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气象与气候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11120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气象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答案参考教材和PPT课件)

1.对流层 2.虚温

3.单位气压高度差 4. 等高线 5. 等压线 6. 低气压 7. 高气压 8. 绝对湿度 9. 相对湿度 10.露点 11.风

12.辐射强度 13.太阳常数 14.地面有效辐射 15.地面辐射差额 16.干绝热直减率 17.湿绝热直减率 18.位温

19.不稳定能量 20.对流不稳定 21.气温个别变化

22.气温局地变化 23.逆温

24.气压梯度力 25.地转偏向力 26.地转风 27.梯度风 28.热成风 29.辐射雾 30.平流雾 31.积状云 32.层状云 33.信风带 34.西风带 35.极地东风带 36.气团 37.冷锋 38.暖锋 39.温带气旋 40.热带气旋 41.温带反气旋 42.副热带高压

二、填空题

1.根据大气温度、成分及垂直运动等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垂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热层)及(散逸层)。 2.近地面大气可以看作由(干洁空气)、( 水汽)及(杂质粒子)组成的混合气体。 3.海平面气压分布包括(高气压 )、( 低气压 )、( 高压脊 )、( 低压槽 )及( 气压鞍 )5种基本型式。

4.能反映湿空气饱和程度的湿度参数包括(相对湿度 )、( 饱和差 )及( 气温露点差 )。

5.到达大气层上界的太阳辐射主要取决于( 日地距离 )、( 太阳高度角 )及(白昼长度 )3个天文因子。

6.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吸收 )、( 散射 )及( 反射 ),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远小于太阳常数.

7.地面辐射和太阳辐射最大值对应的波长分别为( 10.1μm )和( 0.48μm )。 8.如图所示,为太阳辐射分布示意图。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地球行星反射率为( 0.31 )、地面有效辐射为( 66 )、地面辐射差额为( 102 )。

9.大气层结稳定度可分为绝对不稳定、条件性不稳定及绝对稳定,其对应判据为(γ>γd )、( γs<γ<γd )及( γ<γs )。

10.根据气温局地变化方程可知,气温局地变化由( 平流 )、( 对流 )、( 压力变化 )及(热流量 )引起。 11.若某地气温直减率γ = 1.2°C/100m,不考虑水汽影响,则垂直对流将使高空气温(升高 )。 12.若某地气温水平分布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等温线的温度,则( 西 )风、( 东 )风及( 南/北 )风依次为(最强)冷平流、(最强)暖平流及零平流。

N

1011LE12、地13-气热传1413.若将地面作为一个没有热量储藏的活动面,地面辐射差额R、潜热交换

导P及地下热传导B,则夜晚地面热量平衡方程为( -R+LE+P+B=0 )。 14.如图所示,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为高度和气温,曲线ACD为测站气温分布(层结)线,直线AB和BCD分别为干绝热线和湿绝热线,?、?d及?m依次为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及湿绝热直减率。由图可知,抬升凝结高度、自由对流高度及对流上限高度依次为(AB)、( AC )及( AD )间垂直距离。

15.若2km高空气温保持10oC不变,则地面气温升至( 30oC )以上时,大气层结为绝对不稳定(不考虑水汽影响,且干绝热直减率γ d= 1.0°C/100m)。

16.若海面气温保持32oC不变,则2km高空气温降至( 12oC )以下时,大气层结为绝对不稳定(不考虑水汽影响,且干绝热直减率γ d= 1.0°C/100m)。 17.已知气温为25°C,大气压P=1060hPa,相对湿度为65%,不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如下表所示。则实际水汽压e为( 20.6 ),饱和差为( 11.1 ),露点td为( 18 oC )。 温度 0 10 20 30 0 6.1 12.3 23.4 42.5 1 6.6 13.1 24.9 45.0 2 7.0 14.0 26.5 47.6 3 7.6 15.0 28.1 50.4 4 8.1 16.0 29.9 53.3 5 8.7 17.1 31.7 56.3 6 9.4 18.2 33.6 59.5 7 10.0 19.4 35.7 62.8 8 10.7 20.6 37.8 66.3 9 11.5 22.0 40.1 70.0 18.根据雾的成因不同,可将雾分为:(辐射雾 )、( 平流雾 )、( 锋面雾)、( 蒸汽雾 )和( 地形雾 )。

19.根据空气上升运动的不同特点,可将云分成:(积状云 )、(层状云 )和(波状云 )。 20.根据云底高度及其形态特征,可将云分成:( 低云 )、( 中云 )和( 高云 )。 21.某气象台站海拔160m,本站气压为1000hPa,单位气压高度差h=8m/hPa,则海平面气压为(1020hPa )。

3

22.A和B两地相距200km,气压差为2.0hPa,空气密度均为1.29kg/m,不考虑其它因素,静止空气经过3小时后可到达的风速为( 8.37m/s )。

3

23.A和B两地在同一纬度30°,相距200km,气压差为2.0hPa,空气密度均为1.29kg/m,不考虑摩擦因素,由于地转偏向力作用,静止空气经过( 3.82)小时后到达稳定风速。 24.某地纬度为30°N,风为NW,风速为5m/s,风向与等压线有30度夹角,则地转偏向力(科

-4-4

氏力)、气压梯度力及地面摩擦力依次为( 3.65×10N/kg )、(4.2×10N/kg )和(2.1×-4

10N/kg )。

25.一台风周围水平气压梯度为10hPa/100km,某地纬度为30°N,受该台风影响风速达25m/s,

3

空气密度为1.29kg/m,若台风近似为圆周运动,不考虑地面摩擦影响,则该地距台风中心距离为( 105.3km )。

26.如图所示,气压梯度力相同(G)、纬度相同,不考虑地面摩擦,则低压梯度风风速(vc)、地转风风速(vg)及高压梯度风风速(va) 之间的关系为( Vc

27.北半球,若气压梯度随高度保持不变,则摩擦层中随高度增加风向( 右偏)、风速( 增大 ),直止趋于地转风。

28.在低纬度地区或小尺度低压中,若气压梯度很大,而地转偏向力很小可忽略,则形成所谓的“旋衡风”。如气压梯度为Gn,空气密度为ρ,半径为r,则旋衡风风速为( rG/? )。

n29.若自由大气中出现温压场不对称系统,当低层有暖平流时,则随高度增加风向逐渐( 顺时针 ),并趋向平行于( 等温线 )。

30.若自由大气中出现温压场不对称系统,当低层有冷平流时,则随高度增加风向逐渐(逆时针 ),并趋向平行于( 等温线 )。

31.赤道低压带又称热带辐合带,由赤道两侧的( 东北信风 )和( 东南信风 )风带相汇而形成,该区域多热带云团、雷暴。

32.副极地低压带区域常常形成极锋,由( 西风 )和(极地东风 )风带相汇而形成,该区域多温带气旋。 33.北半球,对流层中上层盛行以极涡为中心的(西风),并经常形成大尺度的(槽、脊 )。 34.暖气团北上变性过程中,气温直减率(减小),气团趋于稳定,呈现出稳定天气现象,如层云、毛毛雨或小雨等。 35.冷气团南下变性过程中,气温直减率(增大),气团趋于不稳定,呈现出不稳定天气现象,如积状云和阵性降水。

36.北半球,冷锋通常呈东北-西南走向,锋前和锋后分别为(西南 )风和( 西北 )风,风向呈现气旋性切变。

37.北半球,暖锋通常呈西北-东南走向,锋前和锋后分别为( 东南 )风和(西南 )风,风向呈现气旋性切变。

38.对流层中上层西风环流通常具有冷槽、暖脊,槽前脊后盛行( 暖 )平流。 39.对流层中上层西风环流通常具有冷槽、暖脊,槽后脊前盛行( 冷 )平流。40.暖锋过境时,通常依次观察到的云系为(卷云)、( 卷层云)、( 高层云 )和( 雨层云 )。 41.第一型冷锋过境时,通常依次观察到的云系为( 雨层云 )、(高层云 )、( 卷层云 )和( 卷云 )。

42.北半球,锋面气旋通常位于高空槽前,在槽前暖平流引导下,锋面气旋通常向 ( 东北 )移动。

43.移动性冷高压的(前/东部 )常造成大量冷空气南下,严重时形成寒潮天气。 44.如图所示,为( 移动冷高压 )天气系统,其强度为( 1050 ),我国渤海和黄海海面吹( 北风 ),东海海面吹( 东北 )风。

45.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 西部 )通常出现不稳定性天气,多雷暴、陈雨等 46.如图所示,为( 锋面气旋 )天气系统,其强度为( 982hPa ),图中以五角星表示的A和B两地分别吹( 西南 )和( 西北 )风。

47.如图所示,为( 台风 )天气系统,受其影响我国长江口以东海面(125°E、30°N)、福建沿海(120°E、25°N)及台湾以南海面(120°E、20°N)依次吹( 东 )、( 东北 )和( 西北 )风。

三、简答题(答案参考教材和PPT,以下高亮显示的应重点复习) 1.简述对流层主要特点。

2.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3.简述地面辐射差额影响因素及其变化。 4.举例简述大气静力稳定度如何判断?

5.根据气温局地变化方程,简述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6.简述逆温的类型及其形成。 7.简述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 8.简述云的成因和类型。

9.简述海平面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10.简述地转风的主要结论。 11.简述梯度风的主要结论。

12.简述地面摩擦对地转风的影响。

13.简述全球海平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14.简述气团的分类。 15.简述锋的分类。

16.比较冷锋和暖锋的天气模式。 17.简述温带气旋的结构和天气模式。

18.简述移动性温带反气旋结构和天气模式。

19.简述西太平洋副高的活动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20.简述台风的形成的源地、季节及条件。

附件

1、填空题24题计算方法:

如图所示,A、R、G、V依次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压强梯度力、风速,P为等压线,数字为相关角度。

地转偏向力A=2ΩVsinφ

将G沿A和R正交分解,即可计算G和R。

RA45G1530V15P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气象与气候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111202)在线全文阅读。

《气象与气候学》复习题参考答案(2011120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855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