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土保持、生态公益林保护、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创建一批绿色生态城镇、绿色生态乡村,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加快森林防火体系建设,完善森林防火工作预警预报,提升防火、灭火技术装备与水平。加快农村新型能源推广应用,突出抓好大中型沼气、太阳能、污水净化处理等生态节能工程,2012年新建10万口户用沼气池。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有机肥、高效低毒低残农药、可降解农膜和秸秆还田。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控制城镇和工矿企业“三废”对农村的污染,加强重金属污染产地改良与修复,继续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逐步改善农村环境。 四、着力用科技武装农民,全面造就现代农业人才队伍 14.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重点,大力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村经营管理技术、农村信息化技术、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速实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农村信息化骨干队伍培训工程和“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重点培养科技致富带头人、种养业能手、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农民企业家和农村高技能人才。设立全省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专项资金,认真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 15.加快培育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

31

型农业科技人才,“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引才工程和科技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向农业农村倾斜。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培育跨区域、跨部门、跨学科的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大力推进省部共建高等农林院校,积极参与国家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提高涉农学科(专业)的生均拨款标准。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力度。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和科技副县长计划。实施更加开放灵活的现代农业人才激励政策,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职称评价标准,注重工作业绩和实效,鼓励科技人员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技推广和创新创业。

16.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制机制。认真落实《湖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积极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相适应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整合农民教育培训资源,以涉农院校、科研院所、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科教中心、就业培训中心、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农村基层服务站、农村远程教育网点为依托,统筹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农业科技教育、成人教育和农民终身教育等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引导教育机构、企业、科研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农民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全国农村信息化专业人才实训基地、全国现代农业(湖南)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国有与民办相结合、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灵活开放、有特色、多元化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建立健全省、市、县、乡

32

四级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引导同一地区教育培训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坚持科学统筹谋划,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17.加速实施统筹发展战略。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着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积极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一体化,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业和农村流动,促进农民向社区有序聚集,土地向经营大户等适度集中。加强农村水、电、路等公共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抢抓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8.加快发展小城镇。按照省城镇体系规划要求,积极做大做强县城和中心镇,打造一批生态环境优美、品质高、综合承载能力强、有特色的精品小城镇,建设一批绿色社区,使之成为向周边农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功能中心。积极支持城镇规划和城镇扩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构建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长效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和建制镇有序转移。 19.促进县域经济加速提质。坚持将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支撑,着力推进县域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变,重点推

33

进产业园区与重大项目建设,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围绕县域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经济总量过1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经济强县市,激励有条件的县市入围全国百强和中部百强县市。努力激活县域各类创业资源,鼓励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切实落实扩权强县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县域经济考核评价体系,实行分类指导,对增量与存量一并进行考核,促进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20.提高新农村建设示范水平。稳步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试点工程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乡统筹示范工程,分类指导,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推进连片示范、联镇示范和跨区域示范。鼓励具备条件的县市区率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支持冷水江市试点和省第三轮示范镇建设示范工作。加强示范区的现代农业建设、村庄建设与环境整治和村级管理。积极推广攸县镇村同治经验,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

21.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继续把湘西自治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加大武陵山和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力度,明显改善连片特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切实抓好24个少数民族县高寒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与农村社会保障两手抓,促进扶贫开发政策与农村低保制度有效衔接。2012年直接

34

帮扶贫困农民80万人。注重标本兼治,着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施精细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切实关心支持特殊困难群体的扶贫济困工作。认真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2012年完成1万人避险安置任务,妥善解决搬迁移民后续发展问题。2012年完成1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解决好林区林农、农垦企业职工生活困难问题。

六、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努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22.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县市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机制,在干部配备、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工作部署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注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握发展规律,加强政策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对各市州、县市区分管“三农”工作的党政领导进行分期集中培训。

23.建立健全农业投入的长效增长机制。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主导作用,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财政“三农”投入部分用于公益性、基础性领域。认真落实粮食直补、

35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简 报

2012年第9期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2012年6月18日

韩长赋部长充分肯定浙江“两区”建设经验 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韩长赋部长充分肯定浙江“两区”建设经验

韩长赋部长5月23日到浙江湖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参加浙江省农业“两区”建设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浙江“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验予以充分肯定。

韩部长指出,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人民生活幸福,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好势头,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特别是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浙江农民收入达13071元,实际增长9.5%,连续27年在

1

全国省区(不含直辖市)中位居第一,城乡收入比仅为2.37∶1,统筹城乡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有三点印象十分深刻: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都十分重视农业、关心农业、支持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按照“三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着力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政策、资金、工作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把“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的思想要求转化为政策措施、落实为具体行动。

二是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好。浙江农业历史悠久,孕育了以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农耕文明,培育了生态类型多样、资源精细开发的特色农业。近年来,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形成了蔬菜、茶叶、水果、畜牧、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品产业,有力提高了农业产出效益。同时,积极开发休闲观光农业、观赏渔业,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

三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农业总量不大,但发展水平高,以占全国1.31%的耕地,创造了3.36%的农业增加值。浙江在农业市场化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业信息化、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和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等领域,创造了不少经验。比如,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支持合作社发展;创建“农民信箱”,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等。

韩部长认为,浙江省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和粮食主销区,坚持

2

把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园区放在特别重要位置,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精心设计、科学规划,以“两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战略安排符合浙江农业发展实际,符合中央“三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可以说,“两区建设”是浙江省遵循发展规律、立足资源实际、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是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抓得准、抓得好。“两区”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功能定位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引导各类主体积极参与,保护基本农田,建设高标准良田,重在保障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政府为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为骨干,同步推进设施建设、科技配套、公共服务等,侧重体现高产高效。通过两区建设,既有利于提高浙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稳定增长;又有利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为实现现代农业保障供给、增加收入两大目标找到了可靠途径。

——发展理念新。“两区”建设借鉴了工业化、园区化、项目化、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多种功能,着力探索建立新型农业产业体系。这有利于提高浙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科技水平,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示范作用强。明确提出,力争通过5-8年努力,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00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区100个、主导产业示范区

3

20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00个,使“两区”成为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精品农业、创新管理体制机制的“五个”先行区。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对现代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浙江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

——工作措施实。统筹7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用于“两区”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聚集效应,注重引导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两区”倾斜,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为主体、社会工商资本参与的多元化投入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局面。这有利于各级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集中精力、集中投入、集中支持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部办公厅)

安徽省委省政府制定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

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安徽省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意见》(皖发[2012]1号),具体内容如下 :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4

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落实“三化同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中央统揽全局、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工业化、城镇化可以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则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近年来,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已成为我省现代化建设的瓶颈,必须在坚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同时,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2.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推进兴皖富民、建设美好安徽的必然选择。打造农业强省,是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强省的重要标志之一。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努力,我省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已经进入到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为农业现代化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此,必须抢抓机遇,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摆到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来抓。

3.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迫切需要。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装备水平不高,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低,社会化服务滞后,农户经营分散、组织化程度低,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产业竞争力。当前,全国及周边省份农业都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我省要缩小与全国及周边

5

产培育技术及森林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研究,力争在油茶、生物柴油、竹木加工、林下经济等优势领域有较大突破;围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生物育种、生物质能源、生物饲料、生物农(兽)药、生物疫苗等产业的科技制高点,建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技术体系;围绕改善农村民生,加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治理、清洁社区建设、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技术研究。力争取得一批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以上,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 6.突出抓好农业关键技术攻关。把种业作为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选项目。认真组织实施优质种苗工程,突出抓好以杂交稻、优质稻、杂交辣椒、工程鲫、双低油菜、油茶、杉木、马尾松为主的现代种业技术攻关,继续巩固杂交水稻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加强优势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鼓励扶持农业专家领军种业龙头企业。加大对种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品种认定、保护、退出机制。认真抓好超级稻分子育种、生猪产业化、油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农村物联网综合服务科技工程、生物纤维转化生物质能源、茶果蔬加工、南竹、黑茶、藤本植物等关键技术项目的研究和组织实施。从农作物分子育种、特色农产品加工、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生物农药等领域遴选10个左右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攻关。

26

建立省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引导基金。

7.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重点抓好国家杂交水稻实验室、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柑橘实验室、茶叶加工国家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建设。完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加强珍稀野生植物、农作物近缘野生种原生境保护,建设一批农业科学数据中心、野外定位观测站、林业生态观测站和检测中心。加快建设省农作物海南南繁育种共享平台、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中心、南方航天育种基地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农业气象研究试验,强化人工影响天气科技能力建设。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大力推进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省级科研机构要突出抓好农业、林业、水利、动物科学四大科研机构群等建设重点,市级科研机构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性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中心,县级科研单位逐步建设为地方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协同创新联动机制,集成优势,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联合攻关。稳步发展农林业技术交易市场。支持民营农林业科研机构发展。完善农林业科研立项机制和评价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8.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长沙、永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长沙县、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县等为平台,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产学研联盟建设,着力

27

促进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与农业大县、企业结对帮扶。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网络建设,加强乡镇或区域性农(林)业技术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能源开发利用等公益性服务。大力发展农村社会化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实施农村科技合作组织推进行动。继续推行农科教、产学研、科工贸紧密结合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鼓励教学科研人员深入农村第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并将其成果作为评定职称的重要内容。实施县域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加强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基地、引智基地和星火产业示范带建设。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扩大科技特派员工作覆盖面。

三、充分运用科技成果,提升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水平 9.坚持把水利建设放在农村基础建设的优先领域。全面践行新时期治水方针,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水协调的现代水利体系,2012年继续实施《洞庭湖区治理近期实施方案》,推进35座大中型水库和1070座小Ⅰ型、1303座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广泛开展骨干山塘清淤扩容和沟渠疏浚,提高现有水利设施的利用率。开展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建设,2012年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科学治理农村地区小河道、小流域,加快完成列入国家规划的330

28

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和96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建设。加强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长株潭城市群气象服务保障和气象防灾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加快国家超算长沙中心气象远程超算工程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基层社区应急预案,保障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高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10.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区域性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改造。鼓励供销社、邮政物流、粮食流通、大型商贸企业参与农产品批发市场、仓储物流体系的建设经营。继续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系统农村现代流通主导力量作用,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重点抓好“新网工程”和“网上供销社”建设。逐步建立一批规范的交易市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农村超市,壮大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农产品展销活动,重点培育以长沙红星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湖南西部农博会和湖南茶博会为重点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展会品牌,推动农业生产者与农资批发市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企业的对接,开展直供直销。逐步规范和完善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流通中介组织。

11.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

29

省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三网融合”和“村村通宽带工程”建设,整合\三农服务热线、\科信通系统、农村远程教育等资源,搭建 “三农”综合网络信息平台,构建农村信息化服务公益模式,积极开展农村电子社区试点工作,推进科技信息进村入户,积极推进新农村网络及视频建设,加强对“三农”工作的宣传,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的服务。结合林地测土配方系统建设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

12.加快推广农业机械化。利用我省新型工业化技术成果和装备制造业优势,大力提升农业机械耕种收综合水平。加快农机企业集群集聚发展,扎实推进湘潭九华湖南农业工程机械产业园建设,做强岳阳和株洲收获机械、长沙和衡阳农用运输机械、益阳小型动力与耕作机械、双峰小型加工机械等优势农机产业园。坚持农机农艺相结合,加快开发适地适用新型农机具。深化农机具购置补贴改革,大力推广水稻等主导产业所需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技术,重点推广水稻集中育插秧、精量播种、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

13.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利用生态环保节能新技术,加强对林地、湿地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快推进石漠化、崩岗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抓好环洞庭湖区和“四水”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2012年完成规划营造林602万亩。继续实施退耕还林、水

30

农机作业补贴,着力提高农作物生产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加快省内农机工业发展,实施农机工业技术创新工程,择优扶持一批农机生产企业,提高现代农机制造水平。到2015年,农机装备总量达到6400万千瓦,水稻机械化栽插水平达到40%,玉米油菜机收水平达到50%。到2020年,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21.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制定设施农业优势区域技术装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设施园艺、设施畜牧、设施水产等农业装备与技术,突出抓好设施园艺标准园建设,全面推广钢架大棚、日光温室、节水滴灌系统、小型园艺机械以及保鲜冷藏设备。深入推进设施农业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建设,在全省建立40个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点。完善设施农业技术装备产品质量标准,将设施农业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到2015年,设施园艺技术装备水平提高20%以上,设施畜牧、设施水产技术装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22.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实施农业信息化工程,切实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公共信息、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资源信息管理等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精准化、设施装备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资源管理数字化。建立健全覆盖全省的“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系统。研究制定农业物联网发展规划,开展农业物联网试点,

16

实施农业物联网工程,加快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进一步夯实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扩大成果,深化应用,提升水平,示范带动。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七、大力发展农业服务社会化,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 23.积极引导适度规模经营。今年完成农村集体各类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一步明晰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建立健全市、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重点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土地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引导力度,切实解决江淮分水岭等地区季节性土地抛荒问题。制定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金融、保险优惠政策,开展农用地经营权抵押试点。

24.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数量与质量、发展与规范、示范与创新并重,加快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资金互助合作、劳务合作、农产品营销合作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实力,提高对农户的覆盖率和带动力。落实承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扶持政策。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等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发挥示范社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和

17

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跨行业、跨地区进行联合与合作,扩大组织规模和生产经营规模,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共创品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交会、农展会等。到2015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达到4000个。

25.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积极构建以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扶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跨区作业、肥料统配统施等专项服务,积极开展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鼓励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等为农民提供生产管理、种子种苗、植保、农机、沼气、农产品运销等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

八、大力推进农民现代化,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26.培育职业农民。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深入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加快培养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加快培养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十二五”期间轮训一遍,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对未能继续就读的农村初、高中生,免

18

费进行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职业技能教育,让每一个农村后备劳动力都掌握一门技能。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实行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到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2020年达到150万人。

27.拓展农民就业空间。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延伸产业链,加速农业内部转移就业。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拓展农民转移就业。深入开展皖江皖北就业对接活动,建立重大项目用工联动机制,鼓励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建筑、餐饮、服装加工、机电产品加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积极培育、宣传和推广地方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加快建立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28.支持农民创业。努力营造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培育创业热土,激发创业活力,让农民创业更轻松。加大对返乡农民工创业投资引导支持力度,重点资助青年农民工创业群体。实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计划,建立创业者入园孵化、出园兴业的良性机制,实现农民工创业园县区全覆盖。支持农民发展小型、微型企业,鼓励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和生态农庄。积极培育农民创业带头人,建立“企业+农户”创业模式,大力发展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制定落实支持农民创业的财政扶持、税收优惠、

19

融资担保、规费减免、工商登记等政策。

九、保障措施

29.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要从最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突破,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发展。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集聚要素、集中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现有各类农业项目和资金,向示范区集中投放。把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样板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农业产业化整体带动能力。到2015年,建成85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60个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

30.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皖北等经济薄弱地区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各级财政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整合支农资金,加大投入,重点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高标准农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农业公共品牌、设施农业、农业物联网、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业社会化服务、新型农民培训。认真落实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新增耕地占用税全部用于农业等各项政策。落

20

实好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加大对粮油、畜牧、水产大县的奖励力度,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由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合力。

31.推进城乡一体化。以社会保障为重点,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住房租购、公共卫生和文化生活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实现“两种产权、一个市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多元化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微型金融机构,实行适度宽松的市场准入、弹性存贷比政策,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涉农信贷投放,适当提高涉农贷款风险容忍度。鼓励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开展直接融资。积极推进农村房屋抵押贷款试点。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

21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32.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干部培训,举办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增强各级干部对“三化同步”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关于“三化同步”的战略部署上来,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三个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制定政策措施,明确工作责任,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严格“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各级党委农村综合机构建设。将农业现代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市、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三农”工作考核内容,纳入有关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内容。省农委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制定农业现代化考核评价体系,认真做好监测评价工作。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工作职责,抓紧研究配套措施。各市、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办法,确保农业现代化有力有效有序推进。

(安徽省农委供稿)

22

湖南省委省政府制定 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意见

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湖南省出台了《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湘发[2012]1号),具体内容如下: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从政策、资金、技术和体制等方面,逐步建立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的反哺机制。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2.突出抓好优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坚持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放在突出位置。强化耕地保护,加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认真抓好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涔天河

23

灌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等重大工程,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积极推进粮食优质高产创建行动,重点抓好52个县150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新增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建设,力争粮食产量稳定在600亿斤以上。积极对接国家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支持优势区域各类基地建设。抓好40个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建设。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抓好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实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工程和池塘标准化生态化改造工程。进一步优化蔬菜、油料、棉花、柑橘、食用菌等生产布局,加快油茶、茶叶、竹产业发展步伐,培育一批丰产基地县。建设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高“米袋子”、“菜篮子”等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3.加快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充分挖掘现代农业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都市农业、森林生态旅游等新型业态。以长株潭城郊生态休闲农业为龙头,以市州精品休闲农庄为骨干,以特色生态民俗家园为基础,建立完善全省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网络。集中力量加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抓紧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专项发展规划,力争经过3-5年努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初具规模、初显成效。 4.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

24

标准化生产、一体化发展要求,做大做强粮油、生猪、烟草、棉麻、果茶、水产、竹木、中药材、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长株潭都市农业圈、洞庭湖区适水农业带、湘中南丘岗节水农业带和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山区生态农业带为重点的农业主体功能区。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乡镇,建设一批高标准、上规模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新型工业化助推农业产业化,重点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255”工程。加快实施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有湖湘特色的中国知名品牌。积极打造一批高标准的现代农林业示范县、示范园区,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升级。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

5.进一步明确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注重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强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品种选育、大面积均衡增产技术研究,突破生猪、草食动物、淡水产品定向选育和分子育种技术以及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瓶颈;围绕创新型湖南建设,加速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质能、现代农业装备与制造、农村现代物流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开展以节地、节水灌溉、节肥为主的农业节能减排技术,以种养循环、生物链循环为主的农业循环技术,农业重大灾害防控技术和农业生态安全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两型”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围绕绿色湖南建设,加强主要用材、木本粮油树种良种选育与丰

25

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严格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规定,对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整合资源,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广开门路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发掘优势农业农村资源,积极推进农业龙头骨干企业上市融资。支持建立现代农业发展创投基金。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建设,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加强沅陵县国家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验区工作的组织协调。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建设。 24.完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不变,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财政适当补助工作经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搞好国有林场改革整体推进全国试点省建设。继续推进水利改革试点。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探索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重点培育100家省级示范社。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积极稳妥开展乡村债务化解工作。

36

25.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培养一支带富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加快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代表)会议为决策机构、村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机制。推进村务公开,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建立农村资产资源交易、财务管理和廉政监督平台。建立健全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应急管理体制。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6.加强“三农”工作督促检查。尽快建立和完善“三农”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对“三农”重大决策、重要措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督促检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格实行农民负担重点县监控工作,对连续三年列为省农民负担重点监控县的党政一把手实行问责,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实效。

(湖南省农业厅供稿)

37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线全文阅读。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964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