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华东文化区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2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华东文化区

华东文化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省。华东文化区分吴越文化、八闽文化和台湾文化三个亚区。上海海派文化即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又有较明显的特征,较广泛的影响,故单列出来。我们在介绍这一区域文化时,按照总分的模式,先介绍整个华东文化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情况,然后对每个次文化区做详细介绍,仍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出发,人文方面主要选取该地区的特色文化加以展示。 目录: 一、总述

(一) 苏沪浙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 (二) 闽台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 二、吴越文化

(一) 概况

(二) 吴越地理位置

(三) 吴越文化分布及历史 (四) 吴越风俗 (五) 典型文化

(六) 温州文化与温州模式 (七) 深刻内涵与精神特质 (八) 饮食与建筑 三、上海与海派文化

(一) 概况 (二) 历史发展 (三) 地理位置

(四) 上海性格——挥不去的小资情调 (五) 海派文化

(六) 奇幻旅程——乐游上海 四、八闽文化

(一) 八闽来源

(二) 八闽自然地理环境

(三) 八闽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 (四) 八闽文化——开放性 五、台湾文化

(一)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 3)气候特征 4)自然资源

(二)中华文化是台湾文化的根基

1)教育和科举的移入 2)语言的渊源关系

3)文学、艺术的渊源关系 4)风俗习惯的渊源关系

5)宗教信仰的渊源关系 (三)台湾的特色人文

1)台湾原住民

2)台湾的特色饮食文化 3)风景名胜

总述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苏沪浙更加接近,自然地理方面的共性特点更多,而福建和台湾则比较相近,故本节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阐述苏沪浙人文地理和闽台人文地理。

(一)苏沪浙人文地理区

本区位于长江下游及钱塘江流域,是我国人口众多、城镇密集、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一个人文地理区。

本区开发历史已久,远古时代已有人类居住。早在5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此栖息。7000年前余姚江已有原始氏族文化。河姆渡及良渚等地,均有原始公社文化的发现。当时人们已知种稻、养蚕、制陶。西周时代,江苏属鲁、宋、楚、吴等国,浙江属吴、越等国。

本区沿江滨海,位置适中,气候温暖湿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丘陵、低山为主,大致江北多平原,江南多丘陵、低山。海岸线较长,岛屿众多,为发展海洋事业提供了条件。内陆则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河流分属长江、淮河、钱塘江、瓯江等水系。湖泊有太湖、巢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矿产资源少,以岩盐、明矾、萤石、煤炭较重要。

长江下游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两次人口大迁徙,更加速了经济的开发,使本区经济逐渐超过了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近代以来,又是民族工商业的主要发祥地。粮、丝、茶、鱼居全国前列,南京、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宁波)成为重要的经济中心。上海开埠以后,经济畸形发展,很快成为全国最繁荣的城市。解放以后,本区利用原来的基础,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本区农业综合发展,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稻、小麦产量最大。浙西盛产茶叶,蚕桑集中在太湖周围,毛竹是本区重要的产品。区内海、淡水渔业均较发达,舟山、吕泗是主要近海渔场;沿海滩涂及河湖坑塘是海、淡水主要养殖基地。

本区交通便利,已形成以铁路和长江水运为骨干的运输网。内河航运、公路运输、海上

运输、航空运输均较发达。上海、宁波、连云港为著名海港,有航船通南北各港口。

本区是上海经济区的主要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开放区的腹地。

(二)闽台人文地理区

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山岭耸峙,丘陵起伏,素有“东南山区”之称。全省山地占37%,丘陵占51%,平原占12%,较大的盆地和平原有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四处。台湾岛中部与东部为台湾山脉纵贯,山地丘陵占总面的2/3;平原分布在西部沿海,面积不足1/3,岛上有中央山、雪山、玉山、阿里山、大屯山和海岸山(台东山)六大山脉,恒春、丰原、嘉义、基隆竹南四个丘陵,台南、屏东、宜兰、台东纵谷四大平原,台北、台中两个盆地。

福建的气候为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21℃,年降水900~2000毫米;台湾则为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1500~3000毫米。北部的火烧寮曾超过8000毫米。福建的河流有闽江、晋江、九龙江等。台湾的河流有浊水溪、淡水系、曾文溪等。福建矿产资源较少,有煤炭和瓷土等,水利较丰富。台湾矿产约有20余种,以煤炭、石油最为重要。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58.3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1%。福建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和祖国大陆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回族发祥地之一。台湾少数民族是台湾最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长期以来习惯上被称为“高山族”,然实非单一民族。有阿美族、排湾族、泰雅族、雅美族等等。

福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有福建佛学院、福建神学院、闽南佛学院3所宗教院校,在校生600多人。此外,福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多、人数之众、影响之深远、供奉神祇之庞杂、与海外联系之密切,在国内均属罕见,据初步统计,全省建筑具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达2万多座。台湾宗教团体分布广泛,有佛教、天主教、道教、伊斯兰教等。

参考文献:

胡兆亮 阿尔斯郎 琼达.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第3版 周尚意.文化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吴越文化

一、概况

吴越文化区包括江苏省和浙江省,长江三角洲是吴越文化的核心。“吴越”是为地名,指春秋战国时代崛起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句吴、于越二国疆域所在地,其中心地区包括江苏省的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二、吴越的地理位置

《越绝书》卷六云:“吴越为邻,同俗并土。西州大江,东绝大海,两邦同城,相亚门户。”同书卷七:“吴越二邦, 同气共俗。”《吕氏春秋·知化篇》也有“ 夫吴之与越也, 接土邻境壤。交通属, 习俗同, 言语通” 的记载。也就是说,吴越两国接壤,不仅语言相通,而且风俗大同小异。东望东海,西邻长江,北接华北平原,南临安徽江西一带,是一块风水宝地。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人杰地灵,人才辈出。 三、吴越文化的分布及历史

吴、越二国史实见诸文献,始自春秋。《春秋》、《左传》、《国语》等史书都有载。吴王阖闾都于姑苏,越王勾践都于会稽,这是史书上都注明了的。然而在这以前,吴、越的文化中心又在何方。关于吴都的地望,文献上记载是周太伯奔吴,初居梅里,后居姑苏,此两地皆在苏州、无锡之间,属太湖地域。但我们发现苏州、无锡一带的商周时期文化遗存没有非常明显的商周文化因素,而宁镇地区长江北岸沿江地带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却发现大量的西周时期的周文化因素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而形成的吴文化遗存。如南京的锁金村、安徽的屯溪等地。这说明吴文化 的早期活动中心不在太湖流域的苏、无,而是在宁镇及安徽一带。 自商末周初起,吴和越两个国家分别在今天的江、浙地区逐渐形成,并于春秋时期相继称霸。这一地区在公元前11世纪“泰伯奔吴”之前,已经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这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马家浜文化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可以得到佐证。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六朝时期以前产生并存续于江浙地区的吴越文化,尚未形成一种真正具有核心价值理念,具有鲜明的统一性和系统性的文化形态。直到六朝前期,吴越民众仍以尚武逞勇为风气。相比中原地区,吴越文化的落后是明显的。但就总体性状而言,粗犷中蕴涵精雅,是当时吴越文化的显著特征。从近年出土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春秋吴国大墓的玉器、青铜器中可以看出,吴越人已具有从粗犷中追求精雅的审美心理和实践创造力。六朝至隋唐的晋室南渡,士族文化的阴柔特质及其对温婉、清秀、恬静的追求,改变了吴越文化的审美取向,逐步给其注入了“士族精神、书生气质”。南宋直至明清时期,吴越文化愈发向文弱、精致的方向生长。随着工商实业的萌芽,吴越文化除阴柔、精细之外,又平添了消费特征和奢华之习。到清康乾盛世,苏、杭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天堂,其间不论是经济、科技、教育,还是学术思想、文学艺术,都成为这一文化走向高峰并在全国领先的标示,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四、吴越风俗

(一)图腾崇拜。据考证, 居住于吴越地区的土著所崇拜的图腾有二: 一为蛇,, 一为鸟。古代越人历来被认为是蛇的子孙。越人熟习水性.. 常在水中, 故他们又把蛇当作保护神。志恨据《越绝书》、《吴越春秋》以及《水经注》、《??物志》等古籍上有关“ 鸟田” 的记载, 认为越人视“ 百鸟佃于泽” 为祥瑞, 将鸟看成是上天派使降福子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华东文化区在线全文阅读。

华东文化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5190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