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参考文献

[1]孙继玲,加强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与应收账款的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2,12:194.

[2]冯 华,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经管视线,2010,07:19.

[3]程玲玲,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08,06:79-80. [4]朱星文,论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06:27-33. [5]凌 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9-40. [6]赵 坤,张 迪,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的行业风险研究,会计之友,2012,12:77-79.

[7]田 柯,企业在赊销中的信用管理,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0:38-39. [8]张美慧,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界,2008,08:138.

[9]韩力华,宋光兴,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科技信息,2011,05:805-807.

[10]常小兵,我国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对策研究,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8:79-80.

[11]王 奕,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26-127.

[12]吕 莱,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国际市场,2010,02:39-40. [13]谢 彦,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0,10:53-54. [14]何宜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财会通讯,2010,02:146-147. [15]蔡熙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预防策略,河北金融,2012,06:33-37. [16]王 焜,徐枞巍,企业信用风险的系统分析,资本市场,2009,11:12-15. [17]Amy K. Dittmar, Why Do Firms Repurchas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0, 07:331-355.

11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一、信用风险及其成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健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出来,而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经济体之间信用关系的缺乏则是最主要的问题。信用成为当前商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信用的缺失造成了市场交易成本的极大提高,企业要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支付更多的无效成本,同时面临更多的交易风险,这些情况直接造成了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下降。随着中国入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买方市场普遍形成,交易方式从现金交易逐步过渡到信用交易,信用经济蓬勃发展。与此相适应,信用风险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我国绝大多数竞争性行业的企业都面临“销售难、收款更难”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争取客户订单,企业需要提供优惠的价格或赊销条件,导致利润越来越薄;另一方面,客户不守信用,随意拖欠账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解决收款难的问题,但由于信用管理经验不足,结果还是产生大量呆账、坏账,使本己单薄的利润被严重侵蚀。对于企业而言,不能够坐等环境的改变,尽快适应这样的环境,提高自己防范风险的能力,是现实的选择。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一个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能使企业在经营中能够更好的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的资金安全和良好的效益。

(一) 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指的是因交易一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部履行交收责任而造成的风险。信用风险可分为本金风险和重置风险。当一方不足额交收时,另一方有可能收不到或不能全部收到应得账款或权益,造成损失,这就是本金风险;违约方违约造成交易不能实现,未违约方为购得股票或变现需再次交易,因此可能遭遇受因市场价格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这就是重置风险。

1

(二) 信用风险的特征

信用风险的特征主要包括有:第一,客观存在性。信用风险是由于受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使企业有遭受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不确定性。信用风险是由于受人的行为和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而使企业有遭损失和获取收益的可能性,而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变化过程中的特征,不可能从总体上完全认识和把握其变化规律。第三,相关性。在企业交易活动中,交易一方的信用风险可能导致另一方的信用风险,而另一方的信用风险又可能导致第三方的信用风险,最终形成一个“信用风险链”,这就是信用风险的相关性。第四,双重性。尽管在研究企业信用风险时,更多地强调它的负偏离——即损失的可能性,但在经济生活中正偏离的存在——即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也是一种客观现实。也正是这种与风险伴随的收益激励着人们勇于去承担风险,富于竞争和创新精神,获取风险收益,这就是风险的双重性。第五,隐蔽性。企业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安排新的负债得到缓解,如“借新债还旧债”,使信用关系暂时得以维持。这样就使企业信用风险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显现出来。第六,可控性。虽然信用风险有以上特征,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人们构建了各种风险机制和管理措施,来控制和防范各种信用风险的发生。

(三)信用风险对经济的影响

信用风险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此从企业内部、银行以及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来分析。

从企业内部看:对企业而言,遵守信用所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简单行为,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市场中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市场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凭借这张“名片”企业才能赢得市场的认可,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获得长远的发展。信用缺失高首先冲击的就是企业的资金运行。其次,如果企业对内外部能讲诚信,那么将有助于凝聚力加强,众志成城,战无不胜。企业如果对外信口开河,失信行为严重,就会失去合作伙伴和银行的信任,破坏企业与员工的凝聚力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从银行方面来看:当信用严重缺失时,与银行有借贷关系的企业会出现违约

2

行为,银行的不良债务将大量涌现,效益也将不断下降,这也是产生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银行作为信用中介,信用对它来说是生存的根本。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公众存款和企事业单位存款,银行必须对其债权人承担和履行绝对的责任以维持自己的信用和社会稳定,这是重中之重。大量的不良贷款将导致亏损,效益降低,银行的信用中介身份将受到质疑,直接的后果就是银行对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最后造成了企业的融资缺口,制约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从对国家经济整体运行来看:信用缺失将导致企业与银行之间互相不信任,充斥着怀疑的心态,一旦正常的信用观念遭到破坏,就会迫使企业,银行甚至整个市场排斥信用,拒绝信用。银行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将更加谨慎的发放贷款,也许对信用工具的使用会更加谨慎,对客户开户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等信用工具时,要求客户提高保证金比例。当整个市场出现信用缺失,信用危机将在所难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会变高,损失将是重大的。

(四)我国企业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企业信用风险是指企业在以信用关系为纽带的交易过程中,交易一方不能履行给付承诺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客户拖欠账款造成的,也有可能是企业内部管理造成的,但总体上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外部原因。外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法律环境尚不完善,再加上我国的资信业尚不发达,资信的评估、查询、公示等尚未建成一个完善的中介服务体系,从而使企业无法真实、全面、准确地获取客户的完税状况、守法状况、财务状况、盈亏状况、法人资信状况等信息资料。(2)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其次,内部原因。内部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企业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3

二、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信用风险及其管理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重视度不够

当前,我国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认为,信用管理就是追讨债务,就是应收账款管理,其实,追账只在企业信用管理中占有很小的一部分,而应收账款管理也只是企业信用管理的一个环节,应收账款管理并不等同于企业的信用管理。另外,对信用风险的关注程度不够,例如目前一些企业片面追求销售业绩增长。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下,许多企业过分追求市场占有率,通过赊销刺激销售的快速增长,但其背后的财务状况逐步恶化,应收账款急速上升,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呆账、坏账上升,企业利润下降。此时若在企业扩张期,将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的投入力度增大,企业可能背上高额负债,从而引发极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而事实上,许多企业销售部门为了应付公司的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或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最终却偏离了企业盈利和合理的净现金流量这些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业绩增长和风险控制之间不断博弈和均衡,以求二者的协调和一致,确保企业获取高质量收益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二)缺乏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承担的。但实际工作中这两部门由于在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市场反应上的差异,使它们都不能很好地承担企业信用管理和应收账款的职能,所以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扯皮、效率低下,在某些管理方面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现象。信用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到销售和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单独由财务部或销售部负责信用管理,最后只能导致忽视或只强调财务或销售一方面,很难两全兼顾。根据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信用管理的成功经验表明:成立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增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不失为当前解决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

4

(三)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企业不能适应以信用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最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企业在管理体制方面还存在着不足,风险管理机制存在着缺陷。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与完善,是诱发企业风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一整套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缺乏对国际国内客户风险防范的科学合理、系统的研究与评估。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67%的公司没有风险防范管理部门,31% 的公司没有具体的风险防范管理措施,全面进行信用管理的仅占 6%。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机制的不健全,使得企业因合约不能履行或缺乏管理而违约的现象频繁发生,在经营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导致企业不能正常开展交易,无法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企业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目标滞后

管理目标滞后主要表现为:第一,在经营管理目标上。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发展上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而忽视现实工作中应收账款不断增加,销售费用不断上升,呆账坏账比例不断扩大的严重问题,使其既无法实现利润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终点目标,甚至还会出现经营危机和财务危机。第二,在信用管理目标上。我国目前许多企业在解决应收账款拖欠问题上大多采取“事后控制”的策略,把管理的重点放在追账上,而忽视事前的调查分析和事中的跟踪与管理,致使管理目标严重错位。

(五)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

诚信是我国企业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积极应对和有效防范风险的有力武器。因此,积极营造诚信的投资环境,对于企业积极防范风险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由于我国企业诚信环境不够优化,必然导致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剧,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当多数企业都讲诚信时,少数不讲诚信的企业就会受到惩罚。但当多数企业不讲诚信,只有少数企业讲诚信时,受损害的就只有讲诚信的少数企业,在诚信环境不够优化的状况下,诚信的选择性表现得就更加强烈,因为诚信环境不够优化表明完全讲诚信的企业不多。目前,

5

我国企业的诚信环境不够优化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一方面有的债务人违背诚信原则,违约赖账。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对违反诚信经营的做法采取容忍态度,不少企业即便自己能够做到诚信经营,但对于其他企业的不诚信经营行为,却没有加以制止。

三、改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切实增强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意识

由于转变思想意识不够,引起企业管理经营者的重视不够,对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力度不够。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风险防范、控制、处置与转移是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只有切实搞好了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企业潜在风险,才能使企业以最少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获得最大的发展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企业领导者必须切实增强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意识,着力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使命感、紧迫感,从大局上给予全面的组织与协调,从资源上给予人、财、物的充分支持,并且要不断发挥领导的带头与号召作用,努力强化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的自觉性、坚定性与创造性。树立正确的企业风险防范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防范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控制企业潜在风险。

(二)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1.建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

传统上,与企业信用有关的应收账款分别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在职责方面既有重叠也有空挡,在管理上也难以协调。随着企业信用风险的加剧和规模的扩大,这种模式已难以适应风险管理的需要,它需要具有财务、营销、信贷、法律等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专门人才来组成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全面负责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信用管理政策和作业规范,并与企业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资金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信息技术等部门进行沟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管理成本,共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在具体的操作上,就是企业的应收账款应由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进

6

行管理。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的建立是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业务流程和方法得以顺利运行的基本保证。通过设置一个独立于企业销售、财务部门的内部信用管理部门,通过专业人士对信用管理工作的全面监督,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信用风险。

2.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企业信用的管理政策、客户的信用管理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信用风险控制原则和程序、应收账款监控制度、拖欠账款追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等,而按照流程化管理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原理,信用部门除应建立严谨的、科学的内部工作流程之外,还应从事前、事中、事后实施不同的信用控制策略。

首先,事前控制——做好客户资信调查及评级工作。在确定授信和交易达成之前,信用部门应充分收集与客户信用相关信息并作出合理的风险评估。为此,各企业可根据特点, 借鉴银行评级体系建设的经验,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括客户偿债能力、偿债意愿、经营能力、盈利能力、交易能力等在内的全方位的评级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要保证评级体系本身的合理性、评级分析与判断的可靠性以及评级工作的客观性,根据这些信息,信息部门对客户进行评估并采取经常性的管理和维护等措施。

其次,事中控制——审批授信标准及发货控制。在信用执行阶段,应建立如下控制点:(1)建立企业审批授信流程、各部门职责和权限,以防止个别部门或人员借管理上的控制薄弱环节谋私利,对特殊情况或客户实行高层领导特批制。(2)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不局限于签单等单项指标,同时应将应收账款、销售费用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以便在销售前即减少应收账款风险。(3)在发货时对没有收到的货款延长发票开具时间,开票按实际收款金额开具发票。特别是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业务必须实施此项控制。

再次,事后控制——应收账款资金回笼监控。前两个阶段主要是为提高应收账款质量而作出的努力,除了做好前两个阶段的工作外,应收账款形成后还应做好下列工作:(1)从人员上,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应收账款专员,建立应收账款催收、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进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的奖惩激励机制,从人员上做好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2)从工作方法上,建立一套应收账款管理系统,如编写应收账款催收技巧手册并对收款专员进行培训;定期的账龄分析;定期与客户对账等方法,确保双方账面无误并动摇客户拖账的信心。

7

(三)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信用经济,需要一套完备的信用体系、信用制度加以保障。我国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中都有诚实守信的法律原则,在《刑法》中还有对欺诈等不讲信用的犯罪行为的惩罚规定,但这些并没有阻止失信行为的蔓延,这充分说明造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紊乱的原因不仅仅在于法律惩罚不足。为有效整顿社会信用,必须改变单纯依靠法律惩罚的办法,而应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

1.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宏观对策

由于我国尚处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受发展阶段所限,市场发育状况和社会信用环境都很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单纯靠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政府应在借鉴各国建立国家信用体系的经验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的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等措施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能自行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当前,应积极推进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信用资料数据库和实现信用资料的开放,并对信用资料的公开、合法、正当的收集与使用通过立法的形式作出明确界定。二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信用法律体系,如颁布《信用法》、《公平交易法》等,并对一些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和信用制度建设的法规特别是保护部门利益的规章要及时予以废止或修订。三是理顺监管体制,重建社会信用体系,确保向公众提供风险信息的中介服务机构能够健康发展,为社会信用的确立奠定基础。

2.促进社会信用服务机构的发展

建立市场信用体系,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是关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在加快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也应蓬勃发展,与之呼应。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在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下,失信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很容易地被与其有业务关系的企业通过征信公司等信用服务机构得到,失信企业同其他企业开展业务的机会将大大降低,从而对失信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惩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信用的范围与功能在不断扩

8

大,在信用已经成为企业的一种价值和资源、并作为市场交易的一种重要方式存在的情况下,为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客观需要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加快发展。从国际经验看,以社会惩罚作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使信用良好的企业获得更大的信用融资和更多的交易机会,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我国信用环境恶化的状况下,必须强调信用服务中介机构的规范发展,一方面通过向客户提供所需的信用报告帮助客户防范信用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中介机构特有的信用信息的传递机制,促进有效的社会惩罚机制的形成,使失信企业的失信成本要远高于其失信所获得的“收益”,以此来弥补法律惩罚的不足,确保社会信用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信用秩序的根本好转。

3.制定相应的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建立失信惩罚制度 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先后制定了《公司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有关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失信成本过低是目前不讲信用的一个主要原因。信用缺失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经济活动主体是否选择违约,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违约的预期效用超过将时间及另外的资源用于从事其他活动所带来的收益时,经营者便会选择违约。而目前的状况是,守信者未得到有效的保护,失信者未得到严厉的制裁。如一些企业或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已成为一个公开的“游戏规划”,但做假的企业或中介机构受到惩处的仅是极少数,许多人和企业都从“失信”中捞到好处,一些擅长做假账的人员还成了一些企业争相聘请的“人才”。在这样一个失信不受惩罚的环境下“好人也会变坏”。要改变这一局面,一定要制定和推行使“失信成本”远高于“守信成本”的惩治制度,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让失信者得不偿失,不敢冒失信的风险。除此以外,还要建立和完善信用记录体系,为个人和企业建立“信用档案”,使诚实守信者受到社会的信任和尊重,不讲信用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同时,要通过制度建设,充分保证信用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要建立对信用记录和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机制。此外,还需要出台有关制度或法规,确保信用记录成为个人和企业的“必备档案”,而不能让其成为一种“摆设”。

(四)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中要配备相应的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另外,企业的财

9

务人员、业务经理和销售人员,尤其是各级管理者,都应具备足够的信用风险管理知识和技术。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综合信用管理素质的培养

企业内部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各专业门类之间存在连动性。因此,信用管理人员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既要有业务经营的运筹能力,又要有财务收支的核算能力;既要有经营信息的开发能力,又要有果断裁决的判断能力;既要有动员组织协调的能力,又要有客户信用技术评估的能力等。

2.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法律素质的培养

信用管理活动必须构建于对经济运行态势准确预测和对政策正确把握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经济、金融理论,密切观察经济、金融运行动态,这样制定信用策略才能合理、有效,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信用管理活动不仅要接受法律约束和监督,还要寻求法律支持和保护。作为信用管理人员,要指导好区域内信用管理工作,就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熟悉基本的法律知识,精通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3.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内外公关素质的培养

信用管理过程中,在外部必然与地方党政、经济管理职能部门及客户等发生关系,在内部必然与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之间发生关系,这就要求信用管理人员必须正确妥善协调和处理这些关系,保证信用管理的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和业务经营目标的实现。同时,作为每一位信用管理人员,必须与其他成员协调好关系,努力营造团结进步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作为企业全面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究。只有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去探索出适合企业发展的信用风险管理战略,才会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打造信用环境,提高社会道德素质,讲究诚信”是个日久天长、任重而道远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企业来说,外部环境不是个体所能控制的,我们所能做的,是从企业内控做起,采取增强企业对信用风险的重视程度,建立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增加对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措施来加强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技能。如果能配合有效的监控措施和手段,最大限度降低企业信用风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及竞争能力。

10

参考文献

[1]孙继玲,加强企业信用政策制定与应收账款的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2,12:194.

[2]冯 华,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经管视线,2010,07:19.

[3]程玲玲,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控制,中国集体经济,2008,06:79-80. [4]朱星文,论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 06:27-33. [5]凌 智,企业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9-40. [6]赵 坤,张 迪,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的行业风险研究,会计之友,2012,12:77-79.

[7]田 柯,企业在赊销中的信用管理,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0:38-39. [8]张美慧,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中国商界,2008,08:138.

[9]韩力华,宋光兴,我国出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综述,科技信息,2011,05:805-807.

[10]常小兵,我国企业信用风险防范管理的对策研究,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8:79-80.

[11]王 奕,我国外贸企业出口信用风险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26-127.

[12]吕 莱,国际贸易信用风险管理,国际市场,2010,02:39-40. [13]谢 彦,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国证券期货,2010,10:53-54. [14]何宜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防范,财会通讯,2010,02:146-147. [15]蔡熙华,中小企业信用风险与预防策略,河北金融,2012,06:33-37. [16]王 焜,徐枞巍,企业信用风险的系统分析,资本市场,2009,11:12-15. [17]Amy K. Dittmar, Why Do Firms Repurchas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2000, 07:331-355.

11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在线全文阅读。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13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