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5-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课时、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几个几相加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2.使学生能初步根据乘法的含义观察简单生活现象,并体会到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产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乘法的意义,能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 (4)小结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 (2)例1,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3)例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根?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根?怎样算?求一共的根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4)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4=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组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4)讨论;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 完成“想想做做”1~5 1、完成“想想做做”1 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3、完成“想想做做”3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4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5、完成“想想做做” 5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第二课时、练习一(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乘法在解题中的优越性。 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加法算式:( )+( )+( )+( )=( ) 乘法算式:( )× ( )=( )或( ) ×( )=( )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练习一(1)) 二、完成练习 1、第1题 学生读懂题意,教师适当引导,学生独立操作,集体讨论订正。 2、第2题 a(1)出示第1小题图。 (2)提问:有几缸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b(1)出示第2小题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3、第3题 (1)独立完成第3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3)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5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练习一(2) 教学内容: 书本第5——6页练习一第6—10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 2.通过多角度收集到的信息的交流,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和他人合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运用乘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解决问题 。 1.交流预习作业。 教师参与小组活动,将有价值的问题展现出来,在全班交流。 2.学生认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任务驱动,自主检测。 (一)基础训练 1.完成练习一的第6、9题 学生自练。 小组内交流,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交流。 (二)专项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7、8题 学生自练,小组内交流。 追问:为什么用乘法算?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注意写单位名称。 全班交流。 2.补充:按要求画一画,再填一填。 小黑板出示: (1)画△,每堆3个,画3堆。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画○,每堆画2个,画4堆。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学生自练。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全班交流。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一的第10题。 学生自练。 小组内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同桌之间说说是怎么想的? 提问:你能出几道这样的题目考考你的同桌吗? 全班交流,注意答案的多样性。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第7—9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使学生知道2、3、4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记住2、3、4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一玩,(课件显示) 1、情景一、玩翘翘板 1个翘翘板上坐了2人。问:有几个2?(1个2)1个2能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以)怎么写?(板书2×1)说明1个2就是2所以2×1=2可以编成一句乘法口诀是一二得二。(板书:一二得二) 2个翘翘板上坐几个人?(4个)现在有几个2?乘法算式怎么写?(2×2=4)联系乘法算式2×2引出乘法口诀:二二得四。 想想:1×2= 你用哪一句口诀? 2、情景二、玩荡秋千 1只秋千上坐3人。两只秋千坐6人,1个3是3,2个3是6,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谁能编2句乘法口诀? 板书(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3个3是多少?乘法算式怎么写?你能编成一句乘法口诀吗?(小组互相说一说)板书:三三得九 想一想:3×1= 3×2= 你用哪一句口诀? 小结:上面编的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都叫3的乘法口诀,3的乘法口诀表示求几个3相加得多少。 3、情景三:小朋友坐火车 一节车厢坐4人,2节车厢坐几个?3节呢?4节呢?小组合作,算一算把表格填完整 1个4 2个4相加 3个4相加 4个4相加乘法算式怎 么列? 板书:4×1=4,4×2=8,4×3=12,4×4=16 交流:你可以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一四得四,二四得八,三四十二,四四十六。) 想一想: 4×1= 4×2= 4×3= 口算说说你想的是哪一句口诀? 4、试一试 1×1=1的乘法口诀是怎样的?你会编吗? 板书:一一得一。 看情景图,回答问题,学习3的乘法口诀。 看情景图,回答问题,学习4的乘法口诀。 试编1的乘法口诀。 二.形成应用 1、读读2、3、4的乘法口诀。 2、课本第9页“想想做做”。 第1题 让学生先动手摆一摆小棒,然后独立完成。 第2题 你能看图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它们用是是哪一句口诀?让学生领会到依据一句口诀能列两道乘法算式。 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注意辅导差生。 3、游戏 找朋友。小朋友手中拿有1-4的乘法算式,老师拿出一张口诀卡,拿着相关算式的同学站起来,就是它的好朋友。 完成“想想做做”第1—4题。 师生游戏“找朋友”。 三.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玩得高兴吗?那么在游乐园里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对今天的表现满意吗?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9页1、2、3、4题。 第五课时、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 教学内容: 2、3、4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本第10页第5-10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记2、3、4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2、3、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本第10页第10题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一背:采取游戏形式,背2、3、4的乘法口诀。 小组背 男、女生背 独立背 背完后,交流你是怎样记住的? 2、说一说:这些口诀所表示的意义。 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 四四十六 指名说一说口诀的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 3、算一算:(出示口算卡片) 3×1= 2×3= 4×1= 2×2= 1×4= 4×3= 2×4= 3×3= 学生独立算一算。 二、拓展。 1、课本第10页第8题。 学生独立填写。 2、第9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答案不止一种,鼓励学生想出不同填法。 组织学生讨论,分组说一说。 教师小结。 3、投影显示第10题图片。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小朋友在游乐场玩) (2)玩碰碰车的一共有多少人? 你会列乘法算式吗? (2×3=6)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 (3)小组交流你还能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列出乘法算式吗? 引导学生提出3架飞机共坐几个小朋友? 2架吊桥共有多少人等问题。 列出算式3×3=9和4×2=8。 根据所提问题,学生在书上写答案。 3.完成第5-10题。 独立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三、自我评价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帮助解决? 说一说。 教师小结。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0页第5、6、7题。 第六课时、 乘加、乘减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第11—12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看图回答问题。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讨论交流。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 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其他的方法。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了解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认识。 五、应用 教材第12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完成第12页第1、3、4题。 六、课堂作业 教材12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第七课时、 5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课本第13—14页,第14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 1 2 3 4 5 人数 5 根据情景回答问题。 二.合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 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5的乘法口诀。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 2个5想加 5×2=10 二五得十 3个5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想加 5×5=25 五五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马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讨论:“想一想”中的算式各用哪一句口诀?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完成“想一想”。 四、想想做做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题中的秘密。 2、第2题 学生同桌互相对口诀,以游戏形式完成。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讨论订正。 4、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5题 学生自己读懂题意,口答交流。 6、第6题 老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第八课时、 练习二(1) 教学内容: 5的乘法口诀的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二第1-6题) 教学目标: 1、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运用口诀计算乘法。 教学准备: 卡片、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背一背5的乘法口诀 集体背。 (2)你能背出1-5的乘法口诀吗? (指名背、小组背、独立背) 2、口算卡片 1×3 2×4 3×4 5×2 2×5 5×3 5×1 3×3 4×4 1×5 4×5 5×5 独立完成。 3、游戏 老师说一句口诀,大家能很快说出两道乘法口诀算式。 小组之间玩游戏。 教师小结游戏效果。 二、练习 1、第2题 出示练习二第2题图 教师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组织学生反复练习。 同桌之间交流完成。 2、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第4题 学生以比赛形式完成,时间控制在2分钟左右。 集体订正。 交流错误较多的在哪里? 4、第5题 先让学生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5、第6题 出示第6题主题图 (1)找一找:图中都有些什么? (2)根据图上给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每幅图表示的是几个机箱加?计算时要用哪句乘法口诀? 同桌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第九课时、 练习二(2) 教学内容: 乘法应用题(课本第16页内容,“想想做做”第7—11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 2、小游戏 3、口算练习。 二、讲授新课 1、第7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独立完成,强调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集体交流订正。 2、第8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有5个同学浇花,每人浇3棵。一共要浇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3、第9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4、第10题 出示题图,观察图中讲了什么?如何理解?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组织集体交流订正。 5、第11题 出示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指名解答。 集体交流订正。 三、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第十课时、 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例题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6的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直接报得数,并指名说说你用了哪句口诀? 2、列式计算:1个5 3个4相加 3、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将学习6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提问: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让学生自己填写。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几个6?怎样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说一句口诀吗?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1个6 6×1=6 一六得六 提问:“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6和1乘,积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几个6?用乘法算怎样列式?请你们编出一句口诀。 根据提问依次板书: 2个6 6×2=12 二六十二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乘法算式:2个6比1个6多几?所以第二句口诀的得数比第一句多几? (5)3个6、4个6、5个6、6个6相加,各是怎样列乘法算式? 把85页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诀填完整。 (6)让学生说出每道算式和相应的每句口诀,老师依次板书算式和口诀。并指名说出每句口诀表示的意思。 (7)引导学生比较。 6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口诀从上到下按顺序排列后,每句口诀的积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几?为什么会多6? (8)请学生把口诀齐读一编。 再请大家边轻声读边试着背背看。 (9)试背口诀。 A、师生对口令,开火车说口诀。 B、请学生齐背口诀,再指名背口诀。 2、教学“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 ) 6×5=() (2)口算出结果,并说说各用哪一句口诀? 3、小结。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比较每组两个算式有何特点?讨论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2。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6的乘法口诀还有几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3。 4、完成“想想做做”4。 (1)要求学生多读几遍题后,再列式计算。 (2)比较一下6×6与6×2(2×6)有什么不同?哪个算式的两个乘数都是6?哪个算式是6个2相加? 5、完成“想想做做”5。 出示第5题图,学生讨论交流,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6、完成“想想做做”6。 独立列式、口算、集体订正,指名说说你为什么用乘法算? 四、作业: 背6的乘法口诀。 第十一课时、 练习三(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9页练习三1~4。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练习三(1) 读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 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三1。 (1)出示第一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三2。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 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三(3)。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三(4)。 三、课堂总结: 四、作业: 口算: 3×6= 6×4= 2×6= 5×6= 4×5= 1×6= 5×3= 6×2= 6×6= 4×4= 3×4= 5×2= 独立完成。 第十二课时、 练习三(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0页练习三5~10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综合、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加深理解加法应用题和乘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巩固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地解答已学过的应用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一节我们已经练习了乘法的计算,今天我们将主要练习应用题。 板书课题:练习三(2) 读课题 二、综合练习。 1、练习乘法计算: (1)出示乘法口诀卡片,让学生读一句口诀,再说出相应的两道乘算式和得数。 (2)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算一遍。 2、练习应用题。 (1)练习三5。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练习三6 读题。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一辆小汽车可以坐5人,4辆小汽车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三7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题意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4)练习三8 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 (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 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5)练习三9 A、指名读题,要求学生想一想每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B、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交流时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左边一道题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可以用乘法算也可以用加法算? (如果有学生只用了其中的一种方法算,再让他用另一种方法算一遍)。 左边为什么只能用加法算? C、小结:这两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个,但是,左边一题的条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做了6个沙袋,2个人就是2个6,所以能用乘法算也能用加法算;而右边一题两个人做的个数不同,求一共有多少个,只能把两个人做的个数相加,所以用加法算。 (6)练习三10 A、数一数,一班每行种多少花?二班每行种多少花? B、不计算你怎样知道哪个班种的花多些?为什么?(两个班种了4行花,一班是4个5朵,二班是5个5朵,5个5朵多些,所以二班种的花多些。) C、学生独立求出一班、二班各种了多少朵花?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时、复习(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1—22页复习1~7。 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了解乘法口诀排列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熟记1~6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1~6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复习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要求小朋友能熟练地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还要能用这些口诀很快地进行乘法口算。 读课题 二、复习。 1、复习1 出示题图,学生独立观察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复习2。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这是我们学过的1~6的乘法口诀,你能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口诀吗? (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2)学生对照口诀放大表,横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横着看,口诀的排列与我们学习时的顺序一样,第1行是1的乘法口诀,第2行是2的乘法口诀,第3行是3的乘法口诀,……一行一行排到6的乘法口诀。 请小朋友一行一行背一遍。 (3)竖着看,你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竖着看,每一行中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同,第二个数从小到大排列,也就1个几1行、2个几1行……这样排列的。例如第一行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第二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 请小朋友竖着一行一行背一遍。 (4)拐弯看(要说明先横后竖地读),每一组口诀间有什么联系? 小结:拐弯看,先横后竖,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也就是2和1、2和2、2和3……相乘的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三四十二……都是与3有关的口诀, 也就是3和1、3和2、3和3、3和4……相乘的口诀。 请小朋友齐着拐弯试背一遍 (5)师生共同对口令。 3、复习3。 同桌两人合作学习乘法,一名同学出示口诀卡片,另一同学口答两道乘法算式与结果。 4、复习4。 竞赛的形式同桌同学两人一组,比比谁先过河;比两次,使每个同学都能练习到两组题。 5、复习5。 20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5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做好统计。 6、复习6。 在写出得数的算式里填写运算符号,先让学生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之后组织交流,讲讲是怎样想的? 7、复习7。 填方框里的乘数,由于只学到6的乘法口诀,所以方框里暂时填1~6个数,要求学生说出所填乘数,所得的积并说说用了哪句口诀?(第一题可按横着背的6的口诀的顺序想,后面两小题可以按拐弯背的顺序想。) 8、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能熟练背出这些乘法口诀。而且要很快说出算式和得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复习,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四、作业:背乘法口诀。 第十四课时、复习(2) 教学内容: 教材22—23页复习8—1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出示口算卡片。 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2、口答。 4个5是多少? 看卡片口答。 3、背乘法口诀。 4、复习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复习9。 (1)出示第7题,指名说图意。 (2)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为什么用乘法算? 2、复习10。 (1)出示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2)集体订正指名口答:求一共有多少间,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求一共有多少个花坛,是求几个几相加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 (3)学生集体口答。 3、复习11 A、出示第11题,读题。 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一共有几个问题,哪3个? B、说说三个同学各自购买了什么商品,购买了多少,单价分别是多少? C、学生独立求出小军、小红各用多少元? D、要求学生用三句话口答。 4、复习12 出示第12题,指名读题,说说这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比较两道算式的不同点,加深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集体交流订正。 5、复习13。 你想给哪一种车装轮子?装几辆?算算一共要用多少个轮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任选一种车,自己确定装的辆数,然后列式计算,这道题可以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互相合作,互相评价。 6、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乘法应用题,如果一道应用题中,要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都要用乘法计算。 三、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教学后记: 第十五课时、快乐的假日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图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个阳光明媚的假日里,老师带领同学们到郊外去春游,他们玩得可开心了,开展了许许多多的活动,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看看。好!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快乐的队日活动吧! 板书课题:快乐的假日活动 读课题 二、新授。 1、观察: (1)出示“快乐的队日活动”图,观察图中画了哪些活动? (搭帐篷、烧烤食物、钓鱼、洗菜。) 除了这些活动外,图中还画了什么? (背景的树上还有许多鸟窝,每个帐篷外还摆了毛巾架。) (2)仔细观测各中活动,搭了几个帐篷,每个帐篷有几个在搭? 烧烤的有几组,每组几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几组,每组几人?每组有几只篮子? 明明钓了几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几倍? 附近有几棵树,每棵树上有几个鸟窝? 有几个毛巾架,每个架子上挂了几条毛巾? 2、提问题: (1)根据刚才我们观察的情况,想想,如果每人用一条毛巾,你知道每个帐篷里住多少人吗?为什么?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分小组活动、讨论。 (3)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搭了3个帐篷,每个帐篷有3个人搭,一共有多少人搭帐篷? 烧烤的有4组,每组4人,烧烤的一共有多少人? 洗菜的同学分成3组,每组2人,每组有4只篮子,洗菜的多少人?一共有多少篮子? 附近有2棵树,每棵树上有2个鸟窝,一共有多少个鸟窝? 有6个毛巾架,每个架上挂了5条毛巾,一共有多少条毛巾? 明明钓了4条鱼,小华钓的是他的2倍,小华钓了几条鱼?) (4)独自解答所提的问题,汇报解答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班的队日活动中,开展过哪些活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集体交流) 观察画面,回答问题。 分小组活讨论,再汇报。 三、小结。 “快乐的队日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不仅玩得愉快,而且还学到了不少数学知识,真有趣!希望下次我们班里也能开展一个比他们更有趣的度日活动,到时候我们还要比一比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好吗? 教学后记: 第十六课时、认图形(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图形、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节假日和爸爸妈妈去哪些地方玩过。 2、谈话: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你们从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就是有趣的“图形王国”。(出示图片) 二、主动探索,合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也可称为四边形 。 师:让我们打开“图形王国”的门,瞧瞧遇到了谁?(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让同学们认一认)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周摸一摸。再拿出依仗正方形沿着四周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会发现它们都有四条边) 出示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 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学生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 出示:它们各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2)认识其他形状的四边形。 谈话:让我们再到“图形王国”看看,还能遇到哪些图形。(出示书上“试一试”图形)如果将这些图形分类,你想怎样分? (师指名在幻灯机上分) 展示学生的分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学生的分类可能有下面两种: ?认识的分一类,不认识的分一类; ?四边形分一类,三角形分一类。 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卡通小人”,它们手指着学生分出 的其他四边形说:这些图形和我们一样。它们也都有四条边,是四边形。 引导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形状的四边形, 2.认识五边形 谈话:小朋友,剪出的图形给它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两个画好的五边形,让学生数一数边的条数,说一说各有几条边,是几边形,最后出示话框,让学生齐读。 3、认识六边形 想一想、议一议:六边形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猜一猜 师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数) 学生拿出相应学具分一分。 三、总结评价,应用扩展 1.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指名上来指一指、说一说,其余学生补充) 引导回忆:平常还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的形状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分小组讨论,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搭一搭,最后在看一看,数一数。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十七课时、认图形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参与对图形的围、搭、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图形、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图形的练习。 1、完成第3题。 (2)集体订正。说一说,如何分辨一个图形是几边形? 2、完成第4题。 (1)教师出示依仗长方形纸,沿着长边对折,展开后,再折入一个角,成为一个五边形。 提问:现在是几边形? (2)再将另一个角折入。 提问:这又是几边形?你会折吗? (3)看书第27页,请学生照样子继续折一折,并根据折的情况填写题中的小括号。 (4)启发:你还能继续往下折吗? 小结:刚刚我们利用手中的四边形——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了许多五边形、六边形。 3、完成第5题。 (1)说明要求。 (2)小组讨论,动手实践并交流。 (3)指名汇报,表扬有多种想法的学生。 4、完成第6题。 (1)说明图意。 剪的结果可有多种方法,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1)学生独立完成。 请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学生照样子折一折。 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交流,再指名汇报。 (2)学生动手试一试。 二、认识七巧板 1、出示一副七巧板。 提问:在这样一副七巧板中共有几块图形?你知道每块图形的名称吗? 2、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三块,拼出一个已经认识的图形。3、分小组活动: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六块。是否也能拼成我们认识的图形? 4、出示第29页的四幅图。 请学生分别说说着四幅图是什么? 5、说明:用七巧板不光可以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能拼出有意思的图形。 三、全课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第十八课时、平均分(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萝卜图片,桃子图片,小木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 (板 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到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 2、书本第31页的“试一试” 3、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棵你们学到了什么?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知道了怎样分东西才是平均分,还练习了用每几个为一份的方法来分东西,下节棵我们继续学习平均分。 第十九课时、平均分(2) 教学内容: 书本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桃子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 书上第32页的“试一试”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33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书上第33页的第2题 3、书上第33页的第3题 4、书上第33页的第4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分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先确定平均分的份数再按照份数分得。 第二十课时、平均分(3) 教学内容: 教科书上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开放题教学,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3.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继续经历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两种操作方法,通过操作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铺垫准备。 出示例图,把12枝铅笔平均分,你想怎样分? 小组交流讨论,得出不同的分法。 二、动手操作,体会领悟。 1.创设情景 谈话:今天是兔子妈妈的生日,为了祝贺妈妈的生日,小白兔到花园里采了许多美丽的花,数一数共有几朵啊?(出示12朵花) 小白兔拿来了一些花瓶,(出示一些花瓶)它想把这12朵花插在花瓶里,该怎么插呢? 2.明确要求 出示条件:把12朵花平均插在几个花瓶里。 提问:你想知道小白兔是怎样插这些花的吗?“平均插”是什么意思? 3.自主探索,请学生上教台示范插花。 三、想想做做 1、第1题 比较每次操作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第2题 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平均分的过程。 3、第3题 4、第4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8个雪梨 A提出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看看每份有几个?把它们每4个一份地分,看看能分成几份? B小结:这两种分法虽然不一样,但它们都把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都是“平均分” 5、第5题 说一说得到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 6、第6题 提醒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明把这些兔子或鸡平均分的过程。 7、小结: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是“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是“平均分成几份地分”,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最后分得的结果都是每一份相同的,都是平均分。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不同方法,既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也可以平均分成几份的分,分的过程虽然有所不同,但结果每份都是相同的,这都是平均分。 第二十一课时、认识除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36—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 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教学重难点: 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啊算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书上第36页的例题。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指导看书上的插图) 讲述:小朋友,星期天你们假日小队经常活动吗?今天小明的假日小队组织外出爬山,他们决定坐缆车去山上游玩。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6个人 每辆车坐2个人 要坐( )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3)教学除法算式 讲述: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问我们要坐几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怎样写算式呢?共有6个小朋友,先写6,再写÷(介绍除号,指导写法)每辆车坐2人,就在除号后面写2,刚才你们已经想出来了要坐3辆车,接下去怎样写?(边讲述边板书: 6÷2=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 提问:结合这道例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2.教学第36页的“试一试” 订正后提问:结合这道题,说一说在这个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几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 ,可以用除法计算。 二、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教学第37页的例题。 (1)让学生观察和阅读例题 提问: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些什么?[板书:6枝铅笔 3人 每人( )枝] (2)小组合作学习,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板书到括号里。 讲述:把6枝铅笔平均分给3人,求每人分几枝,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谁能写出除法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6÷3=2)结合这道题,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 读除法算式,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各是多少。 8÷4=2 15÷3=5 24÷6=4 教学第37页的“试一试”练习题 说说这道除法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4、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三、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做第38页的“想想,做做”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同桌交流括号内填什么数,这个数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说说填写出来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组内交流 四、全课总结 提问: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们用什么方法学会了除法?你认为怎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后记 第二十二课时、练习四(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9—40页第1—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除法,弄清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3、能学到的数学语言正确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除法中两种不同的分法,能用正确写出除法算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新授 1、练习四第1题 分一分,填一填。 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分成了()份。 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 (1)分一分,写算式。 教师巡视指导。 (2)比一比:你发现了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小结:把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可以用除法计算。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说一说算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练习四第2、3题 看图并填空。 出示:完成第39页第2、3题 (1)引导看图,想一想分的过程,再填空。 (2)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师强调: 不管是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还是按指定的分成几份的要求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其过程和结果都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3、练习四第4题 先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再填括号里填数,再填算式 4、练习四第5题 仔细观察图,再填算式 5、练习四第6题 根据文字叙述写除法算式。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第二十三课时、练习四(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的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2、会看图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并能说出各个算式的含义。 3、增强交流的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通过两种操作方法,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二、综合练习 活动一:解决练习四第7题。 1、审题分析,写算式。 A读题,理解题意。 B独立列式 C讨论分析: 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观察第7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根据一幅图可以写一道乘法和两道除法,不过每道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 活动二、解决练习四第8题。 1、投影出示:三个花坛。 2、说说图意,教师指导,尽量用数学语言说。 3、学生交流完成,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第一题用乘法算,而第二、第三题用除法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活动三:解决练习四第9题。 1、学生观察题中的场景图,说说有几盘苹果,每盘有几个。 2、学生完成填空,并列出算式。 3、说说列式时的思考过程。 4、比较、体会。 活动四:选择信息,写出乘法或除法算式。 1、出示:第10题图片 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根据图,每个学生写出乘法或除法的算式,比比在规定时间内谁写得又对又多。 学生独立写,看谁写的多 3、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写的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三、补充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小朋友,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练习,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课堂作业 教学后记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课题小二号黑体 教学内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目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重难点(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准备(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教学过程(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内容为楷体四号 正文的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教学后记(仿宋体小三号加粗)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教师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在线全文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1500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