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课程标准

1.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2.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3.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学目标

1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情感目标: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教材分析

本节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阐述了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分析了我国的灾种、灾情和灾害的地域差异。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突出表现为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图2.2展示了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种类的空间分布,反映了在某一地域内不同灾种的组合特点。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灾种种类及其组合的理解,反映了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特点。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根据中国孕灾环境、主要自然灾害的种类组合以及灾情时空分布特点,将中国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带。 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1. 重点是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六大灾害带的分布。 2. 难点是中国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

2.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图、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1978~2000年)图、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1978~2000年)图、安徽、江苏两省洪涝损失统计(1991年)表、中国因灾死亡牲畜(1978~2000年)图、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读2.1 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思考什么是自然灾害点位?世界上有哪两个典型灾害带? 板书:

一、自然灾害点位的概念:

它是指自然灾害以分散点的形式在空间上的分布,它着重强调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世界上两个典型灾害带:一是环太平洋灾害带,处在太平洋板块和其他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灾害点位最多的地区。二是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沿地中海——喜马拉雅一带灾害点位密集。中国正好位于这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同学们思考原因有哪些?

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处于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全球多种自然灾害(除现代火山灾害以外)在中国都有发生。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尤其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为什么? 因为我国是季风气候。

中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产生了最大的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处于季风环流控制下,气候不稳定,因此,东部季风区灾害点位集中于东部,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等灾害危害严重。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 读图2.2 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点位图(1900~2000年)以什么为界?

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界线),东南半壁自然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特点。其中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东部的旱灾多发区,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表现为: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是旱灾多发区;洪涝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地震多发生在台湾省以及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集中在西南地区;东北地区低温冷害严重;台风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全球20世纪发生的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 思考: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布有何特征?为什么?

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1.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少,分布比较稀疏。主要原因是由于(1)由受灾体地域分布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种自然灾害频发。2.自然灾害种类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见下表)

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分异及原因

旱灾 地域分异 黄淮海平原、东北平原为多发区 原因 季节降水和年际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均衡 洪涝 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多发受夏季风的影响大,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雨区 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菲律宾板块交界区;西南区位地震 台湾省、华北、西北、西南为多发区 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华北、西北区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上 滑坡、泥石流 西南地区为多发区 低温冷害 台风 东北地区为多发区 东南沿海地区为多发区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2.成灾人口与农业灾情严重 ——灾情特点

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状况,形成了自然灾害人员伤亡损失大、农业灾情严重的特点。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读图2.3 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1978~2000年),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 东部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我国人口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沿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画一条人口分界线,此线东南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人口,此线西北人口稀疏。人口的这种不平衡分布,与水旱等自然灾害多发区相结合,使得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等省。 (2)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关系

读图2.4 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1978~2000年)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哪里? 东部

农作物成灾面积与播种面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种也集中在东部,使得农业灾情特别严重。 (3)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气候、地形 东部地区 湿润、半湿润;平原、丘陵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灾种 风险 成灾分布 灾情表现 耕地面积大 种植业为主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养畜 洪涝、干旱、冷冻、风雹 农业灾害风险大 鲁、豫、苏等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雪灾、旱灾、虫灾 牧业灾害风险大 内蒙古、青、藏、川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读图2.5 中国因灾死亡牲畜(1978~2000年) 我国天然草场分布在大兴安岭——吕梁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地区,这里草原面积广阔,经济较落后,主要是靠天养畜。由于经营粗放,不仅载畜量小,一旦遭遇雪灾、旱灾、虫灾等灾害,就会形成严重的灾情。

思考:概括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的特点,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3. 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读图2.6 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灾害带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 1.海洋灾害带 东部和南部海域 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受海洋环境的影然灾害为主 响 2.东南沿海灾主要指连云港以南害带 的东南沿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受海洋与陆地双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重环境的影响 主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灾害带 主要指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是许多大江大河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的下游地区 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 4.中部灾害带 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 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是中国自然环境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质最不稳定的大地退化问题严重 斜坡地带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最为复杂、地表物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5.西北灾害带 主要指西北内陆的内蒙古西部地区 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是中国的干旱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新疆、甘肃、宁夏、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6.青藏高原灾主要指西藏、青海和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 害带 四川西北部 崩等自然灾害为主 ①从空间分布看,我国东部区灾害带呈东北——西南走向,不仅与我国降水分布规律一致,还与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一致。

②第三级阶梯内部的灾种存在着南北差异(如东部灾害带中南部多洪涝,北部则旱灾和虫灾严重),这与地形和地质状况有关。

③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从图2.6中可看出,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高潮、虫灾、冷冻等自然灾害为主要灾害,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图中还可看出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灾害最为复杂的地区。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思考: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从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阐述了自然灾害的三大特点,分析了我国的灾种、灾情和灾害的地域差异。 知识结构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我国东南半壁灾害点位多,西北半壁灾害点位稀少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东南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体多;西北部受灾体少 B.东南部人多地少,环境问题多而重;西北部人少地多,生态脆弱 C.东南防灾意识强,西北部减灾能力强 D.东南部季风气候,西北部大陆性气候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 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

3.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

4.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 ) 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二、非选择题

5.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与其他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 1.A 2.C 3.B 4.C

5.(1)旱涝 关联性 (2)地震 (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5)兴建长江三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北防护林工程;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1在线全文阅读。

2.1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898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