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社会史专题作业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学院: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姓名:王 浩 学号:112593010105

2014年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作业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哪些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第一,知识分子的结构变化了。

旧时的知识分子,其表现形态便是儒生和文士。他们是地主、官僚的助手,充当着传统文化的卫道士。19世纪中叶以来,知识分子的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变化首先体现在知识分子种类增多了,内部分工日趋细致。

主要原因:民国年间,随着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分子改变了旧时浑然一体的状态,内部有了比较明确的分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育界、文艺界、科技界、法律界、新闻出版界等队伍。知识分子结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内部越发明细的社会分工上,还体现在知识分子的素质上。他们不再是仅能诵诗读书、满口仁义道德的儒生文士,而是接受新知识,传播新文化的教育者。

民国成立以来,随着新式教育机构在全国城乡的开办,培养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民国年间中国的知识分子,其间虽仍有一些满脑子陈腐观念者,但更多的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文化修养、思维方式以及知识结构,已有异于旧时的知识分子了。

第二,知识分子的队伍壮大了。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是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知识分子主要出之于学校。

主要原因:民国成立以后,由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各类新式学校在全国各地相继出现。1930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达1151万多人。如果以接受中等教育作为知识分子的界限,那么20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队伍至少在110万人以上。据估计,到1949年,全国接受中等以上教育者当在300万以上。民国时期,知识分子从事的职业极其广泛,包括教育、新闻出版、法律等领域。总之,知识分子是民国社会不容忽视的一个阶层。 第三,知识分子的地位下降了。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作为新知识、新技术、新文化、新观念的载体,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却每况愈下。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除个别为上层官僚服务的知识分子生活条件较优裕外,绝大多数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是很低的。 第四,知识分子的城市化自学校取代科举以后,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活动空间发生了改变。过去私塾分散在城乡村镇,如今新学校主要集中于都市,大学固多设在通都大邑,中学亦大多设在省会一级城市。 主要原因:在中国传统社会,由于宗族一般拥有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以及族学、义学等,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受宗族的资助,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在科举制度废除后,随着传统文人士绅的衰亡,宗族制度与学田、义田、族学、义学的衰落,乡村人口的

识字率甚至不如19世纪以前。自西潮东渐以后,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带有西化色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自然比日趋衰败破落的农村具有吸引力。加之城市集中着财、权力、名位等社会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农家子弟一旦接受中等以上的新式教育,便尽量留在都市而不愿返回乡村。大学毕业集中于大都市,中学毕业也想方设法留在省城和县城。城市成为新知识分子的生活场所和工作活动中心。

2,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民国政府、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为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国民党的基层农村治理与农民政策 农村复兴运动

从在南京建立政权开始,国民党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法令,从1927年到1929年,继续实行大革命期间提出的减租法令,酝酿制定《土地法》,并于1930年6月30日正式向全国公布。30年代在实行减租的同时,又相继公布了其它土地法令。1934年号召各省实行土地陈报,为推行《土地法》做准备。1935年公布《土地法实施法》,明令1936年向全国推行。抗日战争爆发后,《土地法》被抛之一边,国民党掀起所谓“战时扶持自耕农运动”。虽然从1927年到1937年十年间,国民党政府公布了以上一系列的土地政策,但真正在全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只有减租政策和土地陈报。但也只是在极少数省份的部分地区取得一些微小的成绩。农民的状况,与国民党政权建立前没有什么改变,国民党政府没有解决农民问题。

(二)知识分子“复兴农村” “复兴乡村”的不同主张

持改良主义的知识精英中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从建设乡村入手。由乡村的建设已实现“民族再造”和“民族自救”。(分成几派:一是从教育农民入手。二是从改良农业技术、提高农家收入入手。三是从组织乡村自治入手。价值取向都是以农民为本。)

二是:由发展都市来救济农村之路。代表:社会学家吴景超。 三是:“接受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代表:社会学家陈序经。

知识分子乡村建设运动的内容具体内容涉及八方面: 1、兴办教育,培养农村人才; 2、推官农业科学技术,改良农业;

3、流通金融,主要措施是成立借贷处或称借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等,向农民发放贷款,解决他们生产上的困难; 4、提供合作组织,指导农民成立各种(运销)合作社; 5、办理地方自治,期望还政于农,实行宪制; 6、建立乡村公共卫生保健制度; 7、移风易俗;

8、引发学术研究,推动农村社会学发展。

(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农村政策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土地政策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政策。1929年四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该原则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提高他们的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实行交租交息,以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抗日民主政府还厉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五四指示》),决定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在此之后通过开展清算斗争。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有2/3的地区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中国社会史专题作业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社会史专题作业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21005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