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 1 页至第 3 页例 1、例 2 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 1 至第 3 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 1 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 1厘米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 1 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 棱长 1 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

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 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 单位。 二、 新授 1、 教学例 1

(1) 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 0 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 0 刻度开始表示起点 (这叫尺的 0 刻度)

在尺子上找 1厘米,还有哪段是 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 (每一大格都是 1 厘米) (2) 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 1厘米有多长,那 2 厘米、 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 4厘米里有几个 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 6厘米的一段吗? 2 教学例 2

(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 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 用什么量? (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 练习

1、 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 1 至 3 题。 3、 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 没有对准 0 刻度的。 (2) 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 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 0 刻度线,怎么办?

四、 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 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 作业设计: 1、 填空

(1) 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 ) 作单位。

(2) 图钉的长大约是 ( ) 厘米

c r 曰. 2、量一量

(1) 你的铅笔长 ( ) (2) 数学课本长 ( )

(3) 你的笔盒长 ) ( 教学反思:

厘米。

厘米。 厘米。

第二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 4至 5页例 3 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 4至 6 题。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 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米 尺量较长物

体的长度。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根据 1厘米和 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 1 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

一把米尺、 1 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 1 厘米。

2、 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 2 厘米、4厘米、5 厘米、8厘米、10 厘米的实际长度。 3、 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 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 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 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 认识 1 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 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 1 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 1米长的小棍, 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 1 米的长度。

(2)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 1 组量出 1米、2米、3 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 、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 1 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 1 米里有多少厘米?” “也就是 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 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 用米量。

(1) 、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 离。 (2) 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3) 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 4 题第 1、3 两小题。 2、1 米=( ) 厘米 100 厘米=( ) 米 5 米=( ) 厘米 200 厘米 =( ) 米 五、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 1米等于 100厘米。 六、 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 ) 作单位。

2、1 米=( ) 厘米 100 3、5 厘米+30厘米=( ) 厘米 70 4、在下面的 ( ) 里填上米或厘米。 (1) 电线杆高 8( ) (2) (3) 钢笔长 15( ) (4)

(5) 量篮球场的长度用 ( ) 作单位 (6)

教学反思:

厘米 =( ) 米

米 -7 米=( ) 米

教室长 8( )

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 100( ) 一张课桌长 1( )

第三课时:线段

教学内容: 课本第 5 页例 4,练习一 7、8、9、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画、量整厘米的线段。

2、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 引导学生仔细、准确画线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观察、探索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一把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请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

2、 请同学分别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或1米的物体。 3、 口答1米等于多少厘米。 二、 新授 1,认识线段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和弯的吸管、铅笔、直和弯的铁丝等,看一看、摸 一摸,发现什么?

找出你认为直的东西。

从铅笔的一端摸到另一端,我们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另一端也看作个点,把 这两个点叫做端点,书本的边等都有两个端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并在线段的两端点,两个点告诉学生这就做线段。 2、 问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边可以看作线段。 判断下面哪些是线段? 3、 量线段的长

(1)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提问:

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向学生说明线段都可以量出它的长度。先让学生互相交流量法。教师 总结:先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点,再看线段的右端点对着尺上的刻度数是几就是 几厘米。 (2)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5页中三条线段的长度。 4、 教学例4。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条 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从尺的 0刻度开始画,画到刻 度3厘米的地方,再标上两个端点,并且在线段下面写上 3厘米。 讨论:用断尺怎样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

5、 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三、 巩固练习

1、 练习一的第8题,全班练习,个别同学回答,集体订正。 2、 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四、 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那么线段有什么特征?怎样画线段?如何量一条线五、 作业设计

1、 下面每个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2、 量一量再填空。 (1)

()

厘米 ⑵

( ) 厘米 第二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长( )

厘米

3、 画一画

'

(1)

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3厘米长7厘米的线段 4、思考题

下图能数出()条线段。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长度单位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一的6、8 10题及相应的补充练习。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进一步认识线段,熟练掌握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长度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

段的长度? 4、 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具准备:学生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找一找,让学生按老师要求分别在尺子上找出 1厘米、3厘米、8厘米、15厘米的长度。

2、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厘米,什?么物 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 画一画。

(1) 画一条长1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9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4、判断题。

(1) 一座楼房高12厘米。 () (2) 一张桌子长1厘米。

() ⑶小明手掌宽8米。 () ⑷一只杯子高10厘米。

()

二、指导练习 1、 第& 8两小题引导学生先进行分别估计,并把估计数和测量结果填入课本空格中,把填看看自己估计能力如何。

2、 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三、作业设计:

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1)数学课本的宽是14()。 ⑵学校操场的长是70()。 ⑶铅笔的长是15()。 ⑷大树的高是6()。

2、下面的图中可数出几条线段,最短的一条长是几厘米

1 1 \\ 上图有()条线段,最短的一条线段长()厘米

3、下面是一条线段,请画一条比它长 3厘米的另一条线段

4、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9厘米 12 厘米 25 厘米 ()>()>()>()

教学反思:

写结果进行对比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一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内容:第8―― 10页

教学目标:

1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借助课本上的情景图引出计算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探算法。

1 ?引出冋题,进行估算。

⑴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海洋博物馆, 想去吗?大家看学校先安排哪几个班去参观? (出示第8题的主题图)

⑵师:那么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 2辆车,每辆车又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大家能帮老师 解决这个问题吗?

好,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 (想好后小组交流)

2. 反馈。

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认为二(1)班和二(2)班的同学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3)班和二(4) 的同学再合乘一辆车。

第二种:认为二(1)班和二(4)班的同学也可以合乘一辆车。剩下的二(2)班和二(3) 班可以再合乘一辆车。

3. 验证。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的乘车方法,这些方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验证呢?(引出可以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 70人。

⑴对第一种乘车方案的第一个问题进行验证。也可以请小棒帮忙,算好后在小组里 交流。

⑵汇报。

可能会有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用口算验证,先算 30+30=60,再算60+6=66,没有超过70,所以这两个班可 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二:40+30才等于70, 36+30当然比70少了,所以可以合乘一辆车。

方法三:用小棒来帮忙,先摆 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6根,就是66,比70 少, 可以合乘一辆车。(课件演示)

方法四:用竖式算,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 6+0=6,在个位下面写6:十位 上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也等于66。(课件演示 ⑶讨论你喜欢哪种算法,但保留大家的意见。 ⑷用你喜欢的方法对第一个乘车方案的第 2个问题进行验证。比较得出用竖式计算又对又快。

4. 学习列竖式计算。

⑴师:看来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是挺好的。那么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应 注意什么呢?(请刚才用竖式计算的学生上来介绍。)

计算方法:首先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加,个位相加的数写在 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也有些同学可能是从十位开始加的。) 35+ 34 = 69

⑵师:真不错,在验证第一种方案的过程中大家创造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 种方法对这种方案进行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在小组中交流一下。再指名反馈。

(第1个问题:36+34,个位6+4满十了要向十位进1。36+34=70正好可以坐满一辆车< 第2个问题:30+35=65,个位相加没满十 ,不用进位。65比70小可以乘坐一辆车。) 要⑶同桌说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 注意什么呢?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 。

说出□里可以填几,(四人小组每人一题) 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

59+40= 59 +40

□ □

20+67= 20 +67

□ □

24+63= 24 +63

□ □

46+24= 46 +24

□ □

2?独立练习 。

任选一组题目,用竖式做做

36+24= ⑴62+17=

43+17= ⑵3+84=

3?我帮你检查。(练习)

17+20=19 23+17=30 1 7 2 3

50+26=76

5 0 +2 6 7 6

+ 2 1 9 + 1 7

3 0

42+38=80 4 2 +3 8 8 0

⑴说说错误原因 ⑵订正。

三、 联系生活,运用数学知识(出示课本 13页第1题。)

1 ?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他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 (学生独立

完成,小组交流评价。 2. 比比谁聪明。

37 + 2口 59

45 +□ 5 70

四、 教师小结

师:今天同学们可帮了老师的大忙了,不但想出了乘车的办法,还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

法(板书:笔算加法)。不过,老师有一事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安排二(1)班和二(3)班 的同学同乘一辆车呢?这个问题留下来给大家课后解决,下一节课我们再进行交流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学习内容:P11?P12例3,练习二第3?6题。 教学目标:

1、 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笔 算方法;熟

练掌握进位加竖式计算。 2、 发展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形成具有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难点:明确为什么进位,怎样进位等问题。 教具准备:小棒,挂图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景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二(1)班和二(2)班、二(3)班和二(4)班分别可以 合乘一辆车。那猜一猜还有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呢?怎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引导列出 加法算式。 预计学生列出以下算式:[板书]

30+35 [二(2)班和二(3)班]30+34 [二(2)班和二(4)班] 36+34 [二(1)班和二(4)班]36+35 [二(2)班和二(4)班] 2、 你们会计算吗?请用列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 3、 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自然引导得出二(2)班和二(3)班、二(2)班和二(4) 班、二(1)班和二(4)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但36+34、36+35可能不会计算。)那这节课我 们就先来探讨36+35怎么计算吧!

(注:如学生没列出36+35这个算式,教师可以给出问题:那么二(1)班和二(3)班能合 乘一辆车吗?引出算式36+35。) 二、 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想办法算一算 36+35。(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用小棒、竖式或口算等方法来解 决问题。)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计算 36+35 的。

2、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注:以下几点汇报的顺序可以是随机的,但如果是汇报列竖式 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摆小棒来说理)

(1)请摆小棒的学生汇报。要引导学生说出:怎样加?先加什么?让全体学生明确:把单根 的小棒合并,

6 根加 5 根有 11根,把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处,还剩下 1 根单根的 小棒。再把整捆的小棒与整捆的合起来。 3捆加 3捆,再加新的一捆是 7 捆,合起来一共是 7 捆 1 根,即 71 根。

(2)请列竖式的学生汇报。 (边说教师边板书)引导学生说出:先加什么?怎么写?你认为 应从哪一位算起?为什么?最后共同得出:先加个位上的数, 6加5得 11,在竖式横线下面 的个位写 1,在竖式横线上面的十位上进 1,然后把进上来的 1 与十位上的数加起来一共是 7, 在横线下的十位写 7。特别注意在算十位上的数时要把进上来的 1 先加上,以避免遗忘。

(3)请口算的学生汇报。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

3、比较小结:和我们前面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比,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计算时要注意 什么? 4、根据上面的计算,二( 1)班和二( 3)还能合乘一辆车吗? 5、做一做

完成教材第 11页做一做。边做边思考书上提出的问题。 订正时指名说“个位上 6加 7得( ), 该怎样写?”“个位上 6加 4得( ),该怎样写?”

(注意:引入时的算式 36+34,如果在前面没解决,可在这里解决。 )

1、小组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从十位加起来进位方便吗?

2、汇报总结。(1)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3、我们到海洋馆去看看 [出示教材第 12 页情景图 ]。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问题?能帮 小朋友

芳芳算一算吗?(各请几位学生回答、板演、订正。 ) 四、巩固运用

1、做练习二第 3 题。摆一摆,算一算。投影校对。

2、做练习二第 4 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3、做练习二第 5 题。独立完成,要进行对比。

4、做练习二第 6 题。订正时要让学生说出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5、做第 12 页思考题。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

学习内容: 练习二第 7--10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 第一层练习 口算:24+9 32+8 48+7 55+6

20+49 85+10 93-60 64-6

二、 第二层次练习 1、 请每位小朋友写两道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2、 写完后每位小朋友用竖式算一算

3、 小组交流

(1) 讨论每位同学的计算是否正确 (2) 把小组中的8道题目分类

4、 全班反馈

(1) 先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可分为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2) 每类选一题说说计算方法,并比较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地方。 三、 第三层次练习 闯关游戏

1、 第一关:计算

4 3

2 9

4 0

6 2

+3 4 +4 4

+3 8 + 2 9

(先各自练,再指名板演,然后校对)

2、 第二关:填表(出示课本第 7题,先让学生填在书上再校对)) 3、 第三关:分蘑菇

(出示第8题)兔妈妈采了很多蘑菇,准备分给兔宝宝们。于是兔妈妈先分给每个兔宝宝一 只篮子,咦?蘑菇上怎么有道数学题目呀?原来兔宝宝们要找到蘑菇上题目得数与篮子里的 数字一样才能吃到它。这下兔宝宝们可着急了,你们能帮帮小兔吗?

4、 第四关:应用

(1) 出示课本第9题:表演新疆舞,需要女生28人,男生14人.一共需要多少人?

(先让学生齐读题目,再列式计算,然后校对)

(2) 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去逛逛玩具店。(出示课本第10题玩具及单价) ① 根据这些玩具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② 小玲有50元钱,可以买哪几样玩具?

③ 小青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玩具,他可以买哪两样玩具? 四、 小结并揭示课题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 我们今天做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板书课题)

五、 作业

1?笔算下面各题。

25+ 64= 56+ 37=

教学反思:

86+ 7= 43+ 28=

46+ 59= 9+ 47=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1499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