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文档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uecool-com或QQ:370150219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一一年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回顾 第二节 基本经验 第三节 县情优势分析 第四节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总体构想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第二节 发展理念 第三节 发展定位 第四节 主要发展目标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第一节 构建特色农业的支撑体系 一、确保粮烟增产增收 二、增强现代农业发展后劲 三、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 1 四、做好“三农”服务工作 五、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节 构建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支撑体系 一、改造提升四大支柱产业 二、培育壮大三大特色产业 三、大力发展轻工业 四、建设、服务好工业园区 五、培育大企业,带动大发展 六、抓好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 第三节 构建独具特色的城镇建设体系 一、加大建设力度,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二、强化中心集聚,推进特色城镇布局 三、规范管理行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四、建设园林城市,提高管理效能 五、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第四节 构建以物流、旅游为主的服务业支撑体系 一、大力发展物流业 二、提升发展旅游业 三、培育发展休闲业 四、加快发展其他服务业 第五节 构建绿色生态的环境支撑体系 一、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开发 二、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三、加强污染综合防治 第六节 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一、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

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电力能源保障建设 四、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五、健全社会事业基础设施 第七节 构建对内对外开放的发展支撑体系 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二、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第八节 构建完善的政策制度支撑体系 一、创新人才机制,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二、深化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五、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 第九节 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 一、强化科技创新 二、优先发展教育 三、发展文化产业 四、提高医疗保障能力 五、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六、统筹城乡就业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九、创建“平安和谐新马龙”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3

第四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实施保障 第二节 资源要素保障 第三节 监测评估保障

4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全面融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战略、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战略和曲靖市建设“开放宜居生态珠江源大城市”战略的重要时期。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推动我县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谋求新发展,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紧紧围绕“推进昆曲经济带上的工业园和昆明、曲靖之间的‘生态花园’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时期。全县人民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暴雨洪灾,成功承办了第五届“珠江源美食文化节”主会场活动和第六届“珠江源美食文化节”分会场活动,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GDP)预计可达25亿元(现价,下同),比2005年增长151.6%,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9%,年平均增长14.6%,人均GDP达12468元,比2005年增长143.33%,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20.31%,五年平均增长13.7%。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的情况下,全县三次产业结构预计可由2005年的30.6:34.8:34.6调整为2010年的22.4:44.9:32.7。

——农业产业特色突出。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逐步夯实,小康示范村、

5

民居地震安全、农业综合开发、基本烟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等项目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委领导的肯定;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2010年畜牧业总产值预计达4.04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0%,猪、肉牛、羊、禽产量(出栏)五年分别平均增长15.6%、24.5%、24.5%、41.2%。烤烟、食用菌、黑山羊、深沟鸡、生猪、蔬菜、马铃薯、万寿菊等产业健康发展,增加了农户收入。2010年预计农业总产值达10亿元,五年平均增长7.8%。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基本形成了集煤化工、冶金、建材、机械、磷化工、食品加工等门类较多、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一批规模适度、管理科学、经营灵活、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逐步崛起。201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预计达43.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6.7%;工业增加值预计达10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2.36%,五年平均增长21.2%。

——财政金融保持平稳运行。2010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实现2.39亿元,比2005年增长187%,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9.5%,五年平均增长23.5%。人均财政收入达1165.85元,五年平均增长22.25%。全县各项存款余额预计为24.9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7.3%,各项贷款余额预计为13.91亿元,五年平均增长24.6%,存贷比达55.84%,比2005年提高14.5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预计2010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亿元,比2005年增长816.08%,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74.29%;“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66.7亿元,五年平均增长55.73%。先后完成了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工程、明龙焦化机焦生产线、天恒公司旋窑水泥技改生产线、南海子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云翔玻璃生产线、多晶硅产业化、鸡头村战略装车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乡(镇)集镇“10个1”工程、轿子山220KV变电站、公路“畅通工程”和“通达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县医院、基层卫生院、文化站、计生服务站(所)等项目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和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全县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城市基础设施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5.11亿元,先后新

6

建或改造了龙翔路、滨河路、龙泉路、文化路等道路;建成了水景公园、商业文化广场、历史文化广场、迎宾广场、马龙剧院,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提高了群众文化生活品味;建成了云龙花园、坤地丽苑等居民生活小区,缓解了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至2010年底,预计县城建成区面积达5平方公里,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08.7%;城镇人口达5.6万人,城镇化率达27.9%,比2005年提高8.4个百分点;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比2005年提高23.87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卓有成效。县镇机构改革和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投资、教育和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县外国内资金27.6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340.47%,年平均增长48.8%。商贸流通日益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预计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5%,五年平均增长18.9%。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65元,比2005年增长105.9%,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1.06%,五年平均增长15.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8元,比2005年增长73.6%,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26.25%,五年平均增长11.6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实施了“绿满马龙”义务植树绿化行动,先后创建了4个

省级生态乡镇,全县空气质量基本达到全市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水环境质量基本稳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得到全社会重视,全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被中华环保联合会授予中国首批“绿色名县”称号。

——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幼儿教育、基础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卫生医疗设备不断升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明显加强。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先后荣获全省“小康体育特色县”和

7

“国家田径竞走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荣誉称号。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50.08%,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就业渠道拓宽,社会就业充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一批旅游重大项目先后启动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平安乡(镇)比例达100%,全社会和谐稳定。精神文明取得长足发展,“五个一”外宣活动成效显著,全县整体形象大幅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十二五”更好发展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专栏1 马龙县“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指 标 名 称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其中:工业 第三产业 人均生产总值 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支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城镇化率 城区面积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年末人口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登记失业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国民受教育年限 单位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 % % 平方公里 % 万人 ‰ % % 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 210000 37800 98700 89000 73500 10363 20000 39600 70000 35000 102 44.8 29.5 4.6 49 20.35 9 3 85.2 6.5 8

2010年预测完成数 250000 56000 112500 100000 81500 12468 23900 87000 262000 57000 102 44.8 27.9 5 50.6 20.35 3.14 2 87.2 7.1 完成规划目标的 119.05% 148.15% 113.98% 112.36% 110.88% 120.31% 119.50% 219.70% 374.29% 162.86% 108.70% 100.00% 109.23%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万人注册商标数 国内外旅游总人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件 万人次 元 元 % % 2 25 3300 11000 38 50 30 35 52.4 12 27526 70.9 7 50 80 0.3 85 60 780 44 13 2.16 31.48 3665 13888 43 52 35 35 52.5 35 28300 71 4.43 90 90 0.13 85 40 1109 45 16.8 108.00% 125.92% 111.06% 126.25% 116.67% 100.00% 100.19% 291.67% 102.81% 100.14% -36.71% -56.67% 142.18% 102.27% 129.23%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平方米 森林覆盖率 % 城市绿化覆盖率 % 耕地保有面积 公顷 有效灌溉率 % 万元GDP能耗 吨标煤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二氧化硫排放量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率 公路通车里程 电话普及率 城市人均道路面积 % 万吨 % % 公里 部/百人 平方米 第二节 基本经验

“十一五”期间,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拓创新,团结奋斗,使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快速、健康的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发展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县委、县政府把国家、省、市的发展战略部署与马龙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符合马龙发展的路子,提出了把马龙建设成为“昆曲经济带上的工业园和昆明、曲靖之间的‘生态花园’”的工作目标,抢抓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加快“三化”进程,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创新发展举措,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必须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勇于创新,科学发展。县委、县政府坚持发展是第一要

9

务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沉着应对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战胜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暴雨洪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的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民为本,负重奋进。县委、县政府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加大“三农”工作和城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城乡群众行路、上学、求医、用水、用电等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必须牢固树立环保意识,生态优先,和谐为重。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推进“绿满马龙”义务植树绿化行动,积极创建生态乡镇,有力促进了全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建设生态、休闲、宜居的精品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必须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整合资源,团结协作。县委、县政府在抓好各项工作加快发展的同时,充分调动全县各方面的积极性,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加快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为“加快发展”这个大局服务,开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必须牢固树立开放意识,招商引资,借力前进。县委、县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硬件环境,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改善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项目资金落户马龙,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这些经验,在“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一个阶段的发展中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第三节 县情优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拥有六个方面的比较优势: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我县地处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之间,位于昆曲经济带主轴和滇中城市经济圈内层,区位优势突出。县内有昆曲高速公路、贵昆铁路复线、320国道横

10

贯全境,正在建设的长沙至昆明客运铁路专线和昆明国际机场将增添客运、空运的便利条件,形成了进出便捷、内外联网的交通格局,在聚集昆明、曲靖两大城市的资金、信息、物流等生产要素过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生态环境优美。我县既是昆曲经济带上的绿色屏障,也是昆明、曲靖居民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绿满马龙”义务植树行动和“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的深入推进,以及城镇、乡村、工业规划区、公路主干道的绿化和环境整治,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我县土地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小,人均国土面积高于全省人均水平,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化的用地空间广阔,具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自然条件。县内生物资源富集,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栎树、圆柏等,野生菌、中草药等资源丰富。

——水利电力资源充沛。我县森林茂密,雨量充沛,地表水、地下水储量丰富,通过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引洪工程建设,可满足全县农业、工业、城镇及农村供水。全县现有220kV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3座,35kV变电站8座,一户一表覆盖率达到99.9%以上,电力基础设施完备,电力充足,为全县城市化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推进,提供了良好条件。

——历史文化悠久。我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古彝文的发祥地。群众性文艺活动繁荣,民俗风情淳朴浓郁。境内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餐饮文化独特,为我县旅游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环境,提供了深厚的底蕴和动力。

——产业基础坚实。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的农业进入提质增效、优化结构的关键时期,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速,粮食自给有余;工业产业步入加速转型阶段,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具雏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节 “十二五”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全县经济社会主要面临六大机遇和六大挑战。

——六大机遇:一是国家实施第二轮10年西部大开发,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

南开放的“桥头堡”,省政府把马龙县列为“扩权强县”试点县,必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赢得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中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战略,促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必将为提高全县的区域核心竞争力带来广阔的市场。三是东产西移、央企入滇、央企和省企入曲等措施的实施,最大化彰显马龙县的区位、交通、土地、生态等优势,必将为全县承接产业转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良好的发展空间。四是云南“滇中城市圈”建设战略、曲靖加快推进“一主两副、一城四区”(以麒麟区为主城,以沾益城、马龙城为副城)珠江源大城市建设战略,把马龙县纳入“同城规划、共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范围,昆明、曲靖两大城市核心区的功能生产要素和相关产业加快向周边转移,必将为全县迅速扩大城市功能带来重大机遇。五是我县距昆明新国际机场60公里,处于空港经济区1小时车程辐射范围内,加之长沙到昆明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辐射带动,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必将为全县发展商务、临空居住、休闲康体、度假旅游和物流业带来巨大商机。六是我县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和新型产业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必将为全县培育特色专业市场和做大特色旅游开发带来先机。

——六大挑战:一是县域经济总量小,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优,经济总量小,在全市、全省处于发展后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二是规模工业数量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23户,粗放经营企业多,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空间小。三是农副产品增效慢,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农业支柱产业单一,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弱,附加值低,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四是对接昆曲力度弱,城市扩张能力不强。通过对接和依托昆明、曲靖两大城市谋求县域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和软件环境还不完善,与周边地区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能力不强。

12

五是财政增收渠道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财源结构单一,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骨干财源发展后劲不足,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六是旱涝灾害损失重,抵御灾害能力不强。农业、水利、市政等基础设施薄弱,抵御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任务艰巨。

“十二五”期间,尽管全县面临许多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但总体上是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环境更加有利,经济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扩大。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弘扬“奋发超越、尚德务实”的马龙精神,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总体构想和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对马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国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全县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围绕“推进昆曲经济带上的工业园和昆明、曲靖之间的‘生态花园’建设”两大目标,继续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开放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大力发展“旅游、城市、临空、通道、产业、会展”六大经济,着力提升“工业、农业、城镇、旅游服务、生态、文化”六大品牌,全力构建“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城镇建设、旅游服务、生态环境、文化产业”支撑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要开创马龙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坚持综合统筹,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

13

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理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我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加大扶持,将潜在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促进形成独具特色的县域产业和产品体系。必须坚持市场引导,合理分工。完善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昆明、曲靖两大市场需求调整结构、开发产品,实现产业布局合理,产品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发展。必须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遵循经济规律和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理念,确定每个乡(镇)的主要发展方向(或主要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一种主体功能,多种辅助功能”的错位发展模式;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要求,形成发达乡镇率先发展,集聚人群,做大做优市场;中等乡镇加快发展、形成市场;欠发达乡镇跨越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节 发展理念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今后五年必须贯彻以下发展理念:

——从“等待辐射”到“主动融城”。主动加快与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主城区经济社会的对接,大力发展城郊型休闲康体、度假旅游经济,增强为大城市服务的功能,带动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过路经济”到“流量经济”。利用我县良好的区位、交通等优势,加快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吸引县外更多的物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向我县集聚,使其在马龙居住,在马龙消费,为马龙创造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循环不断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流量,推动县域经济的规模扩大和持续发展。

——从“量入为出”到“量出谋入”。破除“小马龙”、“慢发展”的思维模式和思想禁锢,跳出马龙看马龙,站在更高的角度来谋划马龙的发展,制定适度超前的发展目标,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吸引和整合资源要素,拉动县域经济发展。

14

——从“均衡发展”到“重点突破”。集中全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有的放矢,加快发展服务业,抓住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性和龙头性的项目,实施重点突破。

第三节 发展定位

——按照打造“全省知名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的发展战略,在稳粮强烟的基础上,以“一乡一园”为依托,大力推进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科技农业建设步伐,培育壮大黑山羊、深沟鸡、食用菌等农业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畜牧业交易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把我县建设成为全省领先的现代农业示范县。

——按照打造“滇东民营经济高地”的发展思路,结合全市实施工业发展“千亿工程”和“工业强县”战略,以循环经济为主导,以“一园五片区”为依托,培植做强新型建材、冶金等工业支柱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把我县建设成为云南玻璃产业集群发展基地、曲靖市新型工业化和云南省循环经济的示范区。

——按照打造“滇中经济圈内重要的物流中心”的发展重点,扩大对外开放,以鸡头村战略装车点为依托,建设马龙物流中心,强化交通、水电、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产业物流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把马龙建设成为连接内地、通边达海的重要通道和滇中经济圈内重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枢纽。

——按照打造“珠江源大城市新城区”的城市发展战略,强化路网、水网、电网、绿化网、亮化网、物流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能级,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按照打造昆曲经济带上“生态花园”的发展定位,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打造生态县城,创建一批全国生态乡镇、省级生态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加快发展以休闲康体、度假养生、物流会展等为主的服务业,做强马龙旅游服务品牌。

15

专栏2: “生态花园”建设 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以“绿满马龙”义务植树绿化行动为支撑,以中国首批“绿色名县”为动力,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把县城建设成为生态、休闲、宜居的精品城市,把马龙打造成昆明、曲靖两大城市之间的“生态花园”。 ——按照创建“平安和谐新马龙”的战略要求,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障,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县人民共同参与经济建设,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节 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县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发展定位,“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将继续保持快速协调发展的态势,可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主要发展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末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突破50亿元,五年平均增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9:46:35左右,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左右。价格水平基本稳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全县75%以上的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标准,创建1个国家级生态村;全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山青水秀,县城“绿色屏障”、“绿色精品”、“绿色走道”和“绿色景点”建设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加快推进。

——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以县城为龙头,以乡(镇)集镇为支撑,以主要公路干线

16

为发展轴,构建县城、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梯级协调发展格局,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把县城建成珠江源大城市的“新城区”、具有马龙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休闲、宜居精品城市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40%。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按照“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先急后缓、突出重点”的原则,通过政府投资引导,广泛吸收民间和县外资金参与,加快水利、市政设施、交通、电力、信息、市场等项目建设,使全县基础设施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构筑起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发展环境。

——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减少贫困人口,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平均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平均增长8%左右。

——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进一步改善和增加,城乡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覆盖率明显提高,逐步健全和完善统一、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巩固“两基”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社会就业持续增加,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和卫生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

——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平安和谐新马龙”建设成效显著,经济社会生活的法制环境不断优化,基层民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专栏3 马龙县“十二五”发展主要指标 类序指标 单位 2009年实际2010年预计2015年预年均增属 17

别 号 完成数 完成数 测数 长(%) 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1 生产总值 万元 195836 250000 500000 12 2 人均生产总值 元 10131 12468 22.4:44.9:32.7 2.2 23200 13 3 三次产业比重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粮食总产量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进出口总额 引进县外国内资金 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 行政村通油(弹石)路比重 自然村通公路比重 电表集抄到户率 新农村建设比重 有效灌溉率 % 百分点 吨 24.6:44.7:30.7 19:46:35 - 4 5 经济发6 展 7 1.2 [2.6] - 80214 83000 91600 2 万元 186200 262000 [1870000] 15 万元 20176 23900 38500 10 8 万元 万美元 万元 46600 57000 114000 15 9 1164 1500 3000 15 10 71747 100000 205000 15 11 % 42.8 44.8 50 - 1 % 60 70 80 - 2 基础3 设施 4 % 80 85 95 - % 2 2 95 - % 17 17 39 - 5 % 69.61 71 72.3 - 18

6 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 科技贡献率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 职业学校招生规模 初中三年保留率 总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 耕地保有量 万人 2.52 0.89 [4.65] 1 % 48.6 50.6 58 2 科技3 教育 4 % 84.8 85.2 87.2 年 6.92 7.1 8 人 330 400 900 5 % 94 94.1 94.6 1 万人 20.17 20.35 21.5 2 ‰ 万公顷 % 3.12 3.14 6 3 2.83 2.83 2.79 4 森林覆盖率 50.85 52.5 54 约- 束性 预期- 性 约- 束性 预0.18 期性 预25 期性 约- 束性 预1.1 期性 约- 束性 约-0.0028 束性 预- 期性 预- 期性 人口5 环境资源 6 城区绿化覆盖率 % 14 35 35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二氧化硫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 吨标煤 % 4.55 4.43 3.99 -2 7 84.7 85 87 - 8 % 38.5 40 60 - 9 10

吨 吨 19

1327 1149 按上级部 门下达的指标确定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性 约束11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 新增城镇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率 解决贫困人口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0 90 100 - 12 % 平方公里 元 60 90 100 - 13 10 10 160 18 1 12077 13888 20400 8 2 元 3152 3665 5900 10 3 万人 0.36 0.4 [1.25] - 4 万人 0.07 0.07 [0.3] - 5 公6 共服务和7 人民生活 8 % 2.8 2 3 - 万人 [2.366] 0.2 [1] 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94 94 95 - 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 城镇居民基本养老覆盖率 人均寿命 % 0.5 0.51 17.6 9 % 13.9 14.6 17.2 10 年 68 69 70 人/11 孕产妇死亡率 十万人 12 电话普及率(含农村) 部/百人 % 50 50 49 95.3 20

45 95.5 65 98 13 电视人口覆盖

预- 期性 预- 期性 预0.3 期性 预-0.004 期性 预7.6 期性 - 预

补”政策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在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完善计生奖励扶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现存人口结构。到2015年,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8以内(即出生婴儿中男女比例为108:100);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

六、统筹城乡就业

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努力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鼓励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自谋职业,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加快劳动力人才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鼓励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吸纳本地劳动者就业;引导民间投资,扩大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拓展工业就业渠道;发展打工经济,加强劳务基地建设,增强就业信息收集和组织劳务输出功能;利用职业教育资源,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开发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000人以上,引导和扶持自主创业750人以上,全县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万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2000人以上,城乡劳动者技能培训3000人以上,创业培训500人以上。

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完善实施城镇职工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大力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实现就业与养老双重保障。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

(二)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特困户救助制度为基础,以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强化救助分级管理体制,健全灾害救助应急机制,完善救灾物资储备制度,提高紧急救援能力。

46

(三)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加大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服务设施、社会福利院、社会救助站建设和管理工作,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强化对特殊人群、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完善优抚安置管理体制和服务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群星文明工程”、文明单位(村)创评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创建并打造出一批在全县、全市乃至全省有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典型。

(二)抓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形式和载体,策划和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德在马龙”、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

(三)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举办各项活动、加强网吧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等措施,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打造我县精神文明建设品牌。

九、创建“平安和谐新马龙”

(一)完善公共安全系统。一是加强对地震、洪灾、旱灾、火灾等突发公共危机预警体系的建设,健全应急预警和救援指挥信息系统,有效地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加强气象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气象工作对社会公众、国家安全和资源开发的服务保障能力。二是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是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公民公共安全教育和国防动员,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国防动员体系、民兵预备役部队、武警部队和人民防空能力建设,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二)扎实开展平安创建。一是巩固“无毒县”、“先进平安县”成果,加强执法公信

47

力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公正廉洁执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推进综合治理多项措施的落实,维护社会稳定。二是认真开展“平安社区、平安村(居)、平安企业和平安校园”建设,夯实平安建设基础。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对接”,县、乡、村、组“四级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三是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完善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四是切实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推进“三室一庭”规范化。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县、乡、村、组四级治安联防队和统一报警指挥系统。

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二是健全行政执法体制和监督机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引导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三是完善村民自治,加强社区民主建设,全面推进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四是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工作,为困难人群、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五是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十一、推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经

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打击和处理非法宗教活动。二是切实做好审计、统计、保密、地方志、档案、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

48

第四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是经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经济纲领,是“十二五”期间制定其他各类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县级财政金融调控、专项产业发展等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县直各部门、各乡(镇)开展经济工作的行动准绳。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十二五”战略部署,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一节 组织实施保障

县人民政府对涉及需要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和重大战略任务进行分解,各乡(镇)、各部门按照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牵头部门要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制定具体措施,从任务、指标、项目、政策、改革等方面进行落实,切实保障《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完成。在各单位“年度综合考核”中增加“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的内容。

专栏10:部门责任分工 一、约束性指标:《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要建立约束性指标的定期公报、评价和考核制度,必须确保完成。 1、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县水务局牵头负责) 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三年保留率。(县教育牵头负责) 3、人口自然增长率。(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牵头负责) 4、耕地保有量。(县国土资源局牵头负责) 5、单位GDP能耗下降、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牵头负责) 6、二氧化硫排放量、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县环保局牵头负责) 49

7、城镇登记失业率。(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负责) 8、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县安监局牵头负责) 二、“十二五”发展支撑体系建设任务:《纲要》确定的“九大支撑体系”是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要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努力确保完成。 1、构建特色农业的支撑体系。(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供销社、县烟草公司、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2、构建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环保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3、构建独具特色的城镇建设体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4、构建以物流、休闲为主的服务业支撑体系。(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旅游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5、构建绿色生态的环境支撑体系。(县林业局、县环保局、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6、构建一体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局、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供电公司、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7、构建对内对外开放的发展支撑体系。(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8、构建完善的政策制度支撑体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政府办、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9、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体系。(县工业经贸和科技信息化局、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县卫生局、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县民政局、县文明办、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发改局、相关乡镇等部门牵头负责) 50

百度搜索“yundocx”或“云文档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云文档网,提供经典综合文库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线全文阅读。

马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yundocx.com/wenku/18060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18-2022 云文档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
苏ICP备19068818号-2
Top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xuecool-com QQ:370150219