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识记知识2787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 企业经营管理概论

一、企业的概念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产品或劳务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取盈利,实行经济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设立的经济实体,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企业是指依法成立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或商业服务,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公司是指以公司法成立的企业法人。企业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

企业是一种盈利性机构,其目标是创造利润。企业的效率来自于它的制度效率和经营管理效率两个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具有以下6个特征: 1.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2.企业是营利性的经济组织,营利是企业与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3.企业必须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盈亏,经营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经营管理的水平。 4.企业拥有经营自主权,包括:产品决定权、产品销售权、人事权、分配权。

5.企业是纳税单位ie,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照章相国家纳税。 6.企业行使其应有的只能,包括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监督等。 二、企业系统结构

(一)基本构成要素 企业系统主要是由人、财、物、信息、目标等五个要素所组成。 (二)企业系统流程 1.产品流程;2.价值流程;3.人事流程;4.信息流程 三、企业经营管理的含义

经营管理就是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可分为两大部分:

1.生产管理:是指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对企业的产生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生产出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或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的管理活动。

2.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以市场为中心,依据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内部条件,指定经营目标,确定经营方向,选择目标市场,进行战略决策和战略规划,制定营销策略,并相应地进行财务决策等一系列活动。 四、企业经营观念

企业经营观念是对企业经营宗旨和经营过程中各种基本关系及其处理所具有的基本观点、态度和信念。它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及其全体职工行为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精神支柱,也是整个企业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 (一)市场观念

市场观念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的要求为中心来组织开展企业一切活动的挂念。市场观念要求企业积极研究、发现顾客的潜在需要。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活动激发和创造出人们的需要,实现潜在市场,去创造市场、创造顾客。 (二)开拓创新观念 在竞争中取得和保持优势地位的基础和关键是创新,创新是提高对顾客的满足程度,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根本手段。 (三)人力资源观念

①人力资源的观念是指企业对待职工及其与职工关系所持的观念和信念。②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人力资源是企业所有资源空唯一具有能动性,能够不断创造的力量。③人力资源是可开发的资源,具有无穷潜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④管理要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开发人的能力,其制度、方法与手段就必须考虑和重视人本身的特点、规律及其要求。⑤企业必须努力培养造就一个具有高度素质、强烈责任心和有创业精神的管理者集团。 (四)社会责任观念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为所处社会的福利而必须承担的道义上的责任。企业经营的社会责任观念是指:企业在作出经营决策及认识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考虑、重视和关心社会的福利。企业对自身经营活动为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社会本身问题的解决都应负起责任。企业应为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总的社会福利和维持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做出贡献,而不是“损害社会”。为此,企业在从事经营的过程中,要处理好企业利润、消费者需要以及社会福利三者之间的关系,把三个方面的利益统一起来。 五、企业管理制度

是有关约束和提哦啊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特定经营管理行为方式和关系的行为规则。 六、经营目标

(一)企业经营目标的内容

经营目标是指一定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要达到的要求。其主要内容有: 1.贡献目标; 2.市场目标; 3.发展目标; 4.利益目标 (二)制定企业经营目标的原则

1.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为中心; 2.突出重点,解决经营观念; 3.反映现实,兼顾将来。 七、经营方针

企业的经营方针是指导某个时期生产经营活动的行动纲领。经营方针也是实现经营目标和贯彻经营思想的具体途径和指导范围。主要包括一些具有战略性质的问题:

1.企业经营方向 是指企业产品方向或企业服务方向,具体讲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企业在决定经营方向时:首先要分析客观形势,作长远的考虑,不能把解决当前任务不足和经营方向等同起来。企业的服务对象竟可能广一些,这样,有利于企业经营的稳定性。要考虑市场竞争的情况,避开风险大、机会小、竞争剧烈的市场。要考虑企业的条件,尽可能扬长避短。

2.企业经营重点 是指企业在经营中突出某一个方面,如速度、价格、质量、服务等等。正确确定经营重点,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3.企业技术发展 企业技术发展,涉及到许多问题,如技术发展水平、技术开发方式、资金的筹措等,这些都应有一定的方针予以指导。

4.企业产品销售 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量,是提高现有市场占有率,还是开拓新的市场,采用何种促销方式等,也有一个方针问题。

第二章 现代企业制度

一、企业制度的涵义

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和管理制度。构成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二、现代企业的特征

现代企业是指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并指技术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1.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 2.拥有现代化技术; 3.拥有现代化的管理。

4.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呈现扩张化趋势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1)产权关系明晰。企业拥有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享受民主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3)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选择管理者、资产受益和重大决策等三项主要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指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4)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中优胜劣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依法破产。

(5)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机理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精髓:是产权明晰化。产权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特征。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企业法人资产制度。 (四)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主体是公司制度。 四、产权的内涵

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它是法定主题对财产所拥有的各项全能的总和。 (一)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全能的集合

占有权是指对财产的实际拥有;使用权(经营权)是指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一生产或其他方式使用财产的权利;收益权是指直接以财产的使用或通过财产转让而获的权利;处置权(支配权)是指通过出租或出售把与财产有关的权利让渡给他人,从中取得收益的权利。 (二)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

所有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的社会性行为权利。所有权是产权权能的核心,它是由法律规定的主体(所有者)对与客观(财产)的最高的、排它性的独占权。 (三)产权所包含的各项全能可以同意也可以分离 (四)产权的全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在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对系列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 (一)实施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就是企业管理人员确定组织的长期经营发展、制定具体的实际目标、根据有关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研究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贯彻执行选定的战略计划的过程。企业战略管理内容主要有:1.去诶的那个战略经营内容与使命; 2.确立战略目标; 3.进行战略规划; 4.战略实施; 5.评估战略实绩,进行积极的调整。 (二)建立适应现代话生产要求的领导制度

现代企业领导制度应该体现领导专家化、领导集团化和领导民主化的管理原则。 (三)家里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四)建设以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等内容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第三章 现代企业经营该战略

一、企业经营战略的概念及特征

企业经营战略是指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谋求长期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在调查预测和把握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战略思想,根据企业目标,对企业较长时期全局的发展作出的纲要性、方向性的决策。 企业经营战略的特征:1.全局性; 2.长远的目的性; 3.系统性; 4.竞争性; 5.风险性; 6.特殊性。 7.相对稳定性; 8.变动性 二、企业使命的概念及其意义

(一)企业使命的概念 企业使命是指企业组织存在的目的或理由。 (二)企业使命的意义

(1)企业使命保证了企业内部成员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向认识一致,便于协同行动。 (2)企业使命是确定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前提。 (3)企业使命是获取和分配企业资源的基础。

(4)企业使命是经营战略方案的制定和选择的依据。 (5)企业使命在企业中便于形成共同语言和企业文化。 三、战略目标的内容

1.企业盈利能力; 2.市场竞争地位; 3.市场目标; 4.发展目标 5.资源目标; 6.社会责任目标; 7.职工福利目标 四、战略目标制定的原则

1.主次性原则; 2.层次性原则; 3.激励性原则; 4.数量化原则 五、企业总体战略

成长型攻略 又称发展型战略,是指企业依靠自身的力量或与其他企业联合,以促进企业快速成长发展的战略。 (一)产品—市场战略

1.市场渗透战略 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晓的改进,从现有市场赢得更多的顾客。

2.产品开发战略 企业在原有目标市场上,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以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要。

3.市场开发战略 企业次啊用种种措施,把原有产品投放到新市场上去,以扩大销售。它是发展现有产品的新顾客层或新的地域市场,从而扩大产品销售量的战略。

4.全方位创新战略 企业向一个新兴市场推出别的企业从没生产过的全新产品。 (二)企业内部裂变战略 企业内部裂变是指企业发展其个服务型职能部门,如采购部门、人事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研究开发部门等,使它们由原来的成本中心变成利润中心,或者更进一步成为附属于原企业的子公司,以此达到发展的目的。

(三)一体化经营战略 指企业充分利用自己在产品上、市场上合技术上的优势,不断地从后向、前向和水平方向发展的总体性谋划。

1.纵向一体化战略 它是将生产与原材料供应,或者生产与产品销售链接在一起的战略形式。它是使企业进入一种多种经营事业,以求得成长的战略。

纵向一体化包括后向一体化和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己在产品上的优势,把原来属于外购的原材料或零件,改为自行生产的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技术可能的条件,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成品进行深加工的战略。

2.横向一体化战略 又称水平一体化战略。是指把性质相同或生产同类型产品的同行业竞争企业进行联合,发展成为专业化公司的战略。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产品成本,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增加企业实力。

(四)多角化战略 多角化战略是指企业同时生产和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一种经营战略。 六、中小企业经营战略

(一)中小企业的特点 1.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强; 2.市场信息传递快; 3.资金缺乏; 4.经营风险大; 5.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二)中小企业的战略思想 1.在市场竞争中打“短平快”;

2.推行集中兵力的原则; 3.“新、特、奇、异”; 4.以变应变; 5.找“空隙”

第四章 企业经营决策与经营计划

一、经营决策的概念及作用

决策是指根据预定的目标作出行动的决定。准确理解决策的概念,要注意一下四点:

1.决策要有明确的目标; 2.决策要有多个备选方案; 3.决策核心是方案的分析比较,评价选优; 4.决策是面对未来的,是行动的基础。

经营决策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为实现预定的目标或解决新遇到的重大问题,在充分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拟订出若干可行方案,然后从中作出具有判断性的选择,确定一个较佳方案的过程。现代企业管理认为,管理的总店在经营,经营的重点在决策。决策的重要性为: 二、经营决策的分类 1.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划分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未来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生产布局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等问题的决策。

(2)战术决策。主要是解决如何组织企业资源的具体问题,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如生产组织、劳动力平衡、设备更新、存货控制、生产进度控制等决策。

2.按作出决策的领导层次划分:(1)高层决策;(2)中层决策;(3)基层决策。 3.按决策问题出现的重复程度划分

(1)程序化决策 如订货程序、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等。

(2)非程序化决策 如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重大人事变更等决策。 4.按决策问题所处的条件及结果的可靠性划分

(1)确定型决策。每个方案所需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并能预先准确了解其必然结果。 如设备大修、物资采购等问题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是指每一备选方案的执行,在不同外部状态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决策时一般可根据数据资料测算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这时的决策就存在其他不利结果可能出现的风险。

(3)非确定型决策。这一类的决策,即决策方案受多种不可预知因素影响,方案多种预期结果都有可能出现,而且出现任意结果的概率无法根据资料测算出来。 三、经营决策的程序

1.调查研究经营状况与环境 2.明确经营问题,确定经营目标 3.拟定可行方案 4.对经营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和选择 5.经营方案的事实与反馈

拟定备选方案,应具备以下特点:(1)可行性。方案能组织实施,有田间实现决策目标。(2)整体详尽性。备选方案应包括尽可能多的可行方案。(3)排斥性。各方案相互独立,有根本。(4)定量化。尽可能以数据说明方案的目标、影响因素及实施效果。(5)条理化、直观化。方案要简明扼要,层次清晰,系统性强。 四、经营决策方法及运用

(一)定性决策方法 定性决策的方法主要有:

1.领导决策法 也叫德尔菲法。这种方法是函请某些专家就一定问题提出书面看法和意见,对专家意见总和归纳、整理后,再分寄给各专家继续征求意见,如此反复数次,直至意见比较集中为止。 3.方案前提分析法 它的特点是不分析方案内容,只分析方案的前提能否成立。如果前提能成立,即可说明目标和途径的正确。

4.头脑风暴法 也叫畅谈会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邀集专家,针对一定范围的问题,撇开思想畅所欲言,同时有四条规矩:第一,鼓励每一个人独立思考、开阔思想,不要重复别人的意见;第二,意见和建议越多越好,不受限制,也不怕冲突;第三,对别人的意见不要反驳、不要批评,也不要做结论;第四,可以补充和发表相同的意见。这种方法目的在于集思广益,鼓励创新。 (二)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型决策 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所处的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所选方案期望的结果肯定能实现的决策。如盈亏分析法,请见教材P53-55。

(1)盈亏平衡时产销量、销售额、目标利润、价格、成本 目标利润=销售收入S-总成本T

目标利润G=小胡搜收入P?X-(固定成本F+可变成本V?X)

X=(G+F)/(P-V) P=(G+F)/X+V S=P?X

盈亏平衡时:目标利润G为零;则销售收入P?X=固定成本F+可变成本V?X P=F/X+V X=F/(P-V) S=P?X (2)经营安全状况分析 经营安全率a=(产品销售量-盈亏平衡点产量)/产品销售量×100% 经营安全状况: ①30%以上,安全; ②25%~30%,比较安全;③15%~25%,不大好; ④10%~15%,要警惕; ⑤10%以下,危险。

2.风险性决策 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将构成决策方案的有关因素,以树状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据以分析和选择决策方案的一种系统分析法。请见教材P55-57。

3.非确定型决策 请见教材P58 (1)乐观法;(2)悲观法;(3)后悔值法 五、经营计划的概念和作用

1.经营计划:是指根据社会长远和当前发展的需要,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和提高经济效益而制定的计划。

2.作用(1)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2)是企业本身求得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 新产品开发管理

一、新产品的概念

产品不仅指产品本身的有形实体,即产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喝欲望的功能,还包括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形式产品主要表现在产品的商标、形态、包装、特色等方面,眼神产品主要是产品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新产品是根据新的原理构思设计的产品,是采用新的原料、材料和信技术生产的产品,是具有新的性能特点和用途的产品。

新产品,是指与就产品相比,具有新的功能、新的特征、新的结构和信的用途,能满足顾客新的需求的产品。

新产品一般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产品在结构、性能、材质、技术特征等某一方面胡几个方面有显著改进、提高或有独创;②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能提高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价值;③在省、市、自治区范围内是第一次试制成功,经过有关部门鉴定确认的产品。

新产品按其技术性能特征,开发的地域范围等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按新产品改进、创新的程度分类

1.全新产品 指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开发生产的新产品。一般具有ixn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特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2.换代新产品 指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变,部分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特征,这类产品属于发明创造的前所未有的产品。

3.改进新产品 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采用改进技术,对产品的功能,性能或型号进行局部改进而成的新产品。 (二)按地域范围分类 1.国际新产品; 2.国家新产品; 3.地区新产品 二、产品寿命周期

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头伏市场开始至完全推出市场位置所延续的时间。

投入期:①产品结构和工艺尚未定型;②生产能力也未形成,生产批量较小;③用户对产品缺乏了解,销路未能完全打开;④产品销售量增长缓慢。成长期:①产品已经定型,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生产批量不断扩大;②用户对产品应经了解,销售量急剧上升,③竞争已经出现,并日益加剧。成熟期:①市场需求已趋于饱和;②销售量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③竞争异常激烈。衰退期:①新产品已经出现;②产品销售量急剧下降,出现负增长趋势。 三、新产品开发的意义

1.它是促进企业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 2.是企业为繁荣市场服务的需要; 3.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需要; 4.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四、新产品开发的方向

1.产品的高效化和多能化 即向高性能、高效率、多功能、广用途的方向发展。

2.产品的小型化和微型化 即向体积小、重量轻的方向发展,适应消费者节省能源、节省空间、方便携带的需求。 3.产品的多样化和标准化 即多品种、多型号同时又符合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以满足不同消费对象和消费层次的需求。

4.产品的智能化 即使产品开发工作能够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

5.产品的无污染化 即开发的新产品,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使用过程,应做到无污染或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和人民的身心健康。 五、新产品开发的原则

1.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2.符合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 3.坚持技术上的适宜性; 4.坚持经济上的合理性;

5.提高“三化”水平(产品的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6.便于使用和制造

六、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

价值工程师通过功能分析,以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必要的功能,使产品的价值得以提高的有组织的活动。价值工程中的价值、功能和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下式: 价值=费用/功能

功能是指产品的用途,即产品的使用价值。功能是价值工程分析的核心,通过功能分析,以保证产品的必要功能,消除不必要功能的剩余功能,达到减少功能费用的目的。

费用是指产品的寿命周期费用,即产品从调研、设计、试制、制造、使用直至报废为止的全部费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消除只讲假声制造费用,而忽略减少使用费用的偏向。

价值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它不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价值工程中价值的概念是功能与费用的关系,是一种评价标准,评价产品实现某种功能所花费用的比值。 七、价值工程的特点

价值工程着重研究用最低的费用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其特点如下: 1.坚持消费者第一的观点; 2.功能分析师核心;

3.提高技术经济效益为目的; 4.技术与经济工作相结合; 5.有组织的分析活动

八、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它包括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整理和功能评价等内容。

第六章 企业技术进步管理

一、技术进步的重要性

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一是企业的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内涵扩大再生产和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力量;二是技术进步有利于改善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三是技术进步是消除市场成熟化、替代化和发展新

产业的有效途径;四是技术进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竞争是里的根本途径。 二、技术创新的涵义

技术创新是把发明或其他科技成果引入生产体系,利用其原理制造出市场需要的产品。这种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不难理解,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设想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需要指出的是,技术创新与发明是有很大区别的。发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技术性的创造。而技术创新不仅仅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明,还要将发明的成活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去,并取得市场成功。一项发明能否发展成为技术创新,取决于发明能否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并取得效益。 三、企业技术创新战略

(一)企业创新战略的内涵 是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的总的谋划,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问题。 (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

1.从技术获取的角度,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可分为:

(1)垂直一体化战略;(2)横向联合战略;(3)技术获取战略;(4)模仿性战略; 2.根据企业技术和市场双因素,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可分为: (1)领先创新战略; (2)跟随创新战略。 四、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因素

(一)市场因素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市场因素有以下四种:

1.创新技术的市场特性 创新贵在以新制旧,无论是根本型创新还是渐进型创新,至少在某一方面应具有优于市场上已有技术的特性。

2.用户的需求及变化 创新企业只有迎合用户需求、引导并创造用户需求,创新选择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3.企业自身的核心能力 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指能够使企业显示自身特色并为之带来竞争优势的一个只是集合。 4.竞争对手的态势 即竞争对手现有的同类技术活替代技术的情况,以及竞争对手对退出此项新技术可能做出的反应。 (二)技术因素 决定企业创新选择方向的技术因素有四个:一是企业技术累积;二是外部技术供给;三是用户对技术特性的要求;四是竞争对手的技术态势。

(三)产业因素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选择的产业因素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1.市场集中度;2.产品差别;3.进入壁垒;4.产业的技术阶段特性

五、引进技术的选择 在引进技术的选择上,通常要考虑如下几方面的条件: 1.技术条件;2.资金条件;3.资源条件;4.环境条件;5.社会经济条件 适用技术或适宜技术,即指适合于本国、本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和环境条件,能产生较佳的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技术。“软件”技术是指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技术设计、技术数据及科研成果等,是相对于成套设备、单台设备或零部件这样的“硬件”技术而言的。

技术引进还应进一步考虑它所涉及的一些具体内容:①技术引进首先是一种知识引进。②是一种消费形式的引进。③是一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引进。④是一种商业交易。⑤是一种投资行为。⑥是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 引进技术时需要收集的有关信息:

(1)许可方的财务状况、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年度报告。(2)有关引进技术目前和将来利用情况;各种使用的专利及登记这些专利的国家;已经达成的许可协议或转手使用许可协定。(3)工艺过程所需的原材料、主要部件、配件及其来源。(4)引进单位(国家或企业)可能具有的生产规模和生产阶段,以及为解决维修问题必须依赖进口的程度。(5)主要成本项目,以便准确预测引进方可能话费的生产成本。(6)所需人才和必要的培训计划。 六、技术引进的形式

(一)单纯的技术引进 单纯的技术引进主要体现在技术软件的引进上。

技术软件主要是指研究、设计、工艺、创造、操作、装配、维修及经营管理方面的技术知识或技术成果。 单纯技术引进的主要形式有:

1.许可贸易 许可贸易的内容有:(1)专利许可;(2)专有技术转让;(3)商标许可; 2.咨询服务 咨询服务的内容有:(1)工程咨询;(2)生产与经营管理咨询 3.技术服务 即提供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以外的技术资料和经营管理咨询 (二)进口设备的技术引进 进口设备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引进成套设备;2.购买成套设备;3.进口样机;4.租赁设备

(三)合资、合作式的技术引进

1.合资经营;2.合作生产;3.合作研究;4.“三来一补” 七、技术引进应遵循的原则

(1)要符合国情和企业实际,急我所需,为我所用。(2)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立足于使用、实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必须十分明显。(3)要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积极去创新。(4)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全面安排,坚决消除盲目引进和重复引进问题。 八、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

(一)产品更新改造 在技术改造过程中,必须坚持“既要简化产品结构,又要保证产品质量;既要提高产品使用效能,有要节约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既要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又要提高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使产品朝高、荩、精、尖和多功能的方向发展,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 (二)及其设备、工具的更新与改造

设备更新与改造必须坚持如下两条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推进技术进步为前提的原则;第二,必须坚持根据需要和可能、讲求实效的原则,能修则修,该换则换。 九、技术改造的主要特点

技术改造同生产维修、设备更新以及基本建设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强调技术进步

(二)强调不仅要注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要注意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三)强调系统改造

(四)强调技术改造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十、技术改造选择

工艺和设备选择是技术选择的重要内容。选择的工艺和设备是否正确不仅对产品,的生产有直接影响,而且对生产的经济性和社会环境等也有直接影响。工艺和设备选择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功能性要求 2.经济性要求 3.相关性要求 技术改造项目管理 (一)技术改造项目规划 (二)技术改造计划管理 十一、技术改造的工作程序

1.调查收集有关资料、信息;2.确定技术改造目标;3.拟定技术改造方案; 4.对方案进行评价;5.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6.方案的实施和修改。 技改方案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技术评价。包括两个方面:①一般性技术评价,主要是考虑方案的实际应用水平,或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等,对材料、能源使用状况,企业技术条件温和状况等;②该技术改造对未来风险承受能力,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应变能力等。

(2)经济评价力求做到少投入,多产出,是直达效益最大化。

(3)社会评价。主要考虑各种方案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程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社会效果。

(4)总和评价。在对技术、经济、社会评价的基础上,在全面考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互相影响,并对三者所产生的综合效果加以评价。

(5)对方案的进一步优化,使可行方案更加完善、更准确、更有效; (6)方案的事实与修改,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 十二、技术能力积累对于企业创新的基础作用 (一)企业技术累积的主要内容

1.产品设计技术能力累积;2.生产技术能力累积;3.管理技术能力累积 (二)企业技术累积的方式

1.自主开放式;2.引进吸收式;3.组合式;4.合作式;5.兼并式

第七章 市场调查与营销策略

一、市场调查的概念

市场调查是企业按照一定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系统地和有目的地收集、整理、分析和研究与市场有关的信息,提出分析的总论和建议的过程。

二、市场调查的功能 1.是确定企业发展方向的依据;2.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3.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工具 三、市场调查的内容

(一)商品调查:分析研究顾客对本企业商品的评价、意见和要求;分析研究本企业现有商品的生命周期,从而针对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商品策略;对老商品的改造和新商品的开发的调查研究;如何改进和提高商品的包装和商标;如何搞好本企业商品的售前售后服务;比较研究本企业商品和竞争者商品的差异及销售效果,并分析其原因。

(二)销售调查:企业现有销售力量的状况及提高方法;现有销售渠道是否合理,如何正确选择和扩大销售渠道;促进方式和费用的分配状况及改进措施;销售计划的可行性,销售人员、销售组织是否健全,如何加强销售工作的控制。 (三)市场需求调查:目前市场对本企业商品的需求状况;本企业商品的市场占有率;本企业商品的市场潜力;企业商品打入市场的最优策略及合适时间;同类商品竞争者的供应状况;国内外市场对本企业商品需求的变动趋势。 (四)消费者调查:现有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数量及地区分布状况;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购买的大小,购买商品的数量;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差异;消费者的购买动机、购买习惯;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信赖程度,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评价;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反映及对企业服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五)环境调查 (六)广告调查 (七)公共关系调查 四、市场调查的步骤

(一)准备调查阶段 1.初步情况分析;2.非正式调查

(二)正式调查阶段 1.确定调查目的和内容;2.确定调查对象和方法;3.制定调查计划;4.调查的组织准备工作;5.实地调查

(三)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资料;2.提出调查报告 五、市场调查的方法

(一)按选择调查对象的方法划分:1.全面调查,2.典型调查;3.抽样调查 (二)按收集资料的方法划分: 1.询问法; 2.观察法; 3.实验法 六、市场细分

(一)概念 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消费者之间需求的差异性,把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更多的消费者群体,从而确定企业目标市场的活动过程。

(二)市场细分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目标市场。2.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4.有利于企业开发新市场,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三)市场细分的原则 1.可衡量性;2.可占领性;3.效益性 七、目标市场选择策略

(一)无差异市场策略 (二)差异性市场策略 (三)密集型市场策略 八、市场定位策略 请见教材117页。

九、市场开发策略 是指企业以现有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一些改良,来争取新顾客和开辟新市场的策略。

市场开发一般有三种途径:其一,开发新的销售空间。其二,寻找新顾客。其三,开发产品使用的新用途。市场开发策略在产品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时采用,能够延长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物资管理

一、物资的概念

物资是指经过人类加工,进入商品流通并具有实物形态,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其特征包括:①具有实物形态;②具有可流转性;③有利于社会再生产过程;④经过人类加工过的物质资料。 二、物资管理的任务

1.根据企业生产任务,保证物资供应;2.合理使用和节约物资,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资消耗;3.提高物资周转率,加速流动资金周转;4.建立物资管理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企业物资管理水平。 三、物资消耗定额 (一)物资消耗定额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的条件下,为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规定的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的标准。

(二)物资消耗定额的构成 1.产品的有效消耗;2.工艺性消耗;3.非工艺性消耗 (三)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技术计算法、统计分析法、实际测定法和经验估计法 四、企业物资储备

包括:经常储备、保险性储备和季节储备等。

1.物资储备定额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必须的、经常的、合理的物资储备数

量的标准。

2.经济订购批量法 是指某种物资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两者之和的总费用最低的一次订购数量。 五、物资储备定额的管理

1.建立和健全物资储备定额管理制度。 2.设立合理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的指标。 3.采用行之有效的物资储备定额管理方法。

第九章 质量管理

一、产品质量的概念

产品质量,是指产品适合一定用途、满足一定需要的特殊性质。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效用满足顾客需求程度的综合表现,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品质的总和。

它既可以表现为重量、等级、成分、含量、功能、保存期等内在质量特性,也可以表现为外观、形式、形状、气味、色泽等外部质量特性,还可以表现在产品的安全性方面。人们根据这些质量特性,来衡量产品质量的优劣和好坏。 对质量特性的理解应注意一下几点:1.应反映客观要求;2.应面向消费者;3.应该考虑价格因素;4.产品质量与企业个方面的工作质量是密切联系的。 二、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

1.产品质量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息息相关;3.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息息相关;4.产品质量与社会效益息息相关。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企业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同心协力,把专业技术、经营管理、数理统计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使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全过程中的所有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从而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 三、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面质量管理的突出特点在于它管理的全面性,具体体现在:它管理的对象的全面性;它管理的过程的全面性;它参与管理人品的全面性;它所运动的方法的全面性。

1.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2.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涉及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3.全面质量管理师要求企业全体部门参加的管理;4.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的多样性。 四、全面质量管理的汉族要工作内容

1.设计试制过程的质量2.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3.辅助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4.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①积极开展技术服务,包括编写产品使用保养说明书,帮助用户培训操作维修人员,指导用户安装和调试,建立维修服务网点,提供共户所需备品配件等;②进行使用效果与使用要求的调查;③提高售后服务,变“三包”(包修、包换、包退)为“三保”(保证向用户提供优质产品、充足的配件、良好的服务)。

五、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基础工作,这些工作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和职能提供资料依据、共同准则、基本手段和前提条件的必不可少的工作。它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理化工作、质量信息管理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 六、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

全面质量管理,实际上是按照PDCA管理循环原理不断进行循环的过程。PDCA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被广泛地运用与质量管理活动中。

七、质量控制的几种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请见教材142页 (一)排列图法 (二)因果分析图法 (三)散布图法 八、质量体系与质量认证 IS09000系列标准的基本内容

IS0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司第一国际性的管理标准。它反映了世界各国对企业质量管理的极大关注,并取得了共识。ISO系列标准由以下五个使用指南

(一)IS09000—1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 (二)IS09001 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三)IS09002 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 (四)IS09003 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九、质量体系内容 至少应由以下几项组成: 1.企业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 2.与质量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3.必要的资源和人员;

4.各类活动的工作程序

十、建立质量体系的一般步骤 请见教材149页

第十章 成本费用管理

一、现代成本管理的观念

成本管理是为实现各部门、各单位管理者的成本责任,提高管理者的成本意识,制定成本目标,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成本效率的管理工作。

(一)成本管理的对象是 管理者的成本责任而不是成本费用项目。

(二)成本管理的主体是 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包括厂长、车间主任等,直至员工。 (三)成本管理的手段是 制定目标成本,提高成本效率。 (四)成本管理的直接目的是 完成成本责任,提高成本效率。

传统的成本管理强调的是降低成本费用,二现代成本管理则是强调提高成本效率。成本效率是一种比值关系,是收益与其相关的成本法诶用之间的比值。成本效率=收益/成本。 (五)成本管理的核心是 管理者的成本费用意识 二、成本责任

1.成本责任是与管理权力相对应的;2.成本责任是负有成本责任的管理者的个人责任,而不是集体的共同责任;3.成本责任是一种财务会计责任。

三、成本意识 现代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意识,包括了更深的涵义,是指能自觉地将生产经营活动与成本费用、收益进行挂钩考虑的习惯,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成本效率的能力和提高成本效率积极性的综合表现。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思考习惯,即将成本费用与生产经营活动挂钩考虑;

第二层是判断成本效率的能力,要求管理者心中有数,对每一产品或每一项工作的收益与相关的成本费用的比率由较准确的把握和判断。

第三层是要有提高成本效率的积极性。提高成本效率的积极性是成本意识的核心。

在实践中队成本意识的理解还有3点:1.成本意识是一种问题意识和改进意识;2.成本意识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3.成本意识的关键是要找到提高成本效率的有效途径。 四、成本与费用

严格地讲,成本和费用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两者的经济内容一致,都是劳动耗费。但从本质上说,两者是有区别的,它们计算的基础不同,费用一般是指某一时期内所发生的耗费,因而它常常与一定的时间范围相联系;成本则是指耗费生产要素的补偿价值,一般可以理解为生产费用的对象化,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它不受时间的限制,而与一定的对象即产品相联系。显然费用要按对象归集后才能形成成本,所以不要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发生的费用误认为就必定是该会计期间的产品成本。 五、成本费用的内容

(一)制造成本的内容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之家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以及其他直接支出,是应由产品负担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要按一定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全部内容。

生产成本也叫制造成本或车间成本。构成制造成本的具体内容是: 1.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包括企业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 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等。

4.制造费用即间接费用 在生产单位(分厂、车间)层面发生的费用。

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以及及其设备等的折旧费、原油储量有偿使用费、油田维护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差旅费、保险费、设计制图费、实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二)期间费用的内容 在行政管理部门层面发生的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二发生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为销售及提供劳务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期间费用因与产产品生产无直接的关系,所以期间费用不应计入生产成本,而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构成期间费用的具体内容是: 1.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了阻止和管理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2.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3.销售费用 是其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六、成本费用管理的意义

1.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3.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有利于推动其他方面的工作。 七、成本费用管理的要求

(一)切实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定额管理制度;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3.建立健全计量验收制度;4.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计划价格制度。 (二)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1.正确确定费用的归属,分清费用界限;2.正确分摊费用,愤青成本的界限 (三)采用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 (四)实行全面成本费用管理 八、成本费用控制的涵义

(一)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产品的制造成本的期间费用的一切消耗进行的计算、调节和监督,以实现成本费用目标。

1.成本费用控制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 2.成本费用控制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 3.成本费用控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二)成本费用控制的原则

1.介入原则; 2.预防原则; 3.重点原则; 4.现场原则; 5.全面原则; 九、成本战略

(一)成本战略的涵义 是指企业保持低成本地位,以廉价作为重点的战略,把廉价建筑在低成本的基础上。成本战略是与经营战略中的市场战略密不可分的,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价格优势往往取决于成本优势。 (二)成本战略的构成 企业的成本战略一般由成本战略思想、成本战略目标、成本战略方针和成本战略规则等部分构成。

1.成本战略思想 是对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和概括,是有关企业如何取得成本优势的原则和方法的理论思考。

2.成本战略目标 是企业谋划的在较长时期内成本费用预期达到的成果。包括成本降低水平目标,成本效率目标,行业成本优势目标等。

3.成本战略方针 是实现成本战略目标,贯彻成本战略思想的行动指南,是着呢对一定时期内影响成本战略的关键因素之idngd具体方向和目标。

4.成本战略规则 是将成本战略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细分化,成为具体指导企业各部门进行成本费用管理,达到成本战略目标的总体安排。 十、降低成本的若干战略 (一)排除资源损失的战略

1.发现过剩人员;2.不要自我增值间接人员;3.采用成果主义的考核思想 (二)排出物耗损失的战略

1.在产品设计中坚持采用价值工程;2.在采购环节采用价值分析; (三)排除管理损失的战略

1.避免产品开发损失;2.减少产品营销损失;3.减少库存在制品、半成品的损失。

第十一章 企业财务管理

一、财务管理的涵义

财务是其企业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所进行的筹集资金,运动资金和收益分配的活动。

财务管理则是企业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环境,按照资金运动规律,对资金的筹措、运动、回收和分配,进行科学地计划、组织和控制,并正确处理由此而引起的经济官邸的管理工作。 资金筹集、资金投资和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企业财务活动所体现的财务关系 1.企业向国家纳税、交费的关系; 2.企业同所有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3.企业同债务人、债权人和其他关系人之间的结算关系; 4.企业与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 5.企业与职工之间的支付关系。

三、财务管理观念 (一)市场观念; (二)经济效益观念;

(三)资本的保值增值观念;(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五)投资的风险价值观念。 四、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资金筹集管理;(二)投资管理;(三)收益分配管理;(四)成本费用管理

(1)加强产品成本的预测,作为降低成本决策的前提,并未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供数据;(2)编制产品成本计划,并提出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3)按照企业的成本计划或目标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从而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指导、调节和监督;(4)从严抓好质量,把质量指标和成本指标落实到每个部门和每个职工,成为每个只懂得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产销与效益的同步增长。

五、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师根据有关信息资料,运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财务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项工作。

第十二章 企业文化与管理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狭义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礼仪、行为方式等精神产品。 二、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其经营时间中所创造的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包括整合企业员工思想、意志、行为的企业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

1.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视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方式。 2.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共有价值观。 3.企业文化的内涵,比较狭窄而专一。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1.企业文化的特殊性;2.企业文化的现时性;3.企业文化的可塑性;4.企业文化的动态性。 四、企业文化的要素

1.企业环境;2.价值观;3.英雄;4.仪式。 五、企业文化的功能

第一、导向功能。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心理、性格、行为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则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

第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用崇高的精神力量去吸引、团结、鼓舞员工,使员工感到被尊重和信任,产生主人翁感、责任感、自豪感,使员工真正焕发出工作热情,为完成企业目标而自觉努力。

第三、规范功能。企业文化是员工的共同意识,这种共同意识一旦形成,不仅影响群体成员的认识、感觉、思维、情绪、道德等心理和性格,而且影响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通过教育和舆论的作用潜移默化地规范员工的行为。

第四、协调功能。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为企业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心理环境,大大增强了企业成员的共同语言,企业的道德规范使人们评价是非、美丑有了共同的标准,能更有效地沟通信息、交流感情、协调关系,减少损害企业机体的运动和反向行为。 第五、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来自企业员工对群体的依赖,感情上的依恋和行动上的支持。同时,企业群体对个体的作用进行鼓励和认可,会大大增强个体的“主人翁”的责任感、荣誉感,增强对群体的归宿感。这种强大的内聚功能,增强企业群体的统一和整体取向,焕发企业的团结意识,在对外的竞争中形成一致的力量和强大的优势。

第六、辐射功能。企业的文化不是封闭的,它面向社会辐射。优秀的企业文化通过这种辐射,甚至成为世界文化和时代文化的一部分,或为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经验和榜样,引导社会文化的发展。 六、企业病态文化 是指不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绩效与企业战略实施的企业文化。 (一)病态文化产生的原因 企业病态文化产生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1.在培育与形成企业文化时,产生的基本原因; 2.在经营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病态文化的特征 当有下述征兆之一时,,就说明企业文化有病态的因素。 (1)企业经营业绩下降。(2)官僚作风滋长。(3)缺乏创新精神。(4)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5)管理失误增加。(6)企业形象日趋下降。(7)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降低。(8)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当出现上述征兆之一时,就应考虑对企业文化进行微调或重塑。

七、企业文化的重塑

企业文化的重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完善与充实企业文化内涵;二是变革现有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说来,企业文化的塑造药经过以下几个基本过程或环节:

1.选择合适的价值标准;2.强化员工的认同感;3.提炼定格;4.巩固实施 八、海尔文化中的十大观念 见教材199

第十三章 企业经营诊断

一、经营诊断的概念

经营诊断,是指请具有丰富经验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家,深入到企业现场与企业管理人员密切配合运用科学的定性和定量方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潜在的和已存在的问题。查明导致问题的原因,为企业改善经营提供依据的服务活动。 二、经营诊断的特性

1.独立性;2.科学性;3.有效性;4.系统性;5.服务性。 三、企业经营产品诊断 (一)产品生命周期的划分

1.按产品销售增长率判断的各个阶段 ①增长率在0.1—10%之间为投入期;②增长率大于10%为成长期;③—10%为成长期;③—10%≤增长率≤10%为成熟期;④增长率<—10%为衰退期。 2.按产品普及率判断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普及率小于5%为投入期;普及率5%~50%为成长期,普及率50%~90%为成熟期,普及率90%以上则为衰退期。 (二)诊断经营产品各个阶段经营策略 1.导入期阶段经营策略诊断

①快速撇脂策略,即高价格促销策略;②缓缓撇脂策略,即高价格低促销策略; ③迅速渗透策略,即搞促销低价格策略;④缓慢渗透策略,即低价格低促销策略。

2.成长期阶段经营策略诊断 成长期最显著的特征是销售量迅速上升。不但早期使用者消耗该产品,而且较保守的消费者也开始消耗这种产品。成长期经营策略诊断:

①改进产品质量,赋予产品新的特性,并改进款式;②增加新颖的式样和侧翼产品;③进入新的细分市场;④进入新的销售渠道;⑤改变广告内容,要从提高产品知名度转变为诱导性、说服性广告;⑥为了吸引低收入顾客,适当的时候可以降低价格。

3.成熟阶段经营策略诊断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①市场渗透,以吸引潜在顾客或夺取竞争者的顾客;②开辟新市场;③改进产品。

4.衰退阶段经营策略诊断:①开辟新市场;②迅速转向新产品开发和面市。

第十四章 现代企业跨国经营

一、跨国经营 是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开创国外经营基地所从事有目的的经济活动。

二、跨国经营的意义 1.不断开拓国外市场,提高全球市场占有率;2.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提高企业的国际和国内竞争力;4.可以减少经营风险,增强企业应付风险的能力。 三、合资经营方式与合作经营方式 (一)合资经营 是指跨国经营企业与东道国的企业在东道国法律管辖范围内共同投资组建某生产经营企业,共同管理,共享利润,共负亏损及经营风险的一种经营方式。

(二)合作经营方式也是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投资者合营的一种方式。当这种合营方式建立在股权基础上时,就是合资经营方式;而建立在契约基础上时,就是合作经营方式。

五、跨国公司特征 1.以世界为舞台;2.商品物质风险;3.全球战略;4.管理一体化。

六、跨国经营风险的类型 1.销售风险;2.商品物质风险;3.财务风险;4.人事风险;5.价格风险;6.技术风险;7.投资风险。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识记知识27875在线全文阅读。

江苏自考现代企业经营管理 识记知识2787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2024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