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第一讲 原始社会居民点及殷周时代的城市

一.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 非洲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亚洲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 亚洲 印度河流域——古印度 亚洲 黄河流域——古中国

二.原始社会的发展背景

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农业的产生——劳动的分工——固定的居民点 原始居住形式:穴居、巢居、半穴居、地面建筑 《吕氏春秋 恃君览》: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缉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车舟、城郭、险阻之被。” 《礼记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弃其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三.母系氏族公社聚落

1.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

原始农业(农业、畜牧业和渔猎) 原始手工业——新石器时代 无贵贱贫富和阶级的差别 《管子 君臣下》:“古者未有群臣上下之别,未有夫妇妃匹之合。” 妇女在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刻画符号

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自然神 2.母系氏族公社聚落

3.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

图——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水井和草棚,他们还在地上打桩,上铺木板,建成上下两层的住房。

半坡居民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目的是为了取暖。

四.母系氏族公社聚落——距今约七千年到五千年 黄河流域:

黄河上游——马家窑文化(甘肃省一带) 仰 黄河中游——关中地区:西安半坡

陕西临潼姜寨 韶 陕西宝鸡北首岭

中原地区:河南密县莪沟北岗(裴李岗文化) 文 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晚期

河南安阳后岗 化 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鲁南、江苏淮北)

长江流域: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北阴阳营文化、马家浜早期文化、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 湖南澧县三元宫(大溪文化)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村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 珠江流域

五.母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

1.氏族聚落采取居住与生产基地配套建置的体制进行规划。

2.聚落一般都选择沿河、滨湖或者两河交汇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台地,作为建设基地。

3.聚落总体布局是本着按功能分区的规划结构形式来安排的。居住区、墓葬区及陶窑区,耕地及牧场。

4.聚落是据氏族血缘组织来组织定居生活的。居住区的规划结构按照以家族为组织细胞,氏族为聚居单位,以氏族公共活动场所——“大房子”和广场为中心,周围有秩序地布列个各家族的住房。窖穴及瓮棺葬则分别依附于住房附近,其他如牲畜棚等,亦置于区内。住房门均朝向中心的公共场所。 5.墓葬区同样也是据氏族血缘组织来规划的。同一氏族的成员,死后都葬在同一氏族公墓区内,各墓排列有序,葬式及头向保持一致。

6.陶窑区一般均布置在居住区防护壕沟的外侧,与居住区相邻。 7.聚落居住区一般多设置防护壕沟。

六.父系氏族公社聚落

1.父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

男子成为社会的中心,世系按男子计算。 婚姻由不太巩固的对偶婚变为一夫一妻制。 出现了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农业是主要和基本的经济部门手工业、畜牧业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渔猎业仍在社会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 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从符号刻画到文字雏形——中国文字的起源 灵魂不灭、崇拜祖先自然神 2.父系氏族公社聚落

3.父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

七父系氏族公社聚落(5000年—4000年前) 黄河流域:

上游: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 临夏大河庄聚落 临夏秦魏家聚落遗址 武威皇娘娘台聚落遗址

中下游:龙山文化(陕西、河南、山东) 陕西客省二期文化聚落

河南龙山文化聚落 河南淮阳平粮台 山东龙山文化聚落——大汶口文化 长江流域:

下游:良渚文化(太湖及杭州湾地区)——马家浜文化 上海马桥聚落 吴兴钱山漾聚落

中游:屈家岭文化(湖北江汉平原、北及河南西南部、南达洞庭湖北岸)——大溪文化 湖北郧县青龙泉 上游:三星堆文明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2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八.父系氏族公社聚落的特点

1.聚落布局基本上继承了母系氏族聚落规划的某些传统。 2.父权的确立、私有制的产生,在聚落规划上有所反映: “大房子”——首领的住房“宫”;

公共陶窑区——供交换的商品陶器生产基地或私有陶窑 公共窖穴——私有的储物窖穴 中心广场——消失

家庭结构的演变——居住建筑出现了双间或多间并联的形式。

墓葬区渐远离聚落。单身墓增多,合葬墓则以夫妻合葬为主,偶有父子或父母子女的合葬,已不见母系氏族石器那种同性合葬墓。

葬形制渐出现差别,随葬品多寡悬殊。儿童墓与成人墓多纳入同一墓葬区内。

九.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位置:一般都选在背山面水的高爽地段,靠近河流的多选在二级阶地上,这样既便于取水,又防备水患。 2.规模:原始居民点规模大小不等,分布和居住也比较密集。 3.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原始居民已普遍建筑房屋。房屋建造方式也多种多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木骨泥墙房屋,一种是干栏式桩上建筑。前者只要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后者干栏式建筑多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4.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分区简单,有生与死的区别,有住址及墓葬地。有窖地。

十.中国城市的形成和产生

1.城市产生的时期:原始社会解体并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产生 2.城市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得以产生的基础

(2)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成员的阶级分化是城市产生的直接原因 (3)精神文化的繁荣发展如成组文字和新颖的宗教,以及反映社会等级制度核心的礼仪制度的出现对城市的产生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频繁的战争也是促使城市产生的原因之一 (5)夯筑技术的发展也对城市建设有很大影响 3.城市形成的标准

(1)城市需具有一定的规模

(2)需具有一定的永久性大型建筑,如:宫殿、宗庙、祭祀建筑 (3)需具有一定的手工生产场所和交换贸易场所

(4)需具有一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给水、排水、城墙、壕沟 (5)有比较密集的居民居址

十一.殷周时代的城市 1.殷周时代的社会背景

夏代(公元前2070---前1600年)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年)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2.殷周时代的城市

夏代:斟(二里头)、阳城

商代:偃师尸乡沟商城(西毫)、郑州商城隞、安阳殷墟、商丘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3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西周:周原、丰镐、王城、成周 3.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4.礼制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 《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周礼 考工记》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十二.殷周时代的邑、都、市、城、廓、国 邑:泛指所有居民点 《尔雅》记载:“邑外为之郊,郊外为之牧,牧外为之野,野外为之林” 都:《左传》记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 市:《周易 系辞》记载:“日中为市,召天下之民,聚会天下货物,各易而退,各得其所” 城与国:防御性的构筑物 城与廓:“三里之城,七里之廓”、“内为之城,外为之廓”、“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 城与市及城市:市指交易场所,城指防御城垣。

十三.西周——奠定礼制城市规划理念的时代 1. 周代的第一次建城高潮

原因:政治举措——分封诸侯;便于统治(洛邑的选址) “分诸侯,建蕃卫”

据史书记载,周初先后共封七十一国。所谓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荀子 儒效篇》)

“我南望过于三望,北望过于有岳,鄙顾瞻过于河,宛瞻于伊洛,无远天室,其曰兹,曰度邑”(《逸周书,度邑篇》)

2. 西周的营国制度

都邑建设理论 建设体制 礼制营建制度

井田方格网系统规划方法 王畿区域规划制度

3. 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4. 东周(春秋战国)——第二次建城高潮 5. 东周规划思想及建设体制的变革

十四.井田制与建城思想

《孟子 滕文公上》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周礼 地官 小司徒》载:“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

《周礼 冬官 考工记》“内有九室,九嫔居之。外有九室,九卿朝焉。九分其国,以为九分,九卿治之。”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4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十五.西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1) 城市数量较前增加,分布范围扩大,但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西周初年的分封制度,推动了周代

筑城高潮的兴起。各地诸侯纷纷大兴土木,筑城修室,使中国城市数量大增。然而由于城邑等级制度的严格限制,城市规模普遍较小。

(2) 形成三级城邑网。即周天子所居王都——诸侯国国都——卿大夫都(采邑城)三级。 (3) 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据点,工商业发展收到x限制,经济功能不强。

(4) 建设城市有了一定的规制,并对我国后来的城市尤其是国都的建设布局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5) 建筑材料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十六.《周易》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创立了“象天法地”的象征主义规划方法 战国吴都阖闾 2.形胜环境规划理念的形成 3.“象”“数”关系重要性的建立 “象”“数”在客观上促进了城市建筑群的排列组合,一方面追求以数吉象,另一方面解决排列的有主有次等关系,使其尽量在无限循环的组合之中,可以找出序数的一些规律,造成轴称、对称、院落等组合方式,这是形成古代城市平面布局向着规格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4.城市规划追求崇高精神境界思想的创立

风水与《周易》关系——风水学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周易》八卦占卜基础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新疆八卦城——特克斯

十七.战国吴都阖闾(龟城) 规划时间:公元前514年

规划者:吴大夫伍子胥为吴王建造。 规划思想:“相士尝水,象天法地,建成大城,有陆门八,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法地之八卦。” 规划面积:面积约为14平方公里

规划格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整体呈长方形双棋盘式。由外廓、大城和小城三套城垣组成,内外两条护城河绕流城垣,城内河道遍布全城。

十八.风水与《周易》关系

1. 风水学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周易》八卦占卜基础上的阴阳五行学说。 2. 郭璞的《葬书》:“葬者,乘生气也。气乘凤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古谓之风水。”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5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3.

4. 5. 6. 7. 8.

“得水为上,藏风次之”“以生气为核心” 风水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使古代“象天法地”方法融入文化内涵,增强文化气息。 加强了城市整体规划概念

利用自然、融合自然,城市环境建设较好 象天法地:朱孝陵、斗城、北京 相士尝水:温州相士、乾隆尝水

形胜法:形胜指山川河流、地理形势及物产优胜等自然环境。 风水法:觅龙察砂观水点穴

古代都城选址、规划布局受风水思想影响很大,讲究“藏风得水”。“凡众山咸止,诸水咸集,山水怏怏齐聚处,当是风水宝地,是‘真龙’栖息之地”。

十九.《周礼》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1.《周礼》的发现与影响 (1)《周礼》——《周官》、《周官经》:记载周代官职制度的书 (2)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3)成书于战国时代,发现于西汉 (4)何为“礼”?

《礼记 礼运》说:“夫礼必本于泰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 《礼记 礼三本》说:“上事天,下事地,宗事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大戴礼记》说:“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礼记 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重于礼。”

(5)影响古代社会2000多年的规章,统治者将礼视为治人最高准则。 王莽执政时期立于学官 郑玄为《周礼》《仪礼》《礼记》一起做注,成为“三礼”。《周礼》从此大行于世

随着时间推移,统治者对《周礼》的膜拜日益加强 北朝西魏政权模仿《周礼》设置六官

唐玄宗令大臣效仿《周礼》制作《唐六典》

(6)在理论思想方面,周礼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的基石。 (7)《周礼》对城市规划的影响——是古代城市规划发展的主轴。

二十.《周礼》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内容及解释见课本)

1. 将国家制度中的严格等级观念运用到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体现封建制度中君臣、父子、上下的尊卑,导

致古代城市严整、有韵律感、程式化。

2. 城市规划的独特艺术观——礼乐思想观的建立,本质即是城市的物质环境的创造要为精神世界——政治制

度的建立而服务。

礼乐——“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序,故群物皆别;和,故百物皆化”

第二讲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城市建设

二十一.城市建设的特点 城市发展特点:

1. 城市数量激增,分布地域扩大 2. 城市规模扩大,人口盈实

3. 工商业繁荣发达,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市民生活也丰富多样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6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4.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出现了比较科学的理论

5. 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

二十二.列国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两城组成,并呈现多种组合形式 大小城有城、郭之分

大小城组合及城市形态不一

齐临淄——咬合 鲁城——环套

燕下都、郑韩故城——并联 赵都邯郸——分离

二十三.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 1. 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的原因

春秋晚年战国初期,各诸侯国为政治、军事需要及满足封建城市经济发展需要,而进行的改造旧城,营建新城,并调整城市的分布布局等城市建设活动。 2. 周代第二次城市建设高潮的重大成果

(1) 扩大城市规模,除保留城继续供政治活动外,更加建广阔的外廓,以为经济活动场所。

(2) 改造依附于宫的后市,发展成为城市独立的集中商业区作为外郭主体,以供城市各阶层之需。

(3) 改革官府手工业区的同时,并增辟民间手工作坊区,扩大工商业者的闾里。调整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压

缩城内宫室用地,增加工商业及居住用地,为积极繁荣城市经济创造条件。

(4) 城市的规划格局也不为旧制所约束,主张“城廓不必中规”,“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 (5) 以往强调的礼制规划秩序,也渐为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求,适当兼顾礼制的新规划秩序所替代。

二十四.管子的思想及影响

1.管子,名夷吾,字仲,安徽颖上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工程经济学家。

管仲(?---前645)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在齐国任上卿,执政四十余年,因势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管子》,存68篇。是战国秦汉时代人根据管子的言论加以汇编而成的。 内容:《管子》一书论及的城市规划问题,大体包括城址选择、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城市规模的确定、城市用地功能划分、道路网布局、城市水源、城市排水、城市地图运用、地形勘察等方面内容

意义: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极为重要的著作,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了。

二十五.《管子》的影响

1. 最早阐述生产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开垦土地、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商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管子》的《牧民》、《乘马》:“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lin)。”“地辟举,则民留处。地不辟,则城不固。…地者政之本也,是故可以正政也。地不平均和调,则政不可正也。政不正则事不可理也。”“地不正则官不理,官不理则事不洽,事不洽则货不多。” 2. 提倡“因天材、就地利”的因地制宜思想。

《管子 度地篇》:“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泻,因大川而注焉。” 《管子 乘马篇》:“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早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3. 创立较全面的古代城市功能分区理论。

《管子 大匡》“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7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管子 小匡》中说:“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

二十六.秦汉时代的城市 1. 秦汉时代社会概况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汉(西汉、东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2. 秦汉城市建设的特点 3. 秦汉重要的城市建设

秦朝都城咸阳 西汉都城长安 东汉都城洛阳

二十七.秦汉城市建设的特点 1. 秦汉城市发展和建设的特点

(1) 郡县制推行,行政中心城市特别是县城镇得到大量发展。 (2) 城市分布地域大为扩展。

(3) 众多商业中心城市兴起,并以商业贸易联系为纽带,形成了若干城市经济区域。 (4) 国际贸易城市也有了发展。

(5) 城市建设方面——闾里制、多官制 (6) 政治经济双重职能 2. 秦代城市发展及规划

(1) 强调军事防御的规划和建设,组成统一军事城防系统 (2) 道路、城镇交通网路的建设 (3) 注意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 (4) 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5) 都城的规划建设(秦咸阳) 3. 汉代城市规划特点及经济分区

儒家思想与礼制思想的发展

二十八.秦朝都城咸阳 1. 原秦都——雍城

2. 秦孝公商鞅变法迁都咸阳 3. 区位:现咸阳市东15公里 4. 规划结构

二十九.轴线规划

1. 南北中轴线:咸阳城——北宫——信宫——阿房宫 2. 东西主轴线:信宫——温泉宫——秦始皇陵 3. 渭水是规划结构的辅轴线。

三十.秦朝都城咸阳

1. 工商业区:市、肆、市亭 2. 宫府手工业区

3. 居住区:闾里、里监门

4. 道路系统:复道、甬道、驰道、桥梁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8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三十一.阿房宫复原图

1. 阿房宫东西500步,南北50丈,上可坐1万人,下可建5丈旗,其规模可谓宏大。 2.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到:“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勾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3. 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攻入咸阳后,火烧阿房宫。

三十二.西汉都城长安 1.选址:“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专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 2.斗城

《三辅黄图》云:“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汉京城为斗城是也。” 建设顺序:汉高祖营都,先建宫室,惠帝始筑城垣。 赵伯驹——汉宫图

三十三.西汉都城长安——区域规划结构

1. 长安城——陵邑(“南望杜霸,北眺五陵”)——郊县 2. 关中八川

三十四.西汉都城长安——总体规划

1. 汉长安城总体采取“前朝后市”的规划格局。无“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之分。 2. 九市布局由城中东西两市延伸至渭北。

3. 城市拓展方向:北——经济,西、南——政治

4. 宫殿在城市中占主体地位,以体现封建礼制等级观念,表达帝都的尊严。

5. 长安城内规划用地分区明确:以安门大道为主轴,划分有政治用地、经济用地、居住用地。

三十五.东汉都城洛阳

1. 发展沿革:西周洛邑——西汉洛阳——东汉洛阳

2. 区位条件:南临洛水,北靠邙山,地形北高南低,为洛河平原交通、军事、地理最好的位置。 3. 规模:9.5平方公里

4. 用地:宫殿——南宫、北宫、永安宫、濯龙园 行政——东北太仓、武库 东南行政机构 市场——金市、马市、南市 居住区——贵族:步广里 平民:多住城外 5. 与西汉长安的比较

第三讲 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三十六.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的特点

1. 城市的发展和分布重心南移——发展上呈“南升北降”的态势,分布上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9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2. 城市沿大运河、长江轴线发展,东南沿海港城市兴起。

3. 在城市规模上,府、州一级城市数量显著增多,并出现了三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4. 在城市物质要素中,寺庙等建筑大量增加。

5. 在城市建设方面,形成了我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十分典型的时期。

三十七、三国至隋唐时期的城市

三十八、都城建设的特点

1. 中轴线由局部发展到全城,形成纵贯全城严谨对称布局的空间形态。

2. 宫城由多宫制演变为单一的宫城,并且位置北移居中,形成了由宫城、皇城、外郭城(大城)组成的三重

环套结构形态。

3. 道路网由简单的、不甚严格的方格演变为复杂的、十分完善的棋盘状结构,“坊”的排列也随之从不规整发

展为整齐划一的形态。

4. 市场位置从城北迁到城南,形成前市后朝的布置格局 5. 城市物质要素集中,寺庙建筑尤其是佛寺建筑大量增加。

三十九、曹魏邺城 1.《水经注》云:“东西七里,南北五里,饰表以砖,百步一楼,凡诸宫殿、门台、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图以丹青,色以轻素。当其全盛之时,去邺六七十里,远望苕亭,巍若仙居” 2.“(邺)城之西北有三台,皆因为之基,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建安十五年魏武所起” 3.“中曰铜雀台……,迎春门南则金虎台……,北曰冰井台。” 区位: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河沿岸,邯郸之南,洛阳之北。 地位:封国都城 建造者:曹操

建设时间:公元204年

建城背景:为加强后方根据地;长安洛阳破坏殆尽。 指导思想:法治与礼制——“览荀卿,采肖相”

规模:3.6平方公里(0.24*0.15) “东西七里,南北五里”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城市中间有一条通向东西主要城门的干道,将城市分成两半部。北半部全为统治阶级专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其中布置一组举行封建典礼的宫殿建筑及广场。宫城东为一组宫殿官署,其北半部为曹操的宫室,南半部为官署。官署东为戚里,为王室贵族的居住区。宫城西为铜雀苑,为王室专用园林,靠近西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0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城为粮食武器库。东西轴线南半部为官衙和一般的居住区,划分为若干正方的坊里,有三个市,还有手工作坊。 道路系统:采用传统经纬涂制,呈方格网形,有东西主干道和南北三条主干道,中间一条为全城中轴线 水系及园林:水系的引入及分布较多园林

总体特点:城市有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宫城由多宫变成单一宫城,且位于城北正中,中轴线纵贯全城呈对称布置,方格网的道路系统和宫城与坊里“不复相参”的规整的坊里。——强化和运用儒家的礼制思想。 影响:对发展营国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不仅将东汉洛阳规划所展示的城市规划发展主流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为后世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

四十、六朝都城建康城(南京)

1. 诸葛亮“钟阜龙盘,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

2. 区位条件:前淮河,后玄武湖,西长江,东南“三吴”

3. 沿革:六朝古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吴越城——楚金陵邑城——孙吴石头城) 4. 建城目的:为就近与曹魏、刘蜀抗争 5. 城的形制与规模:平面呈正方形,方五里 6. 规划结构:(1)、采取以宫为中心的分区规划结构型 (2)、传统的城廓分工规划 (3)、三重城环套格局 (4)、以宫之中轴线充作全城规划结构主轴线 (5)、市南宫北格局 (6)、礼制规划秩序

7、影响/作用:为发展东汉洛阳所倡导的城市规划发展主流,做出了新的探索 三国鼎立图 东晋及南朝建康城平面图示意图

四十一、隋唐长安城

1. 建设时间:隋文帝582年 2. 区位:西安市区 3. 选址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1)长期混战使邺城、洛阳等城均已严重破坏; (2)江南初定、政治统治还不够巩固; (3)关中平原军事形势有利 (4)隋朝势力原来就在这一带 城市建设原因:(1)汉长安历经破坏,难于修复,而且“风水”不利。

(2)汉长安已有多朝建都,不变新地不能体现新王朝的新气象。“王公大臣。陈谋献策,咸云羲农以降,至于姬刘,有当代而屡迁,无革命而不徙,曹马之后,时见因循,乃末代之宴安,非往圣之宏义”

(3)“汉营此城,经今八百岁,水皆碱卤,不甚宜人”

(4)汉长安宫殿与一般建筑杂处,分区不明,防卫和管理也不方便。 4. 建造者:宇文恺、阎立德(唐) 5. 长安城的破坏 6、 城市规划特点

(1)城市规划特点:参考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废弃汉代的多宫制和宫殿区偏在南面,且与居民相杂的情况。把宫苑区和官署区集中到城的北部,而以宫门南出的大道(朱雀大街)作为全城的中轴线。在城的中部和南部的居民区,则实行了一种整齐划一的里坊制度,并设立了专门的商业区。

(2)影响:隋唐长安是中国历史上的名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以宏大的规模、棋盘式的道路、规整的坊里、左右严谨的对称的轴线布置,不但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型,也影响了当时临近其他国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1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家都城的形制(平城京、平安京)。

(3)缺点:面积太大,道路宽度、坊里面积太大;南北道路宽度不均衡,不符合东西向的主要对外方向;政治中心的迁移导致交通紧张和居住拥挤。 7.总体布局

“隋氏设都,虽不能尽循先王之法、然畦分綦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宫、市民居,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唐人蒙之以为治。”

“自两汉以后,至于晋齐梁陈,并有人家在宫阙之间。隋文帝以为不便于民,于是皇城之内惟列府寺,不使杂人居止,公私有便,风俗齐肃,实隋文新意也。” 总体布局: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组成

宫城——4.2平方千米太极宫、东宫、掖庭宫 皇城——5.2平方千米中央高级衙署和太庙社稷

外郭城——84平方千米居民和官僚的居住区、商业区 夹城——复道,兴庆宫——大明宫,兴庆宫——芙蓉园 隋、唐长安城布局结构示意图 8、道路坊里市场

(1)城市道路:经纬制道路网,规整统一,疏密有致,符合功能要求。东西向大街14条,南北向11条,朱雀大道为南北中轴线,东西向横街为辅轴线。

(2)坊里:109坊,不对称,规模(26—27公顷)坊门开启方式,坊内有十字或一字道路 (3)商业市场:隋都会市——唐东市 隋利人市——唐西市 9、水系与园林

园林:太极宫中的四大海和山水池,大明宫中的太液池,兴庆宫的龙池,城北“东西二十七里,南北二十三里”的禁苑,城东南的曲江池和芙蓉园 10、宗教建筑

唐长安有“僧寺八十一,尼寺二十八,道士观三十,女观六,波斯寺二,胡袄寺四” 四十二、大明宫

大明宫规模宏大,建制严谨,平面布局呈南北长方形,宫区占地约3.5平方公里,大明宫内的殿堂约有五十余座。

四十三、平城京(奈良) 法隆寺塔 四十四、平安城(京都) 四十五、北魏洛阳 1. 魏明帝——金墉城

2.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单宫制) 3. 宣武帝——外城

4. 总体布局:宫城、内城、外城、中轴线 5. 市场:大市、小市、四通市

6. 宗教:宗教发达,寺院林立(1367)

龙门石窟 东汉都城洛阳地图 北魏洛阳地图 四十六、隋唐东都洛阳城

1、 建设者:隋文帝——宇文恺、杨素

2、 建城原因:接近经济重心;交通运输安全便捷;便于控制关东和江南 3、 区位:成周王城与汉魏洛阳间

“前直伊阙之口,后依邙山之塞,东出瀍水(chan)之东,西倚涧水之西,洛水贯其中” 4、 规模:53平方公里坊里;:北29,南78,20公顷

5、 城市规划布局:外郭城、皇城、宫城、圆壁城、含嘉仓城等

6、 道路系统:方格网,南北大姐——主干道——一般道路,道路宽度120—4060—30轴线不对称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2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7、 市场:西市、南市、北市,坊里、洛河两岸分布有商业和服务业 8、 园林:上林苑(汇通苑)——芳华——神都 9、 与长安比较:

四十七、唐扬州城——商业城市 1、 最大的商业中心 2、 春秋战国时——邗城 3、 规划结构:子城和罗城

4、 道路:棋盘状,南北六条,东西四条

5、 坊:东西五排坊,南北十三排坊,12—15公顷 6、 市场:大市、小市

四十八、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1、 唐女真人——渤海国

2、 区位: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 3、 规模:15平方公里

4、 规划结构:外城、内城和宫城 5、 门阿之制:10个城门

6、 道路系统:四条道路纵横交错 7、 仿唐长安

第四讲 宋元时代的城市

四十八、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1、 南方城市继续发展,数量增多,而北方城市仍在减少,城市发展和分布“南升北降”的态势犹在延续。 2、 兴起了许多大的商业都会和许多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市镇。 3、 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兴起既多且盛。 4、 以省会为中心的省级城市体系开始形成。 5、 核心城市(都城)在地理上转移比较频繁 6、 城市建设特点

宋朝城市建设特点:(1)、在一些交通要道常出现流转商品的定期集市,称为“草市”、“墟”、“场”等,丰富了中国古代城市体系的层次。 (2)、商业发展往往突破城垣的限制,在城内沿江沿河地区形成商业区,或城外的“关厢”。延续千年的坊市制度全面崩溃,向街巷制转变。 (3)、城市都加砌了砖石的城墙,修建瓮城、马面、箭楼,开挖深广的壕沟。 (4)、规模远比欧洲中世纪的城市大。 (5)、宋、元时代,城市中的宗教建筑十分发达,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影响了传统,对城市面貌也有一定影响 (6)、大运河与黄河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及洛阳、开封等一些重要城市的兴衰。 (7)、许多城市都扩建商业、手工业中心等,城市布局多不规则。

元朝城市建设特点:从宋朝开始崩溃的坊、市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从城市的规划和营造上,又有一个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的举动,《周礼 考工记》的营国制度再一次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如旁三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等。

四十九、市坊规划制度改革 1、第一次:春秋战国

性质的改变:为奴隶主服务的官市——为各阶层服务的公共交换场所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3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作用:确定封建城市市制,满足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规划制度的体现:依附于宫的后市——独立的集中商业区,扩大规模,改变位置 影响:对城市总体布局未形成重大影响 2、第二次:北宋末南宋初

集中市制(独立功能区)——城市商业网络体系

作用:革新发展封建城市市制,使商品经济深层次演进 影响:革新城市总体规划格局,城市风貌发生显著变化

坊制的变化:里坊制的消亡,建立新型坊巷制(以坊为名,按街巷分地段而规划的聚居制度),封闭——开敞

五十、宋元时期的城市

五十一、北宋东京(开封)

1、 历史沿革:春秋郑开封——战国魏都大梁——秦浚仪县——汉陈留——唐汴州——宋东京 2、 后周世宗(柴荣)的改建诏书——第一个城市规划文本 3、 改建内容:扩大用地、改善旧城、疏浚运河、改善基础设施 4、 北宋都城开封的选址:

地处平原,位于大运河与黄河交汇处,工商业交通的重镇、军事重镇。 四面无山塞可守,黄河可作屏障,也有溃决隐患。

靠近东南富庶之区,长安、洛阳已破坏,五代颇有建设,开封繁荣发展人口增加。 5.城市总体布局: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4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三套城墙,三套护城河,平面不规则 宫城(皇城、紫禁城、大内):四面开门,前朝后寝 里城(内城——唐汴州):十门,有瓮城,城壕;有官署、衙署,有贵族平民住宅,有商业街 罗城(新城、罗城):二十门,水门七 5、 道路及河道系统

道路:井字形方格网,四条主干道

河道系统:四水贯都:汴河、蔡河、广济河、金水河 三道护城河

对城市布局影响:沿河布置有商业街和市场;桥梁众多,城市景观组成 6、 市肆街道面貌

市分布全城,沿河沿街,与住宅混 管理机构也开始分散 金银交易的发达 码头区发展

集中交易的相国寺 出现晓市、夜市

瓦子(集中的娱乐场所)、酒楼

五十二、后周世宗的改建诏书 P73——75 市肆街道面貌(元代街市)

市分布全城,沿河沿街,与住宅混 管理机构也开始分散 金银交易的发达 码头区发展

集中交易的相国寺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5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出现晓市、夜市

瓦子(集中的娱乐场所)、酒楼

居住区、城市绿化和公共设施(宋——东京开封城)

居住区:唐棋盘式坊里制度废弃,坊墙被拆,按街巷组织居住,院落式的街巷制,设厢制,人口百万 城市园林与公共设施:景观建设、公园、下水系统 规划特点:自发建设的倾向

市民阶层的抬头与城市布局 三套城、宫城剧中、井字型道路

(宗教建筑:河南开封宋代铁塔、开封相国寺)

南宋临安(杭州)

最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山水文化城市规划杰作

特点:不规则城垣,子城(宫城)居南,顺应地形,河道纵横,私家园林遍布,商业娱乐设施发达,宗教建筑密布,功能分散,道路不规则,街与市统一

宋代的平江府(苏州)

区位:长江下游,太湖三角洲中心 历史沿革:春秋吴阖闾

总体布局:长方形,有护城河,五城门,城门旁有水城门;子城居中央偏东南,有城墙 道路系统:方格网,井字、丁字相交 河网:三横四直 坊与华表 商业

宗教建筑(佛、道) 苏州古典园林

《平江图》的价值:1、古地图的画法;2、比例的应用;3、历史的真实

港口城市:广州、泉州、宁波(明州) 广州:历史地位

地址变迁:中城——东城——西城 外国人居留地

泉州:历史沿革:唐宋的繁荣/元明清的衰落 繁荣发展的历史背景: 性质: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泉州的港口:

泉州的城市布局:不规则形子城——方城、十字形街道衙城、罗城 泉州的蕃坊:

道路系统:非方整规则,以原子城十字街延展,不太规则的方格网系统 宁波(明州):沿革:

区位: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交汇处

城市布局:三江及护城河环绕,水网密布,成不规则形,内部布局遵从传统封建政治中心城市的

布局模式,道路呈十字形,在中心布置衙门、鼓楼等公共建筑,官署居中偏北,宗教坛庙多位于南部。三关厢:西门外关厢、甬东关厢、南门外关厢;

道路:一横两纵

市场:大市、中市、后市和定期集市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6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东大路和西大路商业街

城内商业区:东渡门、灵门桥 城外商业区:江厦、甬东、江北

行政和市政设施:道台衙门、市舶司、军事指挥中心、水池、瞭望台、消防站

辽上京

性质:辽朝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区位: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 建设者:康默记、韩延徽

规划结构:规划结构明确,皇权思想突出;汉城——汉人和其他民族居住生活的聚落 规划分区:大内——三门,南北枢密院,西朝东寝

皇城——国家官署行政区,以宫城为中心,中轴对称,十字路网,城门四 汉城——居住生活区,延续城市主轴,有城垣寺庙作坊 外城——一般居住区和城防区

钓鱼城

区位:四川省合川市东北,三江环流 建城时间:南宋

性质:军事防护性城市 规模360公顷

元大都

历史沿革:战国燕蓟县——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

区位条件:位于华北平原北端的北京小平原上,是从中原到北方的交通要冲,是华北大平原通向蒙古高原和松辽大平原几条大道的交汇点,背后三面环山,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地址的变迁:金中都毁坏,东北离宫保存完好及有丰沛的水源。 设计者:刘秉忠

建设程序:测量——总规——基础设施——建造 规模:50平方公里

三套城方案:外城:长方形、11个门、防御构筑物(瓮城、角楼、马面、护城河)

皇城:南部中央、中部为海子(中、南、北海)宫城、兴圣宫、隆福宫、御苑 宫城:皇城东、朝寝两大殿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中轴线:丽正门——灵星门——崇天门——后载门——万宁桥——天寿万宁宫的中心阁 街道:棋盘式道路系统、主街道对城门,东西向胡同

水系:漕运系统——高粱河、海子、通惠河宫苑用水系统——金水河、太液池 排水工程

居住:50个坊区,无坊墙坊门,坊内有小巷及胡同

元大都的规划特点:明显地向封建社会前期城市传统的儒家礼制观念和风格复归

继续发展唐宋以来中国古代城市的优秀传统手法:三套方城、宫城居中、中轴对称

宏伟宫殿建筑群的布置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地上建筑和底下建筑的结合;把

北京的气候特点和街巷划分的结合

元上都

区位:内蒙古自治区多伦西北

建设者及设计者:忽必烈——刘秉忠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7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规划结构:宫城——宫殿衙署遗址 内城——四隅寺庙

外城——北门二,西、南门各一

第五讲 明清时期的城市

一、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背景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二、明清时期的城市发展和建设特点 1、城市类型和数量增多。

2、城市布局:长江中下游的核心地区 华北、东南次发达区域

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不发达地区

沿江、沿运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小城镇提别是江南地区市镇蓬勃发展。 边陲地区的城镇分布有较大扩展。

沿海大中港口城市停滞与衰落,地方小港口兴起与发展。

3、北京最终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都城的地位

4、城市建设的特点:继续宋代以来的开放型城市模式。

城市建设上存在着规划建设和自发建设并重。

城市一般有规划,且礼制规划手法仍占据主导地位并有所发展。

随着城市经济的繁荣和人口增加,在城门外形成关厢的现象比较普遍,商业布局更加灵

活,集中、沿街、沿河。

城市普遍用砖修筑城垣,城市军事防御设施体系更加坚固与完善。 园林建设在一些城市中大量增加并达到相当水平。

三、明清时期的城市建设

都城:南京、北京、中都凤阳

中心城市:成都、太原、兰州、贵阳、昆明 防卫城市:

府州县城市:保定、安阳、南通、淮安、天水、银川、平凉、荆州、阆中、遵义、常熟、寿县 工商业城市:扬州、临清、平遥、太谷、景德镇、佛山、自贡 市镇:乌镇、南翔镇、周庄镇、同里镇、张秋镇、周口镇 边疆地区城市:瑷珲、归绥、迪化、喀什、西宁、大理、丽江

明清时期的都城(北京)

历史沿革:战国燕蓟县——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 朱元璋:以元大都为基础,“缩其城之北五里”,宫殿尽拆 朱棣:迁都北京,14年营建 明代北京的改建

总体布局:京城(内城、外城)、皇城、宫城

明代北京的改建:北部收缩5里,南部南移1里半,开拓南城 开辟天安门前宫廷广场 景山、钟鼓楼建设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8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明代北京的规划特点:城市布局两重性 宗法礼制的恢复 布局重点突出分明 街道扩展

居住区长条形、四合院形成 商业正阳门 清代的北京城变化

部分宫殿的重建:北京天坛、太庙、文渊阁、军机处值房、太和殿、南书房 离宫及园林建设(三山五园——“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即颐和园)

居住地段的调整(将内城一般居民迁出) “贵西城,富东城” 商业区的变迁

宗教建筑发达(喇嘛教)

南京(明代)

历史沿革:隋蒋州——唐升州——南唐都(金陵)——北宋江宁府治——南宋建康——元集庆路——明应天府

——南京

区位条件:西有长江,东有钟山,南有雨花台,东北玄武湖,西北沿江群山,西南滨江沼泽 选址原因:“皇祖与青田(刘基)辈亦熟筹之,历朝以来,都宫郡邑迁徙靡常,城隍墩堑填塞代有,以故洼池渠

沼,满眼皆是,地脉尽泻,王气难收,六朝奄忽,有自来矣,欲尽弃之,则室庐衢市,人情重迁,不若退卸稍东,挨钟山而填燕雀”(《广志绎》)

规划结构:外城、应天府城、皇城、宫城 特点:我国典型的不规则形都城

总体布局:东——政治区,西北——军事区,南——商业中心 道路:不规则的东西、南北向 人口:120万人

外城——防御,耕地及村落,十六座城门

应天府城——防御,不规则城墙,坚固城墙,十三城门,最大规模 皇城——左祖右社,轴线,右文左武 宫城——前朝后寝

中都凤阳 选址:“临濠钱江后淮,以险可恃,以水可漕” 总体布局:宫城、皇城、中都城、有中轴线

城市衰落原因:缺乏经济支撑、人口流失、黄河泛滥、战争频发、农业发展和水运交通恶化

成都

选址:四川盆地西部

历史沿革:蜀都——秦成都县——汉益州——宋成都府路——元成都路——清成都府 总体布局:皇城(蜀王府)、府城、少城

城市基本呈正方形,城池和街路朝向平行河道,东北、西南方向 皇城——方正规则,正南北,四门御河 满城(少城)——八旗驻地

性质:长江上游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西汉五大商业都会之一,唐“扬一益二” 商业区:皇城东南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19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昆明

区位: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三面湖光抱城廓,四面山势锁烟霞”) 沿革:唐拓东——元中庆路——明云南府城

明云南府城——不规则城墙,六门,有护城河,井字道路

分区:主要行政机构、民居、市肆集中在南部,城北次要行政,三山有寺庙,城外(东、南)关厢发达

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

1、明代的防御卫所分布:长城一线——九边重镇 东南沿海一线

2、卫所城市特征:城防坚固,有大量驻军,经济只能薄弱 3、明代的军事防卫城市

九边重镇和行都司:辽东(辽阳)、蓟州、宣化、大同、山西(偏关)、延绥(榆林)、甘肃、宁夏和固

卫城和千户所城:左云卫、右玉卫、山海卫、宁远卫、临山卫、南汇所、神木 防御城堡、城寨:杀虎堡、嘉峪关

军事防御职能突出的州府县城:登州、镇海、葭州(陕西佳县)

山西大同

区位:晋北内外长城之间,桑干河与十里河交汇处

性质:军事重镇,雁北封建统治中心城市,与宣化同为京师屏障

总体布局:城正方形,四面各一门,主干道正对城门呈十字形,东、南、北建关厢;宗教建筑较多;城中心建

筑、鼓楼

临榆山海关

区位:辽西走廊,长城东部起点“两京锁钥无双池,万里长城第一关” 古城防御体系:以关城为主体,南北两翼,左辅右弼,二城卫哨,一线坚壁 第一层次:山海关城,东西罗城,南北翼城 第二层次:威远城、宁海城 第三层次:关隘 第四层次:烽火台

山海关总体布局:126公顷,不规则四边形,四门,十字大街正对城门,中心有钟鼓楼,有坛庙寺观

嘉峪关

区位:长城西端,南为祁连山,关前一清泉 规模:2.56公顷 城市职能:军事防御

登城、蓬莱 区位:山东半岛

城市职能:唐港口城市——明海防城市

总体布局:形状不规则,四门,有门楼、角楼,有钟鼓楼;北部水城一备倭城,有蓬莱阁;

河北保定城

区位:河北省中部,西靠太行山,北与北京相邻。

总体布局:接近方形,西南角突出;四门;丁字交错;建有大慈阁、鼓楼;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20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越铁路方便安全的交通联系成为这些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外国独占城市特征:

1、 规划意图明显:军事、商业、工业 2、 城市建设中的隔离和差异 3、 外国的建筑形式的引进 4、 表现出现代资本主义的特征

5、 规划的早期构图主义、后期功能主义

6、 优点:建筑与道路的充分结合、建筑形式色彩与环境的结合、道路的古典主义美、城市轮廓线的处理、市

政工程的先进性

四、 中国近代的城市规划

外国人制定的规划(输入性发展):

局部地区规划:上海、天津、汉口、沈阳、长春、济南 总体规划: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 帝俄(大连、哈尔滨) 德国(青岛)

日本(长春、大连、沈阳、佳木斯、北京、鞍山) 中国人制定的规划(自主式发展):汕头、南京、上海、南通、广州、厦门、沈阳、福州、武汉

第八讲 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

一、中国现代城市建设背景

1、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1952年)

城市建设的恢复

城市规划的起步——座谈会

2、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

苏联模式的城市规划引入

第一部现代城市规划技术性法规——《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 城市规划特点:基础资料、定额指标 3、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年)

大跃进中的城市规划:大跃进 文革时期的城市规划

新时期城市规划的先声——重建新唐山 4、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迅速发展(1978年-至今)

城市规划的真正恢复

第一步现代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 第一轮城市规划的特点——整体性 层次性、连续性、经济性

二、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历程

三、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 1、中国现代城市化发展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36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发展起步阶段(1949年-1957年) 城市化波动阶段(1958年-1977年) 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总体特征

城市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后,实现了持续增长,并进入了加速和建康发展阶段。

城市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近20年来东部快于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快于大城市。 小城镇迅速崛起,已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支重要的推动力。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 2、中国现代城镇体系的发展与变化

城市(镇)性质及其职能结构的变化 行政中心城市进一步加强 工矿业、加工业新城市发展

工矿业:大庆、淄博、六盘水

加工业:长江三角洲、西安、洛阳、郑州 新型交通港口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五种交通形式:铁路、高等级公路、内河海运、航空、管道 边境口岸和经济特区城市的出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历史文化名城的确立和风景旅游城市的兴起 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大中城市发展速度增长与小城市发展速度减弱 改革开放后:大城市发展速度减弱与中小城市快速发展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镇分布至东向西呈现出高度集中——一般集中——比较稀疏的基本态势 交通指向分布为主

资源指向分布明显:矿产资源(山西)、旅游资源(黄山、桂林)

城市密集区和城市群地区正在形成(辽中南、京津塘、山东半岛、长江、珠江、闽东南) 3、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

城市规划体系构成

规划编制体系的发展与形成

发展:城镇体系规划地位的确立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出现 法定图则的探索:深圳

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的出现:厦门

规划编制体系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37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城市规划发展的总体特征

由技术型逐步走向综合型规划。

由单个城市规划视角逐步走向区域规划视角。 由终极蓝图逐步走向动态规划。

由计划型刚性规划逐步走向市场型弹性规则。 由精英型规划逐步走向社会性规划。 城市规划体系

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国家和地方法规体系;地方法规必须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 技术法规——国家和地方制定的专业性标准和规范,分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行政体系:不同层次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上级对下级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4、中国现代城市建设实践

改革开放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新兴工业城市(1950-1960年):包头、吉林、武汉、石家庄、郑州、洛阳、合肥 政治中心:北京

三线建设城市(1960-1970年):攀枝花 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新兴城市与城市新区开发:深圳、广州、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 旧城改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平遥、苏州、丽江、安阳、济南 城市环境的建设与城市设计及发展

唐山

震前:以煤矿、钢铁、建材、陶瓷、发电为主的地方工业城市,人口70万人 震后重建规划:建国后(十年动乱)进行的一次重大规划工作

规划内容:放弃路南区,西向发展建新市中区,北部新建新区,矿区调整布局,改建干道系统,分散集团式布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38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局。

优点:发展空间加大,绿地增多,生态环境改善

合肥——建国初:县级城市

建国后:省会,发展有钢铁、机械、纺织等工业及大专院校(科教城市) 城市规划:60年代、79年——三叶扇形布局

90年代——西、南开辟开发区

包头(50年代)——性质:钢铁工业城市

结构:一城三点

规划者:中央组织苏联顾问 特点:厂房基地——昆都仑河西

管理区、生活区——昆都仑河东

地方工业区——青山区,斜向道路、流行构图 南北轴线、中心广场

一城三点:老城、新区、钢铁工业区

北京

规划发展过程

1949年-1957年谨慎探索时期

郊区规划:西北文教风景区、北居住区、东西南工业区

城区规划:行政区集中/分散;棋盘加环路/放射;文物古迹保护;水系绿地重视。——分散、重工教、

放射路

规划指导思想:大工业城市、否定历史保护、安排公建居住

影响:奠定了北京城市布局的轮廓;大工业基地X古城保护隐患 1958年-1977年遭遇多种干扰期

规划背景: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60年三年不许进行城市规划 66年文化大革命

规划内容:在文教区、居住区中安排工业、实行分散集团式布局,将部分工厂迁至远郊 规划成果:十大建筑,长安街、天安门广场的改建 1978年-1983年拨乱反正期

与前期规划的区别:城市性质只是政治中心和文体科技中心,不提经济中心和现代工业基地。 提出绿化大环境,防止污染,大大提高环境质量。

提出旧城逐步改建,近郊调整配套,远郊积极发展的调整大布局方针。

确定提高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提出要从整体上考虑保护北京风貌特色。 在总体布局上,摒弃了消灭三大差别的形式主义做法,坚持合理的分散集团式布

局,

1984年-1992年深化调整期

规划主要内容: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要建成为世界一流水平的历

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

人口规模——2010年650万人,疏解市区,开拓外围(卫星城)

产业结构与用地布局——分散集团式,十大组团,加强东南向轴向发展;增加三产用

地;中心区、市级、地区级商业中心;建设CBD

保护和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城廓与绿化;棋盘道路街巷胡同;划分保护区、

控制建筑高度;保护景观视线走廊;新旧协调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39 中国城市建设史幻灯复习资料整理

城市环境——天然气工程、污染源控制、治山治水、市区绿化 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水源、通信、防灾 1993年以后发展完善期

规划主要内容:规划的有序进行

主次干道网规划的深化调整;五环八射;公交 绿化隔离带的实施

历史文化名城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规划的制定 奥林匹克场地规划 土地使用的规范性

成功总结:分散集团式、多环放射干道骨架道路系统、历史文化保护

攀枝花——建设时期:十年动乱时期

性质:钢铁

城市布局:呈分散组团式分布在江两岸沿江坡地上

资源分布、工业布局、生产写作、交通关系 深圳

规划历程:1979年——建市的三镇格局(深圳镇、蛇口、沙头角) 1980年——扩大蛇口、老城区 1986年——确定城市组团式结构 1996年——区域城镇网络结构 苏州

归化历程:1982年苏州总体规划——保护古城,发展新区 1996年苏州总体规划——分散组团式

(古城、苏州新区、吴县市区、东工业园区、北浒墅关新区)

广州

1985年总体规划:向东发展的趋势逐步形成

1993、1996年总体规划:拓展范围,向北、向东发展,南岸也有发展;

由单核心的城市结构——中心城区、东部城区、北部城区三大组团

文字编辑:李冉 仝昕 韩文雪

40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城市建设史PPT资料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28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