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秦皇岛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秦皇岛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依据《秦皇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指导全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行动指南。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市”称号。

(一)科技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深入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83项,其中省级以上716项;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99项成果获省级科技奖励;专利申请量12638件、授权量7889件,均较“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84倍;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比例达到36.3%,比“十一五”提高5个百分点;建有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

1

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88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24家,院士工作站12家、博士后工作站7家;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12%,居全省前列。

(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提高

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培育创新型企业52家,其中省级9家; 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030家,59家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3家, 其中超亿元企业30家。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组建或者牵头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全市依托企业建设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达到9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贯标、开发区(园区)工业企业专利提升行动,138家企业实现“零专利”的突破。2014年企业R&D经费支出11.1亿元,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的82.8%,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三)支撑产业转型发展能力逐步提升

在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等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支撑计划,取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车轮产品、社区养老健康服务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成果。组建河北省芦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北省生物固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力推动了相关产业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建设17家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基地),秦皇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秦皇岛海港高新技术产业开

2

发区2个省级高新区相继成立,实现了我市高新区建设“零”的突破,全市初步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五大产业集群,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26.5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8.12%,位居全省前列。

(四)京津秦协同创新成效初显

紧紧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模式。市政府与北京市海淀区政府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关村海淀园全国首家分园——秦皇岛分园揭牌成立,60余个项目落地分园。秦皇岛(中科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挂牌,吸引中科院12个所成立了16家实体企业和3个所企共建平台;市政府先后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等22所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清华大学秦皇岛智能装备研究院和天津大学秦皇岛环保研究院分别成立,谭天伟、柳百合等院士率领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与我市企业开展了项目研发、人员培训等合作。与中国技术交易所共建秦皇岛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实现了全国科技成果在我市的交易转化。

(五)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打造科技创新“一站式”、全方位、全流程服务,建设了秦皇岛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内设创新方法等9大平台、64个服务项目。在省内率先推行“科技创新卡”,支持企业向市内外高

3

等学校、科研院所等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强化创业孵化服务,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和“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燕大创客学院、e谷创想空间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9家(其中省级以上2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6家(其中国家级3家)。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年均下派600名科技特派员,服务1900个行政村,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长胜营养健康科技公司分获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称号。建设秦皇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秦皇岛市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建立了驻秦高校为地方经济服务新机制。

(六)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化

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出台《关于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等系列政策,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认真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积极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设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管理平台,建立专家网上评审制度,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推进科技金融结合,成立秦皇岛银行科技支行,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红土创业基金。全面实施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促进了创新主体不断发展。科技宣传与普及形式更加多样,载体更加丰富,出色承办3届北戴河全国科技成果巡回展,连续3年举办秦皇岛科技周、京津冀大学生创新创业

4

大赛等多项重大活动,全市科技创新创业氛围愈加活跃。

二、机遇与挑战

1、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

新的科学发展、新的技术突破以及重大集成创新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越来越快。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愈加明显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将对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新产业、新业态、新经济随之应运而生。世界各国纷纷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2、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学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所处的历史方位、时代定位和国际地位,明确了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科技体制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对科技创新提出新要求,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3、创新发展、绿色崛起进程如火如荼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全省正在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为共享京津冀创新资源、弥补科技创新短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全市确

5

院)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北京大学(秦皇岛)科技产业园、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环渤海生物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北戴河新区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遥感航天产业园等建设成为协同创新园区或协同创新基地。支持清华大学秦皇岛智能装备研究院、天津大学秦皇岛环保技术研究院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服务。到2020年,落地项目达到500项以上。

3、促进创新资源优化整合

完善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职能,推动京津冀科技成果、人才、信息及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与我市创新资源实现共享。推进滨海大学城建设,推动京津冀科技人才到我市参与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各类创新平台,共建创新园区或创新联盟。支持企业按照国际规则到海外设立、兼并、收购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积极吸引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和研发机构,来我市设立独立研发机构,或与我市高校、院所、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加快中国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秦皇岛分园、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建设。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二)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我市产业重大需求,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惠民和军民科技融合为重点,实施九大技术创新专项,组织实施一批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

11

目,推进各领域新兴产业技术跨界创新,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到2020年,引进、研发、转化各类项目400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以上。

1、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以高度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化为方向,以创新引领、智能高效、结构优化为核心,实施“市场主导、强化基础、创新驱动、质量为先”战略。重点支持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输变电等相关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到2020年,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形成新产品和新技术50项以上;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等一批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中国北方重大装备制造基地。

专栏:先进装备制造产业

1.汽车及零部件。加强轻量化铝合金汽车关键零部件、汽车车门总成、冲压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突破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核心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发展汽车整车生产。 2、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堆垛机、无人机等,积极发展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医用材料复杂构造的增材制造工艺、技术及制造装备。 3.轨道交通装备。突破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加强智能化城市轨道道岔、客运专线道岔和大型钢桥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开发。 4.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突破船舶修造与配套工程装备、船用钢料生产与处理等关键技术,掌握大型海洋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系统化等核心技术,开发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浮船坞、海水淡化等工程装备。 5.专用装备。以大型化、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和可靠化为主攻方向,实施输变电、冶金及矿山装备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整机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 2、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12

大力发展大数据、智能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应用,支撑和引领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研发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以中兴网信等企业为重点,围绕商业智能、公共服务、政府决策等领域,开展海量数据存储(备份)、运算、挖掘和分析等技术研发与应用,建设秦皇岛大数据产业基地;以臻鼎科技、海湾电子等企业为重点,支持电子元件、消防电子、楼宇自控设备等产品研发生产;以康泰医学等企业为重点,支持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等移动互联网产业相关技术、产品(软件)、平台的研发、生产、应用及服务,提高规模竞争力;鼓励和支持生产、流通、物流、公共服务等行业开发和应用物联网技术,促进物联网产业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到202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共性技术10项,发明专利授权20件。

专栏: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产业

1.大数据及云计算。加快建设秦皇岛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对接,加快大数据成果转化、推动链条协同联动。发展云服务产业,推动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等各类云服务模式的应用,支持云计算硬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 2.物联网。加快发展集软件嵌入、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智能控制、系统集成、网络应用与服务于一体的物联网基础技术电子产品,加快物联网技术与工业、农业、物流、交通、能源、环保等行业的深度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医疗、金融、交通、物流、安防、工业监测和控制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 3.移动互联网。重点支持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研发;推进智能移动终端产品开发。 4.智能化。支持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集成应用研发,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 3、生命健康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13

结合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借力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整体承接首都卫生医疗、健康养生、教育科研、休闲旅游等功能,重点支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康复辅具、基因工程、医疗和健康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构建“药、医、养、健、游”大健康产业链。到202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共性技术10项,发明专利授权10件,把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成世界一流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专栏:生命健康产业

1.生物医药。加强创新药物研发生产;支持生物试剂、生物芯片等产品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实验室疗法、基因检测、干细胞抗衰老等技术研发与应用。 2.医疗器械。加强高端医疗器械的研制,支持 “互联网+”与高端医疗资源、器械相结合的技术及产品研发。 3.康复辅具。加强康复辅具的研发与生产,支持康复辅具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康复医学研究。 4.健康服务。加强高端健康评估、健康维护等技术研发及应用。推进老年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预防、诊治研究。 4、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加快以光伏、风电、核电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和以工业废气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大气污染治理、污水处理、环境监测等为重点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太阳能光伏专用设备,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除尘、脱硫脱硝及余热余压利用等环保设备,可降解环保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到2020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新能源利用与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加快推进秦皇岛开发区环保产业园建设,吸引国内外大型环保企业、

14

研发中心落户,形成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专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1.新能源装备。支持±1100KV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智能电网设备、高端风力发电设备、核电设备等高端装备的研发及生产工艺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2.储能技术与装备。重点开展储热式热电联产及地源热泵等技术研究,做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 3.节能环保工艺与装备。重点支持新型高效废气净化技术及装置、燃煤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设备、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及装备、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及应用。 5、高性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依托燕山大学国家亚稳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加快新材料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材料产品开发,推动产品系列化、高端化、品牌化。形成以亚稳材料、高性能铝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特种玻璃、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为我市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基础技术支撑。到2020年,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达到10项,发明专利授权20件。

专栏:高性能新材料产业

1.亚稳材料。重点研发无机非金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 2.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研发面向汽车的高性能轻量化金属材料,面向道岔的高强度、抗疲劳等特殊用途材料及先进生产加工技术。。 3.新型建材产品。以产品新型、绿色低碳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建筑节能玻璃、新型能源玻璃、高强度防热玻璃、特种玻璃产品和玻璃深加工产业链,推进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防火材料等产品研发与生产。 4.电子信息材料。支持半导体照明材料等研发。 6、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围绕构建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依托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和领先生物公司等单位的人才、技术优势,开展育种、新品种选育、农用生物制剂、深加工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

15

的研究及应用,提档升级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到2020年,研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关键技术10项以上,发明专利授权10件;农业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家;国家、省星创天地分别达到5家和15家,市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50家以上。

专栏:现代农业产业

1.农牧渔种质创新及育种。包括甘薯、葡萄、苹果、桃、板栗、蔬菜及畜牧、水产等产品的育种和新品种选育技术,培育壮大产学研、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集团。 2.资源优化配置。包括主要农作物节水丰产技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中低产田土壤质量提升技术;畜禽、海产品、果蔬主要病(虫)害高效绿色防控、生物制剂研发等关键技术。 3.智能化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包括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土壤水分传感器,地下蓄水池雾化水技术,简便易操作的灌溉施肥装置,日光温室的排湿降温电动机械装置及智能控制装置等。 4.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培育以电子商务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流通业态,实现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全覆盖。借助互联网+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7、科技惠民技术创新专项

围绕社会关注的污染治理、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公共服务、智慧城市等民生改善重大科技需求,实施民生科技联合攻关行动,力求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力争使科技惠民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组织研发应用30项实用关键技术,组织实施30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创新取得较大突破。

专栏:科技惠民

1.科技治霾。针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支持我市与京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增绿降霾和绿色交通、清洁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生产、监测预警等领域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和集成应用。 2.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围绕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需求,支持高校

16

院所与京津协同开展海洋、河流、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重点行业水污染减排、海水淡化等技术攻关与示范应用,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为推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安全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3.生态安全。加大北戴河沿海生态保护功能区建设,推进近海海岸保护、山林绿化、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在林木良种、湿地植被恢复、速生林木材储备、林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创新突破。 4.食品安全。研发应用推广一批方便、快捷、高通量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装备,建立和完善高风险食品行业产品追溯体系和安全性评价体系,构建食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5.公共安全与公共服务。围绕社会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综合应急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开展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加大社会治理基础信息综合应用,创新社会治理管理实践。 8、现代服务业产业技术创新专项

以服务业社会化、专业化、品质化为方向,以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文化创意、旅游等为重点,利用互联网+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把服务业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到2020年,培育一批品牌服务企业,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技术支撑的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专栏:现代服务业

1.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利用互联网+等创新技术手段全方位、多手段改造提升生产服务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商贸物流,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引领商贸流通提档升级;充分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加快软件、数据服务等信息服务业创新发展;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市场化改革,通过引进、并购、联合等途径,促进专业服务业做大做强。 2.推进生活服务业精细智慧。提升生活服务业科技创新水平,积极促进智慧产业在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等领域的渗透和融合,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旅游和智慧公共管理为重点的智慧城市建设。 3、推进科技服务业能力提升。建立与完善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研发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以技术(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技术转移机构为支撑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加快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方位科技咨询服务;

17

培育新型科技投融资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资金支持;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体系;培育专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创新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模式。 4、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发展一批创意设计、动漫创作、网络游戏等具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技术、模式、业态、组织创新,壮大文化产业集群。 9、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专项

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促进军民技术优势双向转移转化应用,推动驻秦高校院所和企业与军工集团、军工科研单位等建立军民融合技术创新平台。争取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支持鹰领集团、新兴际华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加快发展。到2020年,研发共性关键技术10项以上,建设省级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2家以上。

专栏:军民融合

1.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推动驻秦高校院所和企业与军工集团、军工科研单位等建立军民融合技术创新联盟,合作共建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 2.开展共性技术攻关。开展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 促进军民技术优势双向转移转化应用,重点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开展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3、培育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支持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打造省级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 (三)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三大计划,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到85%以上,企业成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应用的主体。

18

1、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

支持行业优势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研发实力与创新成果国际一流、产业规模与竞争能力位居前列的创新型领军企业。2020年力争建成1-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

2、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

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大工程,通过孵化一批、创办一批、引进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增长。到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200 家。

3、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

通过政策引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双倍增”。选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优势产业中规模大、技术领先、成长性高、带动性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定制化的基础服务、发展服务和延伸服务,推动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端化发展。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200家,上市企业达到100家。 (四)增强区域创新创业实力

围绕全市创新创业重大需求,着力实施区域创新创业实力增强六大工程,加快构建运转高效的区域创新创业体系,引领

19

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1、实施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加强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成立足秦皇岛、与京津深度融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综合型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加强“双创”基地建设,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采取自建、合建、引进等多种模式,建设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发展“创投+孵化”“创业导师+持股孵化”“创业培训+天使投资”等创业孵化服务模式,推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商业模式,构筑“互联网+创业服务”网络体系,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完善的服务链条。到2020年,各类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机构达到35家,聚集直接服务创客的创业导师、商务策划师、创业咨询师和工业设计师超过300人,吸纳龙头骨干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创新创业人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创业者等超过1000人。

2、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工程

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支持中国技术交易所秦皇岛技术成果交易市场完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县区或园区建设技术交易工作站,打造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技术交易网络。发挥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作用,培育科技成果转化领军人才,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促进京津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充分发挥驻秦高校和研究院所作用,支持燕山大学等创建“双一流”

20

大学,加强校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科技支行、科技担保机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科技保险机构开发新产品,完善市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运作管理机制,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资金支撑。

3、实施开发区升级工程

发挥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提升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推动秦皇岛高新区、海港高新区两个省级高新区突出特色,着力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体系。鼓励经济开发区走创新发展之路,支持创新资源密集的经开区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创新型园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基地。推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开发区。着力提升海港经济开发区、昌黎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发展水平。到2020年,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其他省级开发区全部实现翻番目标;争取1家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1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4、实施知识产权“三优”工程

深入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优质专利品牌产品培育、优秀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知识产权“三优”工程,加强知识产

21

权创造和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知识产权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维权援助体系。到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占申请总量的40%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力争达到10件,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5、实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实施港城英才计划,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发挥我市现有人才的作用,鼓励其创新创业。支持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优秀人才在我市创新创业,增强创新人才支撑能力。到2020年,引进培养10名左右“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等高端人才,院士工作站达到20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团队、产业创新团队达到20个、省级以上科技中小企业创新英才达到20名。

6、实施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程

鼓励优秀科技干部到基层创业,建立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鼓励科技特派员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有效提升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实现每个行政村配有一名科技特派员。 (五)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激发创新人才积极性为目标,着力在科技计划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评价激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加快建立起有利于创新发展、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22

1、加快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建立由市科技部门牵头,市财政、发展改革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实现科技计划统筹决策和联动管理。聚焦全市重大战略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及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将各类市级财政科技计划优化整合成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等4类科技计划。探索建立依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的机制。改进专家遴选制度,扩大企业家、风险投资人、金融机构和行业协会专家参与市场导向类项目评估评审的比重。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简化手续、精简程序,提高研发人员创新效率。完善科技项目报告制度,建立统一的全市科技管理信息平台。构建以目标和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2、落实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政策 围绕破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体制障碍,着力落实我市《关于促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意见》。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获得的职务科技成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其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归科技成果完成单位,在我市完成转化的,允许将不低于90%的现金收益或股权,用于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允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盈利后,连续3-5年每年提取不高于30%的转化利润,

23

用于奖励核心研发人员、团队成员及有重大贡献的科技管理人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正职和所属单位中担任法人代表的正职领导可以按照规定获得现金奖励。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所属院系所和内设机构领导人员可以获得现金奖励或股权激励。

3、推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改革

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将高校、院所研发人员的薪酬、职称评聘与创新业绩挂钩。围绕我市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建立产业对人才需求的预测调整机制,完善与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评价机制。允许符合条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创新创业。积极探索年薪制和协议工资制,探索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措施。深入推进我市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发挥科技奖励的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重视原始创新,强化集成创新,突出企业创新,引导协同创新,拓宽奖励推荐渠道,优化奖励等级结构,完善专家遴选及评审机制,提升科技奖励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负责本规划的组织领导,市科技局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和“第一资源”的要求来谋划工作格局、摆布工作内容、确定工作优先顺序,确保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完善投入保障。 根据推进改革的需要和确需保障的

24

内容,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对科技创新重点支出统筹安排、优先保障。改进市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综合运用政府购买服务、股权投资、评价后补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 (三)严格动态考核。建立以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创新人才、创新成果、创新环境等相关指标为重点的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量化评价。完善以创新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机制,将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四)加强科技宣传。加大对创新创业典型事迹、经验、做法的宣传力度,开展全民科普教育活动,推进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科普信息化、科普基础设施、科普产业助力、科普人才建设五项工程,继续举办秦皇岛科技周、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创新创业文化,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浪潮充分涌流。

25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秦皇岛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秦皇岛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154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