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考本科新闻马克思单选题整理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59、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控主要是运用 ( 经济手段 )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主要方式是( 间接调节和控制 ) 资本主义经济中一定程度的计划管理和调节主要是依靠( 经济手段 )

60、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 ( 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 6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62、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有局部调整,但没有改变本质) 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运动的规律决定的) 63、 私人垄断资本同资本主义国家相结合即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64、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 65、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 66、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中,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全球战略,我们应该

( 利用资本主义来加速自身发展 )。

67、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 过渡的资本主义 )。

68、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 69、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 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 )

70、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 71、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混合联合公司 )

7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 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万能垄断者 ) 73、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的融合形成( 金融资本 )

74、银行的作用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即银行( 由普通中介人变成了万能的垄断者 ) 75、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 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 7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

77、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计划管理( 是指导性和预测性的 )

7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部缓解其矛盾 )

79、从作用上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维护了垄断资本阶级的整体利益 ) 80、资本输出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 )

8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 ( “过剩资本”的出现 )

82、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 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 ) 83、各国的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意味着 (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 ) 84、国家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的后盾和基础是 ( 经济实力 )

85、从性质上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是( 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 ) 86、新殖民主义与老殖民主义在对外经济侵略上最主要的不同做法是( 搞“经济援助 ” ) 87、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 产业资本国际化 )

88、组成美国波音747客机的600多万个零部件是由美国及另外6个国家的1100家大型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共同生产这一事实,表明了 ( 生产的全球化 )

89、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关系方面的新变化的是 ( 工会的产生和发展 )

90、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91、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社会主义的前阶”的是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92、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善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93、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 )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最早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出现在 (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 2、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作之一是 ( 莫尔的《乌托邦》 )

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4、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 ( 《共产党宣言》 ) 5、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的是 ( 马克思和恩格斯 ) 6、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 ( 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 7、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的提出者是 ( 列宁 ) 8、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 (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

9、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 ( 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 10、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是 ( 列宁 )

11、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 ( 列宁 ) 12、苏联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是在 ( 1936年 )

13、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事业的政治保证是 ( 无产阶级专政 )

1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15、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最卓越的思想是 ( 无产阶级专政 ) 16、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是( 工农联盟 )

17、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产阶级社会 ) 18、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 人民当家作主 )

19、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中国共产党人是 ( 邓小平 )

20、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按劳分配 )

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是 ( 按需分配 )

共产主义社会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则是( 按需分配 )原则 2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科学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 )的产物 22、政党的出现,政党政治的发展是 ( 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 ) 2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 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24、( 工人运动的发展 )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

2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 2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奋斗目标是 ( 实现共产主义 ) 27、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 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 28、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 民主集中制 ) 2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 ) 3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是( 坚持党的领导 )

31、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是 (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

第七章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实现共产主义 )

2.( 社会生产力 )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 4、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的集中表现,在于 ( 新社会制度能够创造出比以往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

5、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 ( 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 6、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 )

7、一个集中体现共产主义社会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的原则标志是 (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8、社会阶级的消灭是以 ( 生产高度发展 )

9、马克思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 ( 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 10、在共产主义社会,(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11、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物质条件是 ( 社会化大生产 ) 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12、无产阶级要最终实现自身解放,只有 ( 解放全人类 )

13、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 ( 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

14、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预测到,共产主义社会形态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经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 社会主义社会 )?低级阶段。第二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 )?高级阶段 15、( 社会理想 )是人们对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 16、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归宿是 (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

17、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和共同理想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8、在当代中国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就要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绪论

1、 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 马克思 )

2、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40年代 )

3、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 ( 《共产党宣言》 ) 4、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 马克思和恩格斯 ) 5、马克思主义是( .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

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这是 ( 从理论的阶级属性角度形成的回答 )

9、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这是( 从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角度形成的回答 ) 10、从不同角度,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回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这是 ( 从理论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角度形成的回答 ) 1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12、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 实践性 ) 13、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 ( 与时俱进 )

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以实践性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15、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 实践性 ) 16、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

17、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科学社会主义 )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是 ( 法国启蒙思想 ) 1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 劳动价值论 ) 2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 )

2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 辩证法思想 )

2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2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 24、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是( 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25、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2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27、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理论联系实际 )

28、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9、“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

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30、在19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英国宪章运动 ) 3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于无产阶级的重大意义之一是( 使无产阶级成为自为的阶级 ) 3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首要的观点是( 实践的观点 ) 33、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 辩证法 )

34、费尔巴哈最卓越的贡献是( 唯物主义 )

34、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黑格尔、费尔巴哈 ) 35、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的基本规律的哲学家是( 黑格尔 ) 36、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 费尔巴哈 ) 37、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 38、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 威廉?配第 )

39、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除去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外,还有(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 40、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4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42、马克思主义各个组成部分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 4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 批判精神 ) 44、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 核心内容 ) 45、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科学性 )

46、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实践的观点 ) 47、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实践性 )

48、就理想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社会理想 )

49、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 最高理想 )为根本方向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客观实在性 )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4、“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5、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是 — ( 矛盾分析法 ) 人类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是 /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 句含的哲学道理是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

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 8、中国古代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一种 ( 抹煞事物质的稳定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

9、“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 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矛盾特殊性原理 )

1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矛盾的特殊性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 1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13、“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 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

14、庄子说:“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个命题的哲学思想是( 相对主义观点 )

1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不是真正的人手了。这句话表达的哲学道理是(承认普遍联系的辩证法观点) 16、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 17、主张“世界上除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的观点,属于

( 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

1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幡动,一僧曰风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

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慧能关于运动观的基本观点是: (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19、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

20、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 能动性 )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2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是 ( 客观存在的事实 ) 2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唯一特性的哲学派别是 ( 辩证唯物主义 )

24、我国哲学家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这是 ( 唯物主义观点 ) 25、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 26、唯心主义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

27、承认人的观念,情绪等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这是 ( 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 28、“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

这是(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29、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观点是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30、“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130、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 131、商品交换中价值与价格的关系表现为( 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13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是(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

13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 带来剩余价值 ) 134、使资本主义制度取得完全胜利和最终确立的是( 产业革命 )

135、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会不断扩大 ) 136、劳动力价值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它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

137、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中对各因素都有影响和渗透作用的因素是(历史和道德因素) 13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劳动力 ) 139、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价值增值过程 )

140、剩余价值是(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要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 14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不变资本 )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可变资本 )

142、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43、除了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外,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144、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14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剩余价值规律 ) 146、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剩余价值 )

147、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技术构成 ) 14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 149、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 不变资本的增大为前提 )

150、某工厂因煤的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了该工厂的( 资本价值构成 )

151、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 15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国家制度 )

153、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对( 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 )实行强力统治 154、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 资产阶级专政 )

155、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主要有(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 )

156、议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是立法机构,也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这样的资本主义制

度是( 议会君主制 )

157、下列选项中,属于君主立宪制类型的是 ( 议会君主制和二元君主制 ) 158、议会共和制国家的总统是 ( 虚位元首 ) 159、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典型国家是 ( 法国 ) 160、瑞士等少数国家实行 ( 委员会制 ) 161、美国的政党制度是 ( 两党制 )

162、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阶级本质是( 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 163、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机构是( 议会或国会 )

164、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度的实质是( 资产阶级进行统治的工具 ) 165资本主义议会的首要职权是( 立法权 )

166、资本主义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是( 议院或国会 ) 167、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议会制 ) 168、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 既有历史进步性又有阶级局限性 ) 169、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利己主义 )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根源在于(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 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 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 3、垄断的形成是 ( 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

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时期是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5、垄断利润是( 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 6、垄断价格实现的基础是( 垄断统治 )

7、垄断价格的形成和垄断利润的产生表明( 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 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是 ( 垄断统治 )

9、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 ( 获取高额垄利润 ) 1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 ( 金融寡头 ) 11、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金融资本 )

12、垄断资本在经济政治上统治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 (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 13、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 ( 作用形式 )

14、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15、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 垄断低价 ) 1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 ) 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 1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 ( 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 1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不可能克服 )

2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节是代表着 (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 2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是 ( 使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

22、资产阶级国家参与社会再生产的根本目的是 ( 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 23、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4、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 25、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商品输出 ) 26、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是 ( 商业资本 ) 27、跨国公司是 ( 是由一国或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 28、经济全球化( 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

29、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为主导的经济运动 )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30、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 ( 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影响 )

31、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明显加快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包括(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出现 ) 32、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有许多,但不包括( 殖民体系全球化 )

33、生产全球化改变了国际分工的内容( 使垂直型国际分工发展为水平型国际分工 ) 3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主要受益者是(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3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表现为( 矛盾与协调并存 )

36、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 没有减轻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37、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决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 ( 在一国或几国首先取得胜利 ) 38、资本主义积累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

39、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唯一途径是 ( 用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 ) 40、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主要凭借( 垄断地位获得的 )。

41、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 42、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它是能够控制工商企业的万能的垄断者 )。 43、垄断价格( 虽然会高于产品的价值,但仍受价值规律的制约 )。 44、经济全球化的主体是( 跨国公司 )。

4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是在( 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基础上形成 ) 46、资本主义发展最终将使(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 47、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一个重要经济特征是 ( 资本输出 )

垄断形成后,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资本输出 )

48、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商品资本输出 ) 49、资本国际化进程大体是( 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奥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 50、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 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

51、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方面新变化的是 ( 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 ) 52、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53、金融资本概念是指 ( 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 ) 54、垄断阶段较之自由竞争阶段竞争范围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出现了 ( 国际竞争 ) 55、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新殖民主义 )

5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 ( 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 57、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 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 ) 58、资本主义造就的埋葬自身的阶级力量是 ( 无产阶级 )

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

56、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科学技术 )

57、“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58、 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 经济标准 )

59、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 重要动力 ) 6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 61、区分国家性质的根据是 (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 ) 6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63、“社会发展既具有合规律性,又具有合目的性,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这种看法是(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

64、在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方面是(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 65、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 66、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 ( 必要条件 ) 67、在人类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生产方式 )

68、根据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 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 ) 69、社会意识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从意识的主体范围来看,社会意识可区分为(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70、生产方式包括(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

71、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生产关系 )

72、社会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区别就在于( 事都是对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 )

73、历史上有些经济落后的国家,在社会意识的某些领域超过了经济先进的国家,这种情况表明 ( 社会意识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

74、生产力系统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是( 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 75、历史唯心主义认为(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76、在劳动资料方面,最能标志生产发展水平的因素是( 生产工具 ) 77、生产力系统的准备性因素主要是指( 教育 )

78、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是( 自然科学 ) 79、劳动对象是指( 劳动过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的总和 ) 80、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生产关系 )

下列概念中,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经济关系的是( 生产力 )

81、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82、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表明(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

83、判断一种生产力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 84、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

85、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是(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86、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是两个术语,但内容相同,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是 ( 经济基础 )

87、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 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

88、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主成部分的的是(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 89、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的是(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它的经济基础 ) 90、社会形态最基本的划分法之一是( 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 )

91、下列社会发展各个系列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的是(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

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92、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 两种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 93、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是指( 历史决定论 )

94、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 95、从起源上看,阶级是 ( 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96、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 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 97、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 经济地位 ) 98、阶级首先是一个 ( 经济范畴 )

99、社会革命是( 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

100、改革不仅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而且存在于有史以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这说明改革(具有普遍性) 10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 都是需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

102、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 103、从本质上说,文化是 ( 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 )

104、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只涉及人与动物根本区别的是 ( 劳动是人的本质 ) 105、唯心主义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 (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 106、党的根本宗旨是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107、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是 ( “一切依靠群众” )

群众路线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 ( “一切为了群众” ) 108、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 ( 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

10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 ( 群众观点 )

110、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是 (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111、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是 ( 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 2、价值的本质是 ( 社会生产关系 )

3、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 ( 使用价值构成 ) 4、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 使用价值 ) 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8、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因此 ( 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 9、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10、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 劳动力成为商品 ) 11、剩余价值来源于 ( 工人的剩余劳动 )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1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 14、能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因素是 (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

准确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概念是 ( 剩余价值率 m : v ) 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剩余价值率,可表示为( m : v ) 资本的有机构成可表示为( c ∶v )

1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 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 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 ) 1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18、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中所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 19、资本的周转时间包括 (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

20、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 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

21、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22、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经济依据是 ( 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 2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 (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 ) 24、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机器、设备 ) 2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 26、利润本质上是 ( 剩余价值 )

27、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利润率 ) 28、利润率是 ( 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

29、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 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 ) 30、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 ( 利润 ) 3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 ( 资本转移为特征的 )

32、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

33、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34、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

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为前提 )。

35、商品二因素中的价值是( 商品的社会属性 )。

3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劳动二重性学说 )。

37、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使用价值数量成正比 )。 38、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3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的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40、资本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 41、棉纺厂因棉花价格上涨而增加了资本的垫支,它影响该厂的( 资本价值构成 ) 42、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社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 4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国家制度 )。 44、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 利己主义 )。

4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对这句话应理解为 (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 )

46、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采用绝对剩余 价值生产方法,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 150% )

47、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采用相对剩余 价值生产方法,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 300% )

48、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4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 资本积累 )。 50、货币的本质是(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51、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的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5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古典政治经济学 ) 53、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 商品交换的实现 )

54、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简单劳动为尺度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简单劳动为尺度 )

55、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关键( 价值增殖既不在流通领域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 5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 57、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58、社会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是(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

59、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提高了,而从价值量考察则

( 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总的价值量不变 )。

60、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的最根本特征是( 劳动力使用价值是价值与剩余价值的源泉 )。 61、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 借助具体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 62、资本有机构成具体表现为(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

63、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在于它们 ( 都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 ) 6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

表现形式 )

65、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将 ( 不变 ) 66、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

67、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 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 68、商品交换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是在( 大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之间 ) 69、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指(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 70、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 71、“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就是说

( 价值的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外在尺度必然是货币 )

72、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 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 73、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 )

74、在私有制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会导致小商品生产者 ( 两极分化 )

75、一个资本家通过提高效率加强管理等方法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 ( 超额利润 ) 76、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 (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 77、具体劳动 (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78、抽象劳动 ( 创造商品价值 )

79、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货币所有者购买到劳动力商品 ) 80、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技术构成 ) 8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 ( 生产过剩 ) 82、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价值规律 )

83、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全部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84、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 剩余价值 )

85、资本主义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会导致 ( 平均利润的形成 ) 86、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 8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 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 88、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 ( 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 89、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的市场价格是 ( 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 9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作是 ( 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 91、决定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价值的因素一般不包括 ( 教育培训费用 ) 92、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是( 不变资本 ) 93、剩余价值与利润从数量上看( 两者相等 )

94、价值规律是(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95、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 各个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而实现的 )

9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97、“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 人生产的。”这说明 ( 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

98、技师的工资高于清洁工的工资,是因为他们的劳动体现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劳动,即 (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

99、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 100、“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劳动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

10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 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102、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 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这句话表明(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 103、资本主义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是( 宪法 )

104、商品经济是(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 ) 105、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在商品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106、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出发点是( 商品和商品经济 ) 107、商品经济的主要内容是(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

108、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 109、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和基础是( 社会分工 )

110、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 )

111、关于劳动二重性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具体劳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112、价值是商品的( 社会属性 )→抽象劳动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自然属性 )→具体劳动 113、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价值 )

114、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只有( 活劳动 )才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115、马克思的科学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于揭示了( 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的抽象劳动 ) 116、形成商品价值的抽象劳动是(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117、具体劳动是(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

118、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由生产的客观标准条件决定的因素是( 生产条件 ) 11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120、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叫做( 商品的社会价值 ) 121、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之后,会导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降低 ) 12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成正比 )

1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取决于生产部门的( 平均劳动生产率 ) 124、同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劳动生产率是( 某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 12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支付手段职能 ) 126、与商品的赊购赊销相联系的货币职能是( 支付手段 )

127、贵金属货币和纸币咋执行何种职能时其作用有较大区别?( 贮藏手段职能 )

128、货币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体现了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 129、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价值规律 )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自考本科新闻马克思单选题整理在线全文阅读。

自考本科新闻马克思单选题整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2004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