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双语版生态学作业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A:

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2、物理环境:指温度、可利用水、风速、土壤酸度等

3、生物环境:对有机体的、来自其他有机体的任何影响

4、种群: 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5、群落:是给定领域内不同种种群的混合体 B:

1、适合度:适合度是个体生产能存活后代、并能对未来世代有贡献的能力的指标。

2、适应:有机体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都是适应

3、生态位:是有机体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包括它发现的各种条件、所利用的资源和在那里的时间。

4、实际生态位:当有竞争和捕食条件下,有机体的生态位空间是实际生态位

5、栖息地:有机体的栖息地是它所处的物理环境。

6、什么是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生物学范畴的主导因子是指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诸种生态因子中一二个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起关键性作用的因子。例如热带的高温、高湿度对热带作物来说,都是主导因子;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水是植物的主导因子。如果诸因子的数量质量相当,而当一种因子变化可以引起生态关系的很大变化时,这种因子此时会起到主导因子的作用,如空气因子由微风变为暴风时会对植物生长带来很不利的影响。有时某一因子的存在与否或数量改变会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如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程度等都起主导因子的作用。谷类作物小穗分化至抽穗期间对空气中SO2等污染物很敏感,这时的空气污染是决定谷物产量的主导因子。 D:

1、田间持水量:当下雨或雪融化时,水进入蓄水池,并流进土壤孔隙,此时土壤的水容量上限称为田间持水量。

2、永久萎焉点: 植物不能吸取土壤中储蓄的全部水,因为它们不能产生足够的吸力从更细的土壤孔隙中吸水。因此可利用水的下限是由植物物种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的,称为永久萎焉点。 3、什么是渗透压调节作用?

答:渗透调节是控制有机体内水平衡的一种适应,以保持动态平衡的有机体的水含量,使生物体体液不会过于稀释或过于集中。

4、动物是怎样调节体内水分平衡的?

答:淡水鱼必须连续地排泄过量的水,因为鱼与它的环境相比,它是高渗透性的,它们产生大量低浓度的尿。生活在海水中的硬骨鱼有相反的问题,它们相对于环境是低渗透性的,肾脏排泄极少的尿,主要的功能是去除两价的离子,例如Ca+,Mg+等。

当在淡水中时,两栖类动物的皮肤积累了水中的盐。而肾排泄稀尿。在陆地上,脱水对渗透调节是最重要的问题,它们通过膀胱的表皮细胞重吸收水来保持体液。

大多数陆生动物呼吸湿度的维持包括了逆流交换,当吸入气进入肺时,空气暴露到越来越大的湿度环境中。来自肺的呼出气,在呼出通道上遭遇到一个逆流梯度。呼出的气体和呼吸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水分有效地返回组织。 哺乳动物肾脏的水保存能力表现出关键的陆生适应性。它们的尿离开肾脏之前,水在亨利氏袢中被回收。 C、

1、绝热冷却:太阳的能量到达地球上时,高能量的光波被地球吸收,并以热辐射的形式再释放出来。被加热的空气上升,与此同时膨胀。此膨胀吸收了空气中的能量,导致空气温度下降,这个过程称为绝热冷却。

2、微气候;微气候是动植物生活在其中的气候。

3、温度倒置:夜间,地面和庄稼表面迅速冷却,以致于表面变成温度剖面中最冷的部位,因此形成温度倒置。

4、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实际的水蒸气与饱和水蒸汽的比率。 E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升高时,体温保持大致恒定的动物称为恒温动物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动物称为变温动物。 3、内温动物:通过自己体内的产热调节自身体温的动物 4、外温动物:依赖外部热源提高自己体温的动物

5、驯化:有机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称为驯化。 6、春化:由低温诱导开花的现象称为春化

7、阿伦法则: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以降低自身表面积对体积的比率

8、贝格曼规律:寒冷地区的哺乳动物比温暖地区的哺乳动物个体趋向于更大,以减低自身表面积与体积的比率。

F

1、光合活性辐射带:太阳辐射中对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带就是光合活性辐射带。

2、补偿点:是光合同化量与丢失量完全平衡时的PRA强度

3、净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利用太阳光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使碳进入群落的营养结构中,这样碳就成了净初级生产力。 G

1、简单介绍地球中碳、氮、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平衡

答:

碳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驱动全球碳循环的两个相反过程,CO2是碳在大气圈、水圈和生物群之间流动的主要载体。陆生植物利用大气中CO2作为光合作用的碳源,而水生植物则是利用溶解的碳酸即水圈的碳。这两个亚循环由大气圈和海洋圈之间的CO2交换连接起来:

大气CO2 ? 溶解CO2

CO2 + H2O ??H2CO3(碳酸)

除此之外,在内陆水域和海洋中,碳以重碳酸盐形式存在,它来自富含钙的岩石如石灰石的风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CO2 + H2O + CaCO3 ? CaH2(CO3)2

通过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固定在光合作用产物中的碳,使之又回到大气圈和水圈中的碳圈层。

氮循环:主要是生物的固氮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大气氮也可以通过暴风雨中闪电放电来固定,以硝酸形式溶于雨水中到达地面,但仅仅只有3%-4%的固定氮是来自此途径。已固定的氮从陆地流到水环境中的量是相对少的,然而对水生系统却是重要的。最后,每年有少量的氮丢失到海洋沉积物中。

磷循环:磷主要储藏在土壤水、河流、湖泊和岩石及海洋沉积物中。由于矿物质磷有从陆地携带到海洋的趋势,使其溶于沉积物中,所以磷循环被称为沉积型循环。海水中磷沉积每年约1.3 * 107 t。由风化作用从岩石中释放出的典型的磷微粒,在它通过地下水进入溪流钱,可进入陆地群落并在其中循环许多年。然后,它被带回海洋,在表层水和深层水之间(通过上涌流)平均可有100次来回升降,每次可持续1000年左右,知道以颗粒形式沉降在沉积物表面。

2、生产者:生产者是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自养生物或绿色植物。

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4、分解者: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等所含的有机物质转换为简单的无机物的生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H

1、出生率:出生率就是新个体的产生。

2.死亡率: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 3.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

4.基础生殖率R0:是指在同生群结束时每个亲体产生后代的数量

5.内禀自然增长率r:在一组特定条件下,一个体具有最大的生殖潜力,称为内禀自然 生产率。

6.写出种群增长模型----逻辑斯蒂增长(Logistic growth)方程,并说明其中各参数的意义。

答:

dN/dt = rN(1-(N/K))

dN/dt: t时间种群大小变化率 r: 内禀增长率 N: 种群大小

1- N/K: 密度制约因子

在种群增长早期阶段,种群大小N很小,N/K值也很小,因此1-N/K接近于1,所以抑制效应可以忽略不计,种群增长实质上为rN,呈几何增长。然而,当N变大时,抑制效应增加,直到当N=K时,(1-N/K)变成了(1-(K/K)),等于0,这时种群的增长为零,种群达到了一个稳定的大小不变的平衡状态。 7、答:

R0??FXn0?r?lnR0

通过计算得知Ro大于1,这表明此熊猫种群已经增加,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熊猫种群将继续增大。r值为正值,这表示种群数量在上升。 8、答:

758?1.08700ln1.08T??0.006312.165 Nt = Noert ; 所以 lnNt = lnNo + rt; 即 ln16 = ln12 +50r, 解得r=5.75%

当r=千分之10时: Nt =Noe0.01*50=19.78 I

1、种间竞争: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为争夺同一资源(食物、空间或水体等)而展开的竞争 2、种内竞争: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叫做种内竞争

3、利用性竞争:仅通过损耗有限的资源,而个体不直接相互作用的竞争 4、干扰性竞争:通过竞争个体直接相互作用的竞争 5、叙述洛特卡-沃尔泰拉竞争模型(用图说明)

(1)种群1取胜,种群2被挤掉。该情况发生在K1>K2/β,K2<K1/α的时候。由于K2,K2/β右边这个面积内,种群2已超过最大容纳量而不能增长,而种群1仍能继续增长,因此,种群1取胜。

(2)种群2取胜,种群1被挤掉。其情况与(1)相反,该情况发生在K2>K1/α,而K1<

K2/β的时候。在K2、K1/α、K1、K2/β这块面积内,种群1不能增长,而种群2能继续增长。因此,种群2取胜。

(3)表示两个种群共存,形成稳定的平衡局面。该情况产生在K1<K2/β和K2<K1/α的时候,两条对角线相交;其交点E即为平衡点。由于K1<K2/β,在三角形K1EK2/β中,种群1不能增长,而种群2能继续增长,箭头向平衡点收敛。同样,因为K2<K1/α,在三角形K1/αEK2中,种群2不能增长,而种群1增长,箭头也向平衡点收敛,从而形成稳定的平衡。

(4)当K1>K2/β,K2>K1/α时,两条对角线相交,出现平衡点,但它是不稳定的。因为K1>K2/β在三角形K1E′/β中,种群2不能增长,种群1能增长,箭头不收敛。同样因为K2>K1/α,在三角形K2E′K1/α中,种群1不能增长,种群2能增长,箭头也不能收敛。因此,平衡是不稳定的。 J

1.捕食:捕食可定义为摄取其他个体(猎物)的全部或部分为食。 2.叙述洛特卡-沃尔泰勒捕食模型(用图说明)

A图表示猎物种群的零生长等斜线,捕食者的临界密度。当捕食者种群超过该密度,则猎物种群由被捕食导致的死亡率超过出生率。图B表示捕食者种群的零生长等斜线,这是临界猎物密度。当猎物种群低于该密度,捕食者种群会因为饥饿而数量下降。将以上两条等斜线与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就得到猎物和捕食者共同的瞬时数量变化(图C)。几乎不管捕食者和猎物的起始数量如何(只要两者数量大于零),就会出现一个循环模式,猎物数量上升,紧跟着捕食者数量也上升,而后者数量的上升会减少前者数量,最后导致后者数量也下降。这样猎物数量又开始上升循环再次开始。图D表示以C图中捕食者与猎物数量的双循环对时间(为横轴)作的图。 ??????????K

1、微寄生物和大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繁殖的寄生物称为微寄生物;在寄主体内或表面生长,但不繁殖的寄生物称为大寄生物。

2、拟寄生生物:在昆虫寄主身上或体内产卵,通常导致寄主死亡的一大类昆虫大寄生物是拟寄生生物。

3、社会性寄生物:不像真寄生物那样摄取寄主组织,而是通过强迫其寄主动物为其提供食物或其他利益而获利的寄生物。

4、解释寄生模型中各参数及其意义。 答:微寄生物传染病模型:

Rp = βSd

Rp :微寄生物的基础繁殖率

β :传播率

S:易感染寄主数量 d:感染持续时间

?如果R小于1,则疾病传染力在寄主种群中下降,而如果R大于1,疾病传染上升。

?传染病要持续,β、S和d都不能小,换句话说,传播应该有效,易感种群不能太小,感 染期不能太短。

?如果寄主迅速被寄生物杀死,感染期d会缩短(除非寄生物是食尸动物),寄生物繁殖率降低。由于这个原因,新的致病寄生物会进化降低其毒性以使Rp最大。

?如果R低,寄生物会被选择增加其毒性,这可以通过操纵寄主的行为发生。 ????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双语版生态学作业在线全文阅读。

双语版生态学作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28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