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统计学原理练习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总论

一、 要点:

1. 1. 研究对象

2. 2. 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互关系 3. 3.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与联系 4. 4. 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

5. 5. 变量与变量值、标志与标志表现/标志值、指标与指标值 6. 6. 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

二、 典型习题

(一)填空

1.统计的三个涵义是----------、-----------和----------------。

2.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和--------------的关系。

3.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和归纳推断法。

4.统计指标的特点是-----------------、-------------------和----------------。 5.国家统计兼有---------------、----------------和---------------的职能。

(二)判断 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 )因为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一样。 4.( )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个体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研究整体事物的数量特征。 5.( )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质量指标;有的用数量表示,叫数量指标。

(三)、单选

1. 1. 对某企业500名职工的工资状况进行调查,则总体是( )

A.500名职工 B.每一个职工的工资 C.每一个职工 D.50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2. 2. 对某地区10家生产相同产品的企业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则总体单位是

( )

A. A. 每一个企业 B.每一件产品 C.所有10家企业每一件产品 D.每一个企业产品

3. 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87分,这四个数字是

( )

A. A. 指标 B.标志 C.变量 D.标志值 4. 4. 一个统计总体( )

A. A. 只能有一个标志 B.只能有一个指标 C.可有多个标志 D.可有多个指标 5. 5. 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

A. A. 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 1. 人口普查中( )

A. A. 全国人口数是指标

B. B. 每省、市、自治区人口数是变量 C. C. 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1

D. D. 每一个人是总体单位 E. E. 全国文盲率是质量指标

2.下列标志属品质标志的是( )

A.年龄 B.教师职称 C.产品等级 D.地址 E.文化程度 3.下列指标属质量指标的是( )

A.人口性别比率 B.商品平均价格 C.城市人均绿地拥有面积 D.优等品产量 E.单位产品成本

4.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转换关系,是指(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相互对调 A.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 B.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

C.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相互对调 D.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相互对调 5.下列标志,是数量标志的有( )

A.性别 B.工种 C.工资 D.民族 E.年龄 6.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

A.厂房面积 B.职工人数 C.原材料消耗量 D.设备数量 E.产值 7.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A.全国1996年社会总产值 B.某台机床使用年限 C.全市年供水量

D.某地区原煤生产量 E.某学员平均成绩

第二章 统计调查

一、要点

1. 1. 统计调查的分类 2. 2. 调查方案的内容

3. 3. 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调查时间与调查时限 4. 4. 统计报表的定义、特点、种类 5. 5. 基层报表与综合报表

6. 6. 普查的定义、特点;快速普查 7. 7. 重点调查的定义、特点;重点单位 8. 8. 典型调查的定义、特点 9. 9. 抽样调查的定义、特点 10. 10. 调查误差的分类

二、典型试题

(一)、填空

1. 1.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2. 2. 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

不同,可分为-------------------和---------------;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和--------------

3. 3. 全面调查包括-------------------和---------------;非全面调查包括----------------、

---------------和------------------

4. 4. 统计调查误差可分为----------------误差和-------------误差

5. 5. 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

(二)、判断题 1.(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2.(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2

3.( )如果调查的间隔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经常性调查 4.( )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5.( )调查时间是调查工作所需的时间。 6.( )全面调查是指对调查单位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调查登记。

(三)、单选

1. 1. 连续调查与非连续调查是以( )

A. A. 调查的组织形式来划分的 B. B. 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C. C. 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D. D.调查资料来源来划分的 2. 2. 某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4/5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

则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3. 3. 对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这种方式是( )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普查 4. 4. 重点调查是的重点单位是指( )

A. A. 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B. B. 这些单位占全部单位数的绝大比重 C. C. 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绝大比重 D. D.这些单位是重点部门或企业 5.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

A.全国人口 B。每一个人 C。每一户 D。年龄 6.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普查,调查对象是( )

A.各百货商店 B。各百货商店全体工作人员 C。一个百货商店 D。每位工作人员 7.某市工业企业199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199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8.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灵活程度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作用不同 D。选取单位的方式不同

(四)多选

1.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

A.全国人口数是总体 B。每个人是总体单位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人的性别是总体单位的标志 E. E. 人的年龄是变量 2.普查是一种( )

A。专门组织的调查 B。一次性调查

C.经常性调查 D。非全面调查。 E。全面调查 3.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是( )

A.随机性 B。经济性 C。时效性 D.准确性 E。灵活性 4.在工业设备普查中,( )

A. A. 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 B. 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 C. C. 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 D.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E. E. 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3

5.某地区进行企业情况调查,则每一个企业是( )

A.调查对象 B。总体 C。调查单位 D.调查项目 E。填报单位

6.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 )

A.采访法 B。抽样调查法 C。直接观察法 D.典型调查法 E。报告法

第三章 第三章 统计整理

要点:

1. 1. 统计整理的含义、方法 2. 2. 统计分组的方法

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的适用条件 3. 3. 组中值的计算 4. 4. 分配数列的编制

5. 5. 累计频数、累计频率的计算及含义 6. 6. 统计表的构成和种类

典型习题: 一、 填空

1.

1. 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____________分组、

____________分组和___________分组 2. 2. 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_________分组和

_________分组 3. 3. 统计分组按标志的性质分为_________分组和___________

分组 4. 4.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_________。其

中最大值称为___________,最小值称为____________。上下限间的中点数值称为_____________。 5. 5. 分配数列由两个要素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6.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7. 7. 统计表按总体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 判断

1.( )统计整理的目的在于将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指标值转化为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值。

2.( )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

3.(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组距和组数。

4.( )统计分组是在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它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同的范围更小的总体。

5.( )进行组距分组时,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6.(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7.( )统计表的主词栏是说明总体各种统计指标的。

三、 单选

1. 1. 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和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分别是( ) A.确定调查目的、选择分组标志 B.确定调查对象、选择分组形式

4

C.确定调查内容、选择分配形式 D.确定调查项目、选择分组数量

2. 2. 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 A.必须重叠 B.必须间断

C.既可以是重叠的,又可以是间断的 D.以上都不是 3. 3. 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 A.60-70 B.70-80 C.60-70或70-80都行 D.60-70或70-80都不行

4. 4. 某一离散型的统计资料,变量值少、变化幅度小,适于作( ) A.单项式分组 B.组距式分组 C.相邻的组限重叠式分组 D.异距式分组

5. 5.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480,则

末组的组中值为( )

A.520 B.510 C.530 D.540

6. 6. 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

次数多,这种次数分布的类型是( ) A. A. 钟型分布 B.U型分布 C.J型分布 D.洛伦茨

分布

四、 多选

1.统计分组的作用是( )

A.划分社会经济类型 B.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C.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 D.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2.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 )

A.变量值的大小 B.变量性质的不同 C.选择的分组标志 D.组距与组中值 E.组限与组中值

3.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看包括( )

A.标题 B.主词 C.数字资料 D.横行和纵栏 E.宾词

4.对统计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组的频率必须大于0 B. 各组的频率总和大于1 C.各组的频率总和等于1 D. 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E.频数越大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统计整理的关键是汇总 B. 统计整理的关键是统计分组 C.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

D.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相同、范围更小的总体 E. 统计分组是把总体划分为一个个性质不相同、范围更小的总体

6.次数分配数列( )

A. A. 既包括品质数列,也包括变量数列 B. B. 只包括品质数列或只包括变量数列

C. C. 由总体分成的各组和各组相应的频数组成 D. D. 由组距、组数、组限组成

E. E. 在等距次数分配数列中,相邻组间的组中值之差等于组距

第四章 综合指标

要点:

1. 1. 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

(1) (1) 单位总量、标志总量

5

(2) (2) 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2. 2. 掌握六大相对指标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区别和判断其种类

尤其: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和评价 3. 3. 平均指标的种类、特点、计算

注意平均指标和强度相对指标之间的区别

4. 4. 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及分析方法

典型习题: 一、 填空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 和 ;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 和

2.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 和 两种检查方法 3.甲班组的日产量是乙班组的112%,这是相对指标

4.中位数是位于数列 的那个标志值,众数则是总体中出现次数 的某一标志值。它们也称为 平均数

5.测定标志变异程度的指标有 、 、 和 6.统计学中的基本综合指标包括: 、 、

二、判断

1.( )据统计,去年全国净增人口为1543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2. ( )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总人口22%的人口。上述两个指标是结构

相对指标

3.( )如果权数都相等,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4.( )在评价两组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时,采用标准差指标

5.(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可以随研究对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6.( )人均粮食产量、人均国民收入、人口平均年龄都是平均指标

三、单选

1. 某厂的劳动生产率,计划比去年提高5%,执行结果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04.76% B.95.45% C.200% D.4.76% 2. 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 )

A.强度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 C.结构相对指标 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当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在计算结果上相同,是因为( ) A.权数不等 B.权数相等 C.变量值相同 D.变量值不同 4.总量指标数值大小通常会随着总体范围( )

A.扩大而增加 B.扩大而减少 C.缩小而增加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5.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相等,标准差相等,则( )

A.平均数大,代表性大 B.平均数小,代表性大 C.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无法判断 6.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则( )

A.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标准差大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C. 标准差系数大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D. 标准差小的平均数代表性大

7.已知4 个水果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 店的平均单价,应用(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 D.几何平均数 四、多选

1. 1.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 )

A.工业总产值 B.商品销售额 C.职工人数 D.商品库存额 E.生猪存栏数 2. 下列属于总量指标的有( )

A.工资总额 B.商业网点密度 C.商品库存量

6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E.进出口总额

3. 在相对指标中,分子分母可互换的有( )

A.比较相对指标 B.强度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动态相对指标 E.结构相对指标 F.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 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A. 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B.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C. 受各组标志值和次数共同影响 D.不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E. 和各组次数分布多少无关

5.( )时,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次数不等 C.各组次数都等于1 D.各组变量值不等 E.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 6. 标志变异指标中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区别是( )

A.两者作用不同 B.两者计算方法不同 C.两者适用条件不同 D.指标表现形式不同 E.与平均数的关系不同 7.不受极端变量值影响的平均数是(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五、计算

1. 某厂某年计划工业总产值200万元,实际完成220万元,求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2. 某厂生产某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去年基础上降低6%,实际降低了7.6%,求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3. 某厂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提高15%,求劳动生产率提高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4. 某厂某年计划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到第三季度止已完成150万元,求累计到第三季度止实际完成全年计划产值进度情况

5. 1991-1995年,五年计划的基本建设投资为2200亿元,五年实际累计完成2240亿元;实际至1995年6月底止累计投资额已达2200亿元,求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6. 某企业5年计划规定在最后一年甲产品产量达到100万台,该五年计划实际各年的产量分别为:80万台、85万台、93万台、100万台、110万台,求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及提前完成计划的时间

7

7.某工厂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如下:

日加工零工人数件数(件) (人) 60以下 5 60-70 9 70-80 12 80-90 14 90-100 10 合计 50 计算5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

8.某产品在三个集贸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市场 平均价格(元/销售量(千千克) 克) 甲 2.00 30000 乙 2.50 20000 丙 2.40 25000 合计 — 75000 求总平均价格

8

9. 某产品在三个集贸市场的销售情况如下:

市平均价格销售额场 (元/千克) (元) 甲 2.00 60000 乙 2.50 50000 丙 2.40 60000 合— 170000 计 求总平均价格

10. 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工厂 计划完成程度计划产值(万(%) 元) 甲 95 1200 乙 105 12800 丙 115 2000 合计 — 16000 求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11. 某公司所属三个工厂计划完成情况如下: 工厂 计划完成程度实际产值(万(%) 元) 甲 95 1140 乙 105 13440 9

丙 合计

115 2300 16880 — 求该公司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12. 有甲乙两个班学生《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为:甲班平均成绩76分,标准差12.7分;乙班平均成绩81分,标准差13分,试比较甲乙两个班平均成绩代表性大小

13. 有甲乙两班参加统计学考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9.9分;乙班考试成绩 资料如下:

按成绩学生人x xf 分组数(人)(分) f 60以下 4 60-70 10 70-80 20 80-90 14 90-100 2 合计 50

10

(1) 计算乙班平均分数和标准差

(2) 比较哪个班的平均分数更有代表性

1. 1. 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1) 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

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零件数

2.某工业集团公司工人工资情况: 按月工资(元)分组 企业个数 各组工人所占比重(%) 400-500 3 20 500-600 6 25 600-700 4 30 700-800 4 15 800以上 5 10 合计 22 100 计算该集团工人的平均工资

3.某商品三种等级品销售资料如下: 等级 单价(元/公斤) 销售额(万元) 一 20 216 二 15 115.2 三 12 72

求该商品平均售价

4.某公司下属50个企业,生产同种产品,某月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查,得资料如下:合格率(%) 企业数(个) 合格品数量(件) 70-80 10 25500 80-90 25 59500 90-100 15 34200 合计 50 119200 计算该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11

5.有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数(件) 工人数(人) 10-20 20-30 30-40 40-50 15 38 34 13 100 合计 (1)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2) 比较甲乙两个生产小组哪个生产小组的日产量差异程度大 6. 等级 单价(元/斤) 收购量(斤) 收购额(元) 1. 1. 20 2000 2400 一级 1. 1. 05 3000 3150 二级 0.90 4000 3600 三级 按加权算术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种方法计算产品的平均收购价格。

第五章 抽样估计

学习要点:

1.抽样推断的概念、特点 2.几个基本概念

样本与总体、参数与统计量、样本容量与样本个数、重复抽样与不重复抽样 3.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涵义、计算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 5.区间估计的方法

6.抽样推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关系 7.必要的样本容量的确定(n) 8.影响n的因素

9.抽样组织形式的种类和特点

典型习题:

一、填空

1.在抽样推断中,根据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

2.在抽样推断中,根据样本各单位的标志值或标志属性计算的综合指标称为------------- 3.扩大或缩小抽样误差范围的倍数称为-------------,用符号------------来表示。扩大或缩小以后的抽样平均误差称为------------误差,用符号--------表示。

4.抽样单位数增加2倍,随机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为---------------;抽样单位数减少20%,重复抽样平均误差为---------------

5.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有-----------------和-----------------两种

6.抽样推断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和------------------

7.用统计量对总体参数估计的三个优良性是------------、----------------、--------------

12

二、判断 1.(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2.( )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它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3.( )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4.( )进行抽样调查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灵活性原则

三、单选

1.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2.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属于(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 3.抽样误差是指( )

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B.违反随机原则而出现的系统误差 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D.人为原因造成的误差

4.抽样平均误差反映了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

A.实际误差 B.调查误差 C.可能误差范围 D.平均误差

5.某地区职工样本的平均工资450元,抽样平均误差5元,该地区全部职工平均工资落在440~460元之间的估计置信度为( )

A.2 B.0.9545 C.3 D.0.9973

6.根据城市电话网100次通话情况调查,得知每次通话平均持续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证为95.45%的要求下,估计该市每次通话时间为( )

A.3.9~4.1分钟之间 B.3.8~4.2分钟之间 C.3.7~4.3分钟之间 D.3.6~4.4分钟之间

7.进行重复随机抽样,为使抽样误差减少75%,抽样单位数必须是原来的( )

A.16/9倍 B.4/3倍 C.4倍 D.16倍 8.抽样平均误差是( )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 B.样本的标准差 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 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 四、多选

1.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一系列样本,所以( )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所有可能样本的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 C.总体指标是确定值,而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 D.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都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的数值随样本不同而不同 2.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 )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重复抽样 D.不重复抽样 E.类型抽样 F.整群抽样 3.抽样平均误差是( )

A.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平均数 B.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平均差 C.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的标准差 D.是计算抽样极限误差的衡量尺度

13

E.反映抽样平均数(或抽样成数)与总体平均数(或总体成数)的平均误差程度 4.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

A.样本容量的确定 B。被研究对象的标志变异程度 C.抽样方法 D。抽样组织形式 5.影响样本容量的因素有( )

A.受极限误差的影响 B。受抽样平均数大小的影响 C.受抽样方法和抽样组织形式的影响 D。受标准差影响 E。受概率度大小的影响

6.关于极限误差、平均误差及概率度之间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有( )

A.概率度一定时,平均误差愈大,极限误差愈小 B.概率度一定时,平均误差愈大,极限误差愈大 C.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愈大,极限误差愈小 D.平均误差一定时,概率度愈大,极限误差愈大 E.极限误差一定时,平均误差愈大,极限误差愈小 7.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的条件下,( )

A.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的范围,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五、计算

1. 1. 对某地1500个家庭调查,从中抽5%的家庭户,调查得知平均年收入1434.4元标准

差为46.8元。求(1)抽样平均误差。(2)要求以86.4%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地家庭平均年收入。(3)要求以95%的把握程度估计该地家庭平均年收入。

2. 2. 有一批化工原料60000桶,随机抽查300桶,发现有6桶不合格,求合格率的抽样

平均误差。

3. 3. 根据200件产品抽样结果为废品率2%,要求废品率估计的误差范围不超过1.5%,

试估计该批产品的废品率

4. 4. 在某地区进行某物资用量调查,随机抽查400个企业,年平均用量为350吨,标准差为100吨,要求以95%的概率保证估计该地区每企业年平均

14

用量

5. 5. 某地区小麦播种面积为2500亩,抽样调查结果平均亩产380斤,抽样平均误差5

斤,以95.45%估计该地区小麦总产量。

6. 6. 某市对职工生活水平调查,据历史资料该市职工家庭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费收标准差

为11.5元,要求以把握程度为95.45%下,允许误差不超过1元,用重复抽样的方式需抽查多少户?

7.调查一批零件合格率,据以往资料已知废品率2%,现要求允许误差不超过1.5%,估计的把握程度为68.29%,求(1)需抽查多少件(2)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把握程度为95%,需抽查多少(3)如果允许误差缩小一半,需抽查多少件

第七章 相关分析

学习要点:

1.相关关系的概念(与函数关系相比)、种类 2.相关系数的定义、计算、性质 3.配合直线回归方程的方法 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 5.回归系数b的含义

6.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作用 7.相关系数与估计标准误差的关系 8.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的关系

典型习题:

一、填空

1.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2.若变量为完全线性相关,则相关系数等于-------------,若X与Y完全没有线性相关,相关系数等于-------------------

3.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的数值,估计----------------的可能值 4.用来说明回归方程代表性大小的统计分析指标是-------------------------- 5.用来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比较完善的指标是----------------------

二、判断 1.(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量都是随机变量 2.( )回归系数b与相关系数r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 3.( )估计标准误差越大,则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大 4.( )函数关系的相关系数是1 5.( )两变量的相关系数越接近于0,相关密切程度越低 6.( )(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的相关系数是-0.95。因此(乙)比(甲)的相关程度高

15

三、单选

1.若变量x的值增加,y的值也增加,那么x与y之间存在( )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线性相关关系 D。曲线相关关系 2.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则物价与商品的需求量之间( )

A.无相关关系 B。正相关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无法判别 3.在直线回归方程yC=a+bx中,b表示( ) A.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增加a的数量 B.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增加b的数量 C.当x增加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增加量 D.当y增加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增加量

4.当所有的观察值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是( ) A.r=0 B。| r |=1 C。-1< r <1 D。0< r <1

5.在线性相关的条件下,自变量的标准差为10,因变量的标准差为16,相关系数为0.9,则回归系数为( )

A.1.44 B.0.56 C.0.16 D.14.4

6.如果变量x和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 ) A.不存在相关关系 B。相关程度很低 C.相关程度很高 D。完全负相关

四、多选

1.相关关系按程度分为( )

A. 正相关 B.完全相关 C.不相关 D.负相关 E.不完全相关 2. 直线回归方程中的两个变量x与y( )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C.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3.工人月工资(元)依劳动生产率(千元)变化的回归方程yC=50+80x,这意味关头着( ) A. 劳动生产率为1000元时, 工资为130元 B. 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 工资提高80元 C. 劳动生产率提高1000元, 工资提高130元 D.当月工资为210元时, 劳动生产率为2000元 E. 劳动生产率提高500元, 工资提高50元 4.回归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

A.两变量间y倚x和x倚y是两个不相同的回归方程 B. .回归分析要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C.只有在确定现象间有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才有意义 D.利用一个回归方程,两变量可互相推算

E.建立了变量间回归方程后,则可在任何条件下进行推算和预测 5.设产品的单位成本(元)对产量(百件)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C=76—1.85x,这表示( ) A.产量每增加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B.产量每减少100件,单位成本平均下降1.85元 C.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反方向变动 D.产量与单位成本按相同方向变动

E.当产量为200件时,单位成本为72.3元 五、计算

1.为研究新产品销售额(x万元)和利润(y万元)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6个企业进行调查得出: ∑x=225, ∑x2=9823, ∑y=13, ∑y2=36.7, ∑xy=593。 (1)计算相关系数。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b的具体含义。 (3)若销售额为50万元,试估计利润为多少?

16

2.已知:n=6, ∑x=21, ∑y=426, ∑x2=79, ∑y2=30268, ∑xy=1481。要求: (1)计算相关系数。

(2)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b的具体含义。

3.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千件与单位成本/元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1 2 3 4 5 6 2 3 4 3 4 5 73 72 71 73 69 68 要求: (1) (1) 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单位成本为因变量),指出产量度每增加1000件时,

单位成本下降多少?

(2) (2) 假定产量为6000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第八章 指数分析

学习要点

1. 1. 指数的含义、种类 2. 2. 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

(1) (1)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 (2) (2) 平均指数的编制方法 注意: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 同度量因素的作用

17

3. 3. 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重点:总量指标变动的两因素分析 4. 4. 利用指数体系推算未知指标

典型习题

一、 填空

1. 1.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是先------------------后--------------------。

2. 2. 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和---------------------- 3. 3. 平均指数有两种计算形式:---------------------指数和---------------指数

4. 4. 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以---------------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

数时,一般以---------------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5. 5. 某百货公司1997年与1996年相比,各种商品零售总额上涨了26%,零售量上

涨了5%,零售价格增长了--------------

二、 判断 1.( )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2.( )某厂职工工资总额1999年比1998年减少了2%,平均工资上升了5%,则职工

人数减少了3%

3.( )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4.(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指数通常以基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三、单选

1.如果已知基期和报告期的商品零售额,并已知每种商品价格指数,计算价格总指数时,通常采用( )

A.综合指数形式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简单平均数指数公式

2.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今年与去年相比,三种产品出厂价格平均提高了5%,产品零售额增长了20%,则产品销售量增长了( )

A.114.29% B.14.29% C.126% D.26% 3.简单现象总体指标因素变动分析的主要特点是( ) A.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 B.相对数分析和绝对数分析都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C.相对数分析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一定要使用同度量因素

D.相对数分析必须使用同度量因素,绝对数分析则可以不使用同度量因素

四、多选

1.某企业三种产品成本报告期为基期的96.14%,这是( )

A.个体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总指数 E.动态指数

2.下列指数中,属于数量指标指数是( )

A.产量总指数 B.单位成本总指数 C.职工人数指数

D.销售量总指数 E.价格总指数

3.根据经济内容确定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所属时期一般原则是( ) A.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B.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 C.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D.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

E.编制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指标都固定在基期

4.对某商店某时期商品销售额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其指数体系包括( ) A.销售量指数 B.销售价格指数 C.总平均价格指数

18

D.销售额指数 E.个体指数

5.某农户的小麦播种面积报告期为基期的120%,这个指数是( ) A.个体指数 B.质量指标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 D.总指数 E.动态指数

五、计算

1. 1. 某商店两种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销售量 单单价/元 报告位 件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期 商品 A B 公斤 50 150 60 160 8 12 10 14 (1) (1) 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 (2) 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

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 (3) 计算两种商品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

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2. 2. 某企业三种产品的产值和产量资料如下: 3.

实际产值/万元 1995年比1990产品 年产量增加/% 1990年 1995年 A 200 240 25 B 450 485 10 C 350 480 40 计算(1)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 (2)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产值 (3)利用指数体系推算价格总指数

3.某企业产量和产值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产量增长速度工业总产值(万元)

19

(%) 基期 报告期 甲 件 25 160 200 乙 米 10 360 420 丙 吨 40 300 450 计算该企业的产量总指数.

4.已知某工厂1997年生产的三种产品资料如下: 产品 单位 产量 单位成本/元 1997年单位成本比1996年提高/% A 件 200 50 5 B 台 400 200 10 C 吨 1000 100 20 计算(1)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 (2)分析单位成本变动对总生产费用变动造成的影响

5.某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及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单位产品成本(元) 产量 名称 计量单位 基期 报告期 基期 报告期 甲 米 480 450 70 84 乙 吨 250 245 70 70 丙 个 50 50 225 280 试计算(1)该企业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该企业三种产品的产量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第九章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

1. 1. 动态数列的概念、两基本构成要素、种类 2. 2.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各自特点 3. 3. 水平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1) (1) 发展水平

20

(2) (2) 平均发展水平

1) 1) 由总量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① 时期数列 ② 时点数列

a.连续时点数列 b.间断时点数列

(a)间隔相等 (a)间隔相等 (b)间隔不等 (b)间隔不等 2) 2) 由相对/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 4. 4. 速度指标的种类和计算 (1) (1) 增长量

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两者关系 (2) (2) 平均增长量 (3) (3) 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两者关系 (4) (4) 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两者关系? (5) (5) 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

计算方法:几何平均法

5. 5. 水平与速度结合指标——增长1%的绝对值

6. 6. 直线趋势测定的最小平方法、利用方程预测前景

一、填空

1. 1. 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时间数列、-----------------时间

数列和---------------时间数列。

2. 2. 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它是一种-----------平均数,是对不同时期的------------求平均数。

3. 3. 某厂1月份平均工人数为190人,2月份平均工人数为215人,3月份平均工人数

为220人,4月份平均工人数为230人。那么,第一季度的平均工人数为------------------人。

4. 4. 已知某产品产量1996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5%,1997年与1995年相比增长了

12%,则1997年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

5. 5.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主要有---------------------、------------------------和-------------------- 6. 6.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有----------------------和---------------------两种方法

7. 7. 以绝对增长量除以相应的用百分数表现的增长速度,这一指标称为-------------------

二、 二、 判断 1.(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因此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也等于定

基增长速度。

2.( )根据发展的战略目标,某产品产量20年要翻两番,即增加4倍。 3.( )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年

年下降。

4.(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三、单选

1.动态数列中,每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指标时间数列 D。平均指标时间数列 2.累积增长量与相应的各逐期增长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

A.相加关系 B。相减关系 C。相乘关系 D。以上都不对 3.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21

4.若无季节变动,季节比率应为( )

A.0 B。100% C。小于100% D。大于100% 5.增长1%的绝对值是( )

A.水平指标 B。速度指标 C。水平与速度相结合的指标 D。以下都不是 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5%、9%、10%,则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

A.(5%*9%*10%)—100% B.5%*9%*10% C.(105%*109%*110%)—100% D.105%*109%*110% 9.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的关系是( )

A.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增长速度是环比增长速度之和

C.定基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减1 D.定基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减1后的连乘积减1

四、多选

1.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值( )

A.与时间间隔长短有关 B.与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C.可相加 D.不可相加 E.是通过连续登记得到的 2.下列指标和时间构成的数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A.人口数 B.出生人数 C.商品销售额 D.商品库存额 E.工资总额 F.平均工资 3.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

A.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B.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 C.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E.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

4.影响动态数列水平变化的因素有( )

A.长期趋势 B.循环变动 C.季节变动 D.季节比率 E.不规则变动

五、计算

1.我国1995-1999年钢产量资料: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份 9536 10124 10894 钢产量 计算1995-1999年期间的年平均钢产量

2.某工厂职工人数4月份增减变动如下:1日职工总数500人,其中非直接生产

人员100人;15日职工10人离厂,其中有5人为企业管理人员;22日新来厂报到工人5人。分别计算该月该厂非直接生产人员和全部职工的平均人数。

3.某企业2002年第二季度商品库存额

计算第二季度平均商品库存额

22

11559 12426

4.某企业1999年库存额资料如下: 1月1日 3月1日 5月1日 8月1日 11月1日 12月31日 库存额(万元) 250 270 290 300 310 320 试计算1999年月平均库存额

5.某企业2000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 1月 2月 3月 4月 产值/百元 4000 4200 4500 4600 月初人数/人 60 64 68 67 (1) 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 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 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6..某地区有6年的自行车销售量资料: 年份 1 2 3 4 5 6 销售量/万辆 10.6 14.4 19.2 25.8 34.2 46.4 试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第7年的自行车销售量

23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自考统计学原理练习册在线全文阅读。

自考统计学原理练习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835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