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梁启超在1922年写的《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创“新文体”,广泛介绍西方近代文化思潮,宣传思想启蒙。郭沫若:“文学革命的滥觞应该追溯到满清末年资产阶级意识觉醒的时候。这个滥觞期的代表,我们当推梁任公。”

诗界革命:由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要新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语句,而又需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真正以诗人面目畅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在1868年的《杂感》中,他就有“我手写我们”的诗句。

王国维:“艺术之美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红楼梦》是悲剧中的悲剧。提出了“境界”说。

真正以诗人面目倡言诗界革命的是黄遵宪。“我手写我心”

王国维提出“境界说”,艺术之美人之所以优于自然之美,全存于使人易忘物我关系。“

四大谴责小说:(刘鹗)《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曾朴)《孽海花》

林纾(林琴南)“并世诗书,看严林”(严复),林译小说。翻译小说180多种,1200多万字,译作著名的有《巴黎茶花女遗事》,《黑奴吁天录》。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被誉为”五虎将“的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在上海创刊,1916年9月第二卷改名《新青年》,兴起了“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辞《敬告青年》中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青年》大力介绍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给人们提供思想武器,也给文学以精神核心。

八事: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三大主义:1917年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提出了”三大主义“:”推翻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翻古典文学,建立写实文学;推翻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双簧戏:刘半农发表《我之文学改良观》和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从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并激烈地指斥旧文学为”选学妖孽,桐城谬种“。钱玄同化名王敬轩,批判刘半农的观点。

《新潮》:1919年1月,北京大学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办了《新潮》月刊,一起提倡白话文,一批知识分子形成了新文学的统一战线。

【“一校二刊” “一校:”北大; 两刊:《新青年》,《新潮》】

周作人的文学理论主张: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来要求新

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灵“与”肉“的统一中去表现”人“,用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学”;在另一篇文章《平民文学》中提出“为人生的文学”,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胡适文学主张: 1.1917年,《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它从“八事”入手,即:需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做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句。

2.胡适发表了《建设的文学革命论》,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以此为文学革命的宗旨,把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结合起来,其意义超出了文学领域。

易卜生:1918年,《新青年》第十卷第6号推出《易卜生》专号,主旨在反传统,反专制,提倡个性自由妇女解放的作品《娜拉》,《国民公论》,恰好和五四精神相吻合,形成了巨大影响。报刊上都是在谈论易卜生,受新意识熏陶的人没有不喜爱他的思想(易卜生主义)与作品的。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均,许地山等12人。文学研究会宣称要“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将文艺当做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人们习惯成文学研究会的创作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强调写实主义。代表作品有《潘先生在难中》、《春桃》(许地山)。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是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等日本留学生,他们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刊》,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将球的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造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创造社员的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语丝社:《语丝》周刊创办于1924年11月,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幽默泼辣的“语丝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语丝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亦有《莽原》《未名》,主要人物有高长虹。

浅草社,沉钟社:浅草社成立于1922年,主要成员陈炜谟,陈翔鹤,冯至;

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刊物有《浅草》季刊,《沉钟》周刊,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特点是朴实而带有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

湖畔诗社:湖畔诗社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出版诗合集《湖畔》,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新月社:1923年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胡适,多系于英美留学生,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这是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团体,受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影响较深,他们倡导新格律诗,闻一多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1.国故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想颉顽。林纾攻击北京大学的新派人物“颠孔孟,铲伦常”。

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派进行论争,1921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以融贯古今的姿态,标示“昌明国粹,融化新知”思想倾向稳健保守。鲁迅对《学衡》派的驳斥最为尖锐。

3.章士钊在《甲寅》,《甲寅杂志》1914年在东京创刊,写于1923年《评新文化运动》集中攻击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四文学的历史意义:

1.在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不断解放的思想。

2.文学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了解放,文体形式经历了全面革新,审美价值取向多元化。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

五四文学基本特征: 1.理性精神的张扬。 2.感伤的精神标记。 3.个性化的追求。

4.创作方法的多样化探索。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一节 鲁迅创作道路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鲁迅”是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是始用的笔名。

鲁迅前期五篇重要的文言文:1906年4月初《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编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生》)。

从1908年起,鲁迅和周作人翻译了许多外国短篇小说,合编《域外小说集》。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和散文集《朝花夕拾》。

第二节 《狂人日记》、《阿Q正传》

为什么说《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第一人称的手法,用日记体(白话文)和文言小序也是一种创新】

1.《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

鲁迅小说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作品首先揭示了狂人的周围的环境;人们对狂人的围观、注视、议论。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引出了一个怵目惊心的发现:“吃人”。不仅是狂人自身,而且是呆滞处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之下的“中国人”,这无疑是,纲常名教害了所有的中国人,作品由此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最深层次的揭露和批判。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判和变革的精神。狂人面对因循数千年之久的传统思想,大胆地提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将来害不得吃人的人,治在世上”,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

2.《狂人日记》采用了大胆的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作品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吃人”是通过象征主义来实现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构成了小说的灵魂。

狂人艺术形象分析:

狂人是一个既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独特的艺术形象,狂人是一个写得真是传神的“迫害妄想”,作品集中描写了他在迫害妄想之中时时表露出的强迫观念,推导出一个具有反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如何因传统势力的迫害而致狂的,狂人的言行中包含着的真理和正义,有激发了人们联想的暗示性。狂人被传统视为“反常”的举动,切切尖锐解释了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真实的先驱者、觉醒者。

阿Q人物形象分析: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2.阿Q又是一个深受封建观念侵蚀和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觉悟的农民。他不敢正视现实,长以健忘来解脱自己的痛苦。他又妄自尊大,严加“男女之大防”。他身上有着畏强凌弱的卑怯和势利,不觉悟丧尸做人的尊严,信守等级观念,(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施严于弱者。

3.阿Q思想性格最突出的特点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他能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恼;他能用虚无的未来款姐眼前的窘迫;他能以自己的丑恶去骄人;他能用自轻自贱来掩盖自己所处的失败者的地位,就自轻自贱地承认自己是虫豸,即从这种自轻自贱的“第一”中获取心理满足。

精神胜利法:

1.妄自尊大 2.化痛苦为幸福 3.化丑恶为荣耀 4恃强凌弱

也有人开始转向对阿Q性格的人类学内涵进行探讨,从人生的生存困境和对摆脱困境的徒劳这一对茅盾去评价对阿Q精神的解释所具有的超越时代和超越民族的意义和价值。

阿Q形象在学术界的论争:

有人认为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落后农民的典型;有人认为阿Q“是一种精神的性格化和典型化”;有人认为,阿Q作为一个虚构的任务,是某些具有种种消极性格的人的“共名”;还有的人认为,阿Q是一个革命农民的典型,是一个一步步走向革命觉醒的农民形象。学术界趋向于认为阿Q是一个落后不觉悟的,带有精神病态的农民形象。

第三节 《呐喊》、《彷徨》 对知识分子的思考:《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伤逝》中的子君与涓生等知识分子揭示他们的精神痛苦和自身的精神危机。《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曾经是一个富有朝气的青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时期敢于议论改革,到城隍庙去拔神像的胡子。可是十多年后却形容大改,锐气尽消,变得迂缓而颓唐,他“敷敷衍衍,只能凄苦地自嘲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小圈子。《孤独者》中的魏连殳曾经是一位“独战多数”的英雄,他在世人的侮辱、诽谤中顽强地活着,然而他只是孤独地挣扎着,终而失去了理想,自己行起他“先前的所憎恶所反的一切”,成立一个真正的“失败者”。

鲁迅对农民性格的反思:《祝福》《离婚》《故乡》《阿Q正传》愚昧,信守一种价值观。迷信,不加思考的相信转制文化,愚昧,麻木,落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对知识分子题材的思考: 鲁迅小说三元素:麻木(农民),孤独、虚伪(知识分子) 《狂人日记》《在酒楼上》《伤逝》《孤独者》,觉醒的知识分子悲剧历程。 唯一爱情小说《伤逝》,经济独立,精神独立的女性。

第四节 《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色:

1.《故事新编》在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经过这样的艺术创造,形成了《故事新编》古今交融的艺术特点,使古人和今人有机地纳入统一形象系列,将古代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

2.不是“将古人写得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3.运用“油滑”手段,在写插性的喜剧人物形象,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油滑”看作是鲁迅吸取戏曲艺术的历史经验而作的一种尝试与创造。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问题小说:冰心,叶绍均,许地山,卢隐,王统照,代表作品有冰心《超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问题小说的主题,题材比较广泛,婚姻之痛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国民性的改造,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信相结合的产物。

卢隐:(1899~1934)代表作《海滨故人》,《火刃的悲哀》,《丽石的日记》。 王统照:(1897~1957)代表作《沉思》,《微笑》,《湖畔耳语》。

乡土小说:1923年左右在鲁迅小说影响下,出现了一些作家创作乡土小说,青年作家有许杰,王鲁彦,许钦文,邰静农,蹇先艾,他们大都是来自乡村,寓居于京沪等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一起刚健,清新,质朴之气使创作界面目一新,代表作:许杰《赌徒吉顺》,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抒情小说: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崭新的写法: a.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

b.不注重事件的外部描写,侧重宣泄,被称为“情绪小说”。 c.在创作方法上,以浪漫为主。

d.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更新了传统的小说手法,丰富了小说的体式,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

第二节 叶绍均 许地山 冰心

叶绍均(1894~1988),名圣陶。1928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作为新文学初期少见的长篇小说,也是他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

叶圣陶小说的艺术风格:

1.叶绍均小说的突出艺术风格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潘先生形象的成功塑造就是一个适例。

2.同情与讽刺兼重,是叶圣陶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3.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圣陶小说的又一面。 叶圣陶的童话创作则是中国童话的开山,从1921年开始创作《小白船》到1923年出版诗集《稻草人》和1931年出版《古代英雄的石像》。

许地山:(1893~1941)笔名落华生。代表作:《坠网劳蛛》中的尚洁,都曾被丈夫一起,后历遭劫难,流落异邦,但她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以宗教的容忍心,苦乐观处事待人。他的小说主人公,在人生的种种磨难面前泰然自出。尚洁得失随缘,不求闻达,一切都任其自然,“表面看来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她的这种人生态度有积极意义。1928年发表的《在费总理的客厅里》。1934年发表《春桃》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短篇小说散文集《超人》。“爱的哲学”被系统化。“冰心体”:如《春水》,《繁星》,《寄小读者》等,都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冰心体”的文学风格。“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劳逸,清丽淡远,她以白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渗入地流利,凝练的文字之中。

第三节 郁达夫

郁达夫:代表作品《银灰色的死》,还写了《沉沦》,《南迁》,《沉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中收录了《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

《沉沦》的思想主题:

《沉沦》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留日学生,因对爱情的渴望得不到满足,又兼不堪受异族的欺凌,最后投海自尽。小说大胆描写了这个受五四思潮的洗礼而觉醒的现代知识青年“性的要求与灵肉的冲突”,以及由此而生的变态性心理,激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1.个性觉醒/解放。2.民族觉醒。

郁达夫式的抒情小说,主要特征:

1.自我的写真,郁达夫虔信法郎士关于“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这一断言。他的小说大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2.感伤抒情。 3.结构的散文化。 4.流丽、清新的文笔。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新诗体:1917年2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了《白话诗八首》,收入《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沈尹默的《月夜》的建行、建节的基本样式,打破了旧诗体式的规范,而且已经显示了白话诗的新体式;世行较短,大体整齐的自由体诗。

刘半农:诗集《扬鞭集》,《瓦符集》。《叫我如何不想她》韵律和谐,节奏明快,用比兴手法,写远离祖国的游子情怀,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

沈尹默:《三弦》则被胡适称为“从见解意境上和音节上看来”,“一首最完全的是”。 湖畔诗:《蕙的风》(汪静之);《春的歌集》。

小诗:小诗的形成收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小诗,在当时是指“流行的一行至四行”的新诗,冰心的《繁星》,从形式上看,一般是三五行,多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宗白华的《流云》。

冯至:1925年以后《一条小河》,《蛇》表明诗人诗艺日臻娴熟。鲁迅颇推崇冯至的抒情诗,称

之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象征主义诗派: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它的代表人物是李金发,穆木天,姚莲子。

李金发:代表作《弃妇》,以弃妇形象暗示对于人生的个人化感受。《有感》中“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

第二节 徐志摩,闻一多

徐志摩:独特的人生观,人生理想即使对爱,自由和美的追求与信仰。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徐志摩的诗的思想追求: 1.追求光明与自由的理想。 2.舒畅爱与美的追求,《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将爱,自由和美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形式,视为关系“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确立”,“灵魂之救度”。他把理想,人生追求的心灵律动之表现。

徐志摩的诗的艺术特色:(意象美,意境美,音乐美) 1.意象新颖 2.富于音乐美

3.章法整饬,灵活多样 4.辞藻华美,风格明丽。

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有很大影响,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性。 2.绘画的美,主要是指时的辞藻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在新诗的发展史上,闻一多是一位对新诗艺术形式作出划时期贡献的诗人。

第五章:20年代新诗(二) 第一节 郭沫若创作道路 郭沫若:《女神》是他的第一部新诗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女神》的思想价值与艺术价值:

1.《女神》的成功在于五四时代精神与诗人创作个性的高度融合统一,《女神》是诗化了五四精神。

2.《女神》最强烈而集中地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生理想,《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凤凰涅槃》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诗人借用凤凰集香木自焚而更生的神话。“美丽新世界”

3.《女神》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这个狂放不羁的“自我”与天地并生,具有无法遏制的激情和无穷的神奇力量,他们否定世间一切的传统偶像,摧毁封建枷锁,以期高张本我,获得彻底解放。他们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是五四觉醒而奋起的一代。在这些无羁的诗作中,人的自我价值第一次得到了肯定,人的创造力第一次得到了承认,人的性第一次得到了张扬,它显示了在五四个性解放的时代氛围中,长期习惯于封建意识形态泯灭个性价值中

华民族,已经获得伟大的苏醒,开始了漫长的自我解放的历程。

4.《女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

5.对创造精神的颂扬,都与郭沫若早期世界观的哲学基础—泛神论(无神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女神》的艺术想象与艺术形象建筑在泛神论的思想基础上。

6.这种自然神力的人格化,是整部《女神》表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化美。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夸张,激越的音调,华赡丰美的语言和浓烈瑰丽的色彩。赋予《女神》,浓郁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7.《女神》在形式上实践了诗人绝对的自由,绝对的自主的艺术主张,这是与他的让感情“自然流露”的诗歌主张一致的。

8.《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在于,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第六章 20年代戏剧 第一节 早期话剧创作 “文明戏”:同陆镜茗,欧阳予倩领导的春柳新剧同志会,同为文明新戏重要剧社。由于中国初期话剧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别于旧戏,故被称为“文明戏”。1021年3月,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等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童年5月创办了《戏剧》月刊,倡导“写实的社会剧”,强调戏剧必须反应时代与人生,肩负起社会教育任务;同时,提倡“爱美剧”,反对戏剧商业化。

郭沫若的历史剧“女神三部曲”《棠棣之花》《湘累》《女神之再生》。”三个叛逆的女性:《王昭君》《卓文君》《聂嫈》。

丁西林,他的第一个剧本《一只马蜂》,1925年创作的《压迫》。 田汉:剧本《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南归》。

第七章 20年代散文 第一节 20年代散文概述 语丝文体:《语丝》周刊刊载的社会批评和文化批评,“任意而谈,无所顾忌”,文笔幽默辛辣,时称“语丝文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有着重要地位与影响。

梁遇春被称为“中国的爱利亚”。 第二节 周作人

五四时期及20年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散文集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虎集》《谈龙集》。

周作人的散文历来就有浮躁凌厉和平和冲淡的两种风格。

最能表现周作人散文个性的却是他称之为“美文”的艺术性散文,1921年6月周作人发表了《美文》。文章将“美文”界定为论文的一种,周作人所提出“美文”它通常所称的散文小品。

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内涵丰富,冲淡平和,很高的审美品位,渊博的学识和甚深的艺术功力,就将知识,哲理与趣味融于一体。冲淡平和在他的散文中,不只是写作上的特点,而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境界。

朱自清散文文人气颇重,重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最主要特点,朱自清长于写景。

第三节 《野草》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大量尝试散文诗创作的第一人。

《野草》收散文23篇。

“独战的战士”是《野草》独创的艺术形象,鲁迅的孤独感富有了战斗的色彩,也表现着鲁迅笔下的战士的时代的和个人的特色。使《野草》的抒情风格为一种悲剧美所浸润。《秋夜》中的“枣树”,《过容》中的“容”,《这样的战士》中的战士,都是这样独战的战士。又都带有尼采思想的明显。

散文诗《野草》在思想和艺术上大量吸取了外国文学的营养,而文化为自己的血肉,表现出鲁迅的开放性。

《野草》对现实景象和梦境的交错描写,把一些微妙难言的感觉,直觉情绪,想象与潜意识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有着丰富的心理内涵。

隐喻于法的大量运用,是《野草》修辞的显著特点。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第一节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提出的理论主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是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的。无产阶级文学要“使读者得到旧社会的认识及新社会的预图”,“对于敌人的厌恶,对于同志的团结,是革命文艺精神。论述了革命文学的性质,任务,接触到作家世界观的转变问题。

左联: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2月鲁迅,冯雪峰,蒋光慈,田汉,杨翰笙等40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纲领而制度的左联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宣告以”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我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鲁迅作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左联于1936年解散。左联刊物是《创造月刊》《太阳月刊》《萌芽》。

左联的文学活动: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与运用。左联成立了马克思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 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用的联系。 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

4.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和发扎你。“左联”由1930年初成立,到了1936年初解散。

梁实秋的人性论:

1.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进行反思与评价,提出人性核心的道德评价的文学标准。以古典主义的“节制”为美学追求。

2.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关键的概念。他一再强调“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人性为文学的核心与唯一标准。认为人性都是超阶级的。

朱光潜对文学的态度:“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这是当时一批独立自由的人文主义立场上的文学家的心声的集中体现:“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和怡情悦性的功能,维护文学的独立自足性。

宗白华主张的“诗意人生”,他一方面用唯美的眼光看世界,一方面把人生当做艺术品来创造。

文学论证:

1.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的批判。为了倡导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把鲁迅,茅盾作为批判对象。冯乃超首先发难,全面否定五四文学,钱香邨《死去了的阿Q时代》全面否定

鲁迅创作的意义。

2.把鲁迅,茅盾作为推行文学革命的障碍,甚至骂鲁迅为“封建欲孽”“二重反革命”。 3.鲁迅发表《“醉眼”中的朦胧》提出,一切文艺固是宣传,而一切宣传并非全是文艺。 “文学基于普通人生”的论争: 梁实秋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的”“天才”创造文学,“一切的文明,都是极少数的天才的创造”“把文学当做阶级斗争的工具而否定其本身的价值”。鲁迅在《文学的阶级性》说:“在我自己,是以为若据性格感情等,都受‘支配于经济’”。不相信有一切超乎阶级的文章。

关于“文学自由”的论争:

1934年5月汪懋祖,徐梦因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引起的。夏丐尊,赵元任,沈雁冰,据顶掀起反对文言,包围白话的运动。

性灵文学:

30年代,林语堂,周作人。1932年林语堂创办《论语》半月刊,1934年《人世间》1935年又办《宇宙风》,张扬自我表现的“性灵文学”,林语堂解释“性”指一个人之性,“灵”指一人之“灵魂”或“精神”。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对灵魂自我审视的表现;强调人的性灵,文艺要摆脱社会的约束,提倡小品文,推崇闲适。

鲁迅则提倡战斗的力与美。在《白莽(孙儿塔)》序中称殷夫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纛(dao),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愧的丰碑,一切所谓圆熟简烁,静穆幽适之作,都无须来作比方,因为这诗属于别一世界。

茅盾的《蚀》三部曲,《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 李劼人“大波”系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革命十恋爱:是80年代小说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蒋光慈十分赞同“文学就是宣传”主张,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丽莎的哀怨》《冲击云围的月亮》等开始描写革命者的恋爱故事。在革命题材注入浪漫的柔情,极力为革命者蒙上一层罗曼蒂克的升华,形成了“革命+恋爱”的概念化,模式化写作,被称为“革命的罗曼蒂克”。类似作品:阳翰笙《地泉》胡也频《到莫斯科去》。

茅盾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

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通过一位“极想有为,怀着热爱,而有所顾惜,过于矜持”的青年肖涧秋在一江南小镇的情感遭遇,表现了大革命风雨的到来之前知识分子的曲折彷徨的心灵世界,短片《为奴隶的母亲》描写了农村骇人听闻的“典妻”习俗。

叶紫的短篇小说《丰收》被鲁迅收入其主编的“奴隶丛书”。

东北作家群:

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之后,一些流落在关内的青年作家,日益思念被日本侵略的铁蹄肆意践踏的故土,传达出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故乡人民誓死保卫家乡的激赞之情,他们被称为“东北作家群”。比较著名的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被鲁迅编入“奴隶丛书”的《八月的乡村》《生死场》

吴组缃,他的名篇《一千八百担》虽然只描写了一天的农村,却高度浓缩了当时的农村社会。

新感觉派:30年代上海,出现了一个新兴的小说派别—“新感觉派”。它提供了都市文学形态,

始人的勇敢有力,反衬出囚禁在封建精神统治的北京人的空虚,怯懦,辅修,堕落。他赞美原始人的纯真,单纯,斥责博学阶级的自私,伪善,阴险,倾轧。

你如何理解《雷雨》笔下雷雨式性格:

“雷雨式性格”蘩漪,曹禺是一位拥有炽热激情的作家。“雷雨式”的沉闷压抑,“雷雨式”的汹涌激荡。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鲁迅的杂文是诗化的政论,是政论化的诗,做到了严密的逻辑和生动的形象的高度统一,思想家的卓识和文学家的才华的高度统一。“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语言简洁峭拔,充满幽默感。

林语堂散文特点:

推动了30年代幽默小品的创作,林语堂在小品题材和风格上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小品要“悟出灵性”,凡方寸中一种心境、一点佳意、一般牢骚、一把幽情,皆可听由其笔端流露出来,无拘无碍,从容潇洒的境界。

李广田,在北京大学时与何其芳,卞之琳结为好友,合出过诗集《汉园集》,为“汉园三诗人”之一。

何其芳:《画梦录》与曹禺的《日出》,师陀的《谷》一起,于1937年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

瞿秋白的《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开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文协:1938年3月27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在武汉成立,形成了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得到作家们的积极响应。

梁实秋从他独特的视角出发,他还是坚持新月时期的文艺思想,坚持认为文艺仍是超阶级,基于固定的普通的、人性的。他要使文艺游离抗战,游离政治与宣传。梁实秋的文学“与抗战无关”论调得到了沈从文的应和。梁实秋的言论“抹杀了今日全国文艺界的一个共同目标:抗战的文艺”。巴人,郭沫若则对沈从文的主张表示了义愤与批评。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教育学者,作家陈铨,林同济,雷海宗等为代表。他们在昆明创办《战国策》,在重庆开辟《大公报·战国》副刊。他们着重宣扬以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主观唯心论,鼓吹“自我”中心,强调心灵表现,提倡超阶级的民族文学运动。

1945~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胡风的主观意图是反对文学创作上的教条,他认为“主观战斗精神”是艺术创造的源泉。

沙汀“三记”的三部长篇小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钱钟书《围城》方鸿渐人物形象分析:

方鸿渐的旅途也正是一个精神追寻的历程,主人公方鸿渐隐喻了一场犹豫不定的追寻游戏。在与鲍小姐追求与引诱的游戏中,在苏小姐、方鸿渐、唐小姐的错位追求中,在与孙柔嘉的婚恋中,在谋职中,无一不是由追求始,以幻灭终。小说中借人物的口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方鸿渐更说到:“他们讲的什么围城,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寻梦过程中,透露出作者对于人生的形式上的思考。

《围城》的艺术特色:

小说对于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有深入细致的表现与把握,尤其是作者深入把握和表现了人物情感变化中胜利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细腻的心理描写与独特的讽刺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善于经营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比喻往往发展为象征,形成贯通全书的反讽。

老舍《四世同堂》

祁老人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祁瑞宣作为四世同堂的祁家第三代,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所不曾受过的新式教育,这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茅盾。

《四世同堂》中的文化反思特色:

《四世同堂》鲜明的特色是有比较浓厚的文化反思色彩。作为小说中心的祁家,实质上是中国封建礼教堡垒的象征。祁老者引以为豪的四世同堂正是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想结构。老舍抓住了维系这个堡垒的内在文化扭结,把它置于小羊圈胡同的具体环境和民族抗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加以表现,体现了北平文化进行了沉痛的反思,揭露了北平市民中的民族劣根性,以理性审视的目光,对“民族的遗传者”作了穿透性的剖析。老舍对国民性根源的剖析不能说已经非常深刻、准确。

巴金《寒夜》的思想主题及艺术特色:

1.集社会批判,文化反思,人性杂糅合一的作品。

2.缜密冷静的艺术风格,客观冷静,重在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以心理深度见长。

艺术特色:巴金在《寒夜》里描写了小公务员汪文宣的生活。汪文宣是大学生,他为人正直,绝不愿巴结上司;他善良,他爱国,他自卑自戕自轻自贱,当妻子被别的男人带走时,他都不敢出面阻止;他在家庭纠纷时,只敢自己打自己;他自己毫无主见,一切都要看人眼色行事,他的死首先来自物质方面的社会原因,其次才是家庭的精神方面原因。

张爱玲《金锁记》

《金锁记》可以称之为“女性情欲的研究”,是张爱玲小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哥哥为了攀上高宅大院的姜家,也为了省掉一笔嫁奁,将亲妹妹曹七巧送进了姜家瘫痪少爷新房里。作者正是通过这个故事研究,这黄金是以爱欲的禁锢换得的。畸形的情欲竟然需要三四个人的幸福与生命来抵偿。最初为黄金而锁住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折磨了她一生,也折磨了她一家。人是可怜悯的,是情欲的奴隶。相比曹七巧健康而强烈的情欲,长安、长白是苍白的生命。

张恨水《金粉世家》《啼笑姻缘》

田间是抗战时期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 闻一多称赞田间为“时代的鼓手”。长诗《给战斗者》是田间代表作。 冯至《十四行诗》的思想追求与艺术特色: 思想追求:冯至的《十四行诗》,在充满生死考验的时代背景下,深沉地思考着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人类的前途。《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我们听着狂风里的暴雨》《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和《有多少面容;多少雷声》等诗作,在存在的自我成相和生命的相互关怀中找到肯定的答案,极富生命。——存在哲学的深度和宽广的人文情怀。

艺术特色:德国诗人里尔克影响下,利用十四行诗结构上的特点保持语调自然,这表明了中国现代诗人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消化外来艺术修养的能力,都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境界。

袁水柏的《马凡陀的山歌》,是这个时期影响最大的政治讽刺诗集。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编的《七月》和《希望》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派,它因《七月》杂志而得名,主要代表诗人有鲁藜,绿原,阿垅,曾卓,牛汉等,七月诗派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主张发挥“主观战斗精神”,要求作者“突进”到现实生活中去,并要表现出主客观的密切融合;他们强调艺术性而不作唯美的追求,要求诗人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美。

绿原是七月诗派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1.艾青的人,总 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应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的主导意象。“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爱这土地》

2.他终生在为这“土地”深沉地歌唱,同时也终生在对“太阳”热情地礼赞。

3.在感受和表现方式上,从而形成了艾青独特的创作风格:现实性、理想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

4.艾青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即感觉,情绪,想象和思想(理性)的总和。如《雪花在中国的土地上》。显然诗人不仅仅是在写自然景观,它包含诗人一颗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艾青的诗具有散文美。

九叶诗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一群以辛笛,陈敬容,郑敏,唐祁,唐堤,穆旦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义者”,这个诗派过去称为“现代诗派”或“新现代实拍”。九叶诗人完成了对中国新诗的又一次探索和创造。他们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融汇和创新,对中国是个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对于推动中国新诗的现代化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1.在艺术表现上,九叶诗派的诗歌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 2.语言清晰准确,而诗意朦胧含蓄。

穆旦与郑敏,郑运燮并成西南联大“三星”。“穆旦是中国最早有意识地采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的几个诗人之一。

宋之的的《鞭》和《祖国在呼唤》是40年代较有影响的作品。 完稿于1945年的《升官图》现实出陈白尘出色的讽刺艺术才华。 郑祖光,三幕剧《风雪叶归人》《捉鬼转》是讽刺戏剧的力作。 在历史创作剧方面,郭沫若,先后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六部历史剧。

夏衍代表作《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贺敬之等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 李季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 解放区文学的特征:

1.解放区文学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它服务于时代政治任务的功利性。 2.解放区文学的第二个特征,体现在艺术追求的乡村化。

3.解放区文学的第三个特征,体现在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 怎样理解评书体:

赵树理小说成功确立了一种“评书体”的小说样式。这种评书体小说样式,这种评书体小说结构上吸收评书艺术以人物带出故事,以小故事构成情节的方法。

1.由于人物之间在结构和冲突上的双重联系,又使得每一个小故事围绕主情节展开并给读者在阅读中留下“联想空间”。

2.通俗化即平实,具有通俗晓畅,简洁生动,质朴明快,幽默风趣的特点。故事相缀,情节连贯,结构单线,语言通俗,正是“评书体小说”的基本要素特征。

孙犁,以其清新而又细腻的艺术格调,受到读者广泛喜爱和赞赏。 孙犁小说的艺术特色:

孙犁创作侧重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优美,善于在艰苦奋斗中寻找诗意,创造幸福的人性美。用真诚与柔情呼唤美好未来的平凡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出健康纯洁的人性美。《荷花淀》是他的代表性作品。全篇四个场面“月夜织席”诗情画意。“夫妻话别”似水柔情的基调,表现得耐人寻味。“中途遇险”是女性群体的立体展示。“苇塘歼敌”战斗洗礼的女人们,油然涌起一种自信与自豪,孙犁用清新俊丽的语言,勾勒生活的诗意,探寻心灵的奥秘。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应解放区土改运动的长篇小说。 周立波《暴风骤雨》

第一次文代会: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于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郭沫若所作的《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茅盾作了报告,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三次批判:

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2.对《红楼梦》研究中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矛头指向俞平伯。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向文艺界,科学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论证,其核心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八个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京剧。 《奇袭白虎团》《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三突出: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柳青《创业史》

梁生宝人物形象分析:

梁生宝入了党,父子重新燃起创业之火,但梁三老汉只想一幢三合头瓦房院,做瓦房院的长者。梁生宝却热身组织互助组,带领贫雇农共同富裕。梁生宝奔波百里,省吃俭用,引进富产稻种,姚世杰郭世富进行斗争。

梁三老汉人物形象分析:

梁三老汉是《创业史》塑造得最精彩的老一代农民的典型。在旧社会他经历了发家成梦的辛酸史,解放后他凭直觉感激新社会给他带来新的希望。作为背负着几千年私有观念的小生产者,他倾向于个人发家致富。当梁生宝不愿听他的安排而组织起互助组时,他便自发地反对集体事业,自私,落后,狭隘,保守的小生产者意识,同时,他又具有普通农民勤劳,善良,朴实的品质,内心深处充满矛盾,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真正体验到中国农民性格的本质内容。

《创业史》基本特点:

1.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学性的议论相结合,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特点。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也是《创业史》显著的艺术特色。

梁冰《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 林道静人物形象:

林道静的爱情希望及其破灭,是林道静自由个性解放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转折。正当林道静自

绝时,北大青年学生余永泽伸出了多情的拯救之手。对方美丽动听的词句及其“骑士兼诗人”的风度,重新燃起了她对希望之火,乃从跟感恩,钦佩发展到相爱,并与之同居,但不久她发觉自己并未因此而实现自由、自主的人生追求。余永泽需要她,于是林道静陷入苦闷。由于余永泽粗暴干涉林道静的行动,直接导致了共产党人卢嘉的被捕,经过痛苦的沉思茅盾,与余永泽彻底决裂。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从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充实与欢欣,以倔强的死来表明自己对选择革命道路的义无反顾,显示自己坚定的革命信念。

《青春之歌》的成就,在于赋予层次的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其政治意思在于证明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实现。

茹志鹃的《百合花》:早以“百合花”的“清新,俊逸”风格受到茅盾的称赞。“百合花”中调动了“破洞”“馒头”“菊花”“百合花被子”等一系列细节,于表现心理,塑造人物颇为有益。她善于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百合花》中“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而至于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谱写了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王蒙,19岁时就创作了充满青春激情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

郭小川与陈笑生,张铁夫合作,用“马铁丁”笔名写作“思想杂谈”,产生过较大影响。 郭小川诗歌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1.郭小川认为“诗人首先是战士”,以战士—诗人的眼光来观察现实,提出并回答革命者在不同革命阶段应有的精神状况,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作于1956年的抒情诗《致大海》是其战士心灵的一次裸露。诗人以“大海”作为革命的象征,寻绎了他成为一个战士—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2.1962年的《甘蔗林—青纱帐》有“甘蔗林”“青纱帐”两个象征。战争岁月虽然过去,但它的革命精神却是不能忘记的。“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是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

1959年抒情诗《望星空》,诗人以宇宙星空为参照物,对自我心灵进行了一番严厉的自剖和审视:”说什么:/身宽气盛,/年富力强!/怎比的:/你那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说什么:/情豪志大,/心高胆壮!/怎比的:/你那扩大胸襟,/无限容量!重视诗歌形式创新和创造。

在郭小川创作中,占主体的是政治抒情诗。

另外,郭小川在诗体形式的创新上也是煞费苦心,他的诗作一般采用“楼梯体”,使用的是“半自由体”“四行体”“民歌体”。

贺敬之诗歌的艺术特色: 贺敬之《白毛女》《回延安》这些诗歌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楼梯体”形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形式融入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

闻捷:诗集《天山牧歌》。《天山牧歌》是闻捷最有代表性的生活抒情诗总辑。如《吐鲁番情歌》《苹果树下》等展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风土人情。《复仇的火焰》是闻捷叙事诗的代表作。

《茶馆》的艺术特色:

1.茶馆的艺术构思是独特的,它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使用“反描法”。茶馆生动而精炼地描绘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清末社会,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太监居然要买大姑娘当老婆,农民无法生活,无法不卖儿鬻(yu、)女,流氓暗探横行乡里,正直的人因一句话就要坐牢......明清末黑暗。

2.《茶馆》艺术构思中还使用“侧面透露法”以小见大。“侧面透露法”考虑的是主题与环境之

余华是近乎偏执地迷恋对暴力,灾难尤其是死亡的叙述。《现实一种》中的“死亡叙述”抑或是《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中对爱情和亲情的描述,叙述语言都表现出近乎残酷的冷漠。叙述者的主动意象已降至感情的冰点,其次除了上述的主题颠覆之外,余华小说的先锋性与颠覆性还明显地表现了他所惯常使用的文类型颠覆,即对旧有的文类实行颠覆性戏仿。

《现实一种》体现了余华小说的基本特点。小说所讲述的是兄弟仇杀的故事。余华在叙述这一家族令人惊心动魄的灾变与毁灭时所用的叙述语调却是惊人的冷漠与安详。以一种极其精细且略显调侃的语调来叙述。以一种极端的叙述对伦理文化及人性本质实行了极端的颠覆。

第三十章 80年代新诗 归来的诗人:“归来”诗人群,包括七月派诗人鲁藜、艾青,“归来”的诗人在诗歌内容的历史反思与艺术的个性化方面,为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朦胧诗: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食指、多多,代表着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舒婷《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朦胧诗的思想主题:

1.朦胧诗作为一种新诗潮,一开始便呈现出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

2.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反叛和变革,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朦胧诗艺术表现主要特征。

朦胧诗三个崛起:“一批新诗人在崛起”到孙绍振的“一种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的概括,再到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从形式到内容把朦胧诗的艺术主张系统化,肯定了朦胧诗的价值。

“第三代诗人”或曰“新生代诗人”,“后新诗潮”第三代诗人反叛和超越朦胧诗,重建一种诗歌精神,这种精神不是英雄悲剧的崇高,理性自我的庄严,人道主义的伤感,而是一种建立在普通人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和世俗人生中的个体的感性生命体验。反英雄,反崇高,平民化成为后新诗潮的总体特征。反意象,反修辞,口语化,是后新诗潮在语言实验方面的重要特征。

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

对人的自我价值与尊严的肯定确认,对人格独立和人生理想的追求张扬构成了舒婷全部诗歌的核心思想,《致橡树》不仅仅在于宣扬了一种爱情观念。在《神女峰》一诗中“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舒婷诗歌以“自我”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抒情性向。她早期诗中的抒情感伤《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抒情性向既是“迷惘的我”,又是“深思的我”,是一个超越了诗人“自我”的具有普遍概括意义的一代人形象。

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的诗歌善于敏感地把捉细小的感觉,从个人感触中表达对于生命的体验,比如《远与近》“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

第三十一章:沙叶新《寻找男子汉》《耶稣·孔子·披头士列侬》《假如我是真的》。

第三十二章 80年代散文

巴金的《随想录》被称为“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 杨绛《干校六记》展示了在特殊年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

《随想录》深刻的思想文化内容,突出地表现为作家具有震撼力的批判与自我批判精神。 《随想录》最撼人心魄的,还在于作者作者那种严于责己,解剖自我的强烈的自审意识和自审精神。

80年代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徐迟)。

第八十三章 90年代文学思潮 王朔小说艺术特色:

王朔小说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他的“顽主”系列,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千万别把我当人》《玩的就是心跳》《一点正经没有》《我是你爸爸》等等。这些作品以颠覆性的小说叙事叛逆了占主流地位的知识分子话语一切美好,庄严,神圣的情感和价值,在小说中受到无情的调侃。

王朔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为市民文化争得了现实自身,言说自身的话语表达权力。边缘的主人公和英雄。王朔小说的上述意蕴凸显出来的“反智”的写作策略,说精英文化的存在,其对知识分子的一些劣根性如迂腐清高,自我膨胀等给予了痛快淋漓的挖苦和嘲弄。

新写实主义—刘震云。

王安忆《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再到《小鲍庄》再到《岗土的世纪》《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长恨歌》。

迟子建《树下》《日落碗窑》《白银那》。 池莉《烦恼人生》《太阳出世》等作品成为“新写实”代表作家。

构成90年代女性写作另一极的,陈染,林白,徐小斌,徐坤。

一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她都以一种近乎呓语式的内心独白体对女性私人隐秘体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

二是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一种自传式的氛围中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一个女人成长历程中个别的,个人的铭心刻骨的记忆,并由此把女性的奇特经验渲染到了极致。

毕飞宇,陈染,林白被评论界成为“新状态作家”。 王小波《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张承志的《心灵史》:

小说的史诗力量首先来源于作家对哲合忍耶那长期被歪曲,被丑化历史的真实还原,以及作家对哲合忍耶教悲剧命运和灾难根源的严峻叩问。其次,这部小说的艺术力量还主要来源于作家对历代圣徒精神人格的塑造。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在线全文阅读。

现当代文学专升本重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421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