的有32个县(市)。

三是订单种植合同收购面积迅速扩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粮食部门、加工企业与农业部门、基层政府或农业中介组织直接签订优质小麦种植订单和收购合同,做到产需直挂,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整体运作效率。据省农业厅不完全统计,2001年秋播时全省优质小麦“订单面积”达到1000万亩以上,其中,新乡市订单面积211.8万亩,占全市优质小麦面积的64.7%,安阳市订单面积121.2万亩,占全市优质小麦面积的60%,周口市订单面积也突破100万亩,达117万亩,比2000年增加55.9万亩,增长91.5%。与此同时,在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中,各地还积极培育了形式各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如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郑州第二面粉厂联合,采用“龙头企业+科研单位+种植基地+农户”,实行“农科企联合,产购销衔接,合同制管理,市场化运作”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研究开发经营模式,实现了政府、农民、企业、科研单位“四个满意”,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

—7——

充分肯定;新乡市形成的“政府引导、农商联手、产销衔接、企业运作”模式;河南省农科院在实施农业部跨越计划“豫麦47强筋小麦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中推行的“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和中储公司发展小偃54实行的“保护价收购、二次结算”产销模式等,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推进了我省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化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优质优价政策得到体现,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实行优质优价是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重要前提。为鼓励和调动农民生产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1999年省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对小麦购销实行优质优价的通知》(豫政[1999]32号文件)。不少粮食收购部门和加工企业按照省政府关于对小麦购销实行优质优价的通知精神,合理制定收购标准,实行定单种植,合同收购,优质优价,敞开收购,增加了农民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经济收益,保护了农民生产优质专用小麦的积极性。据我们对各地的大量调查结果,2001年各地收购优质麦的价格,一般高于普通小麦市场价的15%以上,比普通麦的保护价一般高出5~10%。

第二节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现状

随着国家粮食政策的改革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从1999年开始,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迅速发展。为了科学评价全省现有的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状况,河南省农科院曾于1999~2001年连续三年对河南小麦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及育成的新品种(系)的进行了品质检测分析(见表1、2、3)。

从表1、2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品种间的品质性状,尤其是与加工品质密切相关的一些品质指标差异较大,其中,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其次是沉降值、面粉质量评价值、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最大抗延阻力和拉伸面积;而千粒重、容重、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吸水率变异比较小。从不同年份看,小麦品种(系)的千粒重、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

—8——

表1 1999~2001年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及新育成部分小麦品种(系)品质检测结果

品 种 郑州9023 豫麦34 豫麦47 小偃54 豫麦68号 郑麦98 郑农16 陕225 河北8901 高优503 济南17

千粒重 容重g 45.8 46.9 39.3 39.7 36.0 48.3 44.9 34.9 40.1 36.0 41.7

g/l 803.6 810.9 803.9 806.4 765.0 808.3 804.3 804.0 802.0 811.0 779.0 754.0 813.7 789.5 795.2 805.0 784.0 796.0 790.5 770.0 778.5 730.0 796.0 804.0 811.7 804.5 803.0 799.0 803.7 802.0 794.0 807.4 777.9 782.0 780.0 794.2 806.0 799.0

粗蛋白 % 14.5 14.7 15.1 15.4 17.0 15.2 15.4 14.2 17.0 15.4 14.0 14.8 12.9 15.2 14.8 15.5 13.7 14.0 14.9 14.1 15.0 15.4 11.9 15.2 15.9 14.8 13.5 13.8 13.9 13.4 14.0 14.2 14.5 13.0 12.5 14.4 14.4 13.3

湿面筋% 31.3 31.3 35.5 35.4 37.6 31.8 32.4 32.8 33.7 35.6 32.7 36.8 27.3 31.3 29.7 32.9 31.1 32.5 33.5 29.1 33.0 28.9 20.2 36.2 35.3 33.3 31.7 30.5 30.5 31.0 31.3 31.3 33.4 28.6 27.3 32.6 29.4 30.3

吸水率% 60.3 62.7 62.4 60.4 63.1 62 64.1 60.7 65.5 59.6 65.7 64.6 58.5 56.6 53.5 58.3 57.2 55.4 59.6 54.9 63.5 55.2 57.8 63.4 60.0 63.4 63.4 62.2 54.4 60.4 54.8 59.0 60.5 55.0 55.5 57.4 57.6 56.7

形成时间min 6.2 7.1 5.5 5.2 6 5.2 15.0 6.6 5.3 1.7 2.9 6.8 3.8 2.5 3.5 5.0 14.0 5.5 1.5 4.0 3.3 3.1 4.3 2.0 3.5 1.9 2.7 2.5 2.2 2.3 1.5 2.2 2.1 2.3 2.1

稳定时间min 12.7 11.6 8.8 10.8 7.6 9.3 11.0 33.0 10.5 11.1 4.7 10.0 1.6 5.4 10.5 5.4 3.5 6.8 8.5 15.2 5.4 16.0 4.7 3.9 2.7 5.3 2.0 4.8 4.4 2.5 2.9 2.0 2.6 6.7 2.4 1.6 2.4 1.6

评 价 值 62.7 56.9 55.4 58.6 63.0 65.0 65.0 91.0 59.7 62.5 60.0 64.1 62.3 48.0 53.0 53.5 87.0 60.9 60.0 52.0 43.0 55.0 41.0 54.0 48.0 43.5 42.0 42.0 46.0 36.3 39.5 37.0

沉降值ml 47.4 46.1 47.5 46.4 41.7 32.2 53.0 48.1 50.6 47.9 45.3 36.6 20.7 35.2 34.7 45.3 30.9 30.8 44.6 38.8 35.6 48.7 28.2 39.1 32.4 32.3 31.1 35.4 28.7 29.4 24.2 19.4 32.5 19.6 26.1 27.4 20.0

品质评分 72.4 74.3 73.9 75.8 68.7 66.1 79.7 95.2 83.5 76.0 60.1 64.5 35.5 51.8 54.9 64.8 41.5 50.2 65.8 54.3 58.2 56.3 24.4 68.3 60.9 59.1 50.8 49.7 48.3 47.7 43.7 46.1 46.4 40.8 26.1 45.5 44.5 37.7

关联度 0.83 0.84 0.86 0.87 0.7 0.77 0.84 0.66 0.81 0.86 0.71 0.77 0.7 0.71 0.75 0.73 0.63 0.69 0.84 0.68 0.73 0.68 0.55 0.73 0.68 0.72 0.63 0.66 0.62 0.62 0.63 0.61 0.67 0.62 0.71 0.65 0.6 0.72

豫麦14优系 40.9 豫麦18 豫麦49 豫麦70 豫麦69 豫麦54 豫麦41 豫麦66 豫麦25 豫麦62 豫麦57 豫麦60 98中33 偃高1号 豫麦55 偃展1号 豫麦51 开麦13 周麦16 新麦11 济麦1号 洛旱2号 豫麦58 豫麦50 豫展2000 宝丰949 洛阳8716

42.0 37.2 41.1 41.4 35.4 40.0 41.5 35.3 41.5 32.4 32.6 46.8 39.0 37.9 42.9 37.9 42.2 47.6 42.8 42.6 33.7 40.1 40.0 43.9 40.7 45.9

注:表中测定数据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提供

—9——

表2 河南省小麦品种品质性状差异

项 目 千粒重 容重 粗蛋白 湿面筋 降落值 吸水率 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软化度 评价值 沉降值 面包体积 面包重量 面包评分 最大抗延阻力

延伸性 面积

平均值 40.6 795.2 14.4 32.0 407.4 59.7 4.1 6.5 75.4 55.5 35.3 671.4 156.9 70.3 348.1 16.2 77.1

幅 度 30~52.5 730~826 11.86~17.5 20.2~43.5 243~510 50.7~67.9 1~19.0 1~33 0~160 34~91 16.7~63.8 400~853.3 139.7~167.8 36.5~88 112~618 11.8~19.9 28.2~134.2

极差 22.5 96 5.64 23.35 267 17.2 18 32 166 57 47.1 453.3 27.3 51.5 506 8.1 106

标准偏差 4.33 19.75 1.1 3.5 50.4 4.3 2.6 6.2 33.5 11.7 10.4 111.9 6.6 13.3 136.7 1.9 29.5

CV 10.68 2.48 7.30 11.10 12.40 7.20 64.40 94.20 44.50 21.20 29.40 16.60 4.20 18.80 39.20 11.50 38.20

注:表中数据为1999~2001年91个品种257份样品品质结果平均值计算结果

由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提供。

表3 河南省小麦品种与全国和加拿大品种品质性状比较

项 目 品种数 测定年份 品质性状 千粒重 容重 粗蛋白 湿面筋 吸水率 形成时间 稳定时间 评价值 沉降值

河南省 91 1999~2001年 平均值 40.6 795.0

变幅 30~52.5 730~826

河南省 15 1998年

全国 216 1998年

变幅

加拿大

强筋综合样 1号CWRS13.5 1999年

42.1 813.0 13.9 27.4 62.9 5.5

1998年

31.8 815.0 15.8 35.5 65.1 5.0 9.5 525.0 22.0 160.0

平均值 平均值 36.8

38.6 21.4~60

787.0 787.5 718~827 14.2 31.0 60.1 2.2 3.0 43.0 31.0

14.2 10.7~17.6 31.8 18.8~42 63.4 53.4~86 2.4 3.4 41.3

1~10 1~24 26~81

14.5 11.86~17.57 32.0 20.2~43.55 59.8 4.1 6.5 55.5 35.3

50~69.9 1~19 1~33 34~91 16.9~63.8 112~618 11.8~19.9

33.0 11.3~66.2

最大抗延阻力 348.1

延伸性 拉伸面积

16.2

334.0 267.7 60~895 17.2 77.8

16.9 10.5~22.8 63.5 8.6~240.4

77.1 28.2~134.2

—10——

表4 河南省小麦品种的品质分级

项 目

强筋

品质分级标准

小麦 中筋小麦 弱筋小麦

强筋小麦 中筋小麦 弱筋小麦

容重 g/l ≥770 ≥770 ≥770

蛋白质含量(%) ≥14 ≥13 ≤11.5

湿面筋含量(%) ≥32 ≥28 ≤22

沉降值ml ≥45 30~45 ≤30

吸水率(%) ≥56

稳定 时间min ≥7 3~7 ≤2.5

最大抗延阻力E。U 200~350

拉伸 面积cm2 40~80

烘焙 评分 80

河北8901、豫麦34、豫麦35、豫麦47、高优503、陕优225、小偃54、郑麦9023、豫麦14、郑麦98、郑农16等

豫麦70、豫麦49、豫麦69、豫麦62、98中33、豫麦55、豫麦57、豫麦25、新麦11、豫麦41等达到优质麦3级标准(中筋粉一级),可以制作优质面条、拉面、饺子等。

豫麦18、偃展一号、豫麦51、豫麦54、豫麦58、济麦1号等达到优质麦4级标准(中筋粉二级),比较适合生产馒头用粉。

豫麦50、洛阳8716、宝丰949等达到或接近低筋粉品质标准。

注:表中分级结果根据国家GB/T17320-1998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和GB/T17892-1999优质强筋和GB/T17893-1999弱筋小麦标准对河南省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及部分新育成品种(系)品质性状进行综合评分、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稳定时间、评价值等呈逐步提高趋势,与1998年全国小麦主产区品质普查结果的平均值比较,居中等偏高水平(表3)。目前,籽粒千粒重在40克以上的占64.8%;容重超过790g/L的占75.8%;超过770g/l的占96.7%;籽粒蛋白质含量超过国标二级强筋标准14%的占72.5%;湿面筋含量超过强筋标准32%的占52.7%;沉降值达到强筋标准45ml的占20.9%;稳定时间接近和超过7分钟的占20.9%。从不同品质性状指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表3),我省小麦品种的千粒重、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不低于加拿大小麦,但沉降值、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以及面包烘烤品质等加工品质指标明显偏低。根据综合评价(见表4),河南省现有小麦品种(系)中适宜加工中筋粉的小麦品种占75 %。适宜加工优质面包的强筋粉品种约占20%,弱筋粉品种不足5% 。

—11——

第三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河南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现有优质小麦品种来看,我省一些科研育种单位从80年代末就着手开展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选育,虽然培育出了一批较优异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但与加工企业需求存在脱钩现象,能够真正满足市场和得到企业认可、达到既高产又能完全替代进口的过硬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很少,不能适应大规模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需要。同国外相比,我省小麦品种品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硬麦不硬,软麦不软,加工适应性差,品质不协调,用途受限的品种占很大比重。相同品种、不同产地的品质差别较大,各面粉厂家的测试结果与农业部门的检测结果也有较大差异,相当一部分“优质小麦”达到国家标准,其蛋白质含量对食用品质的表征能力较差,出现了高蛋白质含量小麦不能满足高筋力要求的面制食品(如面包)生产的要求,而低蛋白质含量小麦在生产低筋力要求的食品(如糕点)时又呈现筋力过强的现象。就现有推广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看,仍以中筋偏弱、中间等级的通用小麦占多数,强筋类品种偏少,中筋偏强类型比例也不大,完全达到国标的优质弱筋类软麦更少。因此,科研育种、推广部门应在全面了解面粉加工企业需求、企业的小麦原料指向和生产基地、企业对当地小麦品质的评价和期望的基础上,选取企业期望的有发展前途的主导型优质专用小麦为代表品种,并在生态适宜区的基础上解决好优质专用小麦的商品定位。

二是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规模化程度整体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质量标准不一致,造成国产优质麦品质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强,给企业的加工利用带来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盲目扩展,没有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地点种植和缺乏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优质小麦与普通小麦“插花”种植的现象较为普遍,加上生产者之间组织程度差,不能做到专收专打和专储,优质的品种在种植后没有达到优质的标准,粮食部门难以执行优质的

—12——

收购价格,群众在种植后没有得到实惠,引起对优质麦误解。不少地方在提倡种植优质专用小麦的时候,过分强调优质面包小麦,从而给农民群众造成一定错觉,以为优质小麦就是面包小麦,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群众种植其它类型专用小麦,譬如方便面、饺子、面条、馒头、糕点等专用小麦的生产积极性。甚至一些单位还利用当前种植优质麦热,群众缺乏对优质小麦科学了解等情况,对一些品质不达标的品种宣传夸大其词,甚至把一些普通麦品种当作优质麦品种宣传推广,误导群众,对优质小麦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是科研育种、推广部门与面粉加工及食品加工企业之间由于以往体制上属于不同部门,相互联系不够紧密,以及执行标准上不同之缘故,造成生产、收购、加工与市场等环节脱节,产不适销。农业部门推广的优质品种在粮食部门收购时却达不到优质小麦的收购标准,面粉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对品质指标达不到要求的也不接受。从目前看,农业部门依据的是1998年实施的国家《专用小麦品种品质》标准,而粮食部门依据的是2000年实施的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和优质弱筋小麦标准。前者是小麦品种品质的分类标准,后者是小麦的收购标准。因此,许多企业优质原粮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产品结构和目标市场单一、质量不稳不高、附加值低、替代性不强,市场竞争力差。因此,急需培植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规模化程度高、有广阔市场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真正把粮食收储部门、面粉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以及科研院校和有关技术部门结合起来,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将更加有利于优质麦产业化的整体性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领域。

四是优质专用小麦品质生态区划和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滞后,优质专用小麦质量标准与检测体系及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民选用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盲目性、种植区域的不适应性、栽培管理的不科学性在一些地区还普遍存在,优质专用小麦生产还未真正实现“优种、优区、优技”。此外,粮食收储和加工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如何真正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优质专用小麦的产业化经营

—13——

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第四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习惯逐步从传统向现代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因而各种优质高档、食用方便即食的精制食品如面包、蛋糕、饼干、方便面等需求量增长很快,这样就使得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各种精制面食和各式各样的方便食品、保健食品及营养食品的生产和消费迅速增长,国内粮食和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原料的需求十分迫切。

据国内权威机构和有关专家对优质专用小麦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近几年国内市场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每年约为120亿公斤,2005年增长到175亿公斤。目前国内市场品质较好的小麦尚不足30亿公斤,缺口很大,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国内各大面粉厂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专用面粉,一般采用20%的进口优质小麦与国内小麦配麦,维持生产。据测算,目前我国年需优质专用粉91.2亿公斤,其中方便面与挂面粉类22.8亿公斤、面包粉类32.4亿公斤、点心粉类18.0亿公斤、饺子用粉18.0亿公斤。河南省年需优质专用粉6.84亿公斤,其中,方便面与挂面类按人均消耗20公斤计,年耗量1.8亿公斤,耗粉系数按0.95计算,年需面粉1.71亿公斤;面包粉类,按人均年耗面包30公斤,年耗量2.7亿公斤,耗粉系数按0.9计算,年需专用粉2.43亿公斤;点心粉类,按人均年耗点心20公斤,年耗量1.8亿公斤,耗粉系数按0.75计算,年需专用粉1.35亿公斤;饺子用粉,按人均年消耗15公斤,年耗量1.35亿公斤,耗粉系数按1计算,年需饺子专用粉1.35亿公斤。目前,河南省面包、饼干、挂面、方便面的年销售额均在20亿元以上,国内市场消费量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因此,优质专用小麦的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很大。

据对河南省大中型面粉企业抽样调查,全省现有县级以上面粉加工企

—14——

业268家,县级以下面粉厂1228家,私营小面粉厂6000多家,其中,日处理小麦50吨以下、50~200吨和200吨以上的面粉加工企业分别占60%、35.8%和4.2%,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虽然全省加工企业的年加工能力在1000万吨以上,但利用优质麦生产专用粉或高等级面粉的不足10%,大多只生产普通粉和等级粉,专用粉生产发展迟缓、数量少、比例低,仅占5~10%,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且由于河南省自产小麦生产成本高、质量差、优质专用比例不高等,以致不能满足专用粉加工、面包、方便面生产企业对小麦品质的特殊要求,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加拿大、美国等国进口。

从膳食习惯看,河南省大多数人以面条、馒头、饺子等蒸煮食品为主食。就河南省来说,应在充分调查、分析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动态、城乡消费食品结构现状和发展前景、小麦品质状况和未来需求,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在食品工业中的位置及其发展趋势、小麦生产、销售和流通情况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全省小麦的整体质量水平,在强调发展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品种的同时,重点培育、引进和发展适宜做中国蒸煮食品的中筋偏强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除满足省内市场需求外,还应立足于打入沿海和国内其他大、中城市,在巩固扩展省内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河南小麦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

—15——

表5 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情况调查表

单位:万吨 企业年加工能力 企业名称 所在市县 强筋 5 中筋 10 弱筋 1.5 强筋 5 1 0.5 0.5 2 1 1 3 2 2 1 4 2.5 主要品种 豫麦34 高优503 陕优225 豫麦34 小偃54 高优503 豫麦34 高优503 豫麦47 郑麦9023 豫麦47 豫麦47 豫麦34 郑麦9023 郑麦9023 豫麦47 豫麦34 小偃54 高优503 豫麦34 豫麦47 小偃54 高优503 郑麦9023 中筋 10 省内 主要品种 小偃54 豫麦49 豫麦70 豫麦49 豫麦18 豫麦70 豫麦49 豫麦18 豫麦41 豫麦69 豫麦54 豫麦34 豫麦34 豫麦13 豫麦54 豫麦49 豫麦54 豫麦34 豫麦70 豫麦18 豫麦49 豫麦49 豫麦70 豫麦54 豫麦51 豫麦18 企业对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需求品种 弱筋 1.5 2 3 4 1.2 主要品种 豫麦50 豫麦50 强筋 主要品种 藁麦8901 省外 中筋 主要品种 弱筋 主要品种 郑州面粉厂 郑州 开封面粉厂 开封 2 10 10 2 2 1 2 1 21 7 3 2 2 9 12 新乡面粉厂 新乡 4 8 南街村集团公司 北徐集团公司 龙王集团公司 雪健实业有限公司 海嘉食品有限公司 漯河 漯河 漯河 漯河 郑州 3 5 4 2.5 21 7 7 9 12 2 3 4 1.2 周口味精厂面粉分厂(包括4个分厂) 合 计 周口 45 55 45 55 70.5 139 11.7

—16——

第五节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代表性品种(系)

种植表现及利用意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一些育种单位根据市场需求预测,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先后选育出了一批产量水平较高、综合抗性较强、适应性较广,特别是品质性状突出的强、中、弱筋小麦新品种(系),部分品种已得到面粉加工企业的认可。根据近几年的品质测定、区试结果和大面积生产种植表现,简谈以下意见:

一、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系)种植表现

豫麦34:郑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强筋春性早熟品种。该品种分蘖成穗率高,株型紧凑,抗病性较好,粒重高,落黄好,稳产性好,产量和豫麦18相当。多年多点品质检验结果稳定,品质性状优良,其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5.41%,湿面筋含量32.1%,沉降值55.5mL,稳定时间8~13分钟之间,面团形成时间在3~8分钟,吸水率大都在64%左右。但抗寒性和耐旱性偏弱,要适当晚播和适时肥水管理,注意防治蚜虫和繁殖材料种子生产,尽力保持其优良种性,延长利用年限。该品种为我省优质专用小麦较好品种之一,在河南的种植最为广泛,并且经过政府的努力,生产量在逐年增加。

郑麦9023: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强筋春性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长相清秀,早熟性突出,抗倒伏性较好,高抗赤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感叶枯病和白粉病;粒大,千粒重高,商品性好,丰产稳产。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郑州、哈尔滨)测定,其蛋白质含量在13.8%~16.2%之间,湿面筋含量32%~39%,沉降值55.2ml,吸水率57%~63%,稳定时间19.9分钟,面团形成时间10.5分钟。生产利用时应注意播期不能过早,并注意及时水肥管理。

豫麦47: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培育的优质强筋弱春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分蘖成穗率高,落黄好,综合性状较好,抗寒、抗旱性较好,耐穗发芽,中抗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中感条锈病。产量三要素协调,丰产性好。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及全国

—17——

第二届面包小麦品种鉴定结果,其蛋白质含量15.68%~15.80%,湿面筋含量37.8%~42.8%,沉降值43.4ml,稳定时间在5.5~13分钟之间,面团形成时间在4.3~7.5分钟之间,吸水率62.4%~63.5%。在我省和苏北、皖北等地已大面积推广种植。特别是经优选的豫麦47优系,克服了原有品种的开颖授粉、整齐度差的缺点,普遍反映整齐度好,丰产性、品质性状和抗逆性明显提高,有着很好的发展应用前景。但该品种春季发育快,应注意防早春冻害。

小偃54:国家植物细胞工程重点实验室从“小偃6号”中选育出的硬质强筋半冬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大田表现穗多、抗寒、耐病、耐旱,籽粒角质,成穗数较多,落黄好,外观商品性较好,但抗倒性差。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验,其蛋白质含量17.21%,湿面筋含量46.8%,沉降值50.6ml,吸水率64.08%,面团形成时间7分钟,稳定时间11.7分钟。自2000年以来河南各地都有种植,由于河南不同地块生产的品质差别较大,应根据订单农业的需要在适宜种植区利用。 高优503: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培育的优质强筋半冬性中熟品种。该品种分蘖力强,成穗多,耐病、抗寒,抗旱、抗干热风能力强,成熟落黄好,籽粒白色,角质,面粉品质较好,不足之处是整齐度差,茎秆偏高,抗倒力中等。据全国第二届面包小麦品种品质鉴评结果,其蛋白质含量16.5%左右,湿面筋含量31%~35%,沉降值46.4~48.8ml,吸水率59%左右,面团形成时间5~8分钟,稳定时间13分钟。适宜于亩产400公斤左右的地区种植。

豫麦68: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育种室培育的优质强筋偏冬至弱春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弹性较好,抗倒力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成熟落黄好,产量三要素协调;抗干热风能力强,高抗条锈病、秆锈和白粉病,中抗叶锈病。经北京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其蛋白质含量(干基)15.13%,湿面筋含量33.8%,沉降值44.1ml,稳定时间10.2分钟,形成时间4.0分钟,吸水率62.0%。生产利用时应注意水肥管理,有效改善其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豫麦69: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培育的优质中筋半冬性大穗型中熟品种。

—18——

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直立,茎秆粗壮,抗倒力强。旗叶短宽上举,功能期长。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后期灌浆快,落黄好,较抗穗发芽。耐旱耐水渍,抗病、抗逆性强。经北京农业部品质检验检测中心测定,其蛋白质含量15.9%,湿面筋含量36.1%,沉降值47ml,稳定时间5.9分钟,形成时间4分钟,吸水率57.5%,品质性状优良。缺点是轻感白粉病,易招蚜虫,旗叶干尖。适宜在我省中等以上肥力早中茬麦田大面积推广种植。 豫麦49:河南省温县农科所吕平安培育的优质中筋半冬性中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穗层整齐,茎秆粗壮,高抗倒伏,分蘖成穗率高,成产三要素协调,耐病性好,丰产性突出。缺点是易感纹枯病,旗叶干尖较重。但从中优选的豫麦49—986系,克服了原有豫麦49品种的美中不足,纹枯病和旗叶干尖明显减轻,品质和产量均有所提高,从而巩固了豫麦49在黄淮麦区的主导地位。

豫麦70:河南省内乡县农科所培育的优质中筋弱春性偏半冬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功能期长,不早衰,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层整齐,结实性好,成熟落黄好,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茎秆粗壮坚硬,耐肥抗倒,抗病、抗逆性强。经农业部品质检验检测中心测定,其蛋白质含量14.56%,湿面筋含量30.4%,沉降值35.2ml,稳定时间9.5~15分钟,面团形成时间6.2~7.0分钟,吸水率50.81%,品质性状优良。在我省中晚茬麦田可大面积推广种植。

豫麦50:河南农科院小麦所培育的优质弱筋弱春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分蘖力中等,耐寒性好,茎秆粗壮,落黄好。高抗白粉病,中抗条锈病、叶锈病,轻感赤霉病。据农业部品质检验检测中心(郑州)分析和全国首届蛋糕饼干用小麦评比结果测定,其蛋白质含量13.0%左右,湿面筋含量24.6%~29.4%,沉降值13.5~37.5ml,稳定时间1.05~1.5分钟,面团形成时间1.15~2.0分钟,达到优质软麦标准,适宜制作蛋糕饼干。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中南部、湖北省中北部中晚茬麦区种植。

洛阳8716:洛阳市农科所培育的优质弱筋弱春性中早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叶片清秀,生长健壮,穗大粒多,结实性好,成熟落黄好,抗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品质检验检测中心(郑州)检验,其蛋白质含量

—19——

图3 河南省小麦生育期间(10月至翌年5月)日照时数(1991~2000年)

图4 河南省小麦全生育期(9月至翌年5月)降水量分布图(1991~2000年)

—25——

第三节 小麦生育期间主要气象灾害

在小麦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我省各地的农业气候资源对小麦是比较有利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时期往往遇到温度、水分、风等异常气象因素影响,使小麦生育严重受抑或死亡,从而降低产量和品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旱涝、晚霜冻和干热风及高温逼熟等,且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出现的强度不同。

一、旱涝

旱涝是我省主要灾害性天气。我省小麦生育期间干旱时有发生,且面积大,频率高,程度重,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地域性”。陇海线以北其频率在80%左右,几乎年年皆旱,大旱主要出现在豫北,约两年一遇。沙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2.5~3年一遇,沙河以南逐渐减少。小麦生育期间各时段出现的干旱,权衡其影响程度,威胁较重的是秋旱和春旱。据河南省气象局近30年统计资料表明,秋季干旱频率25%左右,地区分布具有由南向北递增趋势,秋旱多从8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或11月中旬才能解除旱象。除淮南外,我省大部地区春雨稀少,沙河以北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我省春旱频繁,其干旱频率在15~35%,多则40%左右,春旱次数由南向北具有递增趋势,黄河以北春旱频率较大,在40%以上;黄河以南、沙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频率30~40%之间,沙河南至洪汝河之间(包括南阳盆地)为20~25%;洪汝河至淮河之间为10~20%,淮南基本无春旱。在春旱期间,无透雨时段可达60~70天,最长80~90天,干旱一般至立夏,最迟小满节令后才能解除,对小麦后期生长有很大影响。

河南降水具有年际变化大,地区和时间分配过于集中,因而雨涝强度大而频繁,特别是豫南地区。河南省雨涝对小麦的危害有“时期多,危害大,地域性强”等特征。9~10月份降水量超过150mm,3~5月份超过300mm时就会形成雨涝危害。小麦播种期,暴雨机会虽较少,但遇到夏季风势力较强,南退时间较迟的年份易造成阴雨连绵天气,全省涝期一般从8月底或9月初开始,最迟11月初结束,以9月份雨涝机会较多。秋涝不仅对小

—26——

麦适时播种威胁很大,而且也影响秋作物后期生长和收获;小麦生育中后期,我省南北降水差异较大,一般春涝南部多于北部,尤以淮南较多,其后期降水近200mm,雨涝发生频率在80%以上;豫中南地区春季雨涝危害频率为28%,5月份多雨危害三年一遇,穗发芽六年一遇;豫西南地区后期降水年际间变异系数达49.7%,常有阴雨寡照天气,严重影响小麦籽粒形成、灌浆与成熟。

二、霜冻

我省冬小麦拔节一般在3月份。从多年平均情况看,全省日最低气温≤0℃的终期,大部分出现在3月中下旬,豫东的永城和豫北的林县以及豫西的卢氏、渑池出现在4月上旬。因此,河南省各地冬小麦在拔节期都有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冻害。极个别年份,豫北、豫东和豫西地区在3月上、中旬还可能遇到-10℃的低温,使拔节期间的冬小麦受到严重冻害。从出现较重晚霜冻的频率来看,多为3年一遇,个别地区较多,达3年2遇,一般北部多于南部。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不同发育阶段,霜冻危害程度及指标也不尽相同,晚霜冻出现时间越晚,危害越严重(见表6)。

表6 冬小麦霜冻危害指标 单位:℃

拔节后天数

受害程度

1~5天

最低气温

叶 面 最低气温

6~10天

最低气温

叶 面 最低气温

11~25天 最低气温

叶 面 最低气温

16天以上 最低气温

叶 面 最低气温 -3.0 -4.0

轻冻害 -1.5~-1.25 -4.5~-5.5 -0.5~-1.5 -3.5~-4.0 0.5~-0.5 -2.5~-3.5 1.5~0.5 重冻害

-2.5~-3.5 -5.5~-8.0 -1.5~-2.5 -4.0~-1.5 -0.5~-1.5 -3.0~-4.5 0.5~-0.5

三、干热风

5月下旬至6月初,正值小麦灌浆至成熟阶段,空气温度在20~22℃,湿度60%~80%对小麦灌浆成熟有利,若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小麦养分的输送和干物质的积累。干热风出现时,常以高温的“热害”

—27——

和低湿“干害”为主,伴以一定的风力,造成小麦植株水分代谢机能严重失调,引起小麦高温逼熟,使小麦籽粒干瘪,质量变劣,产量降低。一般减产一至二成,严重的可达三成以上。因此,干热风是影响我省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

我省干热风发生频繁,几乎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干热风危害。全省北部发生最多,年平均达1.6~2.4次,而南部和山区由于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干热风较少,年平均不足一次。全省重干热风多出现在豫东北平原,其重干热风次数占年干热风总次数的60~80%;仍以大别山区和豫西深山区出现较少,其频率在20%以下。全省以5月下旬干热风最多,5月中旬次之,而5月上旬最少,其中严重的干热风以5月25至6月初出现机会最多(见表7)。

表7 河南省部分市(县)5月上旬至6月5日出现干热风频率(%)

月份

旬 上

5

中 下

6

1~5

安阳 11 21 68 1

新乡 12 23 53 12

洛阳 10 19 57 14

开封 10 23 64 14

商丘 19 20 42 19

宝丰 10 19 52 19

泌阳 18 23 50 9

南阳 6 19 56 19

方城 9 23 54 14

四、高温逼熟和雨后青枯

河南省小麦籽粒形成、灌浆与成熟过程中,最适日平均温度为20~22℃,若日平均温度高于26℃以上或日最高气温在32℃以上,灌浆过程就会受到胁迫。河南省多数年份高温来得早,频率高,危害重,地域性强,且比较迅猛,一般在5月25日前后就会出现日均温度超过26℃、日最高气温超过32℃的高温天气,此时不少地区和一些早熟小麦品种已进入灌浆后期,会因高温危害而死亡,特别是在大气干燥又有大风的情况下,小麦死的更快。高温出现的频率,北部高于南部,西部高于东部。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温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大。对晚播小麦来说,受后期高温危害的机率更高,一般为45~75%。

—28——

小麦灌浆后期(成熟前6~7天),若连续降雨在5mm以上,雨后猛晴,温度骤升,常造成不同程度的雨后青枯,籽粒秕瘦,造成大幅度减产。我省雨后青枯现象出现频率较高。

此外,我省局部地区时有冰雹发生,且降雹时间多集中在小麦生育后期,给小麦造成严重的损失,甚至小麦无收。

第四节 土壤条件

由于河南省地跨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两个生物气候带,加上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大,以及水文地质、母质、植被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故分布着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且不同土壤的结构和组成各不相同,肥效也千差万别。不同的土壤种类和分布是进行小麦种植区划的重要依据。据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河南省共17个土类(见表6、附图1),耕地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的有5个土类,潮土(5800多万亩,下同)、褐土(2214)、黄褐土(2065)、砂姜黑土(1871)和水稻土(1006)。17个土类中的石质土、山地草甸土和新积土是种植业难以利用的土壤,对种植业影响最大的土壤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潮土,是我省面积最大的耕地类型,约占全省耕地的40%以上,其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平原和南阳盆地。西以京广铁路与褐土相连,南至大别山洪积扇与黄褐土相连;东部及北部与安徽、山东、河北的潮土接壤,其它山地丘陵的谷间平地有条、片状分布。潮土依母质和土壤属性分为砂质潮土、壤质潮土、粘质潮土、洪积潮土和黑底潮土五个土属。砂质潮土为急流沉积物形成,质地粗,通透性好,易耕作,但缺乏粘粒和有机质,保水肥性差,发小苗不养老苗。壤质潮土耕作层为粉砂质壤土至粘壤质,砂粘适中,耕层深厚,保水肥性好,农业性状优良。粘质潮土是是静水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耕层质地为壤粘土至砂质粘土,保水肥性好,需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壤质灰潮土发育于河流的漫流沉积物上,耕作层质地为粉砂壤土或粘壤土,质地适中,土层深厚,结构良好。

—29——

(二)褐土,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卢氏县境内的焦耳山)与沙河一线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的广大地区。从行政区域范围看,褐土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洛阳市的各县(市、区),焦作市的西部和北部,许昌市京广铁路和许南公路以西地区,安阳、郑州市京广铁路以西,平顶山市沙河以北,鹤壁市西部。另外,漯河、周口和商丘三地、市仅有小面积分布。褐土一般养分含量低,应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改善结构。黄土质褐土土层深厚,上虚下实,表土层质地多中壤土,40~60cm出现粘化层,30~50cm厚,是较理想的耕作土壤,保肥性较好,应加强培肥,平衡施肥,改善灌溉条件,防止水土流失。洪冲积褐土表层多为粘壤质,粘化层在40~50cm出现,厚度40~50cm,是豫西高产土壤,应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对地势较高的地方应防上水土流失。红黄土质褐土表层多为中壤、重壤质地,较粘,应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黄土质石灰性褐土表土层多为中壤土、轻壤土,心土层和底土层质地偏重,土体深厚,坡度较大,应增施有机肥,平整土地。河南省黄褐土主要分布在伏牛山南坡与沙河一线以南到桐柏~大别山以此的北亚热带地域内的丘陵、垄岗地带和没河阶地,一般海拔300m以下,全省有7个市分布有黄褐土,南阳(988)、驻马店(761)、信阳(407)、平顶山(213)、漯河(61)、三门峡(8)、周口(4.5)。黄土质黄褐土是不良的农业土壤,质地粘重,紧实,结构差,耕性差,水、肥、气、热不协调。

(三)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结构不良,干时坚硬,易龟裂,湿时泥泞,适耕期短。毛管性能弱,不利于地下水补给,易旱;有机质和氮磷缺乏,且部分碳化,有效率低,下部往往有砂姜粘土隔水层,内外排水不畅,易形成内涝,特别是低洼处形成上浸地,对小麦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合理开发利用砂姜黑土,应做到排、蓄、灌密切配合,彻底根除旱涝灾害,且要注重培肥土壤。

(四)盐碱土,主要分布在豫东北平原的低洼地区,是河南省小麦产量较低的地区,多与潮土成复区存在,呈带状或斑点状,肥力一般偏低。盐碱土种植小麦除应采取农业综合治理措施外,在生产技术上还应抓好保

—30——

全苗、防死苗、促壮苗的三条关键措施。

(五)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淮南地区波状起伏的平原和山间盆地,以及伏牛山区、桐柏山区和太行山区的沿河两岸和山前泉水流经地区。此外,豫东北黄河沿岸低洼易涝的盐碱土地区,以及中南和西南部低洼易涝的砂姜黑土地区也有水稻土零星分布。水稻土耕层松软、喧厚,有机质含量,常在2%左右,是我省肥力较高的土壤。在开发利用中,应注意对冷浸地、烂泥地等的改良利用,合理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培育和提高土壤肥力,以确保高产稳产。

(六)黄棕壤,主要分布在伏牛山沙颍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垄岗、阶地上,土壤呈中性至微酸性。分布在丘陵垄岗地区的黄棕壤,多辟为农田,因质地粘重而耕性差,结构不良,氮磷和有机质含量低,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

(七)棕壤,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北坡及南坡较高山地,其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棕壤腐殖质层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多在3%左右;除伏牛山南坡山地外,一般气温较低,小麦生育期较长,成熟偏晚。这些地区主要以林牧业生产为主,只是零星种植小麦。

由于河南土壤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大多数土壤的土层比较深厚,质地比较疏松,酸碱度适中,耕性良好,有一定的潜在肥力,比较适合小麦生长,但作为小麦生态环境的土壤条件,还存在着许多限制因素。例如潮土、盐碱土分布区的风、沙、碱、涝;砂姜黑土分布区的内涝上浸,水稻土分布区的湿害;褐土、棕壤、黄棕壤分布区的水土流失等,这些都严重阻碍着土壤生产潜力的发挥。因此,要实现小麦优质高产,必须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改善土壤生态条件。

—31——

表8 河南省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调查

土壤类型 土类 黄棕壤 亚类 黄棕壤 黄棕壤性土 黄褐土 黄褐土 粘盘黄褐土 白浆化黄褐土 黄褐土性土 棕壤 棕壤 白浆化棕壤 棕壤性土 褐土 分布区域(以县为单位)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嵩县、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潢川、方城、西峡、桐柏、淅川、嵩县、内乡、南召、镇平、唐河、社旗、卢氏、泌阳、确山、遂平、西平、鲁山 信阳市区、信阳县、光山、商城、息县、罗山、潢川、淮滨、固始、卢氏、鲁山、项城、郾城、漯河市区、舞阳、南阳市区、西平、镇平、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叶县、桐柏、唐河、社旗、新野、邓州、驻马店市区、遂平、确山、泌阳、舞钢、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 信阳市区、信阳县、罗山、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淮滨、息县 信阳县、罗山、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淮滨、息县、正阳、汝南、确山、新蔡、泌阳、遂平 信阳县、罗山、光山、固始、商城、息县、叶县、鲁山、泌阳、确山、西峡、唐河、方城、内乡、镇平、桐柏、淅川、南阳市区、社旗 林州、修武、济源、沁阳、登封、巩义、栾川、嵩县、宜阳、新安、灵宝、卢氏、禹州、汝阳、鲁山、西峡、内乡、南召、商城 卢氏 林州、辉县、登封、栾川、嵩县、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鲁山 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汝州、安阳市区、安阳县、汤阴、鹤壁市区、林州、淇县、浚县、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辉县、温县、孟州、郑州市区、新郑、登封、巩义、新密、荥阳、洛阳市区、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县、宜阳、新安、三门峡市区、陕县、禹州、襄城、郏县、平顶山市区、许昌市区、许昌县、长葛、鲁山、宝丰 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汝州、林州、辉县、修武、 济源、沁阳、新郑、登封、巩义、新密、栾川、嵩县、宜阳、新安、 陕县、禹州、平顶山市区、鲁山、郾城、漯河、舞阳 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汝州、安阳市区、安阳县、汤阴、鹤壁市区、林州、淇县、浚县、卫辉、辉县、焦作市区、博爱、沁阳、孟州、郑州市区、新郑、登封、巩义、新密、洛阳市区、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县、宜阳、新安、三门峡市区、陕县、襄城 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汝州、安阳市区、安阳县、汤阴、鹤壁市区、林州、淇县、浚县、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辉县、济源、沁阳、孟州、郑州市区、新郑、登封、荥阳、洛阳市区、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县、宜阳、新安、禹州、襄城、郏县、平顶山市区、许昌市区、许昌县、长葛、宝丰、扶沟、西华、商水 淋溶褐土 褐土 石灰性褐土 潮褐土

—32——

褐土性土 潮土 灰潮土 潮土 灌淤潮土 脱潮土 盐化潮土 碱化潮土 湿潮土 砂姜黑土 石灰性砂姜黑土 盐土 碱土 水稻土

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汝阳、汝州、安阳市区、安阳县、汤阴、林州、淇县、浚县、新乡市区、新乡县、卫辉、辉县、孟州、焦作市区、济源、永城、郑州市区、新郑、登封、巩义、新密、荥阳、洛阳市区、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县、宜阳、新安、三门峡市区、陕县、平顶山市区、鲁山、宝丰 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清丰、台前、范县、安阳市区、内黄、安阳县、汤阴、林州、淇县、浚县、滑县、长垣、新乡市区、卫辉、原阳、延津、封丘、焦作市区、获嘉、武陟、温县、博爱、修武、济源、沁阳、孟州、商丘市区、商丘县、虞城、永城、夏邑、宁陵、兰考、民权、淮阳、开封市区、开封县、通许、尉氏、郑州市区、中牟、新郑、新密、登封、巩义、荥阳、洛阳市区、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县、宜阳、新安、渑池、义马、洛宁、灵宝、卢氏、禹州、襄城、郏县、许昌市区、长葛、鄢陵、扶沟、汝阳、汝州、宝丰、周口市区、西华、商水、郸城、鹿邑、柘城、沈丘、项城、淮阳、太康、杞县、郾城、漯河、舞阳、西平、临颖、叶县 嵩县、卢氏、鲁山、商水、项城、舞阳、南阳市区、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方城、叶县、桐柏、唐河、社旗、新野、邓州、遂平、确山、泌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信阳市区、信阳县、息县、新蔡、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淮滨、潢川 濮阳市区、濮阳县、范县、新乡县、原阳、封丘、焦作市区、获嘉、武陟、兰考、民权、开封县、开封市区、郑州市区、中牟 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清丰、范县、安阳市区、内黄、新乡县、安阳县、汤阴、浚县、滑县、新乡市区、卫辉、原阳、延津、封丘、焦作市区、获嘉、武陟、温县、修武、沁阳、孟州、通许、尉氏、郑州市区、中牟、新郑、新密、栾川、嵩县、新安、襄城、陕县、平顶山市区、许昌市区、长葛、鄢陵、舞阳、临颖、叶县 濮阳市区、濮阳县、台前、内黄、浚县、滑县、长垣、新乡市区、卫辉、原阳、延津、封丘、博爱、济源、孟州、商丘市区、商丘县、虞城、兰考、开封市区、开封县、郑州市区、中牟、西华、淮阳、太康 濮阳市区、濮阳县、台前、范县、内黄、浚县、滑县、虞城、永城、商丘县、夏邑、宁陵、兰考、民权、淮阳、开封市区、开封县、通许、尉氏、柘城、杞县 台前、范县、内黄、淇县、浚县、新乡市区、原阳、延津、博爱、济源、沁阳、民权、开封市区、开封县、尉氏、郑州市区、栾川、嵩县、洛宁、洛阳市区、灵宝、项城、淮阳 唐河、南召、社旗、邓州、镇平、新蔡、上蔡、平舆、汝南、西平、泌阳、项城、沈丘、商水、郾城、舞阳、淮滨、息县、舞钢、叶县、宝丰、驻马店市区、确山、正阳、新野、固始、淅川、内乡、方城、南阳市区、遂平、信阳县、 永城、郾陵、郾城、上蔡、西平、西华、商水、宝丰、襄城、鲁山、郏县、平顶山市区、舞阳、遂平、项城、沈丘、郸城、临颖、安阳县、安阳市区、汤阴、林州、辉县、焦作、修武、永城、许昌市区、许昌县、宜阳、长葛、扶沟、汝阳、汝州、鹿邑、漯河 获嘉、修武 兰考 商丘县、民权、濮阳市区、濮阳县、虞城、夏邑、宁陵 信阳市区、信阳县、息县、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淮滨、潢川、新县、南阳市区、桐柏、内乡、南召、唐河、正阳、郑州市区 砂姜黑土 草甸盐土 碱化盐土 草甸碱土 潴育型水稻土 —33——

淹育型水稻土 水稻土 潜育型水稻土 漂洗型水稻土 红粘土 红粘土 中性紫色土 石灰性紫色土 风沙土 新积土 草甸风沙土 新积土 石灰性新积土 中性石质土 石质土 钙质石质土 中性粗骨土 粗骨土 钙质粗骨土 硅质粗骨土 山地草甸土 沼泽土 山地草甸土 草甸沼泽土 信阳市区、信阳县、息县、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淮滨、潢川、新县、林州、辉县、济源、鲁山、镇平、西峡、内乡、南召、桐柏、唐河、确山、泌阳、汝南、正阳、 信阳市区、信阳县、息县、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淮滨、潢川、新县、伊川、汝阳、汝州、鲁山、镇平、内乡、南召、桐柏、 信阳市区、信阳县、息县、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淮滨、潢川、确山、正阳 鹤壁市区、淇县、辉县、卫辉、新郑、登封、新密、孟津、伊川、偃师、栾川、嵩山、宜阳、新安、渑池、义马、陕县、洛宁、灵宝、卢氏、郏县、平顶山市区、汝阳、汝州、镇平、西峡、淅川、内乡、方城、唐河、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潢川 登封、嵩县、新安、平顶山市区、汝阳、汝州、鲁山、西峡、淅川、内乡、南召、固始、商城、罗山 栾川、卢氏、西峡、淅川、内乡、商城 延津、中牟、濮阳市区、濮阳县、南乐、清丰、安阳市区、安阳县、内黄、汤阴、浚县、滑县、新乡县、辉县、卫辉、封丘、商丘县、兰考、民权、开封市区、开封县、通许、尉氏、郑州市区、新郑、灵宝、杞县 卢氏、淇县、浚县、鹤壁市区、林州、封丘、三门峡市区、渑池、义马 长垣、原阳、武陟、温县、济源、沁阳、孟州、陕县、灵宝、开封市区、开封县 安阳市区、安阳县、林州、辉县、焦作市区、沁阳、永城、嵩县、陕县、卢氏、郏县、平顶山市区、长葛、汝州、鲁山、宝丰、镇平、西峡、淅川、内乡、方城、桐柏、社旗、邓州、遂平、确山、泌阳、信阳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潢川 安阳市区、安阳县、林州、鹤壁市区、淇县、浚县、新乡市区、卫辉、新乡县、辉县、博爱、修武、济源、永城、登封、新密、渑池、义马、卢氏、郏县、禹州、鲁山、宝丰、南阳市区、西峡、淅川、内乡、确山、泌阳、商城、光山 安阳市区、安阳县、林州、淇县、浚县、辉县、焦作、沁阳、永城、嵩县、陕县、卢氏、郏县、平顶山市区、长葛、汝州、鲁山、宝丰、镇平、西峡、淅川、内乡、方城、桐柏、社旗、邓州、遂平、确山、泌阳、信阳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潢川 安阳市区、安阳县、鹤壁市区、林州、淇县、浚县、新乡市区、新乡县、辉县、卫辉、博爱、修武、济源、永城、登封、新密、渑池、义马、陕县、卢氏、禹州、鲁山、宝丰、南阳市区、西峡、淅川、内乡、确山、泌阳、商城、光山 新郑、登封、荥阳、伊川、栾川、平顶山市区、汝州、鲁山、叶县 嵩县、栾川、林州 辉县 紫色土

—34——

第三章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依据

一、生态环境因子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大量研究证明,小麦籽粒品质不仅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而且受气候、土壤、耕作制度、栽培措施等环境条件以及品种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在影响小麦品质的诸多生态因素中,气候因素是主导因素,对品质性状的作用更重要、更敏感。同一小麦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所表现出的品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气候条件变化而转移的。在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中,以小麦生育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最为重要,尤其是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的温度、光照和水分变化更为重要。 (一)温度

温度是小麦的重要生态因子,它不仅左右着小麦的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光合产物的形成、积累和分配转移及呼吸作用等重要生理过程,并对小麦品质有重要影响。

许多试验表明,气温比土壤温度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作用更大,尤其是小麦开花至成熟期间,是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温度对小麦品质影响的最重要阶段。Campbell(1979)和Read(1968)发现增加昼温(21~27℃)或夜温(13~27℃),在控制环境条件的情况下,能提高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小麦灌浆期间昼/夜温度从25℃/15℃上升到35℃/25℃时,灌浆期明显缩短,灌浆速率显著下降,子粒蛋白质含量降低。小麦自开花至成熟期间,气温在15℃~32℃的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籽粒干物质积累和氮、磷的累积速度加快,粒重增高,蛋白质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若超过32℃,灌浆持续期明显缩短,成熟时粒重降低,蛋白质含量下降。因此,成熟前2~3周内最高气温超过32℃对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利。许多研究表明,昼夜温差小,夜间温度高,呼吸消耗增大,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积累,而有利于蛋白质在籽粒中的积累。这就是河南省为什么豫北小麦比豫南小麦品质要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温逆境与干旱一样,对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大于对蛋白质积累的

—35——

影响。研究表明,在日均温度30℃以下时,随温度升高,面包烘烤品质逐步得到改良,但超过30℃时反而影响品质(曹广才等,1994;田纪春,1995)。而有些研究则认为,籽粒充实期间较高的温度一般提高蛋白质含量,但相同的气候变异在所有试点和年份间没有相同的影响(Rao,1993)。Panozzo J.F.等(2000)研究结果表明,醇溶蛋白比例提高,麦谷蛋白有较小范围的减少,面团最大阻力、形成时间的提高等均与开花后前14天温度>30℃这一温度指标有关。我国小麦生态研究试验结果说明,开花至成熟期间平均气温在18~22℃范围内升降,对蛋白质含量有较大影响,气温适中有利于蛋白质在籽粒中积累。

(二) 水分

水是小麦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又是植株体内物质代谢的最好介质,对小麦正常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影响小麦品质的水分有自然降水和土壤水分。小麦生育期的降雨量及其分布比温度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更大些,在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的降雨量及其分布要比总降雨量更为重要。大量研究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即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小麦蛋白质含量有降低的趋势。如对河南省部分地区试验资料分析表明,豫北安阳冬前降雨量为43.8mm,灌浆期降雨量为27.0mm,小麦全生育期的降雨量为127.3mm,籽粒蛋白质含量为14.7%;而豫南的息县,冬前降雨量为104.2mm,灌浆期降雨量为206.7mm,小麦全生育期降雨量为614.1mm ,籽粒蛋白质含量仅为9.8%。过多的降水不仅会导致营养品质下降,而且降低面筋的弹性,以致降低面包的烘烤品质。

水分影响品质的主要时期在小麦生育后期,即抽穗~乳熟阶段。若该期降水多,土壤湿度过大,会使麦谷蛋白含量降低,蛋白质和面筋含量减少,从而降低面筋弹性。籽粒灌浆期间干旱缺水,会影响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不利于由葡萄糖合成淀粉,但是由可溶性氮合成蛋白质的反映则受影响较小,所以旱地小麦或小麦灌浆期间水分亏缺时,小麦籽粒角质率和蛋白质含量一般较高。

—36——

土壤水分受降水、灌溉和地下水影响变化很大。土壤水分对蛋白质含量影响的趋势与降水是一致的,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小麦植株发育各个时期的土壤含水量呈反比。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土壤水分不足,籽粒产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这种倾向在土壤供氮较足的条件下更为明显。相反,在旱地进行灌溉,籽粒产量明显提高,蛋白质含量可能下降,两者呈负相关,尤其在土壤供氮不足的条件下这种倾向更为明显。若把灌溉与增施氮肥相结合,则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增长,二者呈正相关,或至少蛋白质含量不下降,而蛋白质产量大幅度增加。

灌溉对小麦品质的影响不仅与灌水量有关,而且也与灌水时期及次数有关。一般随灌水量增大、灌水次数增多和浇水时间的推迟,籽粒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降低。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的试验也表明(表8),小麦抽穗后灌2水、3水比灌1水的蛋白质含量降低,且灌水时间推迟,降低幅度更明显。河南省西北部和西部旱地小麦的品质之所以较好,其原因也在于灌浆期间土壤水分相对较低的缘故。

表9 灌水量与灌水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灌水期(月/日)和量(米3/公顷) 冬灌 750 750 750 750 750 750

4/11 0 195 390 585 780 975

4/19 0 195 390 585 780 975

4/25 0 195 390 585 780 975

5/15 0 0 0 0 0 645

合计 750 1335 1920 2505 3090 4320

籽粒产量 (千克/公顷)

2435 4408 4934 5855 7040 6579

蛋白质含量(%) 16.39 16.22 16.32 15.46 15.25 15.13

蛋白质产量

赖氨酸

(千克/公顷) 含量(%)

399.0 715.5 805.5 907.5 1074.0 996.0

0.496 0.432 0.445 0.403 0.425 0.393

(三)日照

小麦籽粒灌浆期间较充足的光照有利于蔗糖和淀粉的合成,籽粒产量高,蛋白质数量的质量亦提高。通过对河南省2000~2001年度气候因子与优质品种品质性状的积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变幅最大,其次是降水量,受平均气温的影响变幅最小。而与加工品质关系比较密切的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

—37——

稳定时间受旬平均温度的影响变幅最大,其次是降水量,受日照时数的影响变化较小。

(四)不同地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点的小麦品质,尤其是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别很大。1999~2000年度,河南省农科院用7个优质强筋麦和1个弱筋麦,分别在豫北、豫西北的安阳、孟州、原阳,豫中部的许昌及豫南的息县种植,统一供种,统一取样,统一化验测定,其结果一致反映出8个优质专用小麦品种的主要加工品质指标由北向南的地区差异(见表10)。豫南息县与豫北三点相比,小麦籽粒粗蛋白质含量降低3.1%,湿面筋降低9.7%,吸水率降低4.9%,面团稳定时间缩短6.2min,评价值降低19。豫中部与豫北三点相比,蛋白质、湿面筋也有所降低,面团稳定时间缩短3.6min左右;弱筋麦豫麦50在豫北种植,蛋白质、湿面筋含量明显升高。由此可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在选择优质品种的基础上,还应把不同类型优质麦品种种植在最适宜或较适宜区,才能保持其优良品质特性。

二、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土壤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等诸多因素的载体,在气候因素相似的情况下,土壤类型、质地和肥力水平就成为影响小麦籽粒品质的重要因素。

不同土壤类型具有不同的生态特点,直接影响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及籽粒品质的形成;土壤质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的水分、通气、养分状况,尤其在不施肥的情况下,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起着关键作用。一般认为,小麦蛋白质含量随土壤的粘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土壤质地粘重的麦田,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据对河南省60个试验点土壤质地种类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随土壤质地由砂土、砂壤土、中壤土至重壤土,小麦蛋白质含量由10.4%上升到14.91%,土壤质地继续变粘,则蛋白质含量又有所下降。在沿黄砂质土麦区,由于土壤质地多为砂壤到轻壤土,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多在12%以下,沉降值在30ml以下,品质较差;而豫西北平原灌溉、丘陵旱作麦区的土壤质地多为重壤土,该区小麦籽粒蛋

—38——

表10 不同地点对小麦加工品质的影响(1999~2000年)

品种名称

试验地点

粗蛋白质(%)

湿面筋(%)

吸水率(%)

面团形 成时间(min) 6.7 6.0 2.5 5.0 4.0 3.0 5.8 3.5 2.5 6.0 6.0 2.0 5.7 5.0 1.8 5.8 3.5 3.0 6.3 5.5 1.5 2.8 2.0 1.5

面团稳 定时间(min) 12.8 10.0 8.0 7.3 4.5 4.5 13.3 7.5 6.3 15.2 15.8 5.2 9.0 8.0 5.5 16.5 6.0 6.7 10.2 8.0 4.5 2.8 2.2 2.0

软化度(BU)

评价值

豫北三点平均

豫麦34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豫麦47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郑麦9023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高优503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皖麦38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济南17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孟12

许昌 息县 豫北三点平均

豫麦50

许昌 息县

15.10 14.48 13.28 15.55 14.55 12.34 15.87 13.65 13.54 15.98 14.62 12.45 14.89 13.28 11.15 15.76 13.76 12.79 15.19 14.01 11.33 14.68 12.38 12.44

34.0 31.0 27.2 38.9 37.6 27.6 36.3 31.4 28.6 36.8 32.3 25.9 33.3 32.8 23.1 35.9 32.4 26.2 34.5 33.2 23.1 36.2 30.6 24.4

64.13 62.00 58.60 63.07 61.80 58.00 62.60 61.60 58.00 62.80 58.20 56.20 59.30 59.80 56.60 61.30 64.20 57.8 62.10 58.80 56.00 57.20 52.40 53.40

35 55 70 48 70 110 32 45 80 25 25 75 53 35 85 20 60 60 43 45 85 142 145 205

69 65 51 62 56 47 68 58 49 69 69 48 64 64 46 70 56 53 67 64 45 40 37 28

注: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豫北三点代表安阳、原阳、孟州。

—39——

包小麦品种,配合增施有机肥和氮肥为主的配套技术,也可生产出适宜制作面包等的强筋商品小麦。

该区砂土面积较大,虽然气候条件不完全适合弱筋小麦生长,但可在灌水条件较好或降水较多的砂土、砂壤土区发展弱筋小麦。据多点种植豫麦50(弱筋小麦品种)的品质测试结果,只要栽培技术适当,砂质土上可生产出保持原有弱筋麦的主要品质指标。

Ⅳ区 豫东中筋、强筋白麦适宜种植区

主要范围是东中部平原,包括商丘、开封、郑州及周口、许昌部分市县的潮土地带。其主要土壤类型为粘质潮土和两合土,地势平坦,光、热、水条件均衡,小麦全生育期间≥0℃的积温为2100~2300℃,日照时数1300~1400小时,小麦生育期降水200~300mm,春季降水变率大,旱涝交替出现,连阴雨天气较少,光照充足达500小时以上,对穗粒形成较为有利。小麦生育后期日较差常大于12℃,有利于千粒重的提高。但干热风常出现,为次重干热风区。该区的主要问题是自然降水偏少,且生育期内分布不尽匹配。干旱往往影响小麦正常生长和光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春季低温霜冻对小麦具有一定影响。

与河南省西北部相比,种植在该区小麦蛋白质低1~2个百分点,干面筋低2.2个百分点,面团稳定时间短2.2min。该区是河南省的主要产麦地带,小麦种植面积大,商品率高,虽然自然生态条件对强筋小麦生长发育不如西北部(Ⅰ区),但作为次适宜区还是可以发展一定面积的强筋优质小麦。在发展强筋小麦的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加工品质比较稳定,地区变异较小的优质小麦品种,并要注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供应水平。

Ⅴ区 豫中南中筋白麦适宜种植区、强筋白麦次适宜种植区 该区位于河南省的中南部,包括漯河全部、平顶山、周口、驻马店和平顶山的大部及南阳盆地的方城、唐河、南阳、镇平、邓县、社旗等县以及西南部700m以下的浅山丘陵地区,也是我省主要产麦区。其土壤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是砂姜黑土(重壤)、黄棕壤(重壤-轻粘壤)和小面积壤质潮土。全生育期≥0℃的积温为2200~2300℃,日照时数1200~1300小时,

—45——

较北中部地区略少。小麦全生育期降雨充沛,达300~400mm,比豫北要多1~2倍,正常年份可以满足对水分的需要。主要问题是春季连阴雨天气较多,出现机率10年3遇,光照不足,气温偏低,加之土质粘重,胀缩性强,多雨年份常有湿害发生,而在缺雨年份又受到干旱威胁,这是影响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5月份灌浆期日较差小,加之抽穗后常降水较多,对小麦灌浆攻籽,粒重提高影响较大,是本区小麦常年粒重较低,品质较差的主要原因。此外,该区在小麦收获时易出现多雨天气,穗发芽现象时常发生,使之丰产不能丰收。结合该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大部分地区应以发展优质中筋小麦为主,某些土壤质地偏黏、肥力较高、小麦生育后期降水偏少的地区也可发展优质强筋小麦。

Ⅵ区 豫南弱筋白麦适宜种植区、中筋白麦次适宜种植区

该区包括信阳市全部和驻马店市南部各县,属于长江流域麦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水稻种植面积较大,旱地土壤以黄棕壤和砂姜黑土为主。小麦生育期≥0℃的积温多于2500℃,日照时数1140~1290小时,小麦全生育期降水450~600mm。冬前气温高,播种较晚,麦苗生长弱。春季多雨,且连阴雨频繁,多数年份湿害严重,对小麦穗形成不利。小麦灌浆期间高温、多雨、日较差较小,不利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面筋的形成,面团强度较低,不利于强筋小麦生产,相反适合弱筋小麦发展。据2000~2001年对不同筋力类型品种在该区种植的品质性状测定结果,其蛋白质含量在12%左右,湿面筋含量24%左右,沉降值18~34ml,稳定时间1.2~2.0min,形成时间1.7~2.4min。在该区范围内,不同土壤类型对弱筋小麦品质也有明显影响。一般在质地较砂、淋洗程度较重的水稻土上,种植弱筋小麦的品质较好,而在肥力较高、土质较黏的砂姜黑土和黄棕壤耕地上,较适宜种植中筋小麦。

应该指出的是,小麦加工品质是由品种遗传特性和外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界条件包括自然生态因子和人为栽培因子两个方面。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在相同的自然生态区,甚至相邻地块,由于人为栽培措施的不同,也会造成小麦品质的差异,甚至超过地区生态条件的差异。

—46——

因而,品质生态区划主要是依据自然生态因子与小麦主要品质指标的关系划分的,仅能起到宏观指导作用,而且区域界线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能机械运用。也就是说,在适宜区,即使选用了优良的小麦品种,如果栽培措施不当,也不能生产出达标的优质商品小麦;相反,在次适宜区,只要品种选择得当,栽培措施配套,仍然可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商品小麦。当然,从根本上讲,选择在强筋(或弱筋)小麦适宜区种植优质强筋(或弱筋)小麦品种,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推动小麦对外贸发展,占领国际市场。因此,为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根据不同类型品种,不同适宜或次适宜地区生态有利和不利因子,研究制订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的优质、高产、高效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力提高河南省小麦品质和产量已是当务之急。

—47——

第五章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战略和对策

我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发展,应紧紧抓住我国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入WTO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难得历史机遇,坚持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优化品种品质结构和提高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依靠科技,以销定产,稳定面积,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促进全省优质小麦生产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真正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和加工基地。

1、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快调整小麦的品种和品质结构 根据“入世”对小麦质量的要求和我省小麦生产总量及商品量,考虑到城乡居民膳食结构的变化、食品工业的发展及农民自留消费的需要,我省小麦生产发展必须强化质量意识,要以优质化、专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善品质、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增强我省小麦的市场竞争能力,防范和减轻进口小麦的冲击为重点,加快全省小麦的品种与品质结构调整步伐,按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质的不同生态适宜性,进行科学区划,合理布局,建立我省多用途多目标的小麦品质生态区,变以产量定品种为以市场需求品质效益定品种,并尽快研究制定各品质生态类型区的优质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尽快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节本高效生产。与此同时,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按优质优价敞开收购农民种植的优质专用小麦政策,以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我省各类有经营粮食资格的企业,积极发展与产区、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优质小麦购销协作关系;鼓励和培植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加工、购销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直接参与优质专用小麦的购销和流通;支持各类粮食企业与农民签订优质专用小麦产销合同,按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优质专用小麦收购和销售;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交易规则,加强对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流通、加工各环节的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确保我省

—48——

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健康、有序、稳定发展。

2、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利用 中国加入WTO会直接面临质量、价格和服务三个方面的竞争,就目前来看,我国小麦在质量竞争上面临的压力比价格的竞争压力还要大。因此,要做好统筹规划,从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选育推广、基地建设和生产、收购、加工到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形成有利于优质专用小麦协调、稳定发展的运行机制。科研单位要按照市场和加工企业对小麦品质的需求,由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向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采用自育与引进、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多途径育种方法,进一步加强优质专用小麦,特别是优质强筋和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开发力度,尽快培育出在主要品质指标上能完全替代进口优质小麦,产量与普通品种相当的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系),加快试验示范进程和种子扩繁,为优质专用小麦生产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好、种性纯正的种源。与此同时,要根据不同生态条件和加工用途,按照“质量、产量、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确定区域内主导品种和搭配品种,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积极示范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依靠科技进步,降低生产成本,努力提高优质专用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和效益,以充分发挥河南的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促进优质专用小麦的高效生产。

3、实行优质专用小麦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国外小麦基本上都是以大农场为单位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播种、施肥、浇水、收获、运输等都采用统一机械化作业,确保了小麦质量的统一和稳定。我省小麦生产由于地域分布广泛,生态条件复杂,土壤类型多样,耕作栽培制度各异,特别是以农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经营,区域化布局不合理,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致使全省小麦品质在地域间、年际间有较大差异。为充分利用各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品种的遗传潜力,实现优质专用小麦的高效生产,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制订河南省小麦品质生态类型区划及各区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加强对新育成品种(系)主要品质指标,尤其是加工品质的检测,建立优质专用小麦商品

—49——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在线全文阅读。

河南省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8174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