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精编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强化练习汇编(有答案解析)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强化练习汇编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0.0分)

名士风度

①古话说“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名士风流”或“名士风度”,在中国典籍中常常见到,今天的人们也不陌生。只是在今天,“风流”二字的含意多了一点言外之意,言“风度”,才使大家感觉是完全的褒义。其实,风度、风骨、风格、风尚、风韵、风姿、风流等一批以风领起的词语都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内蕴体现于外表的观感,犹如微风拂面,看不见却感觉得到。因此,“风”与“流”在此意思相同,而人物的内涵旨在理想追求,因此用“度、骨、格”这样略显硬朗的字来形容也更准确一些。名士是中国历史的产物,代表着中国士人文化的一种精神品格,以至于风流、风度之外,还有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表达。

②名士,顾名思义,就是在社会上有名望的士。何谓士? ③首先,士不是贵族,其次,伴随着历史的演进,士的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追溯其源,士是西周国家官职(天子、公、卿、大夫、士)的最低一级,士即武士。西周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爵位和官职都是世袭的,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由贵族即有爵号者担任,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士不在其中。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天子失语,诸侯称霸,诸侯衰微,大夫擅权,大夫衰微,家臣执政。衰微的贵族不仅丧失了权力,也失去了田产和奴隶,沦

第1页,共72页

落为平民,无以为生,就有人开始以过去专为贵族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来谋生,招收生徒,教授礼乐,中国从此有了私人办的学校。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门下弟子三千,可谓盛矣。这些学成的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一言得用,平步青云,一国不用,去之他国,朝秦暮楚,即为常事。这些人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故统称为士,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近乎后来所说的知识分子。这样原来最低的官吏——士就变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通过学习而成为具有知识的人,武士也就转变为文士,读书人。到了战国时期,士是官员的预备队,管子将其描述为“国有四民,士、农、工、商”,故所谓四民,既是四种职业,其排序也传达了四种职业的社会地位。

④儒家学说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成为占居社会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和官方的意识形态。儒学以政治伦理为纲,标举“忠”与“孝”。读儒经可以入仕为官,有两种途径:一是博士弟子,即官方招收的大学生,学成后由朝廷授予官职;二是察举,即道德名声杰出者通过地方官员的推荐,朝廷授予官职。儒学从此大盛。政府的引导与禄利的刺激使两汉社会笼罩着浓郁的道德风气,儒学的忠孝观念可谓深入人心。但是,禄利刺激的影响最终却使东汉后期的社会风气转向了浮华虚伪,朝廷中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这就激起了坚守儒学伦理道德的士人的强烈不满,奋起批评朝政。他们主要是两部分人,一是朝廷中具有独立精神的官员,一是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他们高举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人们称之为名

第2页,共72页

士。名士言论的锋芒所向,民众齐指,使宦官浊吏如过街鼠人人喊打,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而受到威慑的宦官则利用皇帝来打击、镇压这些名士。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被镇压打击,民众由此而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逐步导致东汉王朝的灭亡。 ⑤东汉名士运动的失败,使读书人开始怀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士人反思的结果就是魏晋时期儒学的衰微和玄学的兴盛。玄学的主要内涵是老庄道家之学。所以魏晋名士一改东汉名士以天下国家为己任而不惧牺牲的精神品格,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以逆反的心态来对待儒学的伦理规范——主张真实、真诚、真情。当时,那些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士人受到社会的推崇,这些人被称为名士,其个性风貌被称作名士风度(风流、风采、风韵等),而与东汉名士那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形成鲜明的对照。

1.阅读第①段,对于“风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现代人的心目中,“风流”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但在魏晋时期,“风流”实则完全是褒义。

B.“风流”出现于魏晋时期,强调的是人的眼睛看不见,但是心灵却可以感受得到的人的内蕴。

C.用“风流”来形容人具有理想追求,没有用“风度、风骨、风格”这些硬朗的字眼形容准确。

D.除“风流”“风度”外,还可以用“名士情怀”“名士格调”等来赞誉中国名士的精神品格。 2.对于“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3页,共72页

A.最初的士指的是武士,武士不是贵族,而是西周国家官职中最低的一级,没有资格担任朝廷中的重要职位。

B.春秋时期的士变成了一种以文化知识来谋生的职业,孔子就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私学老师,是士的杰出代表。

C.春秋时期的士介于贵族与平民之间,是西周的世袭官职制度打破之后出现的以知识才能作为谋生资本的人。

D.战国时期的士排在“农、工、商”之前,居于“四民”的首位,是官员的预备队,也就是现在的知识分子。

3.对“东汉名士”和“魏晋名士”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汉名士指的是高举着儒学道德旗帜,身正行端,怒斥贪官污吏,深得民众的拥戴,社会名望极高的具有独立精神的朝廷官员和京城大学里的太学生。

B.东汉名士言论得到民众的一致拥护,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朝廷却镇压打击名士,民众因此对朝廷更加绝望,发起黄巾起义,最终推翻了东汉王朝。

C.魏晋名士质疑儒学的思想价值,重新探讨儒学伦理道德的意义,转而倡导老庄道家之学,专注于个人的内心,追求个性的自由,主张真实、真诚、真情。

D.魏晋名士崇尚自然、张扬个性、注重自我的个性风貌,与东汉名士标举“忠”与“孝”,以天下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政治关怀和凛然气节是截然不同的。 4.

纳木错为什么越变越大

第4页,共72页

①纳木错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背靠南部的念青唐古拉山脉,湖面海拔4718米,东西长约70千米,南北宽约30千米,面积达1980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成水湖。

②自本世纪以来,居住在纳木错湖畔的牧民们发现,湖水在一点一点向他们的居住地靠近,导致很多牧民的家园被湖水淹没,他们只好举家搬迁到更高的地方居住。

③中科院纳木错综合观测站的工作人员发现,在 (1) ~ (2) 年的近 (3) 年时间里,纳木错的水位上涨了 (4) 米,湖面海拔从 (5) 米变成现在的 (6) 米,整个湖水增加近 (7) 亿立方米容量。纳木错湖水为何会突然上涨?那些增加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全球变暖”。气候变暖使得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量加大,最终造成湖水水位下降。按照这个推理,纳木错湖水的水位应该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为什么实际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呢?

⑤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是在内陆平原,上面提到的这种思路也许完全正确:但这里是高原,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影响湖水水位上升的因素包含全球气候变暖,但并不单纯有大气这一个因素,而是要综合考虑影响水循环的各个可能因素。 ⑥在西藏地区,全球变暖导致的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冰川融化。在纳木错周围,有很多白皑皑的雪山,这些雪山实际上就是冰川。当地比较著名的冰川有西布冰川、扎当冰川、拉弄冰川、爬努冰川等。这些冰川每年都在融化,向下游补给水源,又在每年冬天的时候通过降雪补充冰川的消融量,最终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冰川融化

第5页,共72页

①“咚咚咚”的鼓点响起,就像手掌击打在兽皮制成的小鼓上,声音浑浊而低沉。若是配上“乌拉乌拉”的歌谣,就如同置身于非洲原始部落的篝火晚会。

②这是植物干涸时发出的声音。生物声学家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用一种特殊的仪器,从一截干瘪的树干上收集到这样的声音。仪器具有和这种声音高传播频率相似的频率(47kHz),因此可以录制普通人无法听到的天籁。克劳斯将这段频率放慢到1/7,制作出这段音频。

③原来,树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充满了空气,这些空气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产生渗压,这样树木才能源源不断地通过根部吸收水分。

④当树木体内的水分不够时,这些细胞开始“说话”甚至“唱歌”。它们发出一种杂音,这种杂音单单靠人耳是无法听到的,但昆虫可以听到。昆虫一旦听到这种细胞发出的声音,就会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兴冲冲地赶过来。因为它们中的一些需要吸汁,鸟儿也会被吸引过来。

⑤“这是微生态环境独有的平衡。”克劳斯解释说。

⑥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当时无法解释植物为何能发出表达自己意愿的特殊声音。而这种微小的声音,一度让伐木场的工人以为是神灵在谴责他们滥砍树木。

⑦几年后,一个叫做米切尔的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倾听是否发出声音。经过长期监听,他

第16页,共72页

并没有找到证据来说植物确实存在语言。不过,米切尔坚持认为,遇到特殊情况,植物会和人一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⑧植物生长的电信号一度被认为是它的语言。1980年,美国科学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安装上遥感装置,用于监听植物生长时是否发出声音。结果,他们发现,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养分转换成生长原料时,就会发出一种信号。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并未知道这种信号是否能用声音的方式表达出来。

⑨“就像电报的密码,只要翻译出这些信号,我们就能了解植物的生存状况。”金斯勒在日记里写道。

⑩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超越。直到2002年,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合作,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部机器由放大器、合成器和录音器组成。 ?通过翻译机,人们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如果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强光的照射,它能发出类似“哎呀”之类的惊讶的声音。而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声音低沉而混乱,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

?有的热带植物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就像希腊神话里唱腔妖娆的海妖;有的却像是久病的老妇人,发出长长的喘息声。而原来一些叫声难听的植物,只要获得适宜的阳光,或者接受充足的水分后,声音就会变得优雅婉转。

?这一发现被后来的植物学家用于对植物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他们还试图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测试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不

第17页,共72页

过,科学界一直对“植物语言”的存在莫衷一是。很多科学家甚至拒绝承认植物的这一特性。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植物世界里存在着某种语言或声音系统。这种特有的波段一直在维系着它们的生存。不过,当伐木工人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背上大大的电锯,植物们只有一种选择——忍受并且接受。

?“植物也是会骂街的。”克劳斯提醒人们。他深信,那些植物正在用尽最后的力气,将抗议大声地呐喊出来,通过干瘪的年轮、枯萎的树叶,以及时刻准备倒下的躯干。

(1).分析下列说明语句的表达效果。

昆虫一旦听到这种细胞发出的声音,就会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兴冲冲地赶过来。

(2).第12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2.

嘘,植物在骂街呢

周凯莉

①“咚咚咚”的鼓点响起,就像手掌击打在兽皮制成的小鼓上,声音浑浊而低沉。若是配上“乌拉乌拉”的歌谣,就如同置身于非洲原始部落的篝火晚会。

②这是植物干涸时发出的声音。生物声学家伯尼·克劳斯(Bernie Krause)用一种特殊的仪器,从一截干瘪的树干上收集到这样的声

第18页,共72页

音。仪器具有和这种声音高传播频率相似的频率(47kHz),因此可以录制普通人无法听到的天籁。克劳斯将这段频率放慢到1/7,制作出这段音频。

③原来,树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的细胞充满了空气,这些空气对植物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产生渗压,这样树木才能源源不断地通过根部吸收水分。

④当树木体内的水分不够时,这些细胞开始“说话”甚至“唱歌”。它们发出一种杂音,这种杂音单单靠人耳是无法听到的,但昆虫可以听到。昆虫一旦听到这种细胞发出的声音,就会像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兴冲冲地赶过来。因为它们中的一些需要吸汁,鸟儿也会被吸引过来。

⑤“这是微生态环境独有的平衡。”克劳斯解释说。

⑥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一名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就发现了这个现象。他当时无法解释植物为何能发出表达自己意愿的特殊声音。而这种微小的声音,一度让伐木场的工人以为是神灵在谴责他们滥砍树木。

⑦几年后,一个叫做米切尔的英国科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把微型话筒放在植物茎部,倾听是否发出声音。经过长期监听,他并没有找到证据来说植物确实存在语言。不过,米切尔坚持认为,遇到特殊情况,植物会和人一样,发出不同的声音。

⑧植物生长的电信号一度被认为是它的语言。1980年,美国科学家金斯勒和他的同事,在一个干旱的峡谷里安装上遥感装置,用于监听植物生长时是否发出声音。结果,他们发现,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养分转换成生长原料时,就会发出一种信号。由于

第19页,共72页

科技水平的限制,他们并未知道这种信号是否能用声音的方式表达出来。

⑨“就像电报的密码,只要翻译出这些信号,我们就能了解植物的生存状况。”金斯勒在日记里写道。

⑩金斯勒的研究成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超越。直到2002年,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合作,设计出别具一格的“植物活性翻译机”。这部机器由放大器、合成器和录音器组成。 ?通过翻译机,人们听到了一些奇怪的声音。如果植物在黑暗中突然受到强光的照射,它能发出类似“哎呀”之类的惊讶的声音。而当变天刮风,它们就会轻轻地呻吟,声音低沉而混乱,似乎正在忍受某种痛苦。

?有的热带植物还能唱出美妙的歌曲,就像希腊神话里唱腔妖娆的海妖;有的却像是久病的老妇人,发出长长的喘息声。而原来一些叫声难听的植物,只要获得适宜的阳光,或者接受充足的水分后,声音就会变得优雅婉转。

?这一发现被后来的植物学家用于对植物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他们还试图用“植物活性翻译机”测试植物对环境污染的反应。不过,科学界一直对“植物语言”的存在莫衷一是。很多科学家甚至拒绝承认植物的这一特性。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相信,植物世界里存在着某种语言或声音系统。这种特有的波段一直在维系着它们的生存。不过,当伐木工人们穿上厚厚的防护服,背上大大的电锯,植物们只有一种选择——忍受并且接受。

第20页,共72页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皯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

第46页,共72页

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1)简要概括“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⑨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7页,共72页

专题四说明文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B 2.D 3.A 4.B 5.D 6.A 7.C 8.B 9.B 10.BC 11. 【小题1】 本句话采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告诉我们一切声音都可传递相关的信息,而其他除人类以外的生物对声音的感知力更加敏感,并且能够积极响应,因此,声音还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小题2】

打比方,本句话采用打比方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植物界声音丰富多彩的景象,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甚至有一种亲自探究的欲望。

12. 表达了作者对植物的爱怜和对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谴责之情。

13.(1)本题考查划分层次.作答此类题目,需要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清楚的整体把握.本文第一二段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三段到第五段介绍其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的特点.第六段到第九段介绍鸟类具有筑巢的本领的原因.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据此可划分层次.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第四段的内容可知,这一段中有具体的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

第48页,共72页

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还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

(3)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根据第二段中的“那么鸟巢的奇特多样和精美灵巧,一定能名列前茅“可得奇特多样,精美灵巧.根据“般的鸟巢,都是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可得就地取材,能适应环境.

(4)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文第一段和第二段介绍了鸟巢产生的历史.第三段到第五段介绍了鸟巢的取材和筑巢的技术.第六段到第九段介绍鸟类筑巢的原因.

(5)本题考查说明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本文中鸟类筑巢的三个原因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虽然第三个原因有普遍认知,但不排除其他的可能性,而前两点比较权威,所以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答案:

(1)12||345||6789

(2)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褐雨燕所筑巢的大小和筑巢的艰难

举例子,列举北美绿鹏、黄鹂、绿色阔嘴鸟、褐雨燕、金丝燕五种鸟类筑巢的形状和特点,说明了建造别开生面的悬巢的“艺术家”高明的筑巢技术,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说明方法(2分),作用(2分),答对一个即可)

(3)①就地取材,用树枝、树叶和泥土做成或自己的羽毛等做成,能适应环境.

第49页,共72页

②鸟巢不仅坚硬结实而且奇特多样、精美灵巧.

(4)鸟类筑巢产生的历史;鸟类筑巢的取材;鸟类筑巢的技术;鸟类筑巢的原因.

(5)逻辑顺序,虽然是普遍认知,但却不排除其他可能性,而前两点具有权威性.

14. 【小题1】 窝址的选择、搭窝的方法、窝口的特点。

【小题2】

补充交待了松鼠的生理特征及经济价值。

【小题3】

时间顺序;语言标志:先 再 然后

【小题4】

不能;因为“通常”一词,说明并非绝对,而指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说明观察之仔细,表达之准确。

15. 【小题1】 某一植株玉米被咬——分析唾液 、确定敌人、释味报警——其他植株引来大群马蜂血洗幼虫。

【小题2】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列举一种长红浆果的泻根植物,列出百万分之一克的重量,再与世界上的一个人、一头动物相比较,从而有力地说明了植物

第50页,共72页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精编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强化练习汇编(有答案解析)在线全文阅读。

精编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说明文专题强化练习汇编(有答案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075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